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洪水季,都是在六月,那時雨從東方來,延綿全國。怎麼今年雨水還未到,定江上就提前來了洪峰?”
朝廷百官正猶自驚訝的時候,皇帝冷聲發問。“工部侍郎陳建,你來給朕說說。”
侍郎是工部的副官,工部主官齊和正目下還陪着七皇子在吳州治水,如今工部大小事情,都交給陳建來管。
皇帝既然發問,陳建也不敢不答應,於是他從百官的隊伍中出列:“回稟皇上,臣也不知。”
他說話的聲音戰戰兢兢,顯然對提前發動的洪水,也沒有一絲心裡準備。
“你們工部主管工事,難道就沒有預案?”皇帝臉色不虞,怒喝了一聲。
說完,皇帝又環視宮殿:“諸位愛卿,你們也來議一議,這洪水來的蹊蹺,你們可有知其來歷的?”
皇帝問完,被晾在大殿中的陳建固然一臉惶恐,其餘不少臣子也都低下了頭,生怕皇帝看着自己,全都躲閃了目光。
皇帝看了又看,心裡愈發憋屈。
“皇上,臣知道。”冷不丁,大殿下方傳來清脆的聲音,正是最外圍方皓澤在說話。
他雖然站的最遠,但是聲音卻清楚地傳到朝議大殿衆人的耳中,朗朗的聲音叫人心神一定。
“你來說說,看來我們朝廷還是有明事的人。”皇帝先是微笑了一下,繼而又哼了一聲。微笑自然是對方皓澤做的,冷哼則是針對其餘朝臣。
這一正一反,也引得不少官員的不滿,當即就有官員偷偷瞥了一眼最外圍的方皓澤,只是大家都埋在心裡,情緒含蓄不發。
也有豁達一些的官員,譬如首相顧長山,就支起耳朵,帶着探究的表情。
不招人妒是庸才,方皓澤對四面注視過來的惡意目光自然選擇了無視。他迎着皇帝,緩緩解釋:“前朝第二任皇帝期間,定江也曾發生過提前半月入洪的事件,距近有854年了。”
去定江治水,雖然是方皓澤一時想到的立功立德之法,事後也有充分的準備。在此期間,他也翻看過不少定江的水文書籍,乃至於野史傳記。
此時他說的,是吳州地方誌上記錄的往事。
據地方誌記錄,前朝太宗皇帝因不尊定江水神,招致天災,定江洪季提前,吳州千里成澤國。
當時讀起來平平無奇,現在一想,定然也是定江水神的手筆,難怪地方誌上還特地點題“不尊定江水神。”
頓了頓,方皓澤回憶着細節:“據記載,當時定江洪季雖提前半月起,但並未提前半月息,所以洪水季持久,水量特別大。臣請速速去往定江,主持治水一事。”
三言兩語解釋了洪水季來臨的緣由,皇帝和諸位大臣才露出瞭然的表情,心下都稍定。
尤其是皇帝,更是直視方皓澤,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心裡不再似方纔般焦慮。
“如此大的洪水,定江上又在築造堤壩攔截洪水,此事對洪水過江會否有不好影響?”皇帝聽着解釋,又突然皺眉問。
“似有不良之處。”方皓澤想了想,老實回答。如今定江堵水工程,就是要在洪水季來臨前完成主體結構,誰知道洪季突然提前,不但對工期有影響,更有加劇洪水過境流速之勢。
皇帝聽完,“嗯”了一聲,過了好一會纔看着首相顧長山:“通知沿江各州,做好防汛工作,若要是水患過大,那就安排好泄洪地區,各州要分派災民。”
“皇上……”顧長山聽完了命令,張口喊了一聲,意味深長。
他知道皇帝的命令,其實已經很明確。雖然一方面問定江治水工程對洪峰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卻又要通知各州做好災民救助準備。
皇帝這是寧願犧牲沿江的百姓,也要將定江水患治好。
“臣散朝後就去準備,將會同工部、戶部等商議出詳細章程,再報給皇上。”顧長山恭敬回答。
“如此甚好,無事散朝吧。方愛卿速速去往定江,工程一事也要盡力而爲,若是洪水過大,可暫時停工,但不能叫堤壩垮塌。”皇帝盯着方皓澤認真說。
“臣知道了,謹遵皇命。”方皓澤心裡也猶如明鏡。
一場早朝就在這種情況下草草結束,皇帝原先借着方皓澤的自辯敲打了有異心的官員,後來又演變成定江事變,方皓澤臨危受命。
白玉京中朝堂上風雲變幻,定江上游靠近源頭不遠處,也是一番緊張的氣氛。
浩浩蕩蕩的定江,河道廣闊,遠處有一道明顯的洪峰,正緩緩地向下移動。
定江邊也有零星的人,都是附近州縣派駐到此處的守堤人。春江水暖鴨先知,定江洪水提前的消息,就是沿岸州縣百姓發現的。經過層層上報,最終才傳到天子的耳中。
此時,一位年約五旬的守堤人正緊張地看着洪水過境,他死死地盯着洪峰,後者每移動一分,都叫守堤人捏着一把汗,手裡一杆煙槍幾乎要被捏斷了。
由不得他不擔心,堤壩下面可是家中十口人全年的口糧,這時正是水稻出谷的時段,要是一受水淹,幾塊田地就是顆粒無收的局面。
“老王,這洪峰從昨夜到現在,終於快過完了,你整夜沒有睡,快去歇歇吧。”身邊一位老鄉關切。
“不了,眼看着洪峰就要過去了,我們這一處河堤終於保住了。”被喚做老王的守堤人緩緩將目光看向遠方。
“前方就是天臨峽了,這一次洪季提前,定然是水神顯威,過了天臨峽後,兩岸的堤壩怕是保不住了。”說罷,老王長嘆一口氣。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們這段堤壩不破,今年的收成不被淹,就是萬幸了。半月後雨水一至,可還有一場洪水要過呢。”身邊的老鄉也搖頭嘆氣。
“是啊,定江邊土地雖肥,十年卻有九年淹,真是苦啊。”老王面露愁容。“聽說天臨峽過去,朝廷正在大力治水,希望今後定江水患能有緩解。”
“你說的不錯,這次治水可真是轟轟烈烈,連縣上不少讀書人都紛紛議論呢,說是國朝少年天才在主持……”老鄉眉飛色舞地聊起了八卦。
“要真是能治水成功,我們就給那朝廷大官燒香,還要給他立生祠。”老王磕了磕手中的菸袋,滿臉期冀之色。
(抱歉了,更新會慢慢恢復。最近身體很差,連續幾個月沒休息好,現在久坐站起,眼前都發黑,時常頭暈,迫不得己停了幾天。本書不會太監,會滿百萬字完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