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

皋蘭城牆上飄着是郭字和高字的帥旗。

本來高遵裕還讓人做折字旗的,被折可行拒絕了。

儘管打皋蘭城是新軍用火藥彈破城的,到折可行沒一點開心。

東西兩路都在開戰,都一樣是新軍爲主的戰役,偏偏自己這邊折損的新軍軍卒最多。

曹霖的東線,已經全面佔領了葭蘆河兩岸,折損新軍不足五十人。

葭蘆河兩岸的情況,折可行是清楚的,雖然沒有大的城池,可營寨一個比一個堅固。

自己就打了一座城,折損新軍軍卒卻有八十多人。

雖然前線指揮部也表彰他了,可他心裡不爽。他認爲太子殿下也會心疼的……新軍軍卒,那都是寶。

其實,趙曦還真沒責怪了。

打仗嘛,不可能不死人。再說了,打皋蘭,是真正的打攻堅戰。跟葭蘆河打營寨是有區別的。

葭蘆河流域的營寨,在某種意義上,曹霖是可以借鑑機動戰的思維的,而打皋蘭是切切實實的硬戰。

趙曦也講過攻堅戰的一些做法,但在皋蘭能不能借鑑就另說了。

所以,作爲突擊一線,新軍折損百人,在趙曦看來都算是屬於正常範圍。

這時候的皋蘭,那就是一個大工地。

工坊城一次性拉來了幾十大車的物質和工匠,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的修繕了皋蘭的城牆。

還不止一次的對着城牆品頭論足……根本挨不住一炮轟。

真正讓郭逵驚奇的是,由皋蘭城向會川的防禦連接,工坊城的工匠並沒有建立營寨和哨點,或者說營寨和哨點只是補充才合適。

他們在挖坑……

“郭指揮,待壕溝防禦體系成型後,根據防禦效果再做評論。”

這是郭逵問折可行的答覆。

凡是跟太子殿下相關的,一律不要着急評論……國朝這樣的認知,郭逵還是知曉的。所以他只是問了問折可行,沒有跟工匠交涉。

工坊城的工匠很拽,跟新軍一個德行。郭逵不想去碰釘子……

再說了,好像這些人,在某些意義上,還是自己家的僱員。

很快就成型了,也是,就單純的刨坑。

以前那些民夫,不僅刨土,還要夯實,同時搬磚砌牆等等一樣不能少,哪像現在工坊城的做法……

郭逵不以爲然,高遵裕也不以爲然,只不過是不好意思說罷了。

“郭指揮,高指揮,二位可嘗試着從北策馬衝擊,也可嘗試置身戰壕中防守!”

護衛營早試過了,看他們的樣子,好像很有點瞧不上。

戰壕的推行,對於趙曦來說也是偶然之舉。

一開始,他並不覺得戰壕在現在的戰爭中有多大作用,畢竟那是熱武器盛興時的產物,也是重點用於火器的。

他只是偶然間提過,卻沒想這玩意兒在護衛營真就模擬了……

郭逵騎着馬,從二里地以外開始衝鋒……這基本是西夏騎兵的做法。

可……這根本就衝不起來!

溝溝壑壑的,這樣似乎有點陣法樣子的壕溝,縱橫交錯,戰馬根本就不可能衝擊到主壕溝前,即便有衝過來的,也會陷入到處是壕溝,騎兵不如步卒的境地。

這就有點意思了。

郭逵和高遵裕,又一次扮演了守軍。

趴夯土堆上了瞭望,可半蹲着拉弓搭箭,甚至可以在戰馬騰躍時,直接攻擊下盤。

而一旦遇到不可抗擊的情形,軍卒可以快速進入壕溝,通過這彎彎曲曲的壕溝,不管是聚集反擊還是直接返回城池,都相當方便,而且不用擔心箭矢傷到。

至於被馬蹄踩踏,更是不可能。

這樣密集而又沒有任何規律的壕溝,戰馬根本提不起速度來。關鍵是,壕溝之間的間隔,好像不容戰馬的一次騰躍。

騎兵衝擊,其實是有視線缺陷的,對於地面以及地面以下的物體,經常照顧不到。這也是陷馬坑被經常使用的原因。

而這壕溝,完美的把防守和攻擊結合了。

有了壕溝,不用說新軍的火器,就是西軍的長刀和長槍,都能在防守上成倍的增加戰力。

這時候郭逵也明白了,明白了指揮部爲何讓他們西路軍留守三成,其餘全部回縮……他以爲是要捨棄打下的皋蘭了,原來,有三成的軍卒,安全能做好皋蘭的城守,並堅持到大軍支援。

東路軍也是同樣的情況。

土層是壕溝,遇到了石層,工坊城的工匠,就那麼隨便的把石頭清洗一下,胡亂的一堆,然後用水泥灌注……

種諤和折繼祖是真的被折服了。

這樣的工事,原先是徵集民夫的,並且最少得三五個月,才能做到工坊城這半個月所完成的防禦。

大批工匠來了,又走了。而整個東路軍,七八萬將士,也開始執行前線指揮部分批分次撤退的軍令,並抵達前線指揮部部署的荒野山嶺中待命。

這又是一次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軍令。

有十殺令在,即便是心裡再疑惑,都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

若是早年,種諤下令,折家這邊的將帥有可能會多幾句嘴問一下。

若是文臣下令,整個武將都會消極怠工的。

而現在,整個新軍都是監督,隨時準備執行戰場紀律,而種諤和折繼祖,已經被這次新軍爲主力的清剿戰震住了。

對於太子殿下的任何命令,都升不起反對和抵抗的心……其實整個西軍都如此。

前期的戰果,已經讓他們清楚認識到新軍與他們西軍的差距……比不上,不僅僅是裝備,戰力也比不上。

新軍也全是步卒,可就葭蘆河流域的戰鬥,人家能把方圓三十里以內的營寨,全部打成突襲戰。

圍點打援、夜襲騷亂、困城迫降等等,打起來看似沒章法,可結果卻一次次的驚人。

就是種諤和折繼祖,算是武將世家傳承人,也被曹霖這一波又一波,眼花繚亂的作戰給唬住了。

關鍵是,國朝疆域推進百十里,折損的新軍不足百人。

就是種諤,算是擅長於進攻的西軍將領了,打下葭蘆河流域,也最少要折損近一成的軍卒,還是在裝備提升以後的判斷。

若單純的西軍,折損能在三成以內,他種諤都可以仰天長嘯了。

可這新軍……

所有跟太子殿下相關的事,都不能以常理度之……這一句就傳於國朝臣工之間的話,種諤終於有了深切體會。

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六六二章第六一五章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七七四章第二一九章 這纔是麻煩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七五六章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二八七章 征戰之力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八四四章 拓海之謀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