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少林易筋經

聞言,嶽不羣心中一喜,向嶽方興吩咐道:“興兒,還不快謝過方證大師!”

雖然心中有些不願,嶽方興也知道方證大師所言是應有之意。作爲少林重寶,《易筋經》能夠傳出已是難得,更別說只是讓他記名爲俗家弟子了。“不過我若成爲少林俗家弟子,即使只是記名,以後也無法在華山派擔當重任了,爹爹在來之前讓我卸任傳法閣首座,莫非已經預料到了此事?”想到這裡,嶽方興看向自己父親,見他向自己微微點頭,心中不由一嘆,向方證大師拜了下去。能夠得到《易筋經》治療體內痼疾,又有父親首肯,他自然不會虛言推辭。

見此,方證大師微微一笑,說道:“賢侄請起,今後我等便是自家人了。擇日不如撞日,這《易筋經》神功,老衲便在此傳給你吧!”手下嶽方興這個記名的俗家弟子,不但免了拒絕後產生的紛爭,更是削弱了嶽方興在華山的作用,還未少林得一強緣,方證大師心中自然是極爲歡喜。不過他知道嶽方興對少林沒有多少感情,也不會留在這裡,因此也不耽擱,直接開始傳授。

聞言,嶽不羣施了一禮,就此退了下去。留下嶽方興和方證大師,在禪房內傳授《易筋經》

“《易筋經》是少林內功秘要,也是一切武功的根本,賢侄可知它的由來?”嶽不羣退去後,方證大師問道。

嶽方興應道:“聽說是達摩老祖所創,弟子略有耳聞。”

方證大師微微點頭,緩緩說道:“《易筋經》神功,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於老祖。昔年老祖圓寂之後,二祖在老祖的蒲團之旁見到一卷經文,那便是《易筋經》了。這卷經文義理深奧,二祖苦讀鑽研,不可得解,心想達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遺留此經,雖然經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於是遍歷名山。訪尋高僧,求解妙諦。但二祖其時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慮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勝於他的大德,那也難得很了。因此歷時二十餘載。經文秘義,終未能彰。一日,二祖以絕大法緣,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剌密諦,講談佛學,大相投機。二祖取出《易筋經》來,和般剌密諦共同研讀參究。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頂互相啓發,經七七四十九日,終於豁然貫通。”

“原來是達摩老祖臨終前所留,這麼說來。《易筋經》便是老祖一生武功之大成了,二祖二十多年才能解開,不知小子何日才能修成?”嶽方興聞言,感嘆道。

wωw◆ тт kдn◆ ¢ 〇 方證大師搖了搖頭,說道:“二祖和般剌密諦大師所闡發的,大抵是禪宗佛學。直到十二年後,二祖在長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談論三日三晚,纔將《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盡數領悟。真要說來,是花了三十多年才解出其中武功。”他頓了一頓。說道:“那位年輕人,便是唐朝開國大功臣,後來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將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李衛公建不世奇功,想來也是從《易筋經》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嶽方興“哦”了一聲,心想:“原來《易筋經》這般艱難,不知我是否能夠修成呢?”

方證大師又道:“《易筋經》的功夫圜一身之脈絡,系五臟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斷,氣自內生,血從外潤。練成此經後,心動而力發,一攢一放,自然而施,不覺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漲,似雷之發。便如一葉小舟於大海巨濤之中、怒浪澎湃之際,小舟自然拋高伏低,何嘗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從何處用起?”

“‘圜一身之脈絡,系五臟之精神’,這麼說來,易筋經是能夠修煉到周身經脈,兼有五臟六腑了,果然不愧是享譽江湖的神功。而且易筋經的真氣‘氣自內生,血從外潤’,若是修成的話,定然對身體氣血極有好處,說不定真的能夠治好我體內的暗傷!”嶽方興心中暗道。而對於易筋經真氣的攢放自如,動念而發,他卻並不在意,武功到了高深階段,大多都能達到這一步,他的混元功、嶽不羣的紫霞功,也都能夠如此。

“我少林武功重在禪武合一,欲修《易筋經》,需得參破‘空、無相、無作’這三解脫門的至理,甚至要勘破生死之要,賢侄切莫只將它當做武功來練,需要多多領悟佛法纔是。”說完《易筋經》的來歷,方證大師又道。若非修煉如此之難,少林寺也不會一向只有寥寥數人能夠修煉《易筋經》了,即使按照循序漸進之法也是如此。

聞言,嶽方興躬身應是,謝過方證大師教誨。接着方證大師便口授《易筋經》,讓他細心參悟。這口訣也不甚長,前後只一千餘字。方證一遍念畢,要嶽方興心中暗記,過了一會,又唸了一遍。前後一共唸了三次,嶽方興已從頭背誦,記憶無誤。

方證大師心知嶽方興能夠自己摸索混元功,對於內功一道定然知之甚深,但《易筋經》源自達摩老祖,和如今江湖上流傳的武學卻大有不同,因此又將其一句句地詳加剖析,指點種種呼吸、運氣、吐納、搬運之法。嶽方興仔細聽來,這才知道方纔所記的每一句口訣之中,都包含着無數精奧的道理,其中許多種種,都是自己從未想到之處,不覺汗顏不已。他自忖武功不遜於江湖中任何一人,更獨自摸索完善混元功,稱得上一代宗師,但聽到方證大師解說,才知道內功之道的博大精深,自己即使遠超同儕,所知卻也不過皮毛而已,也無怪會在身體中留下隱患了。

如此,二人一問一答,有時又交流一二,不知不覺,天色便已經暗了下去。嶽方興和嶽不羣在少林留宿一晚,次日方纔拜別方證大師,返回華山而去。(~^~)

第227章 醫武之道第391章 七星八卦九宮第466章 華山論劍之剛柔變幻關於本書由《笑傲神鵰天龍》更名爲《問道武第563章 流求發展第584章 威德先生第510章 江淮傳訊第258章 武林盟主第753章 羣邪聚會,火焰掌力第299章 算盡萬法第770章 蟠龍劍,靈鷲蛋(本章免費)第318章 排難解紛(二)第632章 乾坤挪移(五)第46章 同修辟邪(一)第347章 西行之一燈大師(二)第730章 兩隻白鶴,人蔘鹿茸第391章 七星八卦九宮第67章 田伯光之死第507章 慶功大宴第762章 一字慧劍,精神秘劍感謝各位書友的打賞、月票,兼求本月月票!第403章 北斗劍經(四)第668章 琅嬛玉洞第279章 洞庭赤霞第768章 白虹掌力,曲直如意第38章 金盆洗手(一)第454章 君山會武之虛實第640章 西域金剛(五)第480章 華山論劍之天地之理第487章 華山論劍之踏鬥步罡第135章 五嶽會盟(九)第62章 華山九式第72章 雨夜強敵(二)第611章 乘雕而去第97章 辟邪之爭(二)第4章 初次下山(二)第117章 紫氣東來第436章 君山會武之計議第39章 金盆洗手(二)第738章 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第126章 黑木崖上,任我橫行(五)第227章 醫武之道第645章 傳功授藝(一)第410章 較場比武(二)第522章 魔教蹤跡第162章 南下湘西第367章 本相無相第444章 君山會武之抓捕第120章 恆山掌門(三)第258章 武林盟主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並求推薦票第560章 跨鯨伏波第216章 楊過出師(二)第374章 少林發展第108章 華山門戶(一)第771章 八門金鎖陣(本章免費)第669章 陳年舊事第34章 父子夜談(一)第748章 井水不犯河水第444章 君山會武之抓捕第672章 珍瓏棋局第433章 君山會武之選拔第2章 拜師學藝第303章 玉簫劍法第403章 北斗劍經(四)第637章 西域金剛(二)第701章 剛柔內力,暗中算計第59章 教導林平之(二)第275章 抗蒙之議(三)第258章 武林盟主第516章 坎離交匯第394章 百脈俱通第378章 九陽極盛第453章 君山會武之百草仙第656章 三花聚頂第655章 五氣朝元第219章 小週天境第346章 西行(一)第316章 兄弟相爭第701章 剛柔內力,暗中算計第652章 傳功授藝(八)第424章 較場講武(三)第446章 君山會武之決賽第405章 金剛伏魔第93章 克己爲仁第327章 劍敗金輪第556章 崖山海戰第551章 慨然赴死第563章 流求發展第76章 一劍制敵第195章 當年往事(一)第211章 三鬥西毒(一)第272章 武林盟主(五)第117章 紫氣東來第443章 君山會武之誤區第113章 紫霞秘笈,入門初基,先天神功,登第44章 曲非煙(一)第200章 密教傳承(二)第125章 黑木崖上,任我橫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