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151章 易也

你個豎子,首次受恩伴駕出行,便膽敢作賦將朕類比秦二世,朕焉能忘卻!

聽聞夏侯惠的發問,天子曹叡心中便如此忿忿。

但很快,他便又失聲笑了出來。

他當然知道夏侯惠言下所指,乃是其藉着他口誤索要烏孫良駒之事,也不由覺得夏侯惠還馬這種猶如稚童行舉那般好笑。

確實是猶如稚童行舉。

昔日藉故索要烏孫良駒,現今獻上二匹小馬駒,便能將魯莽冒犯君威之舉給抵消了嗎?

當你我猶是騎竹馬戲耍的小兒在玩過家家呢?

曹叡在乎的是君主的威嚴,而不是一匹烏孫良駒,且不過一牲口罷了,再賜下十匹他都沒有半分吝嗇的。

不過,對夏侯惠昔日的冒犯,他心中早就釋懷了。

所以他好一陣笑罷,仍舊心意無改,“是時之事朕已忘卻,稚權亦莫要愧疚於懷。且縱觀稚權自戎服以來之功,亦不負朕賜下良駒之恩。”

“陛下.”

聞言,夏侯惠有心想爭辯幾句,但卻見曹叡又在木榻上斜靠着慢飲了,便很自覺的掐住了話語。

很顯然,曹叡的作態,是示意他不要在這種小事上多費脣舌。

故而,夏侯惠想了想,便換個方式,“經陛下如此說,臣惠倒是想起了家中四兄年少時的一件趣事來,就是不知陛下可願聞臣惠聒噪否?”

還打算繼續諫勸嗎?

不過,如此行事才符合他的性情。

且比起往昔犯顏直諫的作風來,現今竟是以另闢蹊徑的方式迂迴進言,也是屬實難得了。

罷了。

恰好近日頗忙碌,且看他如何作言,權當是忙裡偷閒圖個樂罷。

斜眼撇着夏侯惠的天子曹叡,心意須臾百碾,旋即輕輕頷首而道,“稚權且說說罷,正好朕午後頗爲乏味。不過,若稚權所言趣事不能使朕作開心顏,那便罰俸半年,以儆君前聒噪之戒。”

就想多舌幾聲而已,不至於要罰俸吧,我那麼窮.

頓時,夏侯惠心中有些怏怏,但也沒有耽擱,連忙輕聲道,“唯。陛下,那是臣惠家中四兄年十二時”

少年時期的夏侯威便受當世之風影響,有任俠之意,對弓馬刀矛勤練不輟,亦常尋家中武藝最超羣的部曲較藝。

那部曲一開始是推脫的。

畢竟他屢屢隨着夏侯淵上戰場,手上有不少人命。

不客氣的說,他只需要一個照面,便可以將身子骨還沒長開的夏侯威給制服了。

但最後他還拗不過尊卑有別,便抱着陪他戲耍的心態陪夏侯威對練,也讓年輕氣盛的夏侯威覺得自己被蔑視了,竟趁着那部曲漫不經心的時候驟然發難,狠狠一刀砍在其大腿上。

不致命,但血流如注;沒有傷及骨頭,但包紮醫治後還需靜養數個月。

是時,丁氏將夏侯威狠狠的訓了一番,且延請醫者救治、取了家中許多資財與那部曲的家人作歉。但從那之後,夏侯威便鬱鬱寡歡,不復操刀矛,就連家中兄弟一起馳馬牽黃擎蒼之事都不熱衷了。

後來,夏侯淵從軍中歸家。

得悉此事後,便領夏侯威到那部曲住處,當其家人以棍棒加之,且讓他在那部曲傷愈之前都要代其侍奉父母,如挑水拾柴火什麼的。

個把月後,那部曲傷愈行動如常,而夏侯威也再恢復了少年郎的意氣風發。

素來聰穎的天子曹叡,聽罷夏侯惠的講述後,當即便了然了他之意。無非是在說,他索要御馬之事即使天子不再芥蒂了,但他因爲沒有迎來懲罰,故而心中的愧疚無法消失。而若往更深裡作思,則是他希望以這兩匹小馬駒作爲賠罪,讓他人日後不能再以索馬之事來攻訐他。

“嗯,朕知矣。雖稚權所述之事毫無樂趣可言,但念你一片赤誠,便不罰俸了。”

曹叡略微沉吟後,不復再此事上多言,而是話鋒一轉問道,“稚權昨日歸來洛陽,可聽聞了安定郡亦有胡虜叛亂之事?”

他指的是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起兵叛亂。

而叛亂的起因,正是柯比能在伏擊幷州刺史畢軌的兵馬後,自忖魏國必然出兵來伐,故而遣人去安定郡邀胡薄居姿職聯合。

不知出於什麼心理,胡薄居姿職竟是答應了。

完全不顧及,以自己部落的實力想對抗魏國雍涼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事實上,他纔剛舉起反旗,就迎來了屯兵在隴右的張郃與鎮守在關中的司馬懿左右來襲,還沒支撐一個月便再度俯首請降了。

而夏侯惠之所以也知曉此事,則是在趕來叩闕面君的路上,扈從張力提及了此事。

然而他想不通天子爲何倏然對他提及此事。

不是都討平了嗎?

難道是要未雨綢繆,與我計議蜀國出兵之事?

“回陛下,臣惠今日方知。”

夏侯惠點了點頭,朗聲而應,亦忍不住發問道,“陛下言及此事,乃是以逆蜀已然二歲不入寇、而我魏國今歲接連動兵,故而憂蜀兵將出邪?”

“嘿,倒不是此憂。”

擺了擺手,天子曹叡哂然而笑,“安定郡有叛,大將軍將兵討之際,亦修表於朕,求今歲廟堂無有轉遷雍涼僚佐之議。緣由正是以蜀兵積穀近三歲,復見我魏國幷州與雍涼有叛,恐翌歲來寇矣。”

原來司馬懿早就上表了~

不過也對,老謀深算如司馬懿,自是能見微知著。

夏侯惠在心裡感慨了聲,正斟酌着該怎麼作答曹叡之時,卻被曹叡一記悠悠嘆息給搶了先,“朕言及此事,乃是心中意難平耳。彼步度根、胡薄居姿職者皆是勢窮來附,我魏國不以族類鄙之,委以保塞大人、恩榮不缺,然彼等竟復叛之。此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乎?抑或者是乃朕不德、恩威不著,以致彼等無有臣服之念邪?”

呃,沒必要如此罷。

胡虜之輩,焉有知恩義可言!

“彼胡虜者,寡文學少禮儀,素不知恩義,皆畏威不懷德。”

想了想,夏侯惠如此作答,“且臣惠嘗聞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爲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爲王。天變尚且不妨,胡虜之輩興亂,陛下何必介懷也。”

“畏威,而不懷德?”

聞言,曹叡喃喃複述了一遍,旋即擊榻而贊,“胡虜之輩人面獸心,誠如稚權此言哉!嗯.”且在做了一個長長的鼻音後,方續言道,“賊酋柯比能授首,泄歸泥與戴胡阿狼泥復率衆求附,廟堂諸公殿議,多有以封王賞資、復安置幷州之言。而今,稚權所言彼等畏威不懷德,朕深以爲然,亦不想重蹈步度根覆轍、養虎爲患;然若不以厚恩安之,又恐彼等離心復作亂,此事兩難全也。依稚權看來,計將安出?”

這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嗎?

但凡熟讀史書與諸子百家之人,都可以從中找出兩全法來。

竟是要問計與我,難道廟堂諸公盡屍素乎!

聞問,夏侯惠心中微詫,一時默然。

而天子曹叡見狀,還以爲他驟然間沒有應對之策,故而很體貼的加了句,“此事朕亦乃臨時有感,稚權且徐徐思慮周全,不急於今日作答。若思有所得,不論優劣,儘可表於朕。”

也讓夏侯惠回過神來。

當即不假思索,慨然作言,“回陛下,臣惠竊以爲,此事易也!”

第155章 與宴第194章 不歸第147章 爭權114.第114章 雁北第15章 如卿言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75章 驚喜來第22章 殊矣75.第75章 取輕100.第100章 魏闕第40章 新歲49.第49章 逢時第9章 殊榮126.第126章 挑釁第3章 無所事第144章 戰捷第14章 臣無罪第143章 晚矣107.第107章 靜好56.第56章 猶可否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240章 猛士48.第48章 無畏第191章 邙山宴1第186章 穿胸第203章 好甜117.第117章 來見第177章 百騎第10章 狡詐乎50.第50章 順遂第165章 鷙鳥第166章 歸淮南第162章 饗將士第191章 邙山宴1第39章 弗改第191章 邙山宴171.第71章 扈從第174章 盡私圖74.第74章 廟算第39章 弗改59.第59章 難改122.第122章 義從66.第66章 有變第19章 將伐90.第90章 引蛇第15章 如卿言第44章 花明第37章 私召第150章 心慰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204章 舍與不捨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228章 如你所請第28章 窮也第148章 歸宅第22章 殊矣94.第94章 閒歸家第3章 無所事第162章 饗將士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72章 沒得選第186章 穿胸第190章 可堪否第159章 鴻鵠志45.第45章 無心57.第57章 以何戰98.第98章 終陌路第159章 鴻鵠志119.第119章 不爭第222章 就職第21章 何所惑131.第131章 臨發第42章 遂願第21章 何所惑第236章 敏銳第241章 誠意第136章 離析第211章 自作死45.第45章 無心128.第128章 拔刃第155章 與宴第173章 示警第183章 或有詐86.第86章 難彰功123.第123章 緣由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154章 似懂了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8章 面君93.第93章 言外意第231章 細語81.第81章 不可伐113.第113章 後手第144章 戰捷第36章 社稷計121.第121章 算計117.第117章 來見第218章 先以廟算45.第45章 無心105.第105章 蜜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