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爾敢

第25章 爾敢

夜已然很深了。

就連那如勾的月牙都覺得疲倦了,深深遁入了雲層中。

徒留不食人間煙火的漫天星辰一閃一灼眨巴着,好奇傾聽無眠人兒的話語。

闔目自作思緒了好久的天子曹叡,也終於睜開了眼睛,聲音在諾大的殿內倍顯飄渺。

“左遷杜務伯,乃是中樞諸公的決策,且尚未過去多久時間。若不尋個緣由,朕亦不好獨斷,以免寒了諸公之心。不過,洛陽太廟已然修築兩年有餘,不日將落成。屆時,朕以自鄴城迎神主歸來放生之名義,下詔博求衆賢,稚權倒是可上疏舉之。”

唉,果然!

所謂伴君如伴虎,誠不虛也!

在曹叡話語甫一落下之際,夏侯惠便不由在心中嘆息了一聲。

是的,此刻的他感受了帝王的刻薄寡恩。

因爲想再將杜恕召回朝堂任職,天子曹叡是有很多辦法的,且是有更好人選來舉薦的。

如高堂隆或衛臻。

泰山人高堂隆,乃曹叡還是平原王時的王傅。

最近補了曹爽卸下散騎常侍的職缺,並被賜爵關內侯。

以他爲人剛直的性情與大儒身份,如若公開說一聲,其父有大功的杜恕不應該被棄于山野云云,天子便可以從諫如流將杜恕召回來了。

且其他廟堂諸公也不會阻攔。

畢竟,他們也想在日後自己身故後,自家子侄也能迎來這種天子念舊情的舉措。

而尚書(右)僕射、加侍中的衛臻更不用說。

其父乃是最初資助魏武曹操起兵討董的衛茲,乃是魏國最早的功勳之一,且曹叡尚未登基之前就與他私交很厚,若由他來舉薦一句,朝廷諸公都不會駁情面。

再不濟,曹叡隨便露個口風給猶喜揣摩上意、諂媚迎合的侍中劉曄,他不就屁顛屁顛的慷慨激揚列古今來舉杜恕入朝了?!

那需要名聲了了、年齒輕輕且沒有什麼功績的、沒有什麼話語權的夏侯惠來舉薦啊~

由他來舉薦,成事的可能才幾分啊!

然而,曹叡就是這麼叮囑了。

並非他一時疏忽,更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曲折,而是帝王心術的故意爲之——

爲了把夏侯惠變成孤臣!

宗室元勳本來是就君權的擁躉,與士族的立場對立,乃是廟堂權柄相互制衡的君主籌碼。

出身夏侯氏的夏侯惠,只要膽敢舉薦抨擊公卿不作爲的杜恕,那就是引火上身,日後都要被士族記恨了。

最重要的是,此舉還會自絕於宗室與諸夏侯。

杜恕可是翻了曹璠舊賬的。

雖說曹璠行爲不端犯了法,被罵了就被罵了,他該的。

然而,你杜恕爲什麼在罵曹璠的時候,還要加個前綴“大將軍狂悖之弟”呢?

這不是意有所指,隱晦聲稱大將軍曹真縱容家人橫行不法嘛!

且不說這種指摘對曹真而言乃是欲加之罪,單憑如今宗室鎮邊的都督中曹真是碩果僅存者,就不應該以這種捉風捕影的事情去打擾了。

自然,杜恕這種言辭不當,也會被諸宗室元勳認爲是在遏制宗室權柄,爲士族發聲了,也就被記恨上了。

而夏侯惠舉薦杜恕這種行爲,在諸宗室元勳眼裡.

妥妥的吃裡扒外啊!

叛徒!

如此,宗室元勳之中,孰人還願意與夏侯惠爲伍呢?

是故,夏侯惠日後在廟堂之上的處境便是獨樹一幟,成爲士族與宗室元勳攜手孤立的臣子!

也可以讓天子曹叡安心了。

蓋因今夜他被夏侯惠所展現出來的才學給震驚了,亦本能的產生了忌憚心理。

帝王嘛~

喜歡有能力的臣子,但不喜歡能力卓越、遠超自己的臣子。

尤其是這個臣子還很年輕。

所以,曹叡覺得,爲了日後君臣能夠坦誠相處、一直能保持君明臣賢的佳話,就應該提前作好綢繆,先把夏侯惠變成孤臣。

所以,夏侯惠於須臾間心有悲涼之感。

儘管他早就知道,稱孤道寡之人天性大多薄涼,但沒有想到曹叡竟會如此迫不及待就將心機顯露了出來。

畢竟,他還在帶着滿腔赤誠爲曹魏社稷作諫言啊!

唉,或許,乃是我沒有“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覺悟吧。

“唯。”

心中激盪而滿臉平靜的夏侯惠,毫無異樣的恭聲而應,“惠近些時日便且先做好疏表。”

而一直留意他神情的曹叡,見狀,於欣慰之下也徹底放開了心懷,竟喜容可掬的問起了日常,“嘗聞宮中侍從私下嚼舌,稚權家中似是有意爲你尋一門親事?”

你問這個幹嘛~

莫不成宗室中還有適齡待嫁之女?

“回陛下,確有此事。”

夏侯惠輕輕頷首,略帶一縷赧然而道,“惠少孤,家中長兄頗憐之,故而常爲惠奔走。只不過,惠如今年不過弱冠,身無尺寸之功,暫無成親之念。”

“乃因年歲尚少乎?”

不料,天子曹叡反而露出了戲謔的表情,“稚權何言不由衷也!振威將軍吳季重回絕令兄之言,朕已有耳聞矣!”

呃~

此事我大兄並沒有聲張,伱是如何知道的?

須臾間,夏侯惠頓感脊骨發涼。

他倏然想起來了,早在建安十八年魏武曹操就設立校事,作爲傳統監察機構的補充與作爲君主的耳目,負責刺探臣民的言行了。【注1】

此校事權柄頗大,猶善構陷罪名。

如是時任職校事的盧洪、趙達還留下了這樣“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的兇名。雖然後來盧洪已經在衆臣的彈劾下被曹操扔出來論罪殺了,但校事這個職位並沒有廢除,且延續到現今後,勢力還滲透入了陰暗中,成爲天子鞏固權勢的爪牙。

看來自己日後言行舉止都得小心點了。

不然,一個不小心說錯了話或者做出不敬的表情,令曹叡抓住了把柄論罪,那得多虧啊~

就在夏侯惠暗中凜然的時候,天子曹叡見他久久不語,還以爲是被監視而寒心了呢,故而又輕聲寬慰了句,“稚權莫多心。吳季重辱稚權之言,乃是他在河北與旁人坐談時宣揚,被有司稟於朕。且朕現今問及,並非是取笑稚權之意,乃是欲爲稚權抱不平耳!”

抱不平?

你要爲我出這口惡氣?

頓時,夏侯惠訝然,忙不迭請示道,“還請陛下恕惠愚鈍,弗能解陛下之意。”

“嘿!稚權有何不解邪?”

曹叡輕輕拊掌,囅然而笑,“彼吳季重者,號爲先帝之友,略有才幹,然卻品行不端,常有仗勢跋扈之舉,先帝亦不喜之。朕以如今外有伺隙之寇、內有貧曠之民,故詢廟堂諸公,欲不以彼粗鄙而用其之才。哪料到,事尚未有定論,彼已然有恣睢之心,竟作書辱稚權才學與家門!如此卑劣之人,安可入廟堂侍君乎?朕問此事,乃是欲知會稚權一聲,吳季重必將終老於河北矣。”

原來是示恩啊~

先是逼迫我當孤臣,隨後便施下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嘖嘖!

這帝王權術可謂爐火純青了。

然而,召與不召吳質歸來京師洛陽,對我都沒有什麼影響啊!

拿這種小恩惠就想糊弄過去?

我又不是乞兒!

夏侯惠恍然之後,心中憤憤然。

“陛下恩寵,惠不勝感激。”

也連忙面帶感激作謝,然後做出一臉的慷慨,“然而,惠斗膽諫言,陛下不宜遷怒振威將軍。蓋因彼與惠恩怨乃私也,陛下召彼歸京都乃公也!陛下若私惠而廢公,恐朝野此後皆言惠乃佞臣矣!”

呃,好吧。

他日再另尋個事由示恩榮罷。

曹叡聽罷,雖心略有怏怏,但也略微頷首,口出稱讚之辭,“善!不以私怨而廢公,稚權果真直臣也!”

夏侯惠也不想天子在此事過多糾結,連忙出聲轉移了話題。

曰:“陛下,惠竊以爲,杜務伯可暫緩召回朝中,然朝中風氣整頓不可遲疑也!惠歸來洛陽後,曾聞民間有‘欲求牙門,當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之謠,諷中護軍大肆收賄之事。一國京師之內,陛下肘腋之間,猶行賄成風,何況州郡者乎!蔣護軍乃三朝重臣、社稷砥柱,猶不修德行,何況他人乎!若不加以整治,恐人心盡喪矣!”

天子曹叡聽罷,當即愕然。

旋即,怒不可遏。

豎子好膽!

不過命爾作孤臣而已,爾竟求索中護軍之職?!——

【注1:校事,三國時魏、吳所置掌偵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魏略》:“撫軍都尉,秩比二千石,本校事官。”俞正燮《癸巳存稿校事》:“魏吳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廠衛……或謂之典校,或謂之校曹,或謂之校郎,或謂之校官。”】

(本章完)

第152章 莫求財第24章 人事第210章 分權第141章 發狠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178章 不識第4章 休沐68.第68章 擋我者47.第47章 威逼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80章 放權第6章 求教第34章 門戶計第11章 各有思73.第73章 篤定第220章 莫爭長短71.第71章 扈從第202章 賊兵退110.第110章 見策第26章 可作誓第245章 他日罷第32章 上疏第144章 戰捷53.第53章 染徵袍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1章 各有思91.第91章 當歸第145章 失勢第10章 狡詐乎54.第54章 匹夫第184章 競速第196章 瞞天65.第65章 功來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191章 邙山宴1第7章 入東堂第177章 百騎第238章 必不恣意93.第93章 言外意第226章 臣惠斗膽90.第90章 引蛇第160章 部曲第146章 示好96.第96章 小婢女82.第82章 士載88.第88章 發衝冠第156章 何惑哉100.第100章 魏闕第15章 如卿言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163章 部將第9章 殊榮第163章 部將116.第116章 非不願89.第89章 詐關122.第122章 義從第135章 招攬111.第111章 首肯125.第125章 負氣70.第70章 詔來第38章 何懼之第184章 競速第222章 就職113.第113章 後手第178章 不識108.第108章 鮮卑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37章 禍伏第179章 門戶仇第3章 無所事第152章 莫求財第38章 何懼之86.第86章 難彰功第170章 失計否129.第129章 改道第217章 惠求教第196章 瞞天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201章 唯勇氣也73.第73章 篤定第4章 休沐85.第85章 識趣61.第61章 加官第19章 將伐第223章 觀兵第182章 入甕85.第85章 識趣第196章 瞞天110.第110章 見策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第236章 敏銳119.第119章 不爭73.第73章 篤定第8章 面君第187章 無裨第25章 爾敢第136章 離析第35章 門戶計2第215章 稚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