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

……國朝有刑恕刑叔和者,早從張載關學,後因張子厚醉心研學而不得官,刑叔和便轉投二程之理學,爲理學門徒。

然,二程自成一學派,偏偏不得勢,久未能成官學。

荊公王介甫賞其才能,傾心教授新學,以爲刑恕爲膀臂股肱。但朝廷舉辦辯經之時,刑恕卻反戈一擊,被司馬永叔視爲門生。

至此,刑恕出外,主政延陵,牧民一縣。朝廷推行青苗法、市易法等新法,雖在朝堂被司馬永叔極力反對,經朝廷研判後,最終在國朝推行。而刑恕主政延陵,奉朝廷新法爲圭皋,大力在主政之地推行新法,歷年考評上等,並以此考功,擢升著作佐郎,懷州通判。

刑叔和之資歷,入選朝會是當有之義,甚至欽點議政也無不可。這正是朝廷既往不咎的樣板……

趙曦都不得不爲這篇文章拍案叫絕。

通篇沒有任何貶低刑恕的言辭,甚至讚頌刑恕執政能力……

可在當今的國朝,當今的士林,把人的品性看的比天還重的環境下,這壓根就是一篇辱罵刑恕反覆無常的檄文。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這篇文章開始了以事例來論政,並且將朝堂的重臣都拉扯進來了…~這很明顯就是要拉相公們入場的節奏。

這應該算是點燃爆點了吧?

果然,首先是司馬光沒憋住。

司馬光是署名文章,還是在《時論》刊登的。

司馬光說了,孔聖人都說有教無類,他司馬光教授刑恕只是學問,而不是人品。

朝廷取官,應先重德後用其才。刑恕升遷是吏部考功司考評的結果,跟師從那一門求學不相干……

其實司馬光沒說清,立場也不鮮明,有跟刑恕劃清界限的意思,又不太喜歡做這種落井下石的事。

也就是他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掀起了民間討論朝廷用人是該重德還是該重才,也開始了太多以事例證明自己觀點的文章撰寫方法。

於是乎,大戲開場了……

而作爲這場大戲的最大舞臺……《時論》卻及時把舞臺撤了,沒有再刊登一篇關於議政的文章。開始連載刊登三級決策制和官制改革的釋義,還是向當朝的相公約稿刊登的。

因爲官家說了,有些戲不是誰都可以參演的。皇后娘娘在第一時間便告知了孃家人。

其實,這時候的議政,有點覺悟的都能看明白,已經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階段,或者說暴風雨已經來了。

這本身就是一個投機的行爲,當朝廷有傳言說整頓抵報行業時,有想法的人終於忍不住了,若想在官制改革中卡位爭位上位,就只有不多的時間了…~

本來就是衝着朝會、議政和內閣職位的…~說內閣位有點大。既然是爭位,肯定要有對象,必須夠資格能排上號的。

估計,之所以一開始沒有赤膊上陣,也是因爲夠資格這個問題……畢竟都是有名堂的臣工。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所謂爭辯,這薪柴架好了,火也有人點着了,至於燒着誰……就看大家能耐了。

一開始,那怕是攻訐,也還算是有一定的剋制,就跟以前朝會上彈劾一樣,數落一些往事,對比一下如今的職位,從而闡述明白朝廷既往不咎的先例…~朝廷是容許犯錯的。

然後摘錄些監察條例的條款,對照行爲,評議一下以如今的監察條例,應該有怎樣的處罰。

最後,便是含蓄的問一聲:大宋真的無人可用了嗎?真的要讓這樣劣跡斑斑的官員居朝堂之上?

這些文章,基本集中在六部九卿的中層,下州和上縣的主官,基本有資格進入朝會的那一級。

很多,很亂,很形象,很真實。

“陛下,監察官是否需要介入?”

連範純仁都憋不住了,感覺整個朝堂就是爛泥,沒一個好人!

這讓範純仁很失望,也很迷茫,到最後是抑制不住憤怒。他憤怒的不是這個亂局,而是他認爲抵報這時候暴露出來的案例,很有可能是真實的。

所以纔有意讓官家收回成命,能讓監察衙門介入……

“堯夫,暫不說這些文章的真實與否,即便全部真實,監察衙門可有精力全部徹查?”

“官家,監察官不辭幸苦!”

“先不急!就說監察官不在意受勞,可國朝總不至於將近一半的州縣主官都懲罰吧?官員犯錯在前,條例出臺在後,用後發的條例懲罰前錯,這本身就是謬論。”

“最爲主要的一點是朝廷信譽,朝廷決不能有朝令夕改的詔令!而監察衙門的職責,查處官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監督朝臣在百姓之間樹立朝廷的信譽!”

“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規範行爲,是清明整個朝堂,是確保朝廷在正常的軌道上前進!”

“不過,監察衙門可以將此次暴露出來的案情記錄在案,在隨後的工作中重點監管。”

範純仁的操守,足可以讓趙曦坦誠相待。

對於不能改變范仲淹的命運,在趙曦心裡一直是個遺憾,是難以釋懷的痛。特別是看到範老相公的兒子,也如此這般的精忠,那種痛越發清晰……可那時候他太小了,沒法左右。

範純仁是君子,卻一點不愚鈍。對於官家的囑託,很理解……

能理解趙曦的,還有那些越發肆無忌憚的抵報……

當趙曦看到有抵報開始說呂嘉問偷叔祖奏摺,向恩主王安石諂媚時,趙曦就知道,已經沒底線了。

真的沒底線。如今的情形讓趙曦想到了後世的八卦…~

這些抵報,已經完全脫開三級決策制和官制改革的範疇,開始用譁衆取寵的方式來吸引讀者,提高銷量了。

趙曦看到了抵報刊登有人撰寫,關於蘇軾增友小妾,小妾有孕在身,生子不知父爲誰…~

蘇軾都已經這樣了,真有必要嗎?已經從議政資格,落到只能有個朝會的席位了……

可當趙曦看到了抵報刊登有人撰寫,章惇偷其父小妾……

當看到有人撰寫歐陽修與外甥女的故事…~

當看到有人撰寫司馬光小時候剝核桃,關乎誠信的故事……

趙曦就知道,這算是徹底亂了,真正的出現了不可控的亂局。

可是,禮部出臺個抵報審批制度很麻煩嗎?

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二六二章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九六七章 大定亂了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五八章 繁亂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七二四章 河殤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六七四章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六二章第六一五章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九四七章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六八五章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