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翼而飛

由於種種原因,林子軒和姜聞等大陸主創人員都沒有前往寶島出席,只有聞雋和《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片商參加了頒獎典禮。

頒獎典禮剛結束,林子軒就接到了聞雋的電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了六個獎項。

分別是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效。

可以說,是這一屆金馬獎上的最大贏家。

姜聞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最佳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的獎項算在了林子軒的頭上,這同樣是林子軒在電影行業獲得的第一個獎項。

接到電話的時候,林子軒、姜聞和夏宇等人聚在自己開的飯館裡,一邊閒聊一邊等結果。

金馬獎在華語地區很有分量,大家有所期待,誰不想多拿幾個獎呢。

尤其是姜聞,這次彌補了沒有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到最佳導演獎的遺憾,他現在對自己在演技方面得不得獎不怎麼重視,更需要在導演上獲得認可。

雖然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剪輯沒有獲獎,但八項提名,獲了六項大獎,已經超出預期了。

這算是國內影片在金馬獎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林子軒讓後廚重新換上酒菜,大家互相恭喜慶祝,熱鬧了一番。

明天《沒完沒了》就要在全國上映,這是個好兆頭,把這幫人送走,林子軒回到家裡,把獲獎的消息說了一下。

他在電視行業拿了不少獎,對獲獎倒不是太在意。

“我聽說想拿金馬獎可不容易,你怎麼跟個沒事人一樣啊。”慕姍姍不解道。

她當初拿了全國主持人金話筒獎的時候心裡有點小激動,那可是主持界的最高獎。

金馬獎在華語影壇的影響力要比國內的金牛獎高不少,能拿到的話身價會急劇提升。

比如姜聞現在導演一部戲的片酬是三十萬,拿了金馬獎後,可能就漲到五十萬了。

這是演員熱衷於拿獎的原因,拿獎就代表着片酬要漲。

林子軒是個編劇,還是給自己公司寫劇本,漲不漲價無所謂,都是他自己的錢,一般情況下他不會給其他影視公司寫劇本。

“你看,我拿獎根本體現不出價值來,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林子軒解釋道。

“你啊,光看錢了,拿了獎在行業內的地位提升了,獎盃放在公司裡那就是一種榮譽,你們公司有獎盃麼?”慕姍姍奚落道。

這讓林子軒無言以對,好夢公司拍了三部賀歲片,哪兒來的獎盃啊。

“等明年吧,明年就有了。”林子軒信心十足道。

三天後,聞雋帶着舒琪來到了京城,參加《沒完沒了》的宣傳活動。

雖說合同上沒規定舒琪有宣傳的義務,不過這是能在內地媒體上增加曝光度的機會。

他們不會待太久,也就是四五天的時間,參加在京城的幾場電影宣傳,混個臉熟。

林子軒和姜聞原本以爲聞雋會把金馬獎的獎盃給帶過來,誰知道獎盃並不在聞雋手上。

由於他們沒有參加金馬獎的頒獎典禮,獎盃都是被人代領的,聞雋只是監製,到最後他也不知道獎盃在誰手上。

他以爲金馬獎組委會會把獎盃郵寄給姜聞等人。

打電話詢問,金馬獎組委會說倉庫裡沒有姜聞等人的獎盃,應該是被片商給領走了,片商則說不在我這裡,還在金馬獎組委會那裡。

就這麼互相推脫,金馬獎獎盃不翼而飛了。

林子軒忙着《沒完沒了》的宣傳,沒時間關注這件事,只當是一件趣事罷了。

《沒完沒了》上映後,國內南北方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京城人看的感觸很深,片子裡的故事就是他們身邊的事兒,就是稍微誇張了點。

南方人沒什麼感覺,除了覺得一些段子好笑外,更多的人認爲故事老套了。

相對於《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這部片子在社會上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一個是大家習慣了,不像剛看《甲方乙方》的時候那種驚喜了,《不見不散》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洛杉磯,還有點新意。

《沒完沒了》又走回了《甲方乙方》的老路,故事依然好笑,就是期待感不足了。

影評人對這部片子進行了炮轟,葛尤的表演中規中矩,沒有突破,馮曉剛在炒冷飯,創新不足,傅標倒是成了影片中的最大亮點。

他們難得的誇獎了傅標,認爲傅標把一個無賴的形象演繹的活靈活現。

這話聽着總覺得有點彆扭,不過傅標因此受到了觀衆的認可和喜愛。

好夢公司把宣傳重點放在了京城的周邊地區,葛尤拍完《編輯部的故事》續集後就投入到了宣傳之中,跑了周邊的幾座城市。

一部電影的票房主要來自大城市,尤其是京城、滬城和花城這樣人口衆多的地區。

這時候,《編輯部的故事》續集的一段拍攝花絮開始在各地的電視臺播出,這是林子軒和這些電視臺簽訂的合約。

你想購買這部三集的電視劇,就要在規定的時間播出這段花絮。

花絮的作用一個是吸引觀衆和廣告商的注意,還有就是給《沒完沒了》打廣告。

在花絮中,各位演員一起祝葛尤的新片《沒完沒了》取得好成績,希望觀衆能到影院支持葛尤,雖然只有三十秒的時間,可這個廣告就做的太大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廣告費用計算,最少要花費上百萬才能做到這個效果。

但和《編輯部的故事》續集打包銷售,電視臺也沒有辦法。

誰讓《編輯部的故事》當年那麼火爆呢,續集又是原班人馬出演,收視率有保障。

林子軒覺得我這不是廣告,而是電視劇的宣傳片,只是在最後說了點關於電影的事兒。

這能算是廣告麼?你好意思按照廣告的標準收費麼?

這種宣傳對《沒完沒了》的票房成績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目前國內的電影行業還沒有這麼打廣告的,花費太大了。

就這樣,林子軒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宣傳效果。(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第六百二十七章 心性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業第四百零七章 選題第六百八十三章 獎項第八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五百三十九章 會面第二百二十四章 閃光點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過往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一百八十九章 羣雄並起的時代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彩頭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翼而飛第七百二十五章 連線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第二百四十章 檔期第七十五章 破滅的明星夢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第二百一十九章 獲獎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百零二章 代價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五百八十四章 家庭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第七百二十九章 誠信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五百八十六章 兩個世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紀新聞大戰第一百零四章 文壇多面手第八十五章 座談會第四十九章 上電視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喻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第五十七章 圈子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五十六章 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第二十九章 無招勝有招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來第六百七十二章 好彩頭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響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氣象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活化第二百四十三章 豐收時刻第四百零三章 深談第七百一十九章 演員和角色第四章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歌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始有終第四百五十四章 區別第一百七十一章 停播第六百四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三十三章 市場決定價值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團圓年第六百四十八章 劇本第六百二十三章 陣容第八百二十三章 宣傳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三百四十六章 觀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團聚第四百三十一章 事業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小圈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畢業作品第二百八十三章 起步第七百三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零一章 態度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七百零四章 主動性第六百八十四章 鏡子第七百零一章 態度第一百六十四章 邀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三百四十五章 懷舊情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角力第三百七十五章 感慨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場第二百二十章 低調第七百五十三章 自信第七百二十四章 狂歡第二百五十章 好消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賣點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第四百零一章 影響力第八百零一章 小崔第三百九十七章 競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傳媒第七百二十一章 通知第一百七十章 歸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開機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三百七十九章 主播們第六百八十八章 現實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線第二百五十五章 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