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

一路向南,只有在上州才停留,然後備足幾日糧草後,繼續前行。

軍情緊急,在確定太子殿下能適應舟船後,整個運兵船隊便將速度提起來了。

“沾殿下的光,此次行軍,所有州府糧草,均爲一等軍需。”

這是事實,狄青多年征戰,對沿路州府所供軍需知之甚詳,從來未像如今這般。不僅僅是上等,人吃馬嚼的物事,一應俱全,甚至連從不在軍伍中出現的香料都一併備全了。

這纔是軍需……他知道,並不是因爲廣南的形勢,真正的原因就是太子。

地方州府的官吏,如何對待路過軍卒的,幾乎已經是明事兒,可國朝沒人會在意。

摻沙子,缺斤短兩這都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會送些腐爛了,根本不能吃的陳糧充軍需。

這一路相伴,東南西北的閒扯,狄青發現太子殿下很親和,似乎還有些軍伍氣質。所以,那怕是他那謹小慎微的性子,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些大實話。

當然,他還是知道呂教導那是文官,有些話可以跟太子閒扯,但必須揹着呂教導。

“狄帥,向前看,往好處想。”

趙曦不傻,很多事能看懂。再說,這類情況並不稀奇,歷朝歷代均有發生。

這一路,很少談及廣南,那怕是靠岸後有相關廣南的驛遞戰報,都也是看過後唏噓一番,不再多做評論。

字面上總是說不盡實際的,不管是對廣南的山勢水形,還是說主力到達後的實況,都不可能從抵報中獲得。

而抵報所述,大多是今日儂賊又破那座城了,何人又棄城而逃了,又有誰爲國捐軀了,沒一點是激勵鬥志的,多說反倒將士心怯。

廣州被圍月餘,至今仍在堅守,這是這幾日抵報唯一讓人欣慰的。

儂智高自四月起事,一路向東攻伐,先破橫山寨,以儲備之物大賑隨衆,使聚者衆多。

偏偏邕州陳拱未報,也未防備,倉促之間佈防,並在賓州援兵抵達時,於戰況焦灼之時犒賞,致使邕州既失,邕州官員死傷被擄者衆。

儂賊故技重演,再次大賑國儲,隨衆增至兩萬餘。

此時,儂賊揚言立國,曰大南國。也於此時,廣南諸州府方各自奏報朝堂。

朝堂令餘靖、孫沔馳援,援兵未到之時,儂賊便順鬱江東去。

橫州棄城、貴州棄城,潯州知州孫抗奮力抵抗,城破後,杳無音信。

儂賊於六月破龔州,又一個棄城而逃者。然後,藤州棄城、梧州棄城……棄城、棄城、棄城!

到後面,趙曦再不看奏報了,都是棄城。儂智高不是勢如破竹,而是一路暢通無阻!

趙曦擔心自己忍不住,越殂代皰,待到了廣南,他會把儂智高沒殺的那些個官員,一律把他們懸掛在所治之處,讓黎民,讓上天,看看這些不顧子民的所謂士大夫!

整個廣南西路,九個州府,從邕州一直往東至端州,唯潯州、封川、康州抵抗。孫抗下落不明,而曹覲、趙師旦殉國。

這就是戰局,糜爛的廣南戰局。

趙曦看不下去,聽不過去了。幾日來,整個船艙氣氛是冷的,被那些毫無羞恥之心的知州給寒了心。

‘‘殿下,曹指揮使學烤魚了,令小的喊殿下食烤魚。’’

幾日了,太子殿下就這般一人待艙裡,不言不語的。

還是剛登船的那天,太子殿下烤魚讓大家吃,想必殿下喜好。如今見殿下不悅,甚至食量都減不少。

護衛營的操心,便學着殿下的做法,烤了魚,讓王中正過來……

殿下出徵,嚴詞拒絕了儀仗和侍候的宮女內侍,身邊人也就王中正和李憲算貼身侍候者。見殿下茶飯不思,他倆也着急。

人,最好別浪費他人的好意,那怕是你的下屬。

趙曦沒強顏歡笑,但還是出了船艙。

“誨叔,國朝百年養士,職爲牧民,同時也該是爲民守一方安居之地。棄城棄民,養之何用?”

趙曦從來爲曾說過如此激烈鮮明的言辭,話語中的厭惡、痛恨、不屑甚至殺之而後快的情緒表露無疑。

“殿下,其行爲業已侮辱了士子之名……”

呂公著也不知道該怎樣回太子殿下的話。他是士子,是士大夫,偏偏這一路,所有的戰報,每一次都在陳述那些士大夫的惡行。

不止是他,韓縝、蘇頌、王陶,對於太子殿下的責問也同樣無言以對。

國朝如此優待士大夫,歷數各朝各代,未嘗有此般優待者。而廣南西路各知州所爲,確實令整個士林蒙羞了。

即便是他們,同爲文官,都忍不住升起殺心。何況殿下……

“枉爲人臣,枉爲人夫,枉爲人父,甚至枉爲人!如此作爲,留之何用?”

這一段時間積壓着,趙曦是真起了殺心。

“殿下,國朝不殺士大夫……”

呂公著能感覺到太子殿下此時的殺意,甚至比當初讓汝南王世子真的死去時還濃烈。

但太子殿下於此事萬萬不可這般操辦。率護衛營遠征,本就令文官這個團體警惕了,言太子殿下尚武者不在少數。

若此時,太子殿下真於戰前處置棄城而逃者,那怕是理由再充分,也對太子殿下與文官的關係產生裂痕。

多年來於士林積攢的名聲,很可能一朝而傾。

棄城者,本身履歷已經有污點,即便資歷磨堪,甚至考評中上者也不會再受重用。

因卑賤之人而失自己名聲,不值當!

趙曦搖了搖頭,不知道是否認呂公著的說法,還是無法理解祖宗法度,或者說是聽從了呂公著勸解的理由。

不一定砍頭才叫殺人,殺心比殺人更爽快。

趙曦不會真去殺掉這些士大夫,但就此放過會讓自己不爽利。唯有令其生無可戀,纔是正途。

再一次有戰報時,算是個不好不壞的消息。

儂賊久圍廣州而不得,被英州知州蘇緘支援痛擊……也僅僅是令儂賊推進受阻而已。可就這一點,已經是整個廣南之亂以來,最爲讓人欣慰的信息了。

同時也對比着那些棄城而逃者……

蘇頌總算是鬆了口氣。說實話,他了解自家人,應該不是那種棄子民而不顧的性子,可整個廣南州府,皆棄城而逃,難免於佐官幕僚中達成共識,從而影響到家叔決策。

還好,沒丟蘇家人,也沒摸黑士林。自己仍然可以於太子殿下面前挺直腰桿。

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五八章 求全責備了第八六章 彎彎繞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六五一章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六六二章第八四章 射殺第九三六章 封樁庫第二三五章 被打斷的興頭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三七四章 狠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九二零章 羣情激昂的限制第四二八章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六六二章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六一五章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四三一章 來一次辯經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五一章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二一章 行軍之法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九一七章 沒有冬日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八五零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四二六章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