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迫不得已,風仕茗出使齊國

趙國糧食漲價,又禁止齊國向遼宋出口木材和礦石,加之燕國兵甲採購轉移到向趙國採購,讓齊國苦不堪言,財政支出捉襟見肘。

對趙國單方面的漲價,齊國是敢怒不敢言,爲何?齊國每年糧食有5個月的缺口,沒有趙國的供給,齊國必鬧饑荒,糧食這個命脈被趙國掐住了,齊國再大的委屈也只能默默承受。

還好趙國事情沒有做絕,承諾在礦石上,齊國有多少趙國買多少,成了齊國解決財政困難的唯一出路。

秋後,齊國被逼無奈,只有加大礦石的開採,全民採礦,才勉強維持了國內財政的弱平衡。誰說的家裡有礦就是富豪?

遼宋失去木材和礦石的進口,不樂意了。

對宋國而言其實問題不大,宋國國內有木材產出,若不是爲遼國修建類似航母一樣的運兵船,宋國的木材基本能維持自給自足,礦石方面,宋國與齊國接壤的4個州也有礦石產出,只要不是窮兵黷武,也能基本滿足國內的需要。

但是遼國問題就大,木材遼國國內產量不夠,需要進口,而礦石則缺口更大。

遼國怒火中燒。

剛開始,遼國對齊國的禁售,不以爲意,知道你齊國的狀況,就是國力弱小,缺錢!不出口木材和礦石,看你能撐多久?!

半年過去了,齊國撐住了。

這是沒辦法,撐不住也必須撐住,沒木材可以,沒礦石可以,沒糧食,你試試?

半年後遼國國內的礦石儲備耗的差不多了,這個礦石問題不能拖了,必須解決,再不解決,後果就是國力下降。

戰略上,遼國沒有想過要進攻齊國,齊國雖然弱小,只有不足500萬左右的兵力,但是北面有魏唐晉,南面有趙和燕,在背後支撐,都希望齊國當炮灰,擋住遼國,遼國不是拿不下齊國,而是拿下之後會成爲衆矢之的,白白便宜問天大陸西邊的秦國。

對於遼國來說,最擔心的敵人是趙國,不爲別的就因爲糧食,一旦齊國和趙國結合起來,一個有糧,一個有兵器戰甲,就是一羣難民,稍加訓練,都可以整合成軍隊。

從另一個方面看,也因爲糧食,遼國最想吃掉的也是趙國,這就是一塊大肥肉,遼國一直眼饞地盯着。

遼國厲兵秣馬,就是爲了準備與趙國的一戰。可現在木材和礦石供應斷了,還如何厲兵秣馬?

對齊國,戰略上開戰的價值不大,對趙國,戰備沒有準備好,戰略時機也沒有到。

於是,遼國找到了宋國,木材你們先保證我們的運兵船的建設,你們自己國內的需求先拖一拖,壓後考慮;對礦石,你們宋國靠齊國的那產礦石的四州,所有礦石產量,全部出售供應給我遼國,價格?我們給你們漲價。反正吃掉趙國後,遼國就打算吃掉宋國,錢嘛等於先存在你這裡,回頭再搶過來就是了。

等於是齊國供應的缺口,遼國全部找宋國來要!這點是燕趙事先沒有想到的,燕趙現在還不知道有這回事,知道了,趙皇估計要樂得哈哈大笑。

宋國不樂意了,憑啥啊,我們自己國內也有需求,自己都不夠呢?!

憑啥?就憑我遼國有1200萬大軍!

我們攻打齊國,燕趙魏唐晉會幫齊國,攻打你宋國,你看哪個國家會幫你?!

咱們遼宋不是友好國家嗎?很多時候戰略上都是同步的不是?

少說那些!木材和礦石,必須供應給我,否則後果自負!

遼國也不是傻子,一旦遼國實力下降,宋國還會和他戰略友好?還會戰略同步?沒準還反過來咬遼國幾口呢。

遼國目前沒想吃掉宋國是因爲宋國有2個多月的糧食缺口,把宋國吞併了,遼國哪裡去找多餘的糧食來補這2個月的缺口?

吞併宋國不符合戰略,但是吞併你宋國產礦的四個州,再吞併幾個產木材的州,戰略上是可行的!

這個戲劇性的結局,誰都沒想到,宋國名相風仕茗也沒想到,有點撞了鬼的感覺,他媽的,我宋國招誰惹誰了?別人不賣東西給你,你不打別人,打我宋國!

迫不得已,風仕茗出使齊國。

一路上,風仕茗有點心力憔悴的感覺,宋國國力其實也弱小,國內總兵力不足600萬,也就比齊國稍微好一點。

二十年前的宋國,夾在晉和遼之間,風雨飄渺,搖搖欲墜。宋皇一次與大邑州州牧閒談起國事,擔任大邑州牧師爺的風仕茗插了一句,“聯齊抗遼和聯晉抗遼,都不合適,我們爲何不聯遼,狐假虎威?”

“爲何?”

“我宋國,對遼來說沒有吞併的戰略價值,吞併了我宋國,國土面積大了,遼需要更多的兵力來守,而兵力多少不是想徵兵就徵多少就能解決的,那得需要國力來支撐,遼大戰略上得先吃掉趙國,解決掉糧食問題,纔能有其他的想法。”

這個想法很新穎,不錯也有道理,繼續說。

“我們聯齊,聯晉,只能讓我們成爲遼的眼中釘肉中刺,欲先取趙,得先保後庭安穩,投鼠忌器,讓我們成爲遼國首先想滅掉的國家。齊是想讓我們當炮灰,晉不僅僅想讓我們成爲炮灰,還想吞掉我們西北諸州,打開海上貿易線,以此從趙國進口糧食。”

“聯合遼國,讓遼的戰略方向轉向趙國,我們贏得戰略機遇期。”

可不是嘛,這幾年聯齊聯晉,尤其是晉國,時不時地在背後使刀子,提要求,趁火打劫,搞得宋國焦頭爛額。此番論調別出心裁,讓宋皇茅塞頓開,當即讓州牧師爺進京,做宋皇幕僚,三年後拜爲宋國丞相。此事讓風仕茗一舉成名。

風仕茗拜相後大刀闊斧,直接裁掉遼宋邊境駐軍300萬,是裁掉不是撤掉,宋國總兵力由700萬降爲400萬,除260萬駐軍拱衛京都外,其餘140萬駐軍駐紮齊晉邊境,只防齊晉,不防遼國,並通報齊晉,你齊晉要打遼國,我大軍可以隨時後撤讓路,從我國土上通過,只要你們敢這麼做,我就敢給你們提供方便!當然晉要想取我靠海的港口城市,那不行,拼死一戰!

大力裁兵後,徹底解決了宋國捉襟見肘的財政困難,沒那麼大的國力,哪裡能養那麼多的兵!再不解決,不用他國來打,自己就土崩瓦解了。

隨後十年,宋國專注海上貿易,國力蒸蒸日上,又才逐漸擴兵成目前的600萬。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37章燕國使臣着急了第16章早點這個態度不行嗎第五章天地門的過去第37章燕國使臣着急了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65章齊軍異動第33章你幫我用心辦事10年第55章看有沒有招木工第8章較兵場等待倆位第23章人馬已經就位第31章馮卞紹速來響馬坡第二章小事不用掛齒第47章眼線要建到燕境第14章冷飛被揍第27章袁參裘與左培泰關係微妙第12章要與七將軍交好第16章早點這個態度不行嗎第55章看有沒有招木工第23章人馬已經就位第8章較兵場等待倆位第25章動用了秘籍功法第32章錢大綱速來響馬坡第38章不能讓燕國揮兵北上第34章龍護法調查情況第31章馮卞紹速來響馬坡第22章 雙方的討論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27章袁參裘與左培泰關係微妙第36章趙皇的判斷第39章我們也要做戰略儲備第36章趙皇的判斷第30章自己看腰牌第16章早點這個態度不行嗎第27章袁參裘與左培泰關係微妙第57章似乎有問題第52章把儲備洞庫的情況搞清楚第55章看有沒有招木工第47章眼線要建到燕境第34章龍護法調查情況第17章被探子咬上了。第六章採購1萬套盔甲第30章自己看腰牌第52章把儲備洞庫的情況搞清楚第62章司馬錦四處活動第62章司馬錦四處活動第48章忘記師傅吧第一章師傅離去第58章先穩住她第20章不會是在耍我吧第65章齊軍異動第8章較兵場等待倆位第62章司馬錦四處活動第一章師傅離去第44章糧價不漲我買戰甲第62章司馬錦四處活動第63章城主代理州牧,偏將直升提督第28章煩請郝長老送份公文去天地門第10章幹好了官府有賞第37章燕國使臣着急了第41章與齊討價還價第22章 雙方的討論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59章馮琪生逃了第21章談妥成交第9章願爲將軍效力第64章成立商鋪第六章採購1萬套盔甲第51章軍方要修建戰略洞庫第58章先穩住她第13章 擴大靈果銷售第27章袁參裘與左培泰關係微妙第13章 擴大靈果銷售第32章錢大綱速來響馬坡第16章早點這個態度不行嗎第58章先穩住她第39章我們也要做戰略儲備第四章交些有本事本份的朋友第42章初見柳柏甾第39章我們也要做戰略儲備第16章早點這個態度不行嗎第五章天地門的過去第48章忘記師傅吧第18章李二狗是真傻第59章馮琪生逃了第56章屆時山區封鎖第10章幹好了官府有賞第41章與齊討價還價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53章林老闆算是發揮餘熱第36章趙皇的判斷第35章各部知道消息的反應第34章龍護法調查情況第14章冷飛被揍第45章趙皇的戰略打算第60章林老闆人頭落地第55章看有沒有招木工第四章交些有本事本份的朋友第50章想法把他國探子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