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順勢

韓琦把一沓抵報狠狠的摔在案桌上,氣急敗壞的喊到:“這還有完沒完?”

可不,今天有一堆抵報,刊登了他韓琦在好水川埋葬了十萬禁軍,卻憑此經歷擢升樞密院,從而步步高昇……這就是笑談!

這時候,趙曦也在看,卻“噗呲”一聲笑了。

禮部…~這些雜亂無序的抵報,到底有多少朝臣在背後,恐怕政事堂再也容不下了!

“我韓琦倒想問問他王禹玉(王珪此時爲禮部尚書),這禮部是不是尸位素餐,一個多月,居然連一份准入標準都拿不出!”

對於韓琦的惱火,政事堂的人都感同身受。

到現在,整個朝堂已經沒一個乾淨人了!

“官家這是在縱容!這是玩火!”

王安石就是再不喜歡洗澡,也不希望被刊登在抵報上被人圍觀!況且,有人捕風捉影的認爲,蘇軾的貶謫,最大的原因是因爲秋菊落瓣不落瓣……

“再這樣下去不成呀!”

富弼也感慨了。

“富相,是否奏請集議,與官家議定處置?”

韓絳也覺得過了。

擱以前,這時候被彈劾的官員早回家待着去了,等朝廷給說法……就是官升一級到外地做官。

官升一級是官家告訴被彈劾官員……我還是相信你的;出外做官意思是先避避風頭。

可現在,官家的官制改革有明確條款了,錯就是錯,錯對必須絕對分明清楚,不得再出現一邊彈劾一邊擢升的現象,同樣,也不能因爲彈劾就有理由回家待參。在朝廷沒有做出處理之前,在其位謀其政。

偏偏就是這一波,根本分不清算不算彈劾,一樣的公佈於衆了。

範純仁奏請官家由監察衙門介入調查的事,朝臣們都聽說了。朝廷要信譽,也就是說不會搭理這波混亂……

真的不能再繼續這樣攀咬了!

“官家,抵報之風愈演愈烈,已然不可控,甚至有惑亂朝綱之危……”

富弼不確定官家到底什麼意思。按他對官家的理解,絕不容許出現朝廷不可控的輿情。

堅定監察衙門不介入,並任由抵報混亂,官家可能存在深度瞭解官員的心思,並且爲遴選朝會、議政和內閣提供參考。

官家一直樂意見文官內訌,誰知道官家現在滿意了沒有。

越是強調不予理睬,既往不咎,越有可能讓朝臣的相互攀咬更甚……這確實可以深度瞭解朝臣。

可是,真的不能再繼續了。

現在這股風,已經刮到了相公一級,已經由單純的辯論變成了無底線的揭底,無根據的誣陷,甚至接近了無底線的編造。

甚至一些簡單的事,也被抵報用跌宕起伏,香豔無比的筆墨描寫,幾乎等同於那些志怪小說了!

“抵報的審批流程、舉辦標準以及監管法令還沒有出臺嗎?”

官家這樣問,相公們也只是相互看看。

“宣禮部尚書王珪入殿……”

就是這樣巧合,禮部尚書王珪以及侍郎馮京,就等着勤政殿門外…~

這情形,讓趙曦覺得是相公們跟禮部商量好了,擔心自己這邊再設障礙…~畢竟這樣的情況,對於君王瞭解朝臣很有利。

可相公們卻認爲,這是官家的安排,一直等着政事堂奏請呢……

“臣王珪、臣馮京叩見陛下,見過各位相公……”

“王尚書,陛下責令禮部撰寫抵報審批之事,時已月餘,可曾完成?”

韓琦對此是憋着一肚子火,甚至連這是在集議都忘記了,對着王珪就劈頭蓋臉的問。

“韓相,禮部已有定稿,只是前往政事堂商議未見諸位相公……”

見王珪如此說,馮京便直接將禮部撰寫的文稿直接奉於官家案前……

至於韓琦,他君前失禮,馮京直接奉於官家不像是不給面子,倒像是爲他彌補,也算是提醒。

有點意思,這朝堂越來越好控制了。臣工們明爭暗鬥,纔是君王喜歡的狀態。

趙曦在翻閱禮部的文稿,似乎很投入,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相公們候着。

這也是一種表態的形式……朝堂太讓人失望了,若沒有這一次抵報之亂,君王只會一直被矇在鼓裡,對整個朝堂的臣工一無所知。

這時候就是要叫停這陣亂局,該有的情緒也需要讓他們知道。

至於其他意思……

“昭告天下吧。自朝廷詔令發佈即日起,所有抵報一律停刊,包括內參……”

“陛下……”

富弼愣了,官家這又是玩哪出?之所以頒佈抵報審批法令,目的是爲制止抵報的混亂之風。

內參是朝廷衙門,又豈能停刊?

“富相,既然是朝廷法令,就不該有不屬於管轄範圍的,除非不在國朝境內。不僅是抵報的法令,其他法令也如此。只要朝廷法令,國朝一切在法令管轄內的事務,就必須依法令行事!”

該管的必須管,不該管的也別多手。

趙曦的話是在告訴相公們,沒有法外的事。而動作卻是在告訴韓琦,禮部的事他不該管……連文稿都沒讓相公們看,就決定昭告天下了。

內參都停刊了,更別說《蹴鞠快報》和《時論》了。

都知道《蹴鞠快報》和《時論》是怎樣一回事。官家自己都遵守法令了,還有誰可以在法外肆意妄爲?

富弼,包括相公們都在想:官家肯定是有所指的,到底指什麼?

趙曦確實有所指。因爲呂惠卿密奏,市易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官勢富戶,市易寺根本沒法推動。

趁這次機會,給朝臣一個提醒吧。

……

在朝廷法令昭告天下的那一天,高遵甫再一次被官家折服。

非朝廷授權,任何抵報不得有臧否朝臣的行爲……也是這一點,讓《蹴鞠快報》和《時論》在申報的第二日便通過了審批,停刊兩日後便復刊了。

高遵甫不會幼稚以爲,抵報審批法令是官家親自操刀的,對於集議抵報事宜時的情形,他也多少聽說了。

真正令高遵甫折服的,並不是抵報審批事宜,而是官家以己身做罰,卻是整飭了整個朝廷。

呂惠卿也算能吏,可在市易寺衙門推開時困難重重,整個朝廷都清楚。

本來這次是抵報的事,就這麼一個跟市易寺根本不相關的事,卻最終讓官家借勢連市易寺也整飭了。

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七章 趙曦你幹嘛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七五六章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四二八章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八二二章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四一三章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五八章第六一五章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