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入夏

官家對於稅制改革,只是框架式、指導性的意見,真正形成稅制的詔令,還需要內閣會同相關衙門完成。

趙曦現在越來越不再關注具體事務了。執政理念的影響,均衡的內閣和議政,讓趙曦有條件做一個輕鬆的君王了。

這算得上是時間緊任務重了,富弼主導了這次稅制和提留方案事務,在第一時間,召集了相關衙門,將二者合併擬定。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富弼在這方面領會的相當透出。

這是一個複雜的核算過程,卻又有一定的普遍性,便可以簡單化處理。

怎麼說呢,按複雜的方式,應該必須先對國朝的州府郡縣的吏員和三班衙役等流外官有個統計,再對照各地稅入的情況,然後兩項結合,覈算出具體提留的標準和比例,以確保流外官的俸祿標準。

所謂普遍性,一般而言,經濟情況良好,產業發展不錯的州府郡縣,僱傭的流外官就要多一些,而那些苦寒之地,衙門事務相對要少,流外官的數量也自然就少。

所以,內閣和議政在具體商定時,直接採取了簡單的方式,按照地方州府郡縣的稅入,覈定一定的比例提留即可。並且,將郡縣的流外官實行了州府一級備案制。

考慮到覈算標準是以以往的稅制計算,內閣和議政在議定時,同樣採用了暫行的方式,將根據新稅制實行後的情況,對提留方案調整。

當趙曦看到內閣和議政的議事記錄後,真正的放心了,沒有任何更改,直接簽發了。

不管是否真的適用,一年的時間,即便是朝廷虧損,趙曦也擔負得起。關鍵是,他的那套施政理念,算是徹底在朝臣腦子裡紮根了。

朝廷的詔令,從來都是即發即執行,這一次,趙曦讓朝廷的詔令明確了具體的執行時間。這是爲按季度統計稅入和支出方便一些。

同時,在朝廷詔令頒佈實施之時,要求各地方州府郡縣的監察衙門,全程監督取消各類苛捐雜稅的過程。

這一次從稅制改革,到推行地方提留,應該是滿國朝的各個階層均有獲得感的。當然,商賈除外。但是,對於商賈而言,習慣了過稅,到軌道使過稅形同虛設,再到如今的流通稅,基本上是接受的。

趙曦一直在擔心朝廷稅入減少和支出增加的可能······

薛向這段時間也專門盯着皇家銀行這塊,幾乎實行了旬報制,以便官家能隨時掌握稅制改革的運行情況。

“還算不出意外。”

已經入夏了,新稅制實行三四個月了,從初步運行的情況,趙曦還是很滿意的。

“從稅制改革方面,應該是朝廷大幅增加稅入的,再加上國朝產業遞增的收入,這是一大筆錢糧。卻因爲地方提留和供養吏員,才導致瞭如今收支持平的情況。實際上還是朝廷虧損了。”

內閣都在關注着稅制改革,韓琦所說的確實是事實。

“韓閣老此言差矣。朝廷度支持平,吏員的收入並無增加,這部分朝廷虧損的,實際上轉化成了子民的收益······不再繳納名目繁多的雜稅,其實就是收益增加的體現。”

韓琦懶得跟王安石爭辯。主要也是覺得他說的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這樣的爭辯無傷大雅,不管是趙曦還是富弼,都沒有制止。今日議事,本來就不是針對稅制改革的成效和提留問題的,國營寺薛向那裡,每月都有詳盡的奏報,供內閣大臣審閱。

新稅制的運行,諸位內閣大臣都瞭解,也都基本上認同了新稅制。至於是不是承認這是由王安石倡導的,那就另說了。

今日的內閣議事,是趙曦針對入夏後連續幾次的大雨而召集內閣議事的。

黃河,一直是國朝的大患,入夏後的幾次暴雨,黃河水位幾乎是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在上漲。防洪,是當前國朝最爲緊要的政務。

慶曆八年六月,黃河改道,沖決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經聊城西與衛河相合,然後入海,此爲“北流”。一十二年後,嘉佑五年,黃河在商胡埽下游決口,分流經今朝城、館陶、樂陵、無棣入海、此爲“東流”。

自嘉佑五年後,黃河雖然沒有出現改道的大氾濫,但是,年年防洪,年年有災情。

看今年連續大雨的情形,防洪形勢相當嚴峻。而黃河在汴梁的這一段,完全就是懸河,黃河大堤的高度已經遠遠高過了汴梁城。

“官家,自水泥產出以來,每年的旱季,朝廷都在修繕堤壩,不僅僅是加高了堤壩,甚至對薄弱環節,直接重修了堤壩。以水泥的牢固性,汴梁堤壩萬無一失。”

“去歲,在北流之滑州以東,東流之東明以東,地方州府均對河灘進行了疏浚。雖然今年雨情嚴峻,臣以爲有水泥的牢固,應該不會有什麼險情。”

水泥?別說是這個時代這種沒標號的水泥,即便是後世,真正的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堤壩,也有潰壩的情形。臣工們相信水泥,趙曦可不敢對水泥放心。

“司天監怎麼說?麟府與河東的降水量如何?”

接下來的天氣情況,以及上游降水量,纔是決定黃河是否在下游出現險情的主要原因。這一點趙曦必須得清楚。

“司天監認爲,雨情短期內不可能得到緩解。從河東路和麟府二州傳來的奏報,河東路和麟府也是連降大雨!”

這不是好消息。氣氛有點沉重了。雖然現在的司天監比後世的氣象預報更沒譜,但是,事實上防汛防洪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了。

“官家,通知下游州府的詔令已於前日下達,相信下游地方州府會有相應的應對。每年防汛,地方州府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

話雖這樣說,富弼心裡也很忐忑,應該說內閣大臣都有些忐忑。

無法知曉再往上游的情況,從河東和麟府的情況看,這幾乎是整個黃河的流域普降大雨了。

接下來,不僅僅是下游的問題,就是汴梁也處於險情中了。

再說了,最早用水泥修繕的堤壩,距今已經十多年了,沒人知道這水泥的堅固能持續多久。

“明日巡壩!”

趙曦還是決定親自去看看。

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七零五章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五五八章第六二六章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六六七章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四八七章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五八一章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