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

就地紮營,在沒有水源也不是避風處的沙漠邊緣,對於大軍而言,只有出現敵情時纔可以這樣做,因爲紮營就意味着是要將戰車圍攏成城池狀,完全的防禦狀態。

所以,偏師各部的將領在進入帥帳時,一個個都很興奮。

枯燥而又漫長的行軍,真的很消磨人。

從黑水城出城後,剛開始都還在黑水城的屠殺中反思,到後來章惇的那些話傳出去後,即便是原本於心不忍的軍卒,也心頭敞亮了。

慈悲用錯了地方,最後只會傷害自己······這是官家說過的話。所以,軍卒們都釋懷了,不再糾結自己在黑水城的殘忍。

可幾天裡不管是待在戰車裡,還是騎着戰馬溜圈,都無法排解行軍的鬱悶和無聊。當聽令紮營,並召集議事時,一個個心勁又上來了······終於又有戰可以打了。

“大帥,可是有党項人出現?末將請戰!”

王舜臣最着急,也是第一個近帥帳的,張口就是請戰。

王韶也習慣他這作風了,只是隨意的指了指,讓他隨便坐。自己繼續在盯着地圖看······怎麼看都無法確定這股西夏騎兵的來源。

兩波斥候,都是一樣的奏報,將近兩千西夏騎兵,或者說是潰兵。從裝束看,應該是逃竄。

王韶不願意相信是朝廷已經展開總攻了,一旦成爲事實,這就意味着偏師跟大圍殲徹底無緣了。如此饕餮盛宴,偏師真的是能收拾殘羹冷炙了。

“大帥,我部自肅州出發時,那時候西夏人對高遵裕部還沒有形成包圍圈,或許對高遵裕部剛剛完成包圍。”

“偏師沿格納河北上,雖然大多數時間都耽誤在行軍上了,可事實上偏師算是無一刻耽誤。即便是掃蕩黑水城外圍,清理黑水城,都是相當緊湊的。”

“而從黑水城出來,大軍行軍更是以接近日行百里的速度在行軍。”

情報大家都看了,章惇也覺得可能偏師耽誤了大圍殲······很可能會被朝廷責問。

這是沒辦法的事。不能清理黑水城,偏師是絕對不能南下了。可是,党項人跟中原習性不同,不是集聚,他們太分散。

大軍在進入黑水鎮燕軍司轄區後,不得不分兵在整個黑水鎮燕軍司的轄地裡進行大範圍的掃蕩行動······這確實需要時間,這一戰從年前一直持續到三月。

而現在,偏師還沒有離開黑水鎮燕軍司的轄地,就已經有北逃的西夏人了!

偏師在大謀局中的任務是什麼?是與李憲部匯合後,對西夏的興慶府形成北部的阻擊線,堵死西夏北逃的路。

此時出現潰逃的西夏騎兵,就說明,大謀局的北線出現了紕漏,這紕漏很可能就是因爲他們這路大軍沒有按期到位······軍前失期會是怎樣的責罰,沒人不清楚。就連王舜臣也不叫囂着出戰了。

雖然朝廷沒有明確各路大軍在什麼時間匯合,這是充分考慮各路大軍作戰的實際情況,給予了各路將帥充分的權利。可這更加不是可以失期的理由,這也是王韶不斷的督促大軍趕路的原因。

誰也不想本部人馬落後於其他各路。

沒想到,偏師最終還是沒能來得及,終歸還是出現了紕漏。

“子厚,朝廷責罰倒是其次。如今我部需要考慮如何阻擋西夏北逃。是我部的職責,雖然不能包圍線上,就是在這沙漠,我部也必須將北逃的西賊堵死!”

王韶認爲,彌補紕漏更重要!朝廷之所以沒有明確形成包圍圈的時間,應該是考慮到這樣的情況了。官家是真正懂兵事的,也是有過領軍經歷的。責罰或許不嚴重,甚至不存在。

“大帥,末將以爲此事蹊蹺。”

種建中在偏師成軍以後,只是單純的作爲一名將領去執行軍令,很少針對整個偏師去進言了。畢竟有主帥和文帥,不再是他們近衛幾個了。

雖然領軍的將領還是他們幾個,作戰的也還是他們幾個,種建中嚴格遵行着一個將領的職責。但並不代表他就思考的少了,這樣的大謀局,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學習的好機會。所以,他一直在研判官家的這個大謀局。

“彝叔具體說說······”

王韶還沒說,章惇就接話了,他們熟悉,章惇也深知種建中的謀略。

“末將不曾記得官家的謀劃出現這樣過的紕漏,既然官家謀劃了這個大謀局,肯定不會不考慮我部行軍以及作戰的時間。這是其一。”

“其二,以我部偏師在肅州接到的謀局詔令得知,整個謀局在國朝開戰之初,狄帥、種帥是知曉大圍殲的全部謀劃的,而狄帥和種帥,包括郭帥,他們所率領的是這次作戰的主力、精銳,也是蟄伏在興慶府周邊,隨時等待補漏的。”

“第三,高遵裕部陷入包圍後,突圍、轉戰、甚至佯攻西平府,都是在西夏包圍之中可以選擇的戰術,這一點朝廷肯定會有所安排。”

“再加上,爲達到朝廷大謀局,狄帥等人主力一直示敵以弱,勢必會配合高遵裕部策應作戰。諸多因素累積起來,引導西夏人作戰一年而不知全局之謀也應該不是難事。”

“所以,末將以爲,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未必就是從興慶府一帶北逃的。考慮西夏人的體制,各部落利益糾葛嚴重,說不定是另外的,或者說跟黑水城關係親密者的無意之舉。”

種建中幾乎可以肯定,這一小撮西夏騎兵絕對不會是興慶府北逃的······西夏是騎兵爲主,或者說全部是騎兵,在撤軍或者是逃竄時,應該不會放太遠的斥候。

如果是逃竄,勢必有追兵綴其後,逃竄最前的不一定是軍卒,甚至應該是皇室貴族······黑水鎮燕軍司被殲滅的消息,應該還沒有傳到興慶府。

“大帥,打一下就知道了。要不末將率三千精騎打一下?”

王舜臣眼裡只有打。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過不能三千騎兵衝,既然要打,就必須是全殲,不管這些騎兵來自何方,都必須將其留在這裡,否則我部的行蹤也將暴露。”

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四八七章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一二一章 動員宣講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四三七章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七八六章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二六二章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四一三章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三四八章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三四二章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一三章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六七六章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