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面君

第8章 面君

繼天子位已三年有餘的曹叡,在袞袞諸公心裡是一位很好的帝王。

一者,他不似魏武曹操那般酷虐。

雖然因爲年齒尚輕、偶爾也會控制不住脾氣,以很小的事情將侍宦處死,但他絕對不會做出類似曹操冤殺崔琰、婁圭之事。

其次,他不似魏文曹丕那般褊狹。

相反,曹叡對功勳故舊很好,且有容人直諫的氣量。

哪怕朝臣的進諫之時言辭或態度很激進,他都不會因此降罪。

最後,則是他很尊重朝臣的權力、不干涉朝臣的職責。

如有一次他車駕至尚書檯,打算看下朝政文書時,被尚書令陳矯攔在了門外。性情十分耿直的陳矯,直接聲稱如何處理匯聚在尚書檯的朝政文書,乃是他的職分,而不是天子該插手的事情。如果曹叡堅持要看,那就是覺得他不稱職,請曹叡下令罷黜了自己;如若曹叡覺得他當尚書令稱職,那就回去吧。

然後,曹叡真就面帶慚色的回去了.

由此可見,現今的曹叡是略具明君風範的。

只不過,有氣量也好,可接受犯顏直諫也罷,身爲天子的他可容不得別人無禮挑釁!

他現在就覺得自己的天子權威,被夏侯惠蔑視了!

此子前番入闕就職不過五日便休沐、毫無勤勉之心也就罷了;如今入東堂不足一刻鐘,竟毫不在意天子就在殿內便自顧昏睡了?!

安敢如此!

散騎,乃是當作社稷砥柱來培養的職位!

得位者日後必可顯貴於世,多少人求之不得,此子竟不屑一顧邪?

有幸旁聽天子與重臣議政,是何等殊榮!

而此子竟不思君恩浩蕩、不悉心觀摩以裨益自身,反而視若糟糠邪?

所謂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夏侯惠是也!

在看到夏侯惠於殿內垂頭闔目、猶若假寐之時,天子曹叡在心中閃過如此念頭後,滿腔怒火隨即盈滿了全身。

君前失儀,輕者左遷,重者下獄問罪!

如夏侯惠這種在東堂之內打瞌睡、蔑視君主威嚴的行徑,以罪徙千里或誅殺都沒人膽敢有異議。

因而,天子曹叡瞬息間怒不可遏也很好理解了。

於東堂之內,所有人都會將目光聚集在天子身上,而當曹叡面露愕然、旋即神貌皆厲後,衆人不免將也會循着他的視線,將夏侯惠當成了焦點。

或許,是有所感吧。

正在沉思的夏侯惠倏然間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詫異之下睜開雙眼,然後發現自己不知爲何成爲了衆目睽睽的所在。

呃!

爲何皆矚目於我?

一時之間,他滿臉茫然,心裡也琢磨不定是否要問一聲.

而天子曹叡見他“睡醒”了,便再也遏制不住怒火,徑直往銅臺案前一指,厲聲呵道,“夏侯惠,近前!”

無需分辨語氣,只需從直呼其名的話語中,就能知道曹叡此時的怒氣已然盈滿。

也令東堂之內的衆人皆悄然屏息、作肅容,以免自身被殃及池魚。

但他們眼神卻出賣了此時的心中所想。

諸如年長的劉放、孫資以及各侍中早就處事不驚,養成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對這種小插曲興趣缺缺、泰然處之。

而諸散騎與給事中則幸災樂禍者有之、面露不虞者有之、匪夷所思者有之.

唯獨沒有關切擔憂。

就連一路相談甚歡的王肅,都眼神淡淡,不流露出半分神采。

“唯。”

恭聲應了句,有些不明就裡的夏侯惠起身,小趨步來到銅臺案前端正跪坐、行稽首禮後,便挺直腰桿等着天子詢問。

是的,對於天子直呼其名的怒意,他心中一點都不慌。

而是覺得有點煩。

因爲他以爲天子乃是佯怒、故作姿態在試探他,就如先前將他晾在司馬門外以及遣毛曾同席一般。

而這種面君時的氣定神閒,若是在平時還能被曹叡讚賞、覺得他氣度非凡,但如今卻是覺得他驕橫無禮。

殿內晝寢、君前失儀竟不誠惶誠恐,且亦無請罪之辭邪!

豎子!

安敢如此放肆!

抑制着心中的忿恚,曹叡努力保持着天子威儀,沉聲發問道,“方纔,朕與孫卿所言何事?汝即刻一一道來!”

所謂師出有名、問罪有據。

他已經想好了,一旦夏侯惠答不上來,就以君前玩忽、大不敬之罪將他當場罷黜、驅逐出宮外。

看在譙沛元勳之後的份上,他不將夏侯惠以罪徙千里,但奪職廢爲民、永不敘用!

讓其此生在山野終老罷。

“唯。”

聞問,夏侯惠應聲,不假思索便朗聲而道,“稟陛下,惠入東堂時短,僅是聽聞方纔陛下與中書令所言冀州各州郡邸閣餘糧多寡、可徵發徭役幾多、可轉運入雍涼有幾多等諸事。中書令回曰,扣除預防今歲青黃不接時日的儲糧外,冀州共有餘糧.萬斛、可徵發民夫共.人。除去河間郡糧秣須供給幽州駐軍,不可抽調之外,其餘如魏郡、中山等郡可轉運糧秣分別爲.”

一言落,殿內靜寂無聲。

蓋因夏侯惠不僅用事實說明了自己方纔並非在晝寢,更是連孫資所言各郡縣的糧秣與農夫數目,都一字不差的轉述出來。

如此強識,雖算不上過目不忘,但已然勝卻無數人了。

故而,原本坐等看好戲的諸散騎與給事中皆面露訝然之色,就連老神在在的劉放、孫資以及今日伴駕的侍中劉曄都不由撇來一眼讚賞。

至於原本打好治罪腹稿的天子曹叡,一時愣神。

此時的他,已然將羞惱之意拋卻九霄雲外了。

且還在心中爲夏侯惠方纔猶若假寐的行舉尋了理由——或許,乃是他位於末席,離銅臺案有些遠,爲了能聽清自己與孫卿之言,故而才闔目摒去雜念專注傾聽吧?

而言罷了許久的夏侯惠,因爲遲遲沒有等到天子出聲,暗自想了想,還以爲天子乃是等着他將先前給劉放的口諭也一併轉述出來,便又繼續開口道,“中書令言罷後,陛下乃如此作口諭.”

且轉述罷了,還不忘加一句,“稟陛下,惠入東堂後所聽所聞,皆已道罷矣。”

意思也很明顯,讓天子有何吩咐儘可說,別老是這麼沉默着

亦令曹叡回過神來。

咳!

輕咳一聲化解尷尬後,他輕輕頷首,“嗯。卿有若強識之能,亦悉心聽政,甚好!不過,卿切不可自矜,聽政罷了還需自作思慮,以期悟得朝廷諸公署政心得、裨益自身。勉之。”

此言算是將方纔之事揭過,也順勢表達了贊勉之意。

依着朝堂之上的默契,君主口出勉勵之言,亦是表示對奏已經結束的意思。

亮直之臣此時該恭聲而應,自行歸班列。

而機靈一些的臣子,也應該口出一些感恩戴德的言辭後歸班列。

但夏侯惠卻兩者皆不是。

天子話語甫一落下,他當即便回道,“回陛下,惠方纔有所思矣。”

呃~

頓時,曹叡語塞。

就算你出自武勳之家,又在桑梓閉戶讀書的時日久了,且甫入仕途,對侍君之道尚不熟悉,但性情也不需要如此直率吧

曹叡心中有些無奈。

但話頭是自己提及的,再怎麼無奈也得繼續下去。

是故,他悄然嘆了口氣,按捺下心中不耐後,徐聲發問道,“卿,何所思也?”

“回陛下。”

夏侯惠復行一禮,昂頭說道,“惠所思者,乃我魏國此時不宜伐蜀也!”

噫!

此子不過弱冠之年,心思已敏銳如斯邪!

竟是僅聽聞根據從冀州轉運糧秣入雍涼,便能猜測到廟堂將要伐蜀之事了?

且還在須臾間便有了思慮,直諫不宜?

此時曹叡再也無法保持高山仰止的天子威儀,眼中異色連連;就連知道轉運糧秣緣由的劉放、孫資與劉曄都不免眉毛一揚。

“職不過散騎侍郎,安敢妄自猜測軍國大事!”

片刻驚愕後,天子曹叡連忙出聲呵斥,以防尚未有定論的伐蜀之事被朝臣議論,“念你甫入宮闕,不諳法度,此番不罪,然下不爲例!速歸座。”

問話的是你,不讓說的也是伱~

怎麼那麼難伺候呢?

我記得大兄先前有過讚譽,聲稱你明識善斷兼有容人之器啊!

怎麼今日看來卻不一般呢?

對此,夏侯惠心中滿是不解,恭敬應了聲“唯”後便起身,保持躬身拱手的姿勢後退了幾步,方直身入自己的席列坐下。

(本章完)

119.第119章 不爭109.第109章 請纓第10章 狡詐乎第44章 花明第136章 離析49.第49章 逢時第173章 示警第194章 不歸113.第113章 後手第208章 無心之舉61.第61章 加官126.第126章 挑釁第18章 恨晚第218章 先以廟算126.第126章 挑釁第44章 花明第174章 盡私圖第5章 欺以方第191章 邙山宴176.第76章 新軍第30章 失東隅第157章 且試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25章 御駕來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4章 休沐66.第66章 有變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8章 窮也83.第83章 皆學問第194章 不歸第152章 莫求財第158章 不自知59.第59章 難改71.第71章 扈從132.第132章 破襲119.第119章 不爭第200章 利令智昏2110.第110章 見策第196章 瞞天133.第133章 私心130.第130章 當百125.第125章 負氣114.第114章 雁北第177章 百騎第44章 花明第20章 可志同第157章 且試第233章 默契第222章 就職第228章 如你所請113.第113章 後手第16章 困頓第149章 肺腑否85.第85章 識趣第178章 不識114.第114章 雁北第144章 戰捷第186章 穿胸第164章 非莽夫第235章 謫貶66.第66章 有變第136章 離析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214章 觸類旁通77.第77章 視爲人第41章 當黜之第170章 失計否第11章 各有思第1章 楔子第6章 求教第211章 自作死第139章 當慎第22章 殊矣第152章 莫求財59.第59章 難改第16章 困頓60.第60章 不覆轍第11章 各有思第156章 何惑哉第146章 示好75.第75章 取輕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234章 噤聲60.第60章 不覆轍103.第103章 迎親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73章 示警64.第64章 後事第30章 失東隅第31章 收桑榆118.第118章 願往否132.第132章 破襲110.第110章 見策第28章 窮也第161章 分營46.第46章 安分99.第99章 蓋彌彰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196章 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