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

【今天會爆發~~】

聯合國軍的異動令南非共和國引起警覺,但南非共和國總統並未決定向聯合國軍開戰,在德國和荷蘭的授意下,南非共和國選擇避重就輕,向南非民國發起進攻。 南非民國總統得到聯合國軍將對北方政權動武之後,自以爲從此高枕無憂了。12月4日,共和軍隊越過三三線,發動了對南非民國的突然進攻。由於南非民國國防軍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面對共和國先進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的猛烈攻擊,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共和國裝備的都是來自德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其中很多裝備都超過了中華帝國現役的最先進的裝備,這些都是德國一直嚴格保密的。

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軍事工業一直被中華帝國左右,海陸空三軍裝備都只能依靠中華帝國提供技術支援。但是德國的軍事工程師們並未放棄本土工業,德國軍方更是不能容忍下次戰爭爆發的時候,還只能依靠中華帝國的技術,依靠從中華帝國進口裝備來度日,那種被中華帝國搶劫的心情令德國軍政商三界都相當的不爽。

因此,在戰後,德國就開始走自己的路,竭力擺脫中華帝國的技術控制。中華帝國在大戰期間研製的雷電、地獄火、裝甲三劍客等先進武器裝備成爲德國軍方努力追趕的目標。不過,德國的技術跟中華帝國的技術差距太大,戰後的幾年內,德國都無法趕上。

不過,中華帝國軍方在戰後大規模縮減的軍事裝備的訂單,使得相當一部分軍工企業遺留了大量的生產線。德國的間諜趁機套取情報資料,德國的商人花大價錢從中華帝國商人手裡購買所謂的“民用科技”。儘管中華帝國對於核心的軍事科技保密度慎嚴,但是中華帝國的民用科技依然是領先全球的,軍民科技並無嚴格區分,很多中華帝國的準軍事科技也被當做民用科技出口給了德國,德國工程師利用中華帝國的先進民用科技很快研究出用於軍事的高科技產品。

在空軍裝備方面,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只能依靠從中華帝國進口先進戰鬥機和轟炸機進行作戰,維持德國空軍不敗的地位。雖然德國空軍感激中華帝國的幫助,但是想到中華帝國出口給德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都是天價產品,德國財富被瘋狂搶劫時,德國空軍方面就非常的不開心,立志一定要追趕上中華帝國空軍的步伐。

戰後,德國各大航空公司一方面從中華帝國吸取空軍飛機制造經驗,一方面另闢蹊徑,研發本國高性能作戰飛機。

以容克、阿拉道、福克、亨克爾、梅塞斯密特等代表性的飛機制造公司陸續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式飛機,其中以亨克爾飛機制造公司研發的he-x系列戰鬥機最爲出色。

1920年研製成功的he-1型戰鬥機,其外形設計仿造中華帝國的雷電戰鬥機,但發動機還不過關,最大速度只有220公里每小時,比雷電戰鬥機的250公里每小時的標準速度還差一些。

不過,很快亨克爾公司就有了機會。中華帝國在世界大戰期間和對美戰爭期間,爲了大規模製造飛機向歐洲出口,以及裝備給中華帝國空軍,數百家航空公司和飛機制造公司雨後春筍般成立,在戰爭期間爲中華帝國賺取了鉅額利潤併爲中華帝國空軍提供了空戰消耗保障,但到了戰後,和平時代如此多的飛機制造公司大部分都得不到訂單或者訂單很少,關門轉行和破產的自然不在少數。於是,亨克爾公司不惜花費巨資收購了中華帝國的幾家私人中等飛機制造公司,並從中得到了部分在戰爭期間爲雷電戰鬥機和地獄火戰鬥機提供的發動機生產零部件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指標。

雖然中華帝國軍方的先進戰鬥機零部件都分散給多個企業,降低一個企業泄露機密的風險,但是戰爭期間不少飛機制造公司爲了進一步獲利提高製造飛機的數量,不惜將一部分訂單分包給其他公司,導致技術泄露是必然的。

亨克爾公司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從中華帝國獲得先進技術,最終攻克了航空發動機的進氣、冷卻、推重比等多項關鍵提速技術,打破了中華帝國對航空發動機的壟斷。

1925年,立時五年時間,德國亨克爾公司同戴姆勒汽車公司合資花費四百多萬龍幣終於研製出德國自主的航空發動機品牌——戴姆勒-本茲db 601m十二缸液冷引擎,裝備給最新型的he-100型戰鬥機。

he-100戰鬥機是德國空軍針對中華帝國空軍最先進的雷電和地獄火戰鬥機而開發的。德國軍方在戰後採購戰鬥機計劃於1920年提出,共有四家公司交出了自己的設計,他們分別是福克.武爾夫公司的fw-159,阿拉道公司的ar-80,bfw公司的bf-109以及亨克爾公司的he-112。所有四種設計的原型機均在1922年早期使用過渡型引擎進行了測試,其中前兩者很快便被淘汰,而對於he-112及bf-109則需要進一步測試來做出選擇。 於是德國空軍向這兩家公司發出分別製造十五架原型機的合同。

儘管許多人看好亨克爾公司的設計,但性能更加優越且更爲摩登的bf-109卻贏得了更多的支持。空軍最終在1923年三月底宣佈梅塞施密特博士的作品雀屏中選,雖然這時亨克爾公司已經重新設計了he-112的許多部分,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性能勝於bf-109的he-112b型戰鬥機,但卻已無回天之力,眼睜睜看着花落別家。

he-112在競爭中的敗北確實也有它自己的原因,主要便是機體結構太複雜,而且熱衷於採用曲線構形,製造起來費工費時,不利於大量生產。另外,he-112的原型機在試飛時出了幾次不大不小的事故,雖然不全是飛機設計上的問題,但畢竟讓德國空軍的心中藏了個疙瘩。

不過,德國空軍得知英國空軍也在開發一款名爲噴火的戰鬥機,通過間諜得知英國的噴火戰鬥機竟然跟bf-109戰鬥機的性能參數大部分一致,德國空軍遭到國會質疑,認爲bf-109戰鬥機的技術已經泄密,裝備bf-109戰鬥機在未來戰爭中不具備突然性和先進性,因此要求德國空軍從新修改訂單計劃,研發更加先進的戰鬥機。

德國空軍有感於泄密的不爽,雖然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梅塞斯密特公司泄密,但心中有了疙瘩,生產被敵對國掌握數據的戰鬥機顯然是愚蠢的行爲,於是德國空軍從新給了亨克爾公司一次機會,將bf-109戰鬥機的數據和研發圖紙秘密交給了亨克爾公司,責令他們研發更先進戰鬥機。

於是,亨克爾公司立即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組織人力攻關he-100戰鬥機。

1924年4月,15架he-100型戰鬥機原型機在德國埃爾德空軍基地秘密進行測試,其強大的性能令德國空軍爲之震驚。

he-100型戰鬥機由沃爾特.岡特(walter günter)工程師和齊格弗利特.岡特(siegfried günter)工程師聯合設計開發,定義爲晝間戰鬥機。從外觀上看,是常規佈局的下單翼戰鬥機,機身截面爲兩側較扁平(尤其是在引擎部分)的蛋型,前部機身的線條比較平直,但後機身卻收縮得很厲害。如果沿着座艙罩畫一條水平線的話,可以看到在靠近機尾的地方整架飛機的背脊幾乎已經降到了這條線以下。

機翼採用有着半圓形翼尖的長方形機翼,內翼段與機身水平,約佔總長三分之一的外翼段則向上折起,看起來有點像倒鷗翼。內翼段較厚,前後緣基本平行,不過外翼段的機翼前緣卻有點後掠,而後緣又明顯有個前掠角,整個形狀更接近梯形。襟翼佈置在內翼段的後方,副翼則被安排在外翼段的後緣,從外翼段的二分之一處一直延伸到翼尖。

根據中華帝國雷電戰鬥機的座艙設計概念,亨克爾he-100戰鬥機的座艙罩非常類似雷電戰鬥機的鵝卵式座艙,不過中間略微凸起的泡泡型座艙。座艙罩的中間部分可以向後滑動到座艙後部的固定段上,前方的風擋設計則顯得渾圓飽滿,只有正前方爲了安裝瞄準儀而留下了一個平面。主起落架可以向內側收入機翼中段,尾輪在飛行時同樣可以收起並加以完全覆蓋,整架飛機的氣動外形稱得上是無懈可擊。

但最關鍵的卻是它的動力裝置,一臺1175匹馬力(876千瓦)的戴姆勒-本茲db 601m十二缸液冷引擎,使得he-100戰鬥機的平飛速度高達568公里每小時,不但遠遠超過了雷電戰鬥機的速度,就連中華帝國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地獄火戰鬥機的3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也無法與之抗衡。甚至該機連最大升限也達到地獄火戰鬥機的6000米標準,在空戰時也不用再擔心制高點被地獄火戰鬥機奪走。

he-100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也達到2500公斤,可以搭載足夠的燃油,使其航程可達900公里(559英里),同樣不落後於地獄火戰鬥機。

不過在武裝配備上面,德國軍方沒有采用類似地獄火戰鬥機的六挺12.7毫米口徑的m2重機槍,而是安裝了一門在引擎中的20毫米mg/ff-m機炮及翼上兩挺7.92毫米mg-17機槍。

這樣的火力配備同樣還是跟地獄火戰鬥機相競爭,因爲德國間諜從中華帝國空軍飛行員口中意外得知地獄火戰鬥機是高強度的全金屬構造,防彈能力很強,普通7.92機槍彈並不能對其造成致命傷害,因此才安裝20毫米的機炮。

德國人首次在飛機上安裝大口徑機炮,從而拉開航空史上機載武器的革命,此後各國主戰戰鬥機基本上不再使用7.92機槍,而是改爲大口徑機炮。同時,也刺激了全金屬飛機的全面發展,各國的飛機也不斷的提升裝甲防護能力,也間接領起了飛機制造材料的革命。

不過,該機並沒有安裝火箭彈系統,因爲德國空軍沒看見地獄火戰鬥機使用火箭彈格鬥的優勢,同時he-100的設計有限,材料工藝不過關,掛載火箭彈系統影響飛機的格鬥能力。

儘管he-100型戰鬥機各項參數都超過了中華帝國現役最先進的地獄火戰鬥機,但是在材料工藝上面,德國人還無法跟中華帝國的戰鬥機材料相媲美而且落後很多。中華帝國在材料工藝上領先歐美十年以上,中華帝國的地獄火戰鬥機已經實現了重量輕、強度高的鎂鋁鉻鎳合金材料,在這點上,德國人的he-100戰鬥機還使用的是鐵皮夾層的蒙皮材料,落後不是一丁點。

同時,he-100型戰鬥機的造價也遠遠超過中華帝國的地獄火戰鬥機,達到了驚人的499萬馬克(56萬龍幣),相當於地獄火戰鬥機最初造價的兩倍多,而現在中華帝國的地獄火戰鬥機因爲製造工藝和材料工藝的大幅度進步,成本已經降至11萬龍幣,二者相比較而言,性價比懸殊一目瞭然。

當然,這也是德國空軍和飛機工業必須要走的一步。每個國家的航空工業起始階段都要付出的代價,只不過中華帝國已經走完了,德國纔剛剛開始而已。

不過,能夠開發出he-100型這種強大的戰鬥機,德國空軍已經引以爲傲了。雖然單機造價極爲昂貴,但是亨克爾公司還是得到了德國空軍的大規模訂單,首批生產200架戰鬥機於1925年3月交付德國空軍。而德國空軍爲了保密,宣稱是梅塞斯密特公司的109型戰鬥機,包括中華帝國在內的情報人員也被其矇騙,以爲只是速度達到320公里每小時的戰鬥機,對中華帝國的地獄火戰鬥機不構成挑戰。

亨克爾公司研發he-100型戰鬥機已經竭盡最大能力了,沒有多餘資金研發其他項目飛機,在該項目上競爭失敗的梅塞斯密特公司,立即轉入轟炸機的研製。由於bf-109戰鬥機的航程已經達到800公里,其發動機改爲四發,則可以提供超遠程和大載彈量的轟炸機。而世界大戰期間表明轟炸機的市場遠遠比戰鬥機的市場大,德國空軍有鑑於英國0-400型轟炸機的威脅,也批准了梅塞斯密特公司研發大型轟炸機。

爲此,梅塞斯密特公司特別從中華帝國進口了三架h2n1型轟炸機和兩架皇家航空公司的y-40型空中客機加以拆解研究,同時也從美國買了兩架廢棄的o-400型轟炸機進行對比。

經過綜合研究之後,梅塞斯密特公司的設計師開發出bw-300型轟炸機,該機裝備了兩臺 450 馬力紐波特ib 型引擎,主翼翼展縮短(從 85 英尺減到了 75 英尺),機尾也做了一些修正。該機於1924年12 月 2 日首飛,航程達1600公里,巡航速度也達到了300公里每小時,連雷電戰鬥機也無法追趕上,次年 5 月 4 日攜帶 3690 磅的有效載荷飛至 14030 英尺高度。

同時,b2重機槍一挺,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

整機整體性能上已經超過了當前世界空軍現役最先進的h2n1轟炸機和o-400型轟炸機,德國空軍對此大爲讚賞,向梅塞斯密特公司訂購了100架該型轟炸機。

同樣,該型轟炸機的造價成本也想到高,達到61萬龍幣,雖然比中華帝國的h2n1型轟炸機定型時的造價低,但前者的製造時間是八年前,不具備可比性。同時,中華帝國現在生產一架h2n1型轟炸機的成本只有24萬龍幣,性價比依舊遠遠高於bw-300,這也是德國航空工業無法媲美的地方。

但不管怎麼說,德國空軍有了自己的先進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再像世界大戰期間那樣依賴中華帝國了,有了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才符合德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單從這點上看,德國人還是值得驕傲的。

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已經不再是秘密,各國在戰後都積極對它們進行研究和仿製,德國更是對裝甲兵器的狂熱崇拜國家。

戰後八年時間,德國陸軍通過對中華帝國裝甲戰車的研究,以及從中華帝國獲得的相關技術支持,最終在1925年夏天陸續服役了一號坦克(a\\b\\c型)。

克虜伯公司是德國主戰坦克的主要研發單位,戰後該公司造了一輛只有6噸重的仿製中華帝國w16輪式步戰車的lk a1 樣車,它可稱得上是德國戰後一號步兵坦克的鼻祖。

區別是,德國在高性能的步戰車車輪研究上面受限,生產的橡膠輪胎無法達到w16步戰車的車輪載荷標準,中華帝國對於橡膠合成技術嚴格封鎖,包括中華帝國的盟友在內的國家都無法獲得這項技術,因此克虜伯公司在無助下只好改爲履帶式地盤來替換。lka1步戰車在小型車體上每側有4個平衡懸掛式大直徑負重輪和2個託帶輪、誘導輪後置,炮塔上裝有2挺機槍。很快又發展成爲lk b1樣車,也稱爲las-krupp(克虜伯農業拖拉機),誘導輪後置而且接地,託帶輪增至3個,單人炮塔上裝有2挺mg34型7. 92毫米機槍。採用克虜伯生產的風冷式柴油機。

lk b1 實際上就是德國陸軍一號a型坦克的原型車。由於德國得不到輪式步戰車的技術,因此只能用履帶來替代,因此搭載火炮、機槍和反坦克炮三種武器的地盤基本上一致,所以德國的裝甲三劍客便成爲搭載40毫米主炮的一號a型戰車,搭載兩挺mg34機槍的一號b型步兵戰車,以及搭載反坦克火炮的一號c型戰車。

德國武器局接受了克虜伯公司三種樣車的方案,並給予. 101~103的制式編號批准量產。

德國陸軍生產了300輛一號a型坦克,整體上吸取了中華帝國m16戰車的技術,因爲發動機技術的進步,使得改型坦克的速度超過m16,但履帶始終不過關,還得從中華帝國進口。

b型坦克生產了200輛,因爲無法達到中華帝國的w16輪式步戰車的高速機動能力,快速投放步兵的戰術無法得到發揮,因此並不被德國陸軍看好,生產只是用來對外出口。

中華帝國的z16反坦克戰車在中美坦克大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快速部署的反坦克戰車團的炮火給予美軍坦克部隊重創,對於坦克大戰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因此,德國陸軍對此很重視,大力支持發展反坦克戰車。德軍喜歡重型火炮,對於中華帝國的155毫米重榴彈炮非常感興趣,因此c型反坦克戰車以搭載155重榴彈炮爲基礎,也就導致改型坦克的自重高達38噸,同時德國人別開生面的在上面又安裝了一門20毫米火炮,使其具備自衛能力,這又加重的重量。而德國的履帶不過關,儘管從中華帝國進口“出口型”履帶,但如此重的反坦克戰車令原本壽命爲300公里的履帶降至不足200公里,給德軍後勤巨大壓力。

不過,德軍津津樂道,能夠仿製出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令他們非常高興,認爲在對其他國家的戰爭當中,德軍將所向披靡。

對於德國來說,除了開發出亨克爾戰鬥機、梅塞斯密特轟炸機,一號坦克等先進武器裝備外,還有其他單兵作戰裝備等,基本上都是從中華帝國的現役裝備中汲取經驗,整體上德國軍事裝備還以中華帝國作爲看齊對象,同時他們也知道中華帝國在戰後八年不可能原地不前,只不過中華帝國的最新裝備一直處於高度保密狀態而已。

德國向南非共和國提供了這些先進武器裝備,一方面是維護德國在南非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想實戰檢驗一下德軍的裝備,同時德國是一個出口貿易國家,對外出口是德國經濟恢復的根本,而對南非的軍事出口自然也是暴利。

在德國的先進武器武裝下,南非共和軍在立時一年的談判期間,20萬大軍形成了作戰能力,裝備的優勢令南非共和軍迅速突破南非國民軍的防線。

而南非國民軍背後支持的英國雖然也給予他們先進武器裝備,但顯然不足以跟德國裝備相媲美。

原本就人口處於弱勢的南非民國,只有12萬國民軍。以步兵爲主,主要武器裝備是英國造恩菲爾德步槍,馬克沁重機槍,裝甲部隊爲英國陸軍的制式馬克1918式輕型坦克和賽犬式重型坦克,這兩款坦克都不足以跟德國提供給南非共和軍的一號坦克相抗衡,尤其後者有反坦克戰車,這是南非國民軍所不具備的。

在空軍方面,南非國民軍航空隊擁有400架f2b2戰鬥機和50架o-100型轟炸機,英國沒有把本土最先進的f5戰鬥機和0-400型轟炸機部署給南非國民軍,因爲英國當局不想在聯合國軍面前暴露英國空軍的實力,同時寄望於聯合國軍來滅掉南非共和國,因此英國人的大意讓南非民國政府在開戰之初損失慘重。

1926年12月7日,南非民國軍重兵防禦的伍斯特淪陷,開普敦的門戶洞開,南非民國政府上下一片恐慌,被迫遷都到伊麗莎白市,因爲那裡是聯合國軍的司令部所在地。

在撤退時,南非民國高層驚慌失措,他們從海上撤退至伊麗莎白,卻下令將開普敦通往伊麗莎白的鐵路和沿途大橋一併給炸了,結果把大批南非國民軍送給共和軍,更快瓦解了南非民國的抵禦能力。

8日,南非共和軍第一裝甲師突破南非國民軍重兵防禦的帕爾,第二騎兵師從羅伯遜繞道至卡里蘇,阻斷了南非國民軍向伊麗莎白撤退的道路。由於鐵路被炸燬,7萬南非國民軍無法撤離,而南非共和軍擁有布爾人組成的騎兵部隊,成功的進行穿插迂迴,將南非國民軍分割包圍在格羅姆、佈雷達和赫曼努斯三地。

9日,南非共和軍第一裝甲師將國民軍主力第一集團軍趕下大海,五萬國民軍投降。英國和聯合國軍迅速出動軍艦炮擊佈雷達,阻止了共和軍的前進道路,迅速將位於佈雷達和格羅姆兩地的萬餘國民軍營救到海上。

這樣,開戰不到六天,南非民國主力損失殆盡,南非共和國佔領了南非民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僅剩下聯合國軍控制的伊麗莎白地區。

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320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上)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26章 世界震驚第108章 南海寶藏第482章 納粹崛起(一)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99章 核談判(中)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568章 胡德號超級戰巡的悲哀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268章 兩年同盟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554555章 核訛詐與國際軍火販子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74章 登雲級戰列艦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79章 練兵不忘辦洋務(1)第70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6)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559章 虎王重型坦克和巴爾幹戰爭結束第288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三)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108章 南海寶藏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156章 海上演習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68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4)第10章 前浪後浪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96章 驚聲尖叫第577章 二戰擴大 美國參戰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305 新的危機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444章 攻佔阿拉斯加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62章 班底(上)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237章 八國聯軍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1章 折戟沉沙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185章 較量(2)第84章 大禮第407章 立花山之戰第32章 天津條約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127章 衝突(上)第78章 虎賁之師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588章 識破戰列艦誤導論英德大力發展航母第731章 核大戰(8)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305 新的危機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623章 特克斯科斯海戰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257章 殺機重重第723章 核大戰第4章 黃海鏖戰第723章 核大戰第320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上)第115章 情挑閨秀第535章 西班牙內戰結束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