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

蕭關從看到西夏人圍城,已經過去五天了,光打退西夏人的攻城也打了三天了。

西夏人在第一天試探之後,便開始了攻城。

“那是潑喜軍……”

當西夏騎兵閃開一條通道,看到一件件的攻城器械出現時,就知道潑喜軍來了。

“他們是漢人!”

劉武着重提了這麼一句。

“漢人又如何?沒有把家國和祖宗當回事的,連人都算不上,管他原本是什麼人!”

“爲西夏征戰,做西夏軍卒,那他就是西賊!”

這是趙曦的理論,並且是有聖賢兜底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趙曦發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民族的認同要高於家國的認同。

這也是宗親氏族觀念的延伸。

所以,趙曦在護衛營大力宣揚了家國概念,在新軍中也建立了對國朝的認同感。

所以,對於護衛營乃至新軍,他們眼裡不分種族,只考慮是不是國朝的人。

且不說潑喜軍的攻城能力如何,因爲新軍根本就沒給他們擺弄攻城的機會。

那些投石機呀,雲梯呀,還有不知道管用不管用的牛皮盒子什麼的,在開始準備的一瞬間,直接就飛過去一堆的火藥彈……還想攻城?嘛人命填吧!

然後就有了撞令朗……

“他們是漢人!”

“屁的漢人!他們是爲西賊在攻城!若劉指揮延誤戰機,我不介意執行戰場紀律!”

他死還是自己死,這不算爲難的選擇。

在西軍,或許是被文官們的迂腐影響到了,他們在面對自己本族人時,那怕是在爲西夏攻城,也有心裡不忍的時候。

而這樣的想法,經常在猶豫中錯失了最恰當的打擊時機。

都已經爲西夏征戰了,難不成在戰時你喊他認祖歸宗?

王道,是建立在霸道基礎上才能施行的。

“有附近的山民和村民!”

“劉指揮使,你……他們要攻城!”

服了!因爲這個,還是在這時候幹掉西軍的蕭關主官,這事還真做不出來。

“全體都有!標高二十……發射!”

人畢竟是人,不是戰馬那樣的畜牲,也不是笨重的攻城器械。

發射器發射火藥彈,到落到地面,總是要有時間的。

這就讓那些或許是被迫攻城的撞令朗有了躲避的空擋……

“劉指揮使……”

這次是真有點怒了。

火藥彈這樣去打撞令朗,真的有些浪費。而又不到火槍的射程。

這時候,是西軍原本的守城器械有用。

劉武感覺到了護衛營這位指揮使的怒氣,也知道,如果這樣猶豫下去,蕭關會破,自己的兄弟們會死很多……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那怕是有了新軍,面對將近五六萬的西夏人,持續半個多月日夜不停的攻城,蕭關雖然守下來了,可損失相當慘重。

蕭關是西軍防禦西夏的第一大關,也是最前沿的關隘。這裡的西軍軍卒,就是放整個西軍裡面也是佼佼者。而如今,已經摺損將近兩成了。

不過劉武不太擔心,有新軍的火器摧毀西夏人的攻城器械,還有源源不斷的火藥彈運送過來,他認爲蕭關可以一直守下去……

“劉指揮使,今晚趁夜色,你帶領西軍撤退……”

古成靠在矮垛後面,瞅了一眼關牆外面的西夏人……又守住了一次攻城。可惜,西夏人真正的精銳始終沒有攻城,一直是捉生軍和撞令朗在打。

“古指揮,這是我的蕭關,關在人在,關破人亡!”

劉武也跟古成一樣靠着矮垛。右臂還裹着麻布。他不覺得這時候需要撤退,明日還是後勤物質運送到位的時間。只要物質到了,蕭關就丟不了。

所以,劉武很不理解讓他撤退的命令。

“劉武,這不是耍英雄氣概的時候,這是軍令!再說了,蕭關是大宋的蕭關,不是你劉武的蕭關!”

“可……”

“沒有可是!這是軍令!”

頭頂一直有石頭飛過,雖然一直在炸燬西夏人的攻城器械,可週圍的山林給西夏人提供了製造攻城器械的原料……

關鍵是,用火藥彈炸攻城器械太浪費了。

西夏人砍伐林木,就可以隨便的湊合投石機,可火藥彈的成本加上運送,那怕是一顆火藥彈能炸燬一輛投石車,也是浪費。

“劉武,西夏人這次出兵多少你該知道吧?”

“近二十萬精騎,加上捉生軍和撞令朗,號稱五十萬大軍!”

“攻蕭關的西賊也就七八萬吧?”

“古指揮,我知道你要說什麼……”

“你不知道!中路所有的邊寨西軍,今晚必須全部撤退,三日內到達指定地點!這是軍令!”

真是這半個月接觸有了情義,也知道劉武是條漢子,否則,就憑違抗軍令這一條,他也可以把劉武殺掉。

“所有邊寨?”

“對!所有邊寨!”

爲什麼呀?劉武不明白!

蕭關是防禦西夏的第一大關,一旦放開,在往南,別說關隘都不大,關鍵是往南將變成適合騎兵作戰,綿延百里盆地。

中路指揮部一直沒有派來援軍,劉武以爲是指揮部能評估實際戰力,因爲有火藥彈,就是蕭關這五千軍卒,再守月兒半載的沒問題。

到時候指揮部肯定會派援軍來。

沒想到,這還沒怎麼呢,居然接到的是撤軍,放棄蕭關的命令。

如其這樣,還不如當初直接放棄蕭關呢,何必等一千多兄弟們死掉了再放棄?

“古指揮,你們新軍先撤吧,西軍不是孬種!”

不懂也不問了,劉武認了。

“狗日的,你說什麼?孬種?你們能滿裝備極速二十里以後繼續作戰嗎?別撤這沒用的!”

極速行軍二十里再作戰,西軍真不行,可……算了!

劉武也知道爭論不管用。

秦州

趙曦在沙盤上不斷的拔旗插旗,拔出來的地方都是邊寨,而插下去的感覺很凌亂。

可如果你稍微離開點這個沙盤的大桌子,就可以看清楚,這些看似隨意的旗,對整個秦川已經形成了包圍圈。

只是,這個包圍圈太大點。

“殿下,今晚蕭關、綏寧堡、克虜寨、靖西寨等八處邊寨的西軍會全部撤離到指定地點。新軍也會在三日後撤出……”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命令。

開戰三個月來,東西兩路層層推進,捷報頻傳。

中路所有的邊寨都受到了猛烈的進攻,可都扛下來了,沒有丟失一處營寨。

偏偏這時候太子殿下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六七六章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四一六章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七九零章 微服私訪(四)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五三九章 戰略部署(中)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三七一章 翻了個底朝天第七一七章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調查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五零八章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八二二章第一六四章第四二六章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三四二章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六九三章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