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錯誤

“這是一首關於看的詩,由風景而到橋上的人,由橋上的人又到樓上的人,事物轉換,人景交錯,直至再也分不清。

雖只是四行文字,而幾經轉折,頗爲複雜。

難得之處在於,如此錯綜的情景,卻無一絲滯澀感。全詩籠罩在一片淡雅的氛圍中,流轉自如,尋不到任何痕跡。

詩人的功力已臻化勁,一字一句,自有餘韻,當世絕少可匹敵的人……”

————著名詩人

“當人們還在爲《我和你》着迷時,《斷章》翩翩而至,化作輕盈的螢火蟲,漫天飛舞。延續了前作的風格,表現一種哲理化的情感,蘊含着一種朦朧複雜,不易道明的況味,使人讀了難以自拔。”

————某哲學研究員

“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忘情於景的橋上之人,能否以同樣的深情厚義,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

面對這生活中司空見慣,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和惋惜不盡的悵惘而告終的一幕,詩人以別開生面,浪漫紛飛的筆觸,給我了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盪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令人回味無窮。”

————某作家

大家等候良久,終於等到張斯出現。

而他的出現,竟是以這種蓮花飄散般的方式,可以說,這本身便是極美的,更何況還有一首風流蘊藉的詩?

讀者歡欣鼓舞,對他的迴歸表現出難以遏制的興奮之情。

對這首詩的解釋,已經出現了太多的版本,在這衆多的說法中,自然有些非常高明的見解,但與原詩比較起來,總嫌缺了些什麼。

“此詩如此淡雅,輕柔,迷濛,飄渺,彷彿雲後的月光,透着令人嚮往的神秘。它並非文字編就,而是詩人氣質的外化,對它的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只有孤零零地存在時,它才能搖曳生姿,幻作無窮的可能。”

這是另一位詩人的說法,頗有道理。

《斷章》的魅力,正由於它的不可解,故而能引起各種歧義。這也使得它不被定型,便像水流一樣,隨着器皿的變化而改變形狀,始終保持融洽的配合。

有人說它是談哲學,有人說它屬於言情……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它只是一首詩,一首魅力無窮的詩。

餘雅閱後,說了一聲:“這是張斯寫給讀者的一封情書。”

這便是她的評析,只有一句,卻被大家傳的最廣,幾乎被當作了標準答案。尋來翻去,似乎再沒有別這樣的說法更適合了。

張斯因讀者的念念不忘而回歸,明言是“獻給我親愛的讀者”。

而內中的文字是如此深情,欲語還休,說不清,道不明,任何具體的個人都承受不起,除了數量寬廣的讀者,沒有更貼切的了。

張斯本人並未解釋,對這樣說法,似乎表示了默認。

讀者們自然更加高興,爲他的深情所感動,竟有人涕然淚下。同時,大家也在想,餘雅既能領會張斯的情感,似乎是有某種默契的,他們若在一起,也許並不很壞。

北城一無動靜,似乎陷入了某種沉寂。

他的信心已爲這接連的詩句所打倒,它們是如此輕飄,如此美麗,可對於他來說,卻又如此沉重,簡直要壓彎了他的腰。

當他聽人朗誦的時候,感到難以言喻的絕望。

這其中的任何一首,都不是他可以企及的,便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矗立在自己眼前。而以往那令他自信的才華,此刻也被嚇的躲了起來,瑟縮着不敢露面。

他倒是想站出來,硬着嘴,否認這詩句的完美。

可他同樣明白,這樣做,除了成爲笑話之外,不會有任何效果。生平第一次涌起無力的感覺,他捧過自己的寫的詩,滿滿的鋪在紙上,刪刪改改,應是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譁”的一聲,北城將紙張拋開,便如飛舞的蝴蝶,在空中飄散。

他蹲坐在一旁,雙手捂着臉,年輕的面龐因痛苦而扭曲。

從小到大,這是他第一次認識世界,以前似乎都活在夢幻中。不久前,他還爲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對方在他看來,還只是個小孩子。

所以他不屑,爲自己在湖中攪出浪花而驕傲。

對方依然沒有反應,似乎是怕了自己,可到如今他才發現,人家是大海,已習慣了沉靜,當波濤洶涌的時候,便是雷霆萬擊,毀天滅地。

他撿起一張紙,看了看,又落寞地丟開了。

外界的議論依然熱鬧,不過與北城並無多少關係,他似乎是被丟到了哪個角落裡,大家一時之間還想不起。

注意力則集中在張斯與餘雅身上,或者說,集中在兩人的關係上。

餘雅的文章或許只是文學化的表達,並不能代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但至少能說明一種偏向,她還是挺欣賞張斯的。

值得探究的,是張斯的態度。

張斯的粉絲對餘雅沒什麼感覺,既說不上喜愛,也說不上討厭。他們在乎的,只是張斯的想法,好奇於他的情感。

《斷章》的出現,已經回答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張斯依然在繼續文學的道路。同時也迴應了外間的疑惑,令那些人的質疑,在瞬間消散。

那麼,他會如何迴應餘雅呢?

只要這個問題未解決,議論便會繼續下去。

按張斯一慣的習慣,接下來會寫一篇文章,從頭至尾,事無鉅細地解釋一番。這篇文章的精彩程度,讀者不敢肯定,但是他們知道,難作的程度,一定是很高的。

他若是也喜歡餘雅,便要回應她的愛慕,但是由於備受矚目,便要寫的含蓄,甚而是隱晦的。既讓對方明白,又不能流露在外,中間的度如何把握?

若是不喜歡,他則需表示拒絕。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難度不用說,比上面一條還高。

大家期盼着,等候他的消息,既興奮又緊張。

終於,《桃源報》上出現了張斯的名字,卻只寥寥數行文字,並不是文章,而依然是一首詩。標題與上一首同樣奇怪,兩個字:《錯誤》

什麼意思?

誰犯了錯?

當時許多人都看着報紙,一行一行地向下讀,仔細到了極點,怕漏過任何一個字,眼神不好的,已經備好了放大鏡。

“我打江南走過。”

這是第一句詩,非常簡單,卻一下子將讓帶入了那個詩情畫意的地方——江南。

在華夏的文化中,“江南”已經化作一個象徵,與真實的地點無關,它代表了濛濛的細雨,翠綠的河岸,柔順的楊柳,靈秀的山水,當然,還有美麗溫柔的姑娘。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這是比喻……讀者看出點苗頭了,心有領會,急切地想驗證自己的想法。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依然顯得模糊,看不清意思,像又不像。

大家集中精神,繼續往下讀。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有心急的讀者,一拍腿,喊道:“果然如此!”

“小小的”的,若非指兒童,便是指女人,而根據目前的情況,並不難判斷。唯有“寂寞”兩字,稍嫌露骨,別人心意縱然如此,也不好說出來吧?

當然,由於修飾的好,讀來還是很唯美的。

“青石的街道”古色古香,流淌着淡雅的韻味,卻用“嚮往”來限制。天色既暗,自然沒什麼熱鬧可言,情況似乎不大妙。

“蛩音不響,三月的帷幕不揭,

你的心事小小的窗扉緊掩。”

依然在渲染,氣氛是做的足了,只差結果了。

讀者舔了舔嘴脣,感覺有些乾澀,繼續向下看。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過客……”

大家閱畢,目瞪口呆。

第五十六章 《東風破》第三十三章 兩女應約第五十六章 風波暫息第二十七章 張斯講鬼故事第四十九章 廣播與電視第五十四章 教授學者第二十三章 狙擊上映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第三十五章 忠告第三十五章 我是神經第三十三章 李雄抉擇第二十三章 狙擊上映第十五章 我很憂鬱第三十一章 邀約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第一章 探看第三十七章 你來我往第八章 節目之後(二)第二十三章 一夜爆紅第六章 練習第八章 佳人復來第二十三章 一夜爆紅第二十六章 約戰婚禮第三章 二樓第三十二章 總結生活第二十八章 硬闖第二十一章 事前瑣碎第二十三章 一夜爆紅第四十七章 波濤洶涌第六章 上節目(三)第三十四章 暗裡守護第二十一章 難以平息第六十四章 議論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第二十六章 合一第二十七章 震動第五十五章 相信未來第七十八章 領回家第三十八章 駕臨第二十六章 約戰婚禮第三十八章 駕臨第十六章 喊聲姑姑第十三章 成立公司第四十三章 晚會(三)第二十八章 姐姐探望第十七章 媽媽的哭聲第七章 父女重逢第二十六章 約戰婚禮第八十三章 私生女第四十九章 晚會(九)第四十一章 幫與被幫第二十五章 校園緋聞第六章 作文課第五十六章 《東風破》第四章 神秘來電第十一章 華山絕技第十八章 書法第二十章 第二春第六十五章 從不掐我第四十一章 晚會(一)第三十章 酈清出擊第八十四章 閒聊第九章 同桌的你第八十章 騎車第五十四章 教授學者第五十七章 曲動天下第二章 義學第八章 細事第八章 節目之後(二)第五十七章 曲動天下第五十七章 橫掃學府第三十九章 文學社第四十章 兩部電影第四十六章 無風起浪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三十五章 我是神經第四章 神秘來電第二十六章 小小女兒第十七章 秋楓書院第七十七章 出版前第二十六章 升級之爭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第三十五章 安然出所第十一章 畢業生第三十一章 溫潤在心第四十四章 風行天下第四十八章 晚會(八)第三章 身份曝光第三十一章 軒軒中槍第二十一章 卷珠簾第五十七章 曲動天下第十七章 秋楓書院第四十九章 問題初露第二十六章 小小女兒第二十九章 三個條件第八十二章 又見情書第九十章 電影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第四十四章 風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