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觀望

林子軒在積極的做着《沒完沒了》的宣傳工作,圈內的人則普遍持觀望的態度。

就算是有着合作關係的京城電影製片廠,對好夢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大幅下降,原本能爭取到更多的排片量,但京影廠顯然沒有盡力爭取。

京影廠在《沒完沒了》上的投資不多,他們抱着能賺最好,不賺也無所謂的態度。

再說,這不是他們自己廠子拍的片子,沒必要浪費太多的資源,有院線資源不如支持自己的影片,那樣會賺的更多。

說到底,韓三評並不看好這部電影。

按照京影廠宣發部門的預計,《沒完沒了》的票房最多是一千五百萬,這還是看在葛尤的票房號召力上,基本上是不賺不賠的局面。

如果投入太多,那就可能會賠錢。

韓三評知道《沒完沒了》植入廣告的事兒,這部分收入屬於好夢公司,京影廠分到手的很少,即便《沒完沒了》在票房上賠了,好夢公司至少賺了兩百萬。

這是京影廠沒有盡力的原因之一,投入和獲取不成正比。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植入廣告是一個獲利的新手段,但不是所有導演都願意這麼做,他們認爲那是不尊重藝術。

林子軒和馮曉剛是務實派,拍的又不是藝術電影,沒什麼顧及。

韓三評和林子軒認識的很早,算是看着好夢公司發展起來的。

這家公司和國內其他的民營影視公司差不多,屬於創作型的公司,公司的負責人是行內人,懂電影,憑着這種優勢獲得了發展契機。

林子軒、馮曉剛和葛尤三人配合默契,編導演分工明確。

他們抓住了低成本喜劇這個題材,創造了賀歲檔期的成功,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力。

但這種成功不可能無限的複製,觀衆總會有厭倦的一天。

韓三評註意到好夢公司明年要轉型,準備拍文藝片,以現在國內電影的市場行情,拍文藝片的風險高,票房不容樂觀。

他看了好夢公司的兩個本子,《小城之春》和《一聲嘆息》。

本子是好本子,但內容顯然沒有迎合市場,國內觀衆在經過好萊塢大片的衝擊後,觀影的心態越來越浮躁,沒有耐心看情節那麼舒緩的影片。

再說,田狀狀執導的影片,票房能好纔怪。

這倒不是貶義,而是說田狀狀的片子風格獨特,和大衆的審美有一定的距離。

就像《小城之春》,這種安靜的片子不適合在影院裡和大家一起看,應該在家裡一個人慢慢的品味,這樣才能看出片子的精彩之處來。

所以說,一家公司想要轉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一旦《沒完沒了》的票房不佳,好夢公司明年的轉型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這家在民營影視公司裡極具潛力的公司就會面臨危機。

韓三評不認爲好夢公司會倒閉,他清楚林子軒三人是靠電視劇起家的。

即便在電影行業遭遇挫折,他們重新轉戰電視劇領域同樣會獲利豐厚。

如今的電視劇市場那麼火爆,憑他們的影響力,照樣能混的風生水起,只是現在的馮曉剛和葛尤還願意拍電視劇麼?

在他看來,林子軒三人合作的蜜月期明年或許就要結束了,從此走上各自發展的道路。

和韓三評一樣,王鍾軍也在觀望之中,對於《沒完沒了》的宣傳沒那麼積極了。

他現在把目光放在了電視劇市場上,並不看好電影市場,《臥虎藏龍》前傳的大賣給了他更大的信心,他想在這個行業繼續發展。

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火爆迷惑了不少外行人進場,都想分一杯羹。

去年國內電視劇的總產量是七千集,今年就要突破八千五百集,這種增長速度非常驚人,也難怪大家都看好電視劇市場了。

有些電影導演甚至改拍電視劇了,拍這個掙錢啊。

甭管電視劇能不能賣出去,導演和演員都能拿到片酬,爲什麼不拍呢。

王鍾軍在等待機會,等到《沒完沒了》的票房失利後,他會勸說林子軒迴歸電視劇市場,一起製作幾部大投資的劇集。

《編輯部的故事》的續集只有三集就賣出去三四百萬,要是三十集的話還不上千萬啊。

這充分說明林子軒和葛尤在電視劇市場上具有極強的號召力,賺錢是分分鐘的事兒,冒的風險還小,比拍電影強多了。

王鍾軍是從獲利的角度考慮,可他沒考慮一點,以葛尤目前的狀況還會拍電視劇麼?

這都不是錢的事兒,而是葛尤不愁電影拍,他要拍電視劇,只能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本子特別好,還是就是看在彼此的交情上。

本來能在電影上大有作爲的好演員,你非要把他侷限在電視劇上面,這不合適。

以林子軒和葛尤的交情,拍一兩部還成,拍多了這交情就變味了,人家已經在那個位置上了,就沒必要這麼折騰了。

大家心裡都有數,王鍾軍現在還沒有徹底融入這個圈子,用的是商人的思維考慮問題。

京城其他的影視公司同樣在觀望,這些公司明年或多或少的都有拍低成本娛樂片的計劃。

他們找不到葛尤這種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優秀演員,就把目光投向了經常在春節晚會上演出的相聲和小品演員的身上。

這類演員被觀衆熟知,在表演上或許不如葛尤,但人家是專業逗樂的,懂得甩包袱。

馮曉剛的片子被認爲是小品串聯,不是沒有道理,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段子的組合。

在這方面相聲和小品演員具有天然的優勢,這就導致一撥小品演員進入到了影視劇行業。

拍影視劇要比演小品掙錢,同時還不耽誤他們演出,何樂而不爲呢。

這類喜劇片大都是講述小人物在生活中遭遇尷尬的故事,屬於都市輕喜劇,拓展了國內娛樂片的市場。

這些公司關注的是《沒完沒了》的票房成績。

如果馮曉剛和葛尤的票房神話破滅了,說明觀衆厭倦了這種類型的影片,如果票房繼續走高,就說明這個市場還有潛力可挖。

他們會根據結果相應的調整明年的拍片計劃,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打算。(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六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四十四章 紛擾第三百零八章 把脫掉的衣服穿起來第八十一章 新人入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夢想第七十五章 破滅的明星夢第五百六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三十七章 慶典第九十八章 對手戲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五百一十九章 點撥第四百零九章 紀實風格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第四十二章 過了臘八就是年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瀾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第七十九章 大撒把第五百二十五章 竹林戲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五十七章 娛樂片的春天第二百六十八章 畢業作品第八百二十三章 宣傳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車道第七百九十一章 富豪第四百六十八章 修改第四百五十七章 等級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衆化第八十三章 從前的節奏第六百二十六章 過節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場第八十五章 座談會第四百八十章 全明星陣容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裝第五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六百二十三章 陣容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區別第三百章 禮物第五百二十九章 客串第二百八十九章 紀錄第四百零九章 紀實風格第三百七十三章 出遊第七百三十一章 成名第五百七十三章 少年第二百二十七章 借勢第六百五十九章 結合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九十章 籌資第三十三章 時代的弄潮兒第九十三章 大約在冬季第三十八章 一家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快車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導演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情味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四百九十六章 補考第二百二十三章 鐵三角第五百六十三章 偶像第七百二十章 會議第三百零二章 國際化第四百五十三章 作家經紀人第四百三十章 上調第四百五十九章 武術和舞蹈第五百八十章 現象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導第三百六十七章 傳奇歸來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六百三十二章 實用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節奏第七百八十三章 歡送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圈內圈外第四百九十九章 加好友第七百三十六章 衝刺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三百八十四章 順其自然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第六十八章 以後要對他更好一點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變電影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三十一章 探班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記第八百二十六章 跟過去幹杯第一百七十章 歸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每個人的舞臺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導第二百九十三章 靈動第五百二十章 傾訴第五百九十五章 底氣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明星第五百一十九章 點撥第五百六十九章 溝通第六百零三章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