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茶餘飯後

王肅如今雖然仍舊掛着散騎常侍職,但已經兼任秘書監了。

此官職屬少府,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職責還是挺順醉心學術的王肅心意的。

故而,當夏侯惠攜妻來拜訪、登堂來拜見他的時候,也不由誠摯的讚了聲,“許久不見,外舅氣度猶如甫自書畫出,愈發儒雅了。”

“哈哈哈~”

也讓王肅暢懷不已,連連擺手,“居家敘話,稚權莫出逢迎之辭。家宴已備下,來來,稚權,隨我同去。”

現今天色未暗,用暮食有些早。

但城內日落則傳鼓宵禁,爲了不耽擱夏侯惠歸去的時間,早點開宴也可以理解。

“唯。”

夏侯惠微微垂首以應,依言隨去。

可能是夏侯惠難得來訪一次,又抑或是夏侯惠功績威名日盛罷,王肅所設的家宴也不拘泥於小兒不與宴的約定成俗。不僅續絃之妻夏侯氏、家中諸子皆在,就連已然定下親事、過兩年將要嫁給襄陽蒯良之孫蒯欽的次女,都出陪一併在席了。

也讓夏侯惠挺歡喜的。

自從出了安寧亭侯府後,他就沒有感受過這種少年小兒嬉笑、婦人女郎耳語的親族同宴氛圍了。

當然了,在這種場合,不適合談些功業之類的話題與觥籌交錯。

且王肅也夙來不好飲。

難得歸來的王元姬很是歡喜。

覺得這種場景彷彿回到了尚未出嫁前那般,在席間也免不了拿出了長姊的作態,問問這個近來功業如何,叮囑那個莫要調皮惹阿父阿母生氣。

而夏侯惠則是有些應接不暇。

本就是同族、現今還是加了層親的夏侯氏,對他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以長輩的身份不停叮囑他一些家長裡短。

諸如在外征伐要多加惜身、歸來洛陽後莫與人爲杵、戒驕戒奢多經營家業云云。

這些倒也沒什麼,恭敬應答也就過去了。

但夏侯氏每每與他說兩三句,總要插上一句“稚權也二十有餘了”、“稚權都是亭侯了”、“稚權成親也不少時日了”等等,話裡話外都是在催促夏侯惠抓緊要個孩子,莫要一天到晚就惦記着建功立業。

夏侯惠對此難以招架。

要孩子又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春種萬顆粟都未必能迎來秋收一粒子啊~

況且,他也一直都很努力的好不好。

好在家宴也沒持續多久。

不一會兒,王肅便帶他前往了後堂,說些翁婿之間的話。

無非是一些朝堂局勢、近來人事調動以及問此番夏侯惠歸來洛陽後,是否就長期在洛陽任職了等等。

夏侯惠悉心聽着。

對於一些不確定事情則是含糊作答帶過。

就是沒有想到,說罷廟堂與官職諸事情後的王肅,還如此問了句,“稚權既然已造紙與松煙墨,何不作售填補家用?”

連你都知道我很窮了?

只是,我雖然沒有給你女兒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吃穿用度這方面也不比旁人差啊~

夏侯惠聽了,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他知道自己細君在逢年節的時候,也常讓家中管事孫婁攜帶些紙張與松煙墨送來王府,王肅知曉他家中事情也很正常。但萬萬沒有想到,素來對錢財家資不甚看重、一心想將門第擢爲學閥的王肅,竟就提及“填補家用”了。

而王肅見他遲疑不言,還緩言解釋道,“元姬與我說過了,稚權愛恤兵卒,不乏以家財遺予將士遺孤之事。我非行伍之人,本也不該多嘴置喙這些,只是看見稚權在洛陽的府邸連護院僕婢都無,便想着問一句。”

“有勞外舅掛念。”

心中恍然的夏侯惠,連忙謝過,然後低聲解釋道,“不瞞外舅,先前家中造紙甫一事成,舍弟義權便常攜去贈給友人,亦令天子不喜。私下告誡我當以身份持重,莫效商賈汲汲求財而增他人譏。”

原來如此。

王肅有些詫異的揚眉,旋即耷眼捻鬚,似是在思慮着什麼。

而夏侯惠也不想他在這種事情上多想,便連忙輕笑加了一句,“我家資雖不豐,但我與細君皆非慕奢之人,做不做紙張墨的營生,家中用度也足自用,外舅莫掛念這些。”

的確,他現在家資足自用了。

罷了研製雕版印刷術後,僅是每日省下來的紙張與松煙墨的耗費,就足以他養得起從譙郡招來的二三十人了。

“也罷。”

聞言,王肅也不再沉吟,含笑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費心了。如天子所言,以稚權身份作商賈事,屬實不美。”

呃.

聽你這話,似是有門路幫我的意思?

不由,夏侯惠心中一動。

雖然纔剛剛聲稱家資足自用,但若是能有機會生財的話,他可不想錯過,更不介意出爾反爾。

沒辦法。

人窮志短嘛。

反正這裡也沒有外人在。

故而,他將王肅的話語細細品咂後,便試聲發問道,“聽外舅言下之意,似是有.”

言半而止,夏侯惠的目光有些熱切。

“呵呵~”

心知肚明的王肅輕笑,也不賣關子,“元姬讓人攜來的紙墨不少,我家中也用不完。故而前些時日侍中盧子家、大司農崔德儒來府上與我閒談經義,我便取了些作贈儀。他們二人歸去自用後,覺得稚權家中所製紙墨質地頗良,還遣人送帖來問我乃是從何處購置的。”

盧毓與崔林.

妥妥的河北大族啊!

唉,我怎麼忘了這點,天子是讓我莫要行商賈事跌身份而已,但若是我沒有設店鋪當街販賣,不就行了嘛!

且紙墨皆文學雅物。

我作價低廉點,輸給世家大族自用,孰能冠以銅臭味呢?

須臾間,夏侯惠猶如醍醐灌頂,也連忙給王肅行禮,“還請外舅體諒我家中產業不豐,回書給盧侍中與大司農時,就說我家中所產紙墨,較之時價,只需六分。”

就六分?

雖然對作價如此低廉有些不解,但王肅也沒說什麼,徑直應下了。

也讓夏侯惠帶着欣悅而歸。

歲月奔流不息,不知覺就到了暮冬十二月。

悠哉遊哉的享受完休沐、與自家七弟夏侯和以及陳泰傅嘏王基等數次交遊後的夏侯惠,依着天子曹叡先前所囑,前去司馬門叩闕求見。

但天子曹叡沒有見他。

只是讓侍從轉告他,讓他接着休沐、繼續“養精蓄銳”着。

哪怕是在每五日一聽朝時,都無需來朝堂班列。至於諸如天子近臣的東堂聽政、伴駕隨去北邙山莊園玩樂等恩寵,就更不需要他參合了。 對此,夏侯惠安之若素。

直接就攜妻王元姬返歸石泉松林貓冬去了。

但先前備受天子親善且器異的他,倏然就被遣歸家中閒置,如此反常之事,怎麼可能不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目呢?

很快的,洛陽城內就陸陸續續開始有了些關乎他的茶餘飯後。

如喧囂着他已然失寵了啊~

如競相傳說着他在靈芝池說的那句“畏水如虎”啊~

還有說他是在淮南任職時有違制之舉,故而觸怒了天子,被奪了兵權調回洛陽閒置啊~

等等各種猜測,充斥市井。

就連外舅王肅都信了,竟是作書信來寬慰他,讓他莫要急躁沮喪,好生居閒,讀書修身養德以期天子曹叡心意回轉等。

路蕃與魏舒就是在這種言辭喧囂中,來到了洛陽。

卻說,成功邀約魏舒同行的路蕃,歸家做別父母與長輩後,便帶着家中十數徒附馬不停蹄的趕來尋夏侯惠。

一開始,他沒有入城,而是往孫婁的城外小宅而去。

前番他與夏侯惠見面就是在這裡,也是他知道的,唯一能尋到夏侯惠的地方。

但迎接他的卻是門扉緊閉。

從門前厚厚一層積雪就可以猜出,屋內無人居住好些天了。

尋了左鄰右舍詢問,得悉了孫婁近來數月都是在洛陽城內的博昌亭侯府後,路蕃便又急匆匆的帶着衆人入城尋去。

他當然知道夏侯淵生前的爵位。

再加上孫婁是夏侯惠的家中管事,他哪還能猜不出博昌亭侯是誰。

且趕去在路上,他還有些興奮的給魏舒介紹着夏侯淵生前的功績與官職,信誓旦旦的聲稱夏侯惠才二十多歲就被封爲博昌亭侯了,日後的成就必然會比夏侯淵更高!

然後,他又吃了個閉門羹。

博昌亭侯府邸很大也很堂皇,府前的積雪也要比城外小宅更厚更深。

他有點不敢置信。

走得近了些,輕輕觸摸着雙檐廡殿式石臺,頓時覺得手指的涼意還蔓延到了心裡,哇涼哇涼的賊難受。

雖然年歲不長、閱歷不豐,但這不妨礙他隱隱覺得有些不好的事情已然發生。

“陽元兄,我”

他回首看了看十餘木然而立的徒附,再將目光落在魏舒身上,有些沮喪的說道,“陽元兄在此稍候,我去打聽下安寧亭侯府在哪裡,問問夏侯將軍的情況。”

“還是君盛在此稍候罷。”

緩步走過來的魏舒,輕輕拍着他的背部安撫,緩聲謂之,“天寒地凍,行人稀少,君盛尋過去也不知何時。而我從父在朝中仕官,來洛陽之前外祖予了地址,我尋過去問問也快些。我從父在尚書檯爲吏部郎,應是知道些情況的。”

嗯,魏舒不是衣食難繼的黔首。

這年頭能有機會讀書、習弓馬的人,至少也得是良家子出身。

他依附外祖生活,不過是因爲少孤且血緣關係很近的親族不在桑梓、無人照看而已。

而現今魏舒都二十好幾了,猶在外祖家中而不是被接來洛陽,那是因爲他從父魏衡以爲他愚笨,只是讓他在桑梓看守水碓,覺得他這輩子能當上個百戶長就頂天了。

“一同去罷。”

路蕃猶豫了下,沒有回絕,“京師雖首善之地,但路上有個照應也好。”

衆人一路尋去不提。

少頃,至。

路蕃以自家徒附太多、不好叨擾爲由,在外遠遠候着。

魏舒不強求,自去叩門而去。

他從父魏衡對他的到來,十分詫異。

而待得悉是他應了友人之邀、前來給夏侯惠當部曲後,就愈發吃驚了。

畢竟,在洛陽城內爲官的,還真就沒有人不知道夏侯惠之名。

也連忙將近日洛陽城內的傳聞給魏舒說了,且在猶豫片刻後,還如此發問道,“陽元,要不你去將友人請進來安頓?我小宅雖不大,但擠一擠也能住得下。現今中堅將軍不在城內,且也有些不順,未必能接納你等。”

魏舒不假思索就回絕了。

他覺得男兒不能無信。

既然都來到洛陽了,定是要過去尋夏侯惠的;至於是否被接納,那就另說吧。

故而,他直接便詢問了夏侯惠現今的住址。

魏衡對此很是讚賞。

倏然覺得自己這個從子,似乎也不是印象中那麼愚笨,至少還挺有主見的。

也指出了地址:“自南城門出,逆着洛水西去,尋到開鑿陽渠端頭處,便是夏侯將軍家中塢堡所在了。”

行禮謝過後,魏舒作別而出。

先是給路蕃說了地址,一併出城尋去,沿路上才提及了從魏衡那裡得悉的傳聞。

也讓纔剛走出城門沒多遠的路蕃,聽着聽着就止步了。

還帶着滿臉愧色,給魏舒建議道,“陽元兄,你從父久在朝中,與你聚少離多,此番好不容易相聚卻匆匆離別,似是也不合適。若不,你且歸城內安歇,待我尋到夏侯將軍了,再來告知你如何?”

好嘛,他這是不敢將魏舒引薦給夏侯惠了。

想想也很正常。

他邀魏舒來給夏侯惠當部曲,是覺得給予友朋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但如今

事君思忠、交友思信嘛。

事有變故的情況下,他不想耽誤了魏舒的前程。

而魏舒聞言,腳步不止,只是回頭招呼道,“積雪甚厚,路途又遠,君盛走快些。若是耽擱時間,今夜我等就要露宿荒野了。”

“好,來了。”

路蕃微微怔了下,旋即便快步跟上與之並肩而行,且還從衣襟內取出個層層裹着的小布囊,次第解開,露出個小粟餅來,他用力掰開,將一半遞給魏舒。

“我阿母制的,我留着一個貼身放着,覺得這樣就能時刻記得阿母的叮囑。今就要見到夏侯將軍了,便與陽元兄分了罷。”

“好。”

(前文魏舒年紀搞錯了,已改。)

第205章 將離第203章 好甜第152章 莫求財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32章 入營第43章 士家第239章 此事易也132.第132章 破襲第14章 臣無罪第2章 入闕68.第68章 擋我者第183章 或有詐第40章 新歲55.第55章 詔來第182章 入甕第30章 失東隅第183章 或有詐第167章 同行第167章 同行第34章 門戶計94.第94章 閒歸家第252章 有兒子了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137章 禍伏第244章 觀滄海第22章 殊矣131.第131章 臨發第152章 莫求財第36章 社稷計123.第123章 緣由第181章 京口督151.第151章 易也第245章 他日罷第136章 離析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153章 乃我62.第62章 厚顏第5章 欺以方103.第103章 迎親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31章 收桑榆第194章 不歸107.第107章 靜好第179章 門戶仇第170章 失計否49.第49章 逢時第245章 他日罷97.第97章 自擇之第172章 沒得選第155章 與宴56.第56章 猶可否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155章 與宴71.第71章 扈從118.第118章 願往否64.第64章 後事第11章 各有思74.第74章 廟算第179章 門戶仇第234章 噤聲131.第131章 臨發117.第117章 來見第235章 謫貶第143章 晚矣第212章 隨你罷第134章 罷歸第37章 私召第219章 鎮護方岳151.第151章 易也第149章 肺腑否第172章 沒得選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245章 他日罷第194章 不歸112.第112章 潛鋒芒123.第123章 緣由第233章 默契114.第114章 雁北第162章 饗將士115.第115章 私心122.第122章 義從第177章 百騎91.第91章 當歸125.第125章 負氣第29章 居不易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1章 各有思第152章 莫求財第190章 可堪否80.第80章 臨風104.第104章 結髮76.第76章 新軍81.第81章 不可伐第147章 爭權第222章 就職90.第90章 引蛇第181章 京口督第149章 肺腑否第136章 離析第158章 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