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卿之志

第23章 卿之志

“唉”

一記輕聲嘆息,盪漾在空曠的崇華後殿中。

聽罷夏侯惠所言的天子曹叡,有些意興闌珊的起身,自拎着一酒壺在殿內漫無目的的踱着步,時不時還對嘴抿一口。

秋高氣爽的秋八月,夜風已然有些微涼,偶爾打着旋從洞開的殿門呼入,肆意挑逗燭臺燈火之餘,也讓曹叡落在地上的影子時而張牙舞爪、時而萎縮困頓。

一如他此時的心緒。

蓋因他知道,夏侯惠方纔對九品官人制的定論,是失之偏頗的。

但也正是他知道,故而才聽出了夏侯惠的言外之意——有些犯忌諱、臣子無法宣諸於口的言辭,他以歸罪九品官人制的方式隱晦說出來了。

如魏文曹丕讓陳羣制定的九品官人制,在最早是有可取之處的。

那時,前朝爲國掄才的察舉(舉孝廉)制度,已然崩壞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地步。蓋因那時的郡望世家與豪右,已然完全左右了鄉閭輿論,令察舉制度淪爲謀私利的工具。而九品官人制的推行,可以讓廟堂中樞將掄才的品第人物權收回來,杜絕地方士族與豪右弄權。

但有資格在曹魏代漢的過程中得利的人都知道,曹丕此舉乃是在與士族作交易

曹丕需要這些士族以世代爲官在州郡鄉閭積累的影響力,爲曹魏代漢乃是天命所歸背書;而代價這是通過九品官人制,將權力下放給士族作爲犒賞。

各取所取,皆大歡喜。

然而,待數年過去,才發現九品官人制對社稷的威脅有多大!

如原本被地方世家豪右徇私的掄才權力,很大一部分的確是收回廟堂了,但卻不是掌控在君主的手中.

而是掌控在盤踞廟堂的世家官僚手中!

更令人扼腕的是,曹丕在位時間太短不說,且還不務正業!

竟不思將社稷根基夯實,親自掘開的權力潰堤之口,也不思慮着如何堵上,反而毫無自知之明的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征伐江東去了!

令曹魏社稷的先天不足,演變成了士族世家攫取權力的理由。

且是日益猖獗肆意,逐漸有士族權柄蓋過君權的趨勢!

方纔夏侯惠提及春秋時期的世卿制,就是在隱晦的提醒天子曹叡——在春秋時期,世卿的權力過大,不乏下克上,國君被幽禁、驅逐或殺戮的事蹟比比皆是。

而他以自家夏侯氏作爲例子,聲稱與宗室無異的夏侯氏,若是依法度被定品恐不入流,乃是在映射着曹家。

曹氏雖然在魏武曹操這一代,已然不算寒門了。

但若是再往上溯源嘛~~

在官渡之戰時,爲袁紹作檄文的陳琳,給了一個很恰當的稱呼——

贅閹遺醜!

比寒門更令人不齒的出身!

亦是說,隨着九品官人制繼續推行,考之簿世的風氣愈演愈烈,恐日後連天家都要被士族暗中鄙夷了!

如此,曹叡聽罷,焉能安之若素邪?

尤其是他心中明白,九品官人制對於曹魏社稷而言,就如同飲鴆止渴一般。

不飲,很快就渴死了。

飲了,則是經歷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再迎來死亡。

而在期間,說不定能尋到化解毒性的辦法。

是啊!

九品官人制是不可以廢除的。

不然,失去了士族世家的擁護與背書,漢室四百年的積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的血性自豪;鐫刻在十幾代人骨子裡的根深蒂固,這種天命所歸哪能是曹魏想代就能代的!

先前的儒家典範、道德楷模、被譽爲聖人的王莽都失敗了呢!

換作贅閹遺醜來就行了?

何德何能啊!

當務之急,還是着眼實際,儘快尋出緩解這一局面的良策,避免曹魏社稷因爲九品官人制而毒發身亡。

而曹叡此時的獨自躊躇,也並止於這點。

他自是知道,夏侯惠既然提及了,也會針對這點思慮過解決的方案。

故而他才遲遲沒有發問。

在帝王的心中,是沒有絕對善惡與忠奸的。

在問及如何打壓士族世家的辦法之前,曹叡且先要考慮清楚夏侯惠的立場,分析他想從中能想獲得什麼、能得到什麼;以及彼之所需所求會對他、對曹魏社稷帶來什麼影響。

倒不是懷疑夏侯惠要當逆臣。

而是如今曹魏社稷的權柄,分別由士族與宗室執掌,乃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夏侯惠的出身與宗室無異,現今諫言要削弱士族的權柄,哪怕他言之有理,但身爲天子的曹叡,哪能不在心頭上泛起制衡的權術呢?

彼,何所求也?

帶着這樣的心思,曹叡在殿內漫無目的踱步時,偶爾也會將眼角餘光掃一下夏侯惠。

夏侯惠此時很從容。

慢嚼細嚥的吃幾顆乾果蜜餞,再抿一口酒水,好不恣意。

不是他沒心沒肺,而是真的餓了。

下午的狩獵可是個體力活,且飲宴之上也沒來得及吃幾口就罷宴歸來了。

再者,他作諫言乃是出於一片赤誠,不需要擔心天子曹叡會在崇華後殿藏了五百刀斧手來個摔杯爲號啊.

問心無愧,何必惶恐呢?

殊不知,也正是他這種沒心沒肺的作態,令天子曹叡頗爲讚賞。

無他,坦誠耳。

以夏侯惠的年歲,曹叡並不覺得彼已然老謀深算到在諫言時包藏私心了,況且有榮辱與共的關係在,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作態反而更見外、更不足與謀。

“稚權,此生何所志邪?”

回到席位坐下的曹叡,不知想到了什麼,冷不丁的問了一句。

“呃?”

對於這個問題,夏侯惠微愣了下。

本來,他還以爲天子歸座後,會問及如何遏制士族權柄的辦法,哪料到曹叡會問自己的志向呢?

不過,他很快也反應了過來。

連忙拱手作禮,恭聲作答,“回陛下,惠平生之志,有二。”

志向竟還能有兩個的?

聞言,天子曹叡眉毛微挑,眼中冒出一縷興趣來,催聲道,“速言之。”

“唯。”

夏侯惠不假思索,慨然作言,“惠之志,一者,乃是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不負自武帝以降予夏侯氏的恩榮;亦不負此生男兒身,可告慰父兄在天之靈耳!”

“大善!”

頓時,天子曹叡拊掌而贊,“稚權無愧夏侯氏之後也!”

且贊罷,還舉起酒盞向夏侯惠邀了一杯,“如此志向,不可無酒壯之!來,稚權,飲勝!”

待放下酒盞,便又迫不及待的催聲道,“稚權之志其二者,何也?”

畢竟第一個志向已經是“了卻君王天下事”了!

那第二個肯定會高崇些,如志在開疆闢土、爲天子創造萬國來朝的盛況了?

但夏侯惠接下來的話語,卻是令他瞠目結舌。

“回陛下,惠之志,其二者乃富家翁。”

而且,夏侯惠在解釋的時候,還帶着滿臉的惋惜之色。

“原本,惠乃是想作一膏粱子弟,一生衣食無憂、恣意自在的。只是可惜,家中天資卓然如三兄、五兄者皆天不假年,亦令惠於少時便被大兄耳提面命,當爲門楣奮爭、爲社稷出力。故而惠少壯難爲膏粱子弟矣,唯有寄望此生臨老了,可爲一不勞神於案牘之富家翁。”

額,原來如此。

這次,天子曹叡聽明白了。

夏侯惠不是在自命清高或故作無權欲的姿態。

而是在聲稱,身爲夏侯氏一員的他,此生都願意爲曹魏社稷竭誠效忠。

如若天子曹叡器重於他、以國士待他,他便會不以個人榮辱爲念,甘爲馬前卒“了卻君王天下事”;而若是曹叡將他當作庸碌之輩來畜養,他便會遠離仕途歸隱山野,作一個知足常樂、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有點類似先秦士風的“君擇臣、臣亦擇君”。

亦有悖兩家榮辱與共的情誼,隱隱有“你若不賢明,我便遠遁”的冒犯之意。

不過,曹叡對此並不在意。

生而爲人,必有七情六慾,尤其是有能力且有抱負之人,哪能沒點性情呢?

而且在如今士族坐大的局面下,曹叡還巴不得與宗室無異的夏侯惠有足夠的能力,爲他在鞏固君權的道路上衝鋒陷陣呢,哪會在意這點不足掛齒的冒犯。

故而,他在短暫沉默後,便又繼續了先前的話題,“稚權,今與武帝時期之殊,其三乃何也?”

“其三,則是吏治。”

聞言,夏侯惠侃侃而道,“陛下,惠竊以爲,以史爲鑑可知興衰。”

“前朝盛世,先有文景之治,後有昭宣中興,所秉法度,皆以霸王道雜之。概而論之,乃秉陰陽中庸之道,可張可弛,向悖殊途而同歸耳。”

“武帝時期亦然如此,以循吏、酷吏行王霸之道靖安地方。”

“蓋因奉法循理之吏,勸克桑農、循循善誘,以王道治州郡,不伐功矜能,百姓雖無稱,然亦無觖望,皆奉法安之;而酷吏殺伐果斷、手段殘忍,可懾地方,糾盡奸軌弄法之徒,令恣睢豪右、樂亂小人不敢興禍,皆畏法苟之。”

“雖青史予循吏、酷吏兩者臧否有異,然於社稷而言乃殊途同歸,皆裨益國家之良吏也!而今,我魏國循吏不乏,卻無有酷吏矣!無有酷吏,遂有世家豪右橫行州郡,與姦凶之徒勾連欺凌黎庶矣!”

(本章完)

127.第127章 衝突65.第65章 功來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57章 且試95.第95章 左伯紙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38章 何懼之第167章 同行第222章 就職86.第86章 難彰功第229章 圖什麼啊50.第50章 順遂第233章 默契第137章 禍伏63.第63章 死別57.第57章 以何戰131.第131章 臨發119.第119章 不爭第28章 窮也71.第71章 扈從47.第47章 威逼74.第74章 廟算第161章 分營第186章 穿胸46.第46章 安分84.第84章 臨發第18章 恨晚118.第118章 願往否第183章 或有詐第245章 他日罷61.第61章 加官78.第78章 直率121.第121章 算計114.第114章 雁北第228章 如你所請122.第122章 義從115.第115章 私心第188章 無遺恨第153章 乃我第174章 盡私圖第43章 士家第177章 百騎第180章 放權76.第76章 新軍第24章 人事第179章 門戶仇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38章 不語第148章 歸宅第192章 邙山宴2第159章 鴻鵠志60.第60章 不覆轍第29章 居不易101.第101章 當變126.第126章 挑釁第22章 殊矣93.第93章 言外意第168章 安下61.第61章 加官第35章 門戶計2第144章 戰捷65.第65章 功來第203章 好甜119.第119章 不爭第181章 京口督第32章 上疏第157章 且試110.第110章 見策第195章 不取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81章 京口督45.第45章 無心132.第132章 破襲83.第83章 皆學問第144章 戰捷第19章 將伐第149章 肺腑否80.第80章 臨風第188章 無遺恨第38章 何懼之第12章 復哀之54.第54章 匹夫第137章 禍伏60.第60章 不覆轍第175章 驚喜來第152章 莫求財第28章 窮也96.第96章 小婢女109.第109章 請纓130.第130章 當百第208章 無心之舉95.第95章 左伯紙第41章 當黜之第226章 臣惠斗膽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8章 窮也第167章 同行第32章 上疏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第163章 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