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59章 難改

第59章 難改

天子曹叡一聲“大司馬已伐蜀”的感慨,也讓夏侯惠猛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之處。

準確而言,是他出發的角度不同。

作爲臣子,他只看到了改制對社稷的好處,但卻忘了廟堂每每推行一項改制,需要涉及多方利益以及諸多人事。

軍中賞罰自有定律。

士家隨徵,戰事勝利了,朝廷也會依法度賜下賞賜。

只不過這些賞賜並沒有落到底層的士家手中。

如此,他諫言讓士家可憑藉斬首之功贖身以及獲得田畝,就意味着朝廷將要把先前對戰功的賞賜直接給予了士家,也就是變相的讓督領他們的將率利益受損了。

如軍司馬、百人將等低級軍官一直都是行伍的核心。

不管廟堂的指策,還是是戰區都督的將令,都是下達到他們這一級便終止。

從他們手中將士家的利益剝離了,他們心懷忿恚乃是必然,一個不好,甚至還會鬧出聚衆譁變之事來。

這便是天子曹叡感慨的緣由。

如若大司馬曹真沒有伐蜀,以他的身份以及在軍中的威望,在廟堂之上提議推行士家賞罰變革,其他掌軍之人定會聲援且着力推行,也會讓底層的將率被迫接受大勢所趨。

但爾今曹真因伐蜀失敗而威望大損,哪還有機會推行這種變革?

一個動用了十數萬大軍卻連正面鏖戰都沒有機會的都督,有什麼資格對軍制提出異議!

不擔心底層將率羣起攻訐,從而引發社稷動盪嗎?

而且,士家變革如今也不合時宜了。

石亭之戰、子午谷伐蜀之役後,魏國淮南、荊襄與雍涼三大戰區在短時間內,都不會復有興兵征伐之事。在各大戰線被動守禦時候,提出士家軍制變革,那些士家也沒有機會斬首記功啊~

對士家而言,改變命運同樣很渺茫,變革不過是一紙詔令而已。

自然也不會激發他們死力報效社稷、聞戰則喜的熱情。

如此,隨着時間的推移,沒有成效的變革也會讓那些被剝離了利益的將率尋到反對的理由,羣起鼓譟讓廟堂不得不“沿用舊制”。

沒辦法。

如今可不是四海昇平之時。

在蜀吳兩國的外在威脅之下,魏國廟堂也投鼠忌器,斷然不會做出讓舉國軍心動盪之事。

想通了其中緣由的夏侯惠,在隨着天子曹叡歸去氈殿之途很沉默。

雖然他有些不甘心,但也不得不屈服於事實。

唉,只得待日後時機成熟了,再向天子復諫言一次了。

就是不知,日後天子是否還會如現今這般對士家有憐憫之心呢?

帶着這樣的想法,夏侯惠也時不時的偷眼撇去在前方的曹叡。

端坐在車駕上的天子曹叡,已然在閉目養神,從倦色深深的臉龐之上可以看出他昨夜幾無眠,卻看不出什麼情緒。

不過,從時不時就輕輕一蹙眉的細微表情中,可以推斷出他正在自作思慮中。

是在放棄與強行推行之中衡量嗎?

不出意外的話,他應是將士家變革暫時擱置了吧。

他終究是的繼成之君。

沒有武帝曹操那種殺伐果決,更不具備一言九鼎的威望。

夏侯惠收回了視線,心中默默揣測着。

事實上,他的預感沒有錯。

天子曹叡的心思已然不在士家身上了。

不管對社稷有多少裨益的諫言或良策,在無法推行的情況下都是廢話,繼續糾結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

他是天子,心懷的整個社稷,沒有那麼多時間停留在一件事情上。

比如,現今他所思慮的,乃是在無法激勵士家死力奮戰之前,魏國與蜀吳兩國兵爭的時候該採取什麼戰略。

主要是雍涼戰線的戰術。

畢竟荊襄與淮南沒有什麼可思慮的。

源於石亭之戰的慘敗,對江東唯有采取被動守禦的戰術。

而在雍涼戰線,曹真雖然伐蜀失利了,但各部兵馬喪損並不多,糧秣與輜重等損耗也在可以承受的範疇之內。

故而,曹叡這次很慎重的思慮起了,昨日夏侯惠的諫言。

在日後魏蜀的戰事中,魏國是否要放下國力與人丁皆遠勝蜀國的驕傲,推行堅壁清野、守禦爲主的戰術,以期達成“蜀自疲”的戰略?

亦或者是獎勵三軍積極備戰,在蜀國再次興兵來犯時,尋時機與彼一決勝負?

這種干涉到國運的決策,同樣不能輕易做出決定。

一直歸至氈殿了,曹叡都沒有定論。

索性,且先放下心念了。

打算待歸去京都洛陽,私下尋曹真、劉曄以及蔣濟等人商議後再說。

所以在進入氈殿內坐定後,他便將話題引到了夏侯惠身上。

乃是笑吟吟的問道,“稚權在淮南壽春之時,引二十騎卒深入賊吳境,斬百餘級而歸且焚燬了阜陵戍守點,卻被徵東將軍罰去充任城門小卒一月,心中可有怨氣否?”

唉,果然。

他的心思已然不在士家身上了

聞言,雖心中早有意料,但夏侯惠仍悄然嘆了一口氣。

待放下這層心思,不由又覺得曹叡的問話有些好笑。

那是酷吏出身的滿寵啊!

昔日曹洪門客犯法,曹洪特地請武帝曹操出面都無法保住性命呢,他哪敢有怨氣?

“回陛下,惠無有。”

略作思緒,夏侯惠恭敬而應,“惠不尊將令、貪功冒進,徵東將軍不將惠拿下行軍法,已然是網開一面,惠豈敢復多求邪?”

言罷,頓了頓,便又加了句請罪之辭,“惠行事魯莽,有負陛下器重,罪該萬死。”

李長史將我私囑之言告知與你了?

當即,天子曹叡揚眉。

但也沒有過多在意,頷首笑道,“稚權能有反省之心,便是不負朕所期矣。嗯,徵東將軍執法嚴厲,不錄稚權功勞乃必然。不過,稚權赴淮南無多日,便有挫賊吳之事,不負譙沛元勳子弟之威名,令朕心甚慰也!亦不吝賞賜,稚權且說說,欲朕賞何物邪?”

呃~

還有意外之喜啊!

頓時,夏侯惠雙眸灼灼。

忙不迭謝恩、略略思慮後,便如此作言,“陛下,惠在淮南功過相抵,本不敢求賞賜,但亦不敢拂陛下之興。故而,惠斗膽請陛下以些許財物賞之。”

也讓天子曹叡的笑容一僵。

他有點想不明白,夏侯惠爲何對財帛如此熱衷。

先前在洛陽北邙山狩獵爲樂,夏侯惠在他流露賞賜之意時,便爲了區區六百石俸祿而求將坐騎帶出宮。而如今,明明他都督促過夏侯衡,讓其將陽渠西端數十頃的田畝劃給夏侯惠了,但他還是求賞財物。

難不成,此子與後將軍曹洪一般尤喜斂財?!

然而,先前校事有稟,他任職散騎侍郎之時,可是不受他人請託之財帛啊~

但不解歸不解,曹叡心中還是很欣慰的。

身爲君主,最忌憚的是臣子貪戀權柄,至於喜歡財帛且還是恪守本分沒有以權中飽私囊的,自是令他很是欣慰了。

“可。”

曹叡輕輕頷首應下後,還隨口戲謔了句,“稚權先前曾言有爲富家翁之志,如今看來果不虛也!哈哈哈~”

“呵呵~”

陪着笑了幾聲,夏侯惠緩聲回道,“謝陛下。其實惠俸祿與家中資財足自用,只是在淮南任職後,便覺得購置一馬槊,更便於沙場建功。”

《釋名·釋兵》有云:矛長丈八曰矟(槊),馬上所持。

馬槊乃是騎戰利器,千金不易。

不提馬槊那約莫三尺的破甲棱鋒,便絕非尋常工匠與鐵能鍛造得出來的,僅是槊杆的選材嚴苛、需要歷經三年才能製成且還是成功率極低的情況下,就不是尋常將率能購置得起了。

先前夏侯淵倒是留下了一杆。

但被同樣喜武事、早早就在軍中任職的夏侯霸給捷足先登了。

夏侯惠想要,只得自己籌錢求置。

“馬槊啊”

聞言,天子曹叡恍然,亦不吝讚賞,“稚權有建功之心,甚嘉!”

言罷他還略微側頭想了想,似是在回憶着什麼。

待片刻後,他才囅然而笑,張口剛想說些什麼,眼角餘光卻瞧見了一侍宦正垂首躬腰步入氈殿來,便衝着侍宦發問。

“何事?”

“回稟陛下。”

那侍宦連忙止步,俯首而道,“張校事等人已歸來,在外等候召見。”

“嗯”

輕聲應了下,天子曹叡斂起笑容,側頭對夏侯惠囑咐道,“稚權,士家可憑功贖身之議,朕自有主張,你莫要與他人談及。嗯,此間已無事,稚權即刻歸去淮南罷。”

呃?

即刻歸去淮南?

我一路兼程了數百里,昨日方趕到許昌,今日正午尚未到呢,就攆我歸去了?

難道這些校事監察出了什麼大事,讓我避開?

還有,說好了的財帛賞賜呢?!

夏侯惠有些愕然。

片刻後才反應過來,也連忙躬身告退。

“唯。”

(本章完)

99.第99章 蓋彌彰124.第124章 惱意第142章 全赴第147章 爭權109.第109章 請纓第212章 隨你罷72.第72章 誘惑100.第100章 魏闕52.第52章 狼狽59.第59章 難改第231章 細語第134章 罷歸第20章 可志同74.第74章 廟算84.第84章 臨發83.第83章 皆學問第145章 失勢92.第92章 偶遇第159章 鴻鵠志52.第52章 狼狽第168章 安下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232章 入營82.第82章 士載第202章 賊兵退71.第71章 扈從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10章 分權81.第81章 不可伐第195章 不取57.第57章 以何戰第35章 門戶計2121.第121章 算計52.第52章 狼狽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32章 上疏74.第74章 廟算第212章 隨你罷128.第128章 拔刃109.第109章 請纓第144章 戰捷111.第111章 首肯第2章 入闕72.第72章 誘惑第171章 留下48.第48章 無畏第234章 噤聲第39章 弗改125.第125章 負氣51.第51章 犯忌第23章 卿之志第20章 可志同第38章 何懼之第2章 入闕83.第83章 皆學問第182章 入甕第195章 不取第171章 留下第236章 敏銳133.第133章 私心69.第69章 副職121.第121章 算計第210章 分權126.第126章 挑釁第156章 何惑哉81.第81章 不可伐59.第59章 難改84.第84章 臨發第143章 晚矣52.第52章 狼狽78.第78章 直率121.第121章 算計104.第104章 結髮第236章 敏銳第219章 鎮護方岳第187章 無裨第27章 動怒80.第80章 臨風95.第95章 左伯紙第203章 好甜102.第102章 必惠也100.第100章 魏闕第139章 當慎第3章 無所事第33章 逐出第184章 競速第165章 鷙鳥82.第82章 士載第190章 可堪否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142章 全赴114.第114章 雁北75.第75章 取輕第17章 初見第138章 不語第35章 門戶計280.第80章 臨風72.第72章 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