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

“官家,《士林苑》前日有一篇文章……”

士林苑?在趙曦的疑惑中,王中正呈上來一份抵報。

“《士林苑》是在《時論》之後開始印刊發行的抵報,基本上以詩詞鑑賞爲主,蘇軾蘇子瞻曾爲特約撰稿人。”

“每一月有一次時文品賞,重點是針對考舉的解惑。因爲《士林苑》有一定的針對性,尤其受士林文壇推崇。甚至歐陽相公、司馬相公都也有撰稿。”

“因爲側重於學術,小的並未派人詳細查訪過。今日下面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方奏報上來。是小的疏忽了。”

趙曦聽着王中正的嘚嘚,已經把這篇文章瀏覽完了。

文章並沒有什麼,倒是有點憂國憂民的覺悟。針對朝廷準備推動的官制改革提出了憂慮。

文章中提到,切斷州府郡縣直達上聽的路,會造成州府郡縣的官員只識一路總督,而不尊朝廷。同時,一路總督的權柄之大,必將令其滋生不臣之心,有前朝藩鎮之亂的可能。

撰文者應該對官制改革只是一知半解,並不全然瞭解官制改革的核心。

別說是趙曦,就是朝臣也不會犯這種明顯的錯誤。

首先,一路總督的權柄,是僅限於政事,甚至連財權都是受制約的。在官制改革中,各級衙門的度支,是由朝廷三司使釐定的。

而皇家銀行將根據三司使釐定的度支情況,在建立衙門賬戶時,享有監管衙門各項支出的職能。

其次,一路總督不主兵事。經過官制改革後,國朝各路的駐防軍伍,將與路一級行政區不相一致。而兵事將由純武將擔任,受樞密院、監察衙門以及地方官的三方監督。

就以西軍爲例,秦州路駐防軍伍,很可能是由鄜延路或者熙河路的新軍駐防,並不受秦州路總督節制,但受駐地地方官府的監督。

最爲關鍵的一條,總督雖節制轄區內州府郡縣的主官,甚至在任免上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吏部考功司並沒有丟掉自己的職能,況且,所有州府郡縣的主官任命,依然必須經由官家的聖旨。

“文章是何人所撰知道嗎?”

趙曦覺得這篇文章的立場有問題,有點偏向於朝廷,或者是皇權。

三級決策制能在朝臣中通過,權利分配合理和平衡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同時,總督、議政、內閣的權利大幅度提高,也是朝廷重臣對官制改革沒有異議的原因。

而這一篇文章,出於文人之手,若不是譁衆取寵,那就是屁股坐偏了。

“回官家,從《蹴鞠快報》開始,所有撰稿人都是匿名,隨便用個名字就可以。皇城司暫時尚未查到撰稿人。”

趙曦想了想也對,這還是早先從自己開始的。

“那個…~你宣一下高太尉來勤政殿一趟……”

曹家人知進退,《蹴鞠快報》是以曹家爲主,在官家讓創刊發行《時論》時,曹家主動把主導權讓給了高家。

現在高家的高滔滔是皇后。

趙曦當初創立抵報行業,目的是掌控輿論的,這些年的朝政並沒有多大波折,倒是用處不太大。

他現在需要知道,《時論》還是不是士子們的首選,是不是被那個什麼《士林苑》給壓下去了。

輿論是一把利器,雖然不一定用上,趙曦認爲還是掌控在手裡保險。

“官家……”

高遵甫是岳丈,可見了女婿一樣得躬身……

趙曦不習慣這個,欠着身起來,讓內監搬過來矮凳……趙曦處理公務的地方,一般不配置他人坐下的物事。

“太尉看看這篇文章……”

“官家,此文《時論》收到過,只是臣認爲乃無稽之談,便沒讓刊登。”

文章是真見過,已經很久了。這一點也是高遵甫自豪的,儘管有了這個《士林苑》,可《時論》依然是士子們的首選。

不管是詩文,還是辯經,即便是關於考舉的策論,《時論》刊登的還是士林中大拿。

當然,《時論》是學着《士林苑》纔開始有了增刊的事,他就不記得了。

“此類文章多不多?”

“回官家,不少。自朝廷有了官制改革的風聲時,就開始有了臧否三級決策制的文章。臣一直未予理會。”

“這《士林苑》什麼來歷,太尉可清楚?”

“《士林苑》創刊是應汴梁花魁賽事而生,早先以介紹花魁爲主。近幾年聽說換了東家,東家是外來的商賈。沒有對《時論》造成影響,倒也沒多關注。”

“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纔是大宋文華的具體表現。臧否朝政,也不是不容許,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內,有些文章還是可以刊登的。”

趙曦真的煩這種對話方式,好歹是親戚呢,搞得跟君臣一樣…~確實就是君臣。

趙曦倒是想變,可高遵甫這樣,他真怕自己隨便了嚇着岳丈。

趙曦是擔心就像這次一樣,《時論》拒絕刊登,這些文章轉向其他抵報,甚至轉成私底下討論……那纔是不可控的。

……

在《時論》刊登了一兩篇評論現時朝政的文章後,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就多起來了,甚至《時論》都增加了專版,供人紛說朝政。

《時論》每刊都往勤政殿送的,趙曦有時也瀏覽,這幾天,趙曦看《時論》變成了常規動作。

……朝廷詔令言之既往不咎,只是針對監察偵辦一項,並非爲有不法行爲的臣子正名。

不論是貪贓枉法,還是持強凌弱,亦或是其他有違大宋刑統和監察條例的臣工,在入選朝會和議政,乃至內閣時,不可因爲其被官家赦免,就可以忽略他本人有過的劣跡……

……朝廷改變了彈劾形式,開通內參彈章的方式,而內參是國朝監察衙門的風向標。在這次官制改革,確定朝會、議政、內閣的國朝大事件中,官家與朝廷,又怎樣甄別朝臣的品性?又如何能選中符合要求的官員?這還有待思考…~

這文章有意思了。

雖然沒提一句關於爭位卡位的詞,可這話裡話外都是在挑事,在告知臣工們:該出手就出手吧,既往不咎是不查辦,但朝廷在選人用人上,還是要考慮既往行爲的。

這純粹是要挑事呀~~有這篇文章做底,怕是這朝堂要起風了。

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七一七章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八三章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八零三章 這叫什麼事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七零五章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