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

討要嫁妝的事,別說趙禎是怕麻煩的性子,就他這個公爹的身份也不合適。

他不合適,就預示着朝廷不合適,連帶着曹皇后都不好出面了。

這只是想法,結果是,趙曦剛提出這個由頭,人家滔娘就接下了。

滔娘已經不是小丫頭了,接手了趙曦的那些個產業,很有後世職場女強人的味道。

不就是個宮廷里長大,很喜歡詩詞歌賦的小女娃嘛?還是對三哥超級粉的那種。

簡單!

趙曦不知道是不是簡單,看滔娘這氣勢……以後就是再多些家裡人,她也應該能穩穩的拿下。

太子殿下有舉世之功,卻沒一點耀武揚威的意思,就是朝堂爲他的職司吵翻天了,太子殿下也還是溫潤謙恭。

這不,朝堂還沒議定太子殿下的職司,可殿下不急不躁,反倒是讓官家和娘娘爲其操辦納妃之事了。

識大體……評價都是有基礎的,是根據需要來評價的。

就比如太子殿下納妃的事兒,看不慣了,那就是貪戀女色。可現在,太子殿下沒挾南征之功強硬接管漕運,這時候納妃,那就是識大體。

做人不能貪得無厭,趙曦深知這一點。

所以,滔娘跟段家談嫁妝,是按照趙曦在地圖上標註的那一點,也就是會無那一點,也是荒郊野嶺的那種。

就因爲這一點,護衛營出兵,護送着蘇頌又跑了一趟成都路。

“殿下,會無爲蒙氏領地,實力強勁。雖擁護段氏,但大範圍領地劃撥,恐難爲。”

“好在殿下所指之處乃荒野之地,雖有古人採礦痕跡,現已荒廢,倒也不會引起蒙氏在意。此事或許可成。”

勘查的結果,就趙曦標註的地方,確實應該可產鐵。

滔娘商談的結果,段家姑娘是同意的,只是需要大理國書,甚至需要有蒙氏的附議。

“留兩成份子於段氏和蒙氏。”

原本屬於荒野之地,現在能產生收益,在不變更所屬權的基礎上,趙曦不認爲段氏和蒙氏會拒絕。

怎麼說呢,自己這做法,說好聽叫投資,說難聽那是扶貧,能把先進的教化帶進去,也讓蒙氏部族知道人該怎樣的活着。

“都是自家人,這次也不藏着掖着。會無鐵礦,連同因不能接管漕運而新開的運輸線,吾此次欲再以商賈之名運行。”

“鐵礦不論,且說運輸線。吾欲自荊南爲起始,長江航運至荊南後,轉向西北,水陸兩用,恢復甚至超越惠民河運力運量。”

“此次仍招攬摻和之臣工商賈,以北地優先……”

不是有南北之別嗎?不是說異相相攪嘛?我都拿捏住,然後看你們攪!

“殿下,汴梁西線運輸荒廢,非人爲,乃天時地利之因。如何恢復並超越?”

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兒,任誰都不想將汴梁城百萬軍民的死活寄託在汴河上,這是不得已而爲之

如今太子殿下所言,恢復乃至超越汴梁的西線運輸……呂公著很擔心太子殿下是賭氣的說辭。

“軌道!”

軌道,這個名詞在護衛營不是什麼新鮮詞。甚至蘇頌曾給大夥講解過未來軌道的發展。

問題是……難不成太子殿下有意自汴梁到襄陽全部鋪設軌道不成?這也太誇張了。

誇張嗎?也就不足千里,別人看來確實挺誇張。

“目前汴梁西線運輸,唯方城山水陸阻斷。前期軌道鋪設方城山即可。至於以後……”

鋼鐵是工業的基礎,隨着軍備上的推進,從而引導民用設施的改變……趙曦能看到未來會是怎樣的。

內苑忙乎着趙曦納妃,禮部就得跟着忙乎。

相對於在朝堂上鬥嘴,忙乎太子殿下納妃要清閒些。

大理國段家爲搭上大宋,也是真捨得。多少年了,該做的都做了,大宋一直是待答不理的,好不容易這次有太子殿下這茬,很是下大力氣了。

把閨女送過來不說,還得給點地盤。地盤是蒙氏的,是段家傳統勢力範圍,又是荒郊野外……本不該有多難。

結果還是糾纏了。高家和楊家,這時候真不想段家抱上大宋這大腿……都各懷心事,見識了宋軍的火器,很想攪和了這門親事。

所以,段家捨出了不少利益,終於辦成了這事。

對於大理國內的形勢,趙曦知道。段家的姑娘,能大老遠自己跑來求嫁,自然不是什麼含蓄的性子。

還沒怎麼地呢,就直接以郎君的稱呼給趙曦遞書信了……

當趙曦看到時,連自己都驚訝,都以爲這不是大宋了,是後世了。

人家這豪爽的作風,原來是有傳承的。

只是書信的內容,沒有一點郎情妾意的內容,全部是替自家喊委屈的。

“她這般言辭倒也是事實……”

信是滔娘帶回來的,趙曦就當着滔娘看了。雖然這時代沒這個必要,趙曦不想自己的內苑有骯髒事。

大婦就是大婦,該有權利必須有,他也沒準備有厚此薄彼的想法,自家人就是自家人,別有哪些爭寵的事。

當然避免不了,只是趙曦得做到。

從某種意義上說,趙曦寧願有一個滔娘就夠了,可事實上由不了他。風俗如此,更多的是需要。

“三哥可以不跟吾講的……”

滔娘很感激,三哥還是疼她的。

其實趙曦想的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怎麼說吧,人家大老遠送閨女嫁過來,還帶着自己急需要的嫁妝,總得有點表示。

所以,名義上由禮部牽頭,護衛營的高敬賢和曹霖,湊一個宗親,算是一個送彩禮的隊伍。

至於扈從,就是以曹、高兩家的商賈代言人爲主,一大羣的商賈跟隨了。

沒辦法,趙曦的親近,也只能在這兩家選擇。不管是銅礦,還是新婦的嫁妝,都需要有人去操辦。

而彩禮,是蘇頌在趙曦的引導下,新鼓搗出來的火藥彈,薄皮生鐵的火藥彈五百顆,外加二百枝火槍。

這些在趙曦眼裡,真沒法跟會無那個山頭相比,可在段家姑娘眼裡……上國太子殿下是個有情義的。

火槍的威力沒見,就火藥彈,她是親眼見識過的。有這點火器,她段家自保絕無問題。

也只是能自保,趙曦並沒有想讓大理由段家一家獨大的想法,自己不能爲自己設置障礙。

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二九二章 那就備戰吧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四八五章 不合時宜的決定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六七四章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三四二章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着誰了第九十章 選兵還是武舉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七八二章 是後路還是謀局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七六零章 換個角度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