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這一刻的京城

又到了除夕這一天,今年和往年不同。

街道居委會嚴格執行市委下發的文件,挨家挨戶的通知不要放鞭炮,私藏鞭炮要上交,誰放鞭炮誰負責任,鄰里之間互相監督。

京城電視臺每天都會在新聞上宣傳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用翔實的數據和實例證明煙花爆竹是危險品,會對人造成嚴重的傷害。

交警部門對於進入京城的車輛進行嚴查,抓獲了不少私運煙花爆竹的犯罪分子。

正是因爲市區禁止放鞭炮,這些人才會想着偷偷運進去,準備高價出售。

整個京城進入了緊急狀態,把禁止放鞭炮當成一項政治任務來抓。

生活在京城的老百姓都習慣了,在京城,無論多麼小的事情都能弄出大陣仗來,大傢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淡定。

目前的規定是市區不準放鞭炮,想過年放鞭炮的可以到郊區。

林子軒沒這個興趣,不放鞭炮照樣過年。

他早上把慕姍姍送到華國電視臺,然後去了父母家,曉玲同學對今年的春晚興致缺缺。

“我纔不去現場看呢,都沒什麼明星,還不如早點睡覺。”林曉玲埋怨道。

這恐怕是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

報紙上有關於春晚的報導,沒有港臺明星,吸引不了年輕人看春晚的興趣,不過這倒是給國內的流行歌手提供了出名的好機會。

只要有實力,敢真唱,就能夠出人頭地。

林子軒看過彩排,這一屆的春晚相當樸素,沒有炫目的舞臺燈光,也沒有豔麗的服裝,有的只是真實的演出。

導演不想讓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影響到觀衆,他要讓觀衆沉浸在演員的表演之中。

下午林子軒去了慕姍姍家裡,和李虹閒聊。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今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懷柔的影視基地過了年就能分批投入使用,李虹準備和華國電視臺脫離上下級的關係,成爲京城市委宣傳部下屬的單位。

一旦走出這一步,李虹就不用受華國電視臺的制約,真正的當家作主了。

當然,華國電視臺在藝術中心仍然佔有股份,有話語權。

如果上級有拍攝電視劇的任務,還是會交給藝術中心,這種拍攝任務往往都是主旋律電視劇,不拍不行,拍了又賣不出去,所以說是任務。

每年藝術中心都會有一兩部類似的電視劇。

“過了年藝術中心會先期投資100萬到你的好夢公司,這樣華國電視臺、藝術中心和好夢公司就算是聯繫在一起了,誰也動不了。”李虹計劃道。

藝術中心入股好夢公司,這件事林子軒和李虹以前就商量過。

像好夢公司這樣的民營影視公司,在京城就有七八家,過了年估計還會增加,商場如戰場,競爭相當激烈。

民營公司和國有單位不同。

國有單位是體制內的競爭,大家要臉面,都比較剋制,民營公司可能會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一旦藝術中心入股好夢公司,好夢公司就不再是單純的民營公司。

林子軒可以光明正大的借用藝術中心的資源,像是演員和幕後人員,影視基地等等。

藝術中心通過好夢公司延伸了業務範圍,從而進入了電影行業。

這就是國有單位和民營公司的互利共贏。

這種投資方式並不少見,不過也只有像是李虹和林子軒這樣的親人關係才能合作無間,否則會爲了佔股比例的問題內鬥不休。

實際上,一些國有單位的領導轉移資金也是使用這種方式。

讓自己的親戚開家公司,用投資的名義向這家公司注資,過個一年半載這家公司申請破產,那麼這筆錢就落到私人的口袋了。

這位領導只要說這筆投資失敗了就行,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在這個年代,市場剛剛開放,華國的金融體系還不完善,這種現象很難避免。

林子軒和李虹這麼做倒不是想中飽私囊,而是一步重要的發展戰略。

有了藝術中心的支持,還有華國電視臺做背景,沒人會對好夢公司採取不正當的競爭,否則會面臨極爲嚴重的反撲。

好夢公司作爲民營公司,經營上更爲靈活,能夠做更多方面的投資。

“行,不過再等等吧,等公司賺了一百萬,這樣賬面上好看一點。”林子軒提議道。

現在好夢公司賬面上只有兩萬塊錢,如果藝術中心投進來100萬,這相當於全資收購了。

等到《炊事班的故事》賣出去,好夢公司賺了錢,至少看起來和藝術中心是合作關係,有人想查也查不出什麼來。

“你對那部電視劇很有信心啊!”李虹驚訝道。

李虹對馮曉剛拍的電視劇有所瞭解,劇本就是在藝術中心創作的,她不怎麼看好。

“以前沒人這麼拍過軍旅題材的電視劇,這次要麼播不了,要麼會很受歡迎。”林子軒分析道,“等今晚晚會上的小品播出後,看看觀衆的反應和明天報紙的評論就有譜了。”

離開慕姍姍家裡,他趕往華國電視臺。

這一回,他坐在了前面的圓桌上,身旁是華國著名的企業家,還有一些演藝圈的老前輩。

林子軒禮貌的招呼着,等待着春晚的開播,這些節目他差不多都看過,沒什麼新鮮感,他主要看的還是慕姍姍。

這是倆人一起度過新年的唯一方式。

節目一個個過去,《一封家書》出來了,春晚導演組找的這個歌手還行,唱的挺動情,下面的觀衆有擦眼淚的,效果很好。

空政中心選送的小品《真情五分鐘》同樣得到了熱烈的掌聲。

林子軒看了看觀衆的反應,放下心來,說明這種情景喜劇的形式觀衆能夠接受。

隨着時間的流逝,倒計時開始,新年的鐘聲準時敲響。

這一屆的春晚存在着不少瑕疵,有些演員發揮不好,不過總的來說還算不錯,沒有出現重大失誤,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春晚結束,林子軒和慕姍姍離開華國電視臺。

這時候不少觀衆站在外邊,似乎在聽着什麼,不過他們什麼都聽不到。

這一刻的京城,分外的安靜。

“這麼安靜,還真不習慣。”慕姍姍低聲說道。

“這樣挺好,回去還能睡個好覺,不用擔心被吵到。”林子軒擁着慕姍姍,樂觀道。

他們走向車子,坐到車子裡,打開車燈,照亮前面的馬路。(未完待續。)

第七十二章 改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十九章 一堂社會課第四百六十九章 困頓的時光第六百一十五章 好奇第三百六十章 新角度第五百二十二章 留級事件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明星第七百二十八章 股份第六百四十九章 規矩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響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電影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冰第十五章 發薪記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三百三十章 可遇而不可求第一百章 春晚第九十六章 忙碌的時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迴歸傳統第四百七十五章 主角第一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八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百八十五章 影響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三百五十一章 開館第六百三十二章 實用第三百四十七章 邊緣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導演第三百零三章 轉型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第四百零五章 氣勢第五百六十五章 旅遊第四百六十八章 修改第三百五十章 挖角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零二章 花兒們綻放的年代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第五百一十九章 點撥第二百零八章 告狀信第四百零七章 選題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涼好個秋第五百六十四章 懷舊第六百六十章 效率第二百零七章 水太深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課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業和藝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科技改變電影第四百五十九章 武術和舞蹈第五十二章 領證第五百四十八章 入股第七十二章 改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變與活第八百二十七章 搭臺唱戲第六百六十章 效率第二百三十章 國考元年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六百三十八章 初心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心思第一百一十章 在紐約第四章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歌第七百二十章 會議第三百三十八章 比喻第四百六十五章 加入第五百零六章 翻拍第二百七十一章 溫情和冷漠第三百五十七章 優勢第二百八十七章 素描第六百四十六章 目的第三十七章 咱們倆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第八百二十章 元旦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版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六百二十五章 表演第三百八十五章 角色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第五章 文藝青年的對話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第七百五十一章 綜合第六百一十三章 懵懂第四百九十一章 副業第四百零七章 選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有文藝傾向的女讀者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資未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位置第三十八章 一家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契機第七百二十五章 連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十九章 一堂社會課第七百九十二章 財富對話第三百四十章 幕後推手第七百八十五章 匆匆那年第七百四十六章 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