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

“官家,《士林苑》前日有一篇文章……”

士林苑?在趙曦的疑惑中,王中正呈上來一份抵報。

“《士林苑》是在《時論》之後開始印刊發行的抵報,基本上以詩詞鑑賞爲主,蘇軾蘇子瞻曾爲特約撰稿人。”

“每一月有一次時文品賞,重點是針對考舉的解惑。因爲《士林苑》有一定的針對性,尤其受士林文壇推崇。甚至歐陽相公、司馬相公都也有撰稿。”

“因爲側重於學術,小的並未派人詳細查訪過。今日下面無意中看到這篇文章,方奏報上來。是小的疏忽了。”

趙曦聽着王中正的嘚嘚,已經把這篇文章瀏覽完了。

文章並沒有什麼,倒是有點憂國憂民的覺悟。針對朝廷準備推動的官制改革提出了憂慮。

文章中提到,切斷州府郡縣直達上聽的路,會造成州府郡縣的官員只識一路總督,而不尊朝廷。同時,一路總督的權柄之大,必將令其滋生不臣之心,有前朝藩鎮之亂的可能。

撰文者應該對官制改革只是一知半解,並不全然瞭解官制改革的核心。

別說是趙曦,就是朝臣也不會犯這種明顯的錯誤。

首先,一路總督的權柄,是僅限於政事,甚至連財權都是受制約的。在官制改革中,各級衙門的度支,是由朝廷三司使釐定的。

而皇家銀行將根據三司使釐定的度支情況,在建立衙門賬戶時,享有監管衙門各項支出的職能。

其次,一路總督不主兵事。經過官制改革後,國朝各路的駐防軍伍,將與路一級行政區不相一致。而兵事將由純武將擔任,受樞密院、監察衙門以及地方官的三方監督。

就以西軍爲例,秦州路駐防軍伍,很可能是由鄜延路或者熙河路的新軍駐防,並不受秦州路總督節制,但受駐地地方官府的監督。

最爲關鍵的一條,總督雖節制轄區內州府郡縣的主官,甚至在任免上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吏部考功司並沒有丟掉自己的職能,況且,所有州府郡縣的主官任命,依然必須經由官家的聖旨。

“文章是何人所撰知道嗎?”

趙曦覺得這篇文章的立場有問題,有點偏向於朝廷,或者是皇權。

三級決策制能在朝臣中通過,權利分配合理和平衡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同時,總督、議政、內閣的權利大幅度提高,也是朝廷重臣對官制改革沒有異議的原因。

而這一篇文章,出於文人之手,若不是譁衆取寵,那就是屁股坐偏了。

“回官家,從《蹴鞠快報》開始,所有撰稿人都是匿名,隨便用個名字就可以。皇城司暫時尚未查到撰稿人。”

趙曦想了想也對,這還是早先從自己開始的。

“那個…~你宣一下高太尉來勤政殿一趟……”

曹家人知進退,《蹴鞠快報》是以曹家爲主,在官家讓創刊發行《時論》時,曹家主動把主導權讓給了高家。

現在高家的高滔滔是皇后。

趙曦當初創立抵報行業,目的是掌控輿論的,這些年的朝政並沒有多大波折,倒是用處不太大。

他現在需要知道,《時論》還是不是士子們的首選,是不是被那個什麼《士林苑》給壓下去了。

輿論是一把利器,雖然不一定用上,趙曦認爲還是掌控在手裡保險。

“官家……”

高遵甫是岳丈,可見了女婿一樣得躬身……

趙曦不習慣這個,欠着身起來,讓內監搬過來矮凳……趙曦處理公務的地方,一般不配置他人坐下的物事。

“太尉看看這篇文章……”

“官家,此文《時論》收到過,只是臣認爲乃無稽之談,便沒讓刊登。”

文章是真見過,已經很久了。這一點也是高遵甫自豪的,儘管有了這個《士林苑》,可《時論》依然是士子們的首選。

不管是詩文,還是辯經,即便是關於考舉的策論,《時論》刊登的還是士林中大拿。

當然,《時論》是學着《士林苑》纔開始有了增刊的事,他就不記得了。

“此類文章多不多?”

“回官家,不少。自朝廷有了官制改革的風聲時,就開始有了臧否三級決策制的文章。臣一直未予理會。”

“這《士林苑》什麼來歷,太尉可清楚?”

“《士林苑》創刊是應汴梁花魁賽事而生,早先以介紹花魁爲主。近幾年聽說換了東家,東家是外來的商賈。沒有對《時論》造成影響,倒也沒多關注。”

“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纔是大宋文華的具體表現。臧否朝政,也不是不容許,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內,有些文章還是可以刊登的。”

趙曦真的煩這種對話方式,好歹是親戚呢,搞得跟君臣一樣…~確實就是君臣。

趙曦倒是想變,可高遵甫這樣,他真怕自己隨便了嚇着岳丈。

趙曦是擔心就像這次一樣,《時論》拒絕刊登,這些文章轉向其他抵報,甚至轉成私底下討論……那纔是不可控的。

……

在《時論》刊登了一兩篇評論現時朝政的文章後,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就多起來了,甚至《時論》都增加了專版,供人紛說朝政。

《時論》每刊都往勤政殿送的,趙曦有時也瀏覽,這幾天,趙曦看《時論》變成了常規動作。

……朝廷詔令言之既往不咎,只是針對監察偵辦一項,並非爲有不法行爲的臣子正名。

不論是貪贓枉法,還是持強凌弱,亦或是其他有違大宋刑統和監察條例的臣工,在入選朝會和議政,乃至內閣時,不可因爲其被官家赦免,就可以忽略他本人有過的劣跡……

……朝廷改變了彈劾形式,開通內參彈章的方式,而內參是國朝監察衙門的風向標。在這次官制改革,確定朝會、議政、內閣的國朝大事件中,官家與朝廷,又怎樣甄別朝臣的品性?又如何能選中符合要求的官員?這還有待思考…~

這文章有意思了。

雖然沒提一句關於爭位卡位的詞,可這話裡話外都是在挑事,在告知臣工們:該出手就出手吧,既往不咎是不查辦,但朝廷在選人用人上,還是要考慮既往行爲的。

這純粹是要挑事呀~~有這篇文章做底,怕是這朝堂要起風了。

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棗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七六四章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五八三章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四四三章 別憋着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四七三章 老王這鍋背的冤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三九六章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六八章 沒死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