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閒

年初一,是個好晴天。

林子軒和慕姍姍起來,出門和院子裡的鄰居拜年,說着吉祥話。

不用後半夜放鞭炮,也沒有鞭炮聲吵着,大家睡得都很好,只是這個年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上了年紀的人開始懷念起往年的熱鬧。

年輕人倒是不太在意,他們吃過早飯就跑出去玩了。

或許正是從禁止放鞭炮開始,京城的年味變得越來越淡,老的東西被逐漸忘卻,新的事物進入千家萬戶,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

這時候還不覺得,只有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纔會有所觸動。

在那個沒有鞭炮的新年過後,華國的發展進入了快節奏,以往那種慢悠悠的日子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將發生變化。

當理想和純真遠去,一切都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庸俗。

林子軒腦海裡閃過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今天有點感懷。

“開車呢,發什麼愣?”慕姍姍用手碰了一下林子軒,提醒道,“昨兒沒睡好啊,等到咱媽家再補一覺好了。”

“沒事,就是有點感慨,街上都顯得冷清了。”林子軒搖頭道。

“報紙上那些民俗專家正打嘴仗呢,弄得比春晚還熱鬧。”慕姍姍好笑道。

出門的時候,她買了份《京城青年報》,想看看媒體對春晚的評價,沒想到不少版面都成了民俗專家的舞臺。

幾撥人爲了鞭炮的事情爭吵的不亦樂乎,搶了春晚的風頭。

對於這一屆的春晚,報紙上有批評,也有讚揚。

演員發揮失常,有忘詞的,有表演失誤,主持人也出現說話不利索、打磕絆的狀況,給人的感覺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觀衆看起來或許沒什麼,就是圖個樂呵,可在那些專家眼裡,這就是嚴重失誤了。

這可是春晚的舞臺,是給全國百姓準備的一道年夜飯,你把年夜飯做的夾生了,不是失誤是什麼,專家們逮到機會,自然要狠刷存在感。

由於時間的關係,報紙上都是短評,可以想見,明天的報紙肯定有大量批評春晚的文章。

有發揮失常的,就有表現優異的。

那些老演員往往能控制住場面,還有唱美聲的歌手,表演非常穩定,這就是功底。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平常可能感覺不出來,一旦把兩者放到真實的現場直播之中,對比會非常明顯。

那些表現穩定的演員得到了媒體的讚揚。

慕姍姍昨晚同樣出現了卡殼,只好低頭看放在手裡的小卡片,好在次數不多,加上那位男主持人犯錯更多,就不太顯眼了。

目前報紙還沒有提到備播帶的事情,不過這件事瞞不住。

爲什麼往年的春晚那麼完美,今年的春晚卻狀況不斷,肯定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春晚節目組也要做出解釋。

這在圈子裡不是秘密,總會給爆出來,老百姓也就會知道了。

說起來不算多大的事兒,觀衆或許根本不會在意。

“我估計明年就不會這麼真實了,這春晚導演任性起來也挺可怕。”林子軒玩笑道。

在這種批評的聲浪中,明年的春晚想必會換導演。

再說,這麼搞港臺的歌星不敢來,怎麼能體現一家親的氛圍,怎麼能向海外華人傳播大團結的理念,怎麼能吸引年輕人看春晚的興趣。

春晚不能光講藝術,還牽扯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這不是咱們操心的事兒。”慕姍姍淡然道,“那首《一封家書》獲得了音樂人的好評,還說這是城市民謠,應該很快就有人找你談版權了。”

“年前不來談,非要等唱紅了纔來談,這些人還真是,先耗着他們吧。”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那個小品怎麼樣,報紙上怎麼說?”

“還行吧,就提了兩句,沒過多評論。”慕姍姍翻了翻報紙,沒找到相關的文章。

春晚上那麼多節目,不可能每個節目都受到報社的重視,有些節目需要上面定調子,有些節目沒什麼可說的。

“沒批評就行,估計明天才能看到了。”林子軒放心道。

這個小品能上春晚就說明問題不大,給《炊事班的故事》通過審查提供了保障,這部電視劇只要能在華國電視臺播出,他就有資金進行後續發展了。

來到家裡,林子軒和慕姍姍給父母拜年,陪着說說話。

過去的一年,林伯清和鄭秀蓮覺得滿足,兒子開了公司,女兒上了大學,家裡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知足常樂。

兩人不能在家裡呆太久,吃過中午飯就離開了。

現在和剛畢業那會不同,他們的人際關係不再那麼的簡單,而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人情往來,交際應酬,過年這幾天是聚會最頻繁的時候。

僅僅是半天的時間,林子軒的呼機就響了好幾次,應該都是飯局。

自從開了公司,他買了臺呼機,方便別人聯繫。

這關係到公司的形象,一家公司的老闆不要求有大哥大電話,至少要有臺呼機,這是標配,否則人家會看輕你公司的實力。

“過年這幾天的飯局能推就推吧,別喝那麼多酒,對身體不好。”慕姍姍不滿道。

“那你可要給我打掩護,家裡的電話你來接,碰到那些個不着四六的傢伙就回絕他們,不用給我留面子。”林子軒提議道。

“那我不是成惡人了,你就不怕被人說成妻管嚴啊。”慕姍姍無語道。

“你看着吧,隨着時代的發展,妻管嚴是流行趨勢,我只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林子軒調侃道,“再說了,以後什麼事都能推到你身上,我不願意做的事就說你不讓做,多好的藉口。”

“你就得意吧,我也這麼做,把壞事都推到你身上。”慕姍姍不忿道。

說做就做,他們回到家裡,弄了些零食,依偎在沙發上,看着電視,隨意的閒聊着。

期間,慕姍姍接了幾通電話,對於不重要的電話她用不同的理由給回絕了,那些熟人的電話還是要答應下來。

就這樣,他們度過了一段悠閒的時光。(未完待續。)

第三十四章 寶島之行第五百零四章 戰略伙伴第六百二十四章 動員第七百三十三章 十年第四百一十五章 玩家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實第二百二十章 低調第八十九章 還不是時候第六章 男女之間的戰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節第三百六十四章 故事和形式第七百三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章 春晚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節奏第六百七十章 時機第五百一十二章 導演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四百七十一章 過去的日子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三百二十二章 改編權第五十一章 藝術和生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證明第三百六十八章 戲包人和人扛戲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六百一十二章 有意思第二百九十八章 類型第四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零九章 花季雨季第十七章 承諾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羣中多看了一眼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懷念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三百四十七章 邊緣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風暴第六百零五章 小孩演大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女兒第四百四十一章 啓動第七十一章 石橋第四百八十八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八百零二章 校慶第四百九十三章 贊助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顧第十五章 發薪記第四百一十章 大綱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四百五十章 片酬第五百七十一章 往事只能回味第四百二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章 文藝青年的美好時代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第二百一十八章 青年們第十八章 一個時代的印記第一百七十九章 雛形第六百一十七章 笨辦法第十八章 一個時代的印記第四百零五章 氣勢第九十章 籌資第二十章 厚積薄發第七百六十七章 小雪日記第七百一十一章 試映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讀第十八章 一個時代的印記第一百五十八章 混亂年代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一十四章 房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好萊塢的距離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訓第三十二章 飆戲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俠第三百七十章 見證歷史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通的情感第一章 文藝青年的美好時代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雪的大冒險第五百九十五章 底氣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發點第五百五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懷念它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響第一百零八章 一道坎第一百七十四章 考試第三百章 禮物第六十六章 這一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生的悲喜劇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三百四十七章 邊緣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投稿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部影片第十章 沒有觀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