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要出大事

一然是不知好壞的消息。不是不知好壞。而是與王畫荊習

周利用追到嶺南,張柬之與崔玄障因爲年老,在路上病死。究竟是病死,或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了。又追到貴州,遇到了框彥範,命左右將他放在竹槎上來回拉動,直到肉盡骨露,才命人杖殺。然後繼續追到敬輝,剮殺。但還是沒有袁恕己的消息傳來。朝廷又下了詔書,罷廢了周利用的職權,流放到東莞縣擔任縣尉。恐怕等到這份詔書到了嶺南,袁恕己早就被周利用殺死了。

王畫合上信,心裡想到,難怪這幾天老魏遇到自己時,眼神怪怪的,敢情在與李顯一道隱瞞自己。

在去年自己就進諫過了,李顯也在那時就下詔周利用停止殺害五王。爲什麼還傳來二王遇害的消息?雖然嶺南離京城很遠,但也不是遠在天邊,頂多一萬里路之遙。詔書是用八百里加急下的,不說一天八百里,至少六百里得有吧。就是普通的文書,也不過一個來月就到了京城。張束之等人拖兒帶女的,周利用就是速度快,從貴州一直折到廣東,這是多遠的距離?有可能桓彥範是救不及了,但至少敬暉還能救得上的。

王畫思付了一下,會意過來,李顯或者沒有對五王動殺機,但韋氏並沒有就此放過五王。在她的投意下,放出的欽差不得不在路上刻意耽擱行程。李顯下一萬道聖旨,有韋氏的干涉,五王還是難逃一死。所以老魏身爲中書令,也許早知道了這件事,可不敢吭聲。

而且想想周利用“流放的地點,雖然是在嶺南,但是廣州都督府,嶺南最好的地方,就是放在中原,也是望州。這哪裡是在流放。而是在搪塞自己,搪塞關注此事的百姓。等到風聲過了,或者自己怒氣消了,百姓忘記此事了,韋氏再將他調回來。

韋氏這個想法,這份偏袒,要讓王畫十分失望。

王畫薦第五份信打開,看了看,對李紅說道:“去將朱先生叫來。”

朱全進來也不生氣,呆在王家這幾天,已經隱約地察覺到王畫手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而且連李紅都對此不怎麼過問,只有沐救李一人操作。因此他也沒有問王畫。

他相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王畫早遲會向他透露出所有的秘密。而且王畫越強大,對自己本身也有好處。不然就象敬暉等人。讓武三思一下子就弄倒了,還扶助什麼?

王畫問道:“李隆基的王妃是王家的什麼人?”

李紅與沐放李皆是一愣,現在與王家正是合作期間,如果李隆基的王妃是太原王家的人,李隆基對王畫抱着敵意,有可能現在王畫對李隆基也抱着敵意,那麼關係就複雜了。

朱全過來的時候,就想到了王畫有可能問這個問題,他答道:“小候爺,你對太原王家知道多少?雖然王家在七姓中排在末位,可勢力還是遠非你所想像的。真說起來太原王家分爲二房,一是祁縣一脈,一個。太原一脈。祁縣一脈從獻招蟬的王允開始,王勃與王績也是出自這一脈的。但現在主事的卻是太原一脈,宰相王掛與王皇后就是出自這一脈,當然王小娘子也是這一脈的。而且你血字營手下大將王瞪也是出自這一脈的

王畫一聽暈了,王瞻洛陽人,怎麼與太原王家沾上關係?而且自己卻半點風聲也沒有聽到。

“小候爺,請不要懷疑。太原王家不止在太原纔有他們的族人,有許多族人在外面枝繁葉茂。王將軍上幾代都是官員,常年生活在任上,因此王將軍幾代都沒有在太原定居,就是王將軍自己也是在滄州出生,後來隨其父長安尉王行果遷居洛陽的。但確確實實是屬於太原王家。只是王將軍本人矜持,不炫耀家世,因此在太原王家族譜上有,可知道的外人很少。因爲小候爺與七姓十家原來有些矛盾,後來小候爺看重了王將軍。王將軍就更不敢將此事說出來

王畫苦笑了一下說:“好吧,以後我遇到姓王、鄭、崔、李、盧、韋的人,一定要問個清楚。”

“若是公事無所謂,機密私事最好防一防”。朱全看到王畫吃癟的樣子,顯然也感到高興。他又說道:“臨淄王的王妃嚴格來說是來自祁縣王氏,不過現在兩脈合爲一體,也可以說是來自太原王家,她的祖父是樑朝莫州刺史王神念,其子是南樑勇將王僧辨。但也因爲世代爲官,遷居在外,離王家主脈甚是遙遠。而且王王妃與臨淄王結婚數年無子,所以只有小候爺與王家合作帶來很大的好處,請不要惦念此事。除非臨淄王是皇太子,那另當別論。小

王畫更加苦笑,心想,如果自己無能爲力的話,李隆基不但是皇太子,還是皇帝,但這個王皇后好象讓老武的侄孫女武惠妃害死了。

他也將朱全的話記在心上,最後事情水落石出時,必須要對王家防上一手。但這兩三年,就是朱企都未必能看出什麼兆頭。與王家的合作也會平安無事。就是以後,李隆基得勢了,面對每年一百萬絹錢的進賬,王家同樣會猶豫不決。

毒舊,第五封信念了出來,不然朱今也看不”

信上說大約去年郝鵬飛捲走了大量錢財,平安無事逃跑後,卻到了南洋轉了一圈,大約是受王畫在朝堂上說的從南洋交換糧食的影響。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運來近百萬石糧食。然後在蘇州以每鬥不到四十文錢出售。因此洛陽這一段時間米價讓王畫大批糧食運過來後,衝擊了一下,再受他的影響,又衝擊了一下,下跌到五十文以下。

當然就是這樣,商人還有賺頭,畢竟是糧食,不是鹽,過往關稅並不重。所賺的錢不是勝在利潤,而是勝在量多。

郝鵬飛並沒有直接出面,是交給幾個大戶人家代辦的。如果不是王畫故意留下幾條線索沒有掐斷,都不注意此事。

所以沐孜李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似乎郝鵬飛現在是在幫國家平穩糧價,也不符合他的風格。難道他手裡也有一塊廣大的土地,在種植糧食?

朱企想了一會兒說道:“這個郝鵬飛是一個人才啊。”

雖然不樂意,但王畫不得不承認,原來那個讓自己輕易騙到的紈絝子弟,這幾年成長起來,至少比王鹼兄弟強得多。

他對李紅說道:“你讓人帶信到小流球,讓他們加強巡邏

最好的辦法,就撤出臺灣。現在航海的船隻增加了許多,難免會有人登上島嶼,那就有可能發現王家的造船基地。但王畫捨不得,比如自己缺少什麼,可以立即從中原買回來,而且在上面經營了很長時間,與原住民十分熟悉,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了。特別是擄獲奴隸,王畫偏偏喜歡擄獲僂人,臺灣又可以作爲一箇中轉點。現在糧食直接從長江入港,更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王畫合不得放棄。那只有增加保衛力量了。

“還有,對一些忠心的奴隸可以作一些適當的獎勵,讓他們看到盼頭。但對武器管理繼續保持嚴格

這一條李紅也明白,一味的鎮壓,最終必然適得其反,況且大洋洲上還是以奴隸爲主。只是這些奴隸來自四面八方,擰不成一股繩。所以成不了大勢。否則王家都有可能對大洋洲失去控制。所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懷柔政策,也很重要。

但下面的話她就有些不明白了。王畫又說道:“而且一些淘汰下來的船隻,可以出售出去。現在航“海方興未艾,能賣個好價錢。朱先生,你估計太原王家能拿出多少現錢?”

朱全想了一下說:“如果將金銀與銅錢,還有絹一起拿出來,大約在七八十萬婚錢,不會超過一百萬婚錢

數字也算巨大,可對於一個龐大的家族來說,這些錢還是微不足道。難怪外人評論說王家開始衰落。但王畫並不恥笑,他看着的是王家的人脈與資源,不是王家的資金。他又說道:,“你寫一封信給王家族長,就說讓他準備五十萬絹錢,還有五十個會經營的掌櫃。我會讓他半年後至少增加五十萬絹錢以上的收益。沐放李,你也要安排近百個忠心耿耿的手下,要求會寫一些字,算一些賬,精明強幹,口風嚴實

“二郎,你要做什麼?,小

“這個郝鵬飛在玩經濟權杆,那麼我就與他玩一把。”

聽到這裡,朱全已經明白了一大半,但王畫怎麼操作,他還是不大明白。這個,對他來說,似乎也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但他有些擔心地說:“就怕這一次他們也陷了進去。”

“朱先生,無妨,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們,如果同意,到時候會給他們一個公道的分成。如果不是再意,我也有其他的手段。而且資金,這一次我也有可能會向皇上借一百萬維以上的錢進行操作

還是不大明白,但知道這一次王畫玩得可不會不說太原王家能拿出多少錢,就是現在的王家並不是外人所想的那樣,手中的現錢也足足有近五十萬婚錢。還有源源不斷的寶石、珊瑚與鐵礦石進入唐朝,數月後還有一批糧食也進入唐朝,但因爲涌入的人口猛烈的增加,這一小批早稻的產出,運過來的不會很多。

王家愛玩就玩,不玩拉倒。這是利國利民的事,不需要遮掩,王畫可以合作的對象很多。但夏收即將來臨,必須立即安排。

李紅還在發愣,爲什麼李顯會同意借一百萬婚錢時,這不是一百萬錢,唐朝國庫裡總共有多少錢?朱全聽到這個數字後,更明白了大概,開始立即寫信。

王畫並沒有結束,他看着第三封信,工藝品是他的強項,但工業卻是他的弱項。沒有想到自己只說了硝、硫磺與炭末,竟然讓手下將黑火藥研究出來。那麼是不是自己畫一個圖紙,就能做出槍支大炮來?

當然這是鼎了一下,但如果裝上投石機,將炸藥包點燃,放在海船,都適合海戰。他也拿出紙筆。

這是畫了原始的人力轉爐與高爐與煤炭焦化過程的圖紙,看能不能有聰明的手下,將高爐練鋼技術小提前研究出來?畫好了圖紙,王畫又想到了製造高爐的另一樣東西,水泥,這是將石灰石與粘土破碎磨細後。放在窯中經高溫燒,!,加入適量石膏磨細,纔是成品水象環有炮共…的混合材料與外劑,效果會更好一些,可王畫不知道了。

王畫又寫了出來,看手下有沒有能人將它再次研究出來。

想到了水泥,他又想到了玻璃,一般人說玻璃是沙子燒出來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不但有沙子,而且是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共同經過高溫燒煉,纔有上等的玻璃。

當然,上等也指與現在市場這種來自大食的玻璃相比。但怎麼燒,什麼比例,他同樣不知道。反正大洋州上人多,也不知是十萬人還是二十萬人,裡面有不少沐放李安排進去的人才。一道讓他們中的工匠研究。

王畫畫了圖紙,寫了說明,然後將它們吹乾,交到李紅手上說:,“將它立即送到大洋洲,另外吩咐他們,那個銅礦可以開採,但銅暫且收藏起來。另外,將家中所有飛錢兌成現錢

朱全正在寫信,很長的一封信,王畫讓他寫信,代表着與王家的誠意。這有可能是一個對王家十分有利的事情。但王畫寫出來,未必讓太原王家相信,相反,自己至少不會害太原王家。所以務必用最準的的語言,將其中一些模糊的利害關係寫出來。而王畫也沒有全盤說出來,所以信寫得很慢。聽到王畫提到銅礦的事,他擡起了頭。

他知道是來自海外的,如果在唐朝,私人開採銅礦可是要斬頭的。

李紅卻迷茫地接過信,問:“爲什麼?。

銅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當作貨幣的,沒有收藏價值。

朱全代答道:,“李娘子,你想一想,現在市面上有多少人用金銀兌現銅錢?就是兌現銅錢是什麼比例?”

這個李紅到知道一些,明面上是一兩金子換八兩銀子,一兩銀子與一婚錢相等。可這幾個月,銀價與金價在不停上漲,當然,也無所謂,金銀並不是直接的貨幣,只是一個貴重金屬。因此大家都沒有注意。

“李娘子,可知道原因?。

李紅模糊地有一些想法,但還是搖了搖頭。

“糧價漲了起來,工人的工薪,以及其他的物價都隨之漲了起來。但銅錢還是銅錢,等於銅錢價格下跌了。有的人已經將銅熔化,燒成銅器出售。這在漢朝也出現過內似的事。因爲比銅錢使用戈算。實際上流通的銅錢開始減少。再看絹,因爲棉花種的人多了,養蠶的人也少了,因此絹價也提高了。有許多百姓想用棉布當作錢來兌現,但交易的人看到棉布價格下跌,又不願意。我不知道小候爺有什麼想法,但這種情況有些混亂。因此聰明的人,就能利用少量的錢與糧,撬動市場價格的浮動,從中某利。現在將銅放出去,得不償失

說到這裡,朱全又看了看手中的信。

在十幾天,他與王畫不謀而合。雖然朝中大臣認爲夏收在望,可不是那麼一回事。現在耕種還是密集型勞動,不然王畫有那麼一大片土地,得擁有多少糧食。畝產因爲土地多次耕種,肥力撥盡,不得不輪耕。但大量田地的吞併,許多百姓不是被東家收流下來,也不敢收留,大多手段不是那麼光明吞併的,將這些仇恨的佃農放在身邊也不放心。所以這些人無家可歸。不但給社會帶來隱患,而且吞併的田地因爲無戶可耕,出現荒廢。等於糧食產量在下降。如果萬衆一心,加上王畫提供的大量糧食,問題又不大,可許多糧商卻利用這個機會囤積居奇。所以預料夏收到來時,也就是糧價浮動時,甚至在春天就開始出現一些浮動。

但沒有想到洛陽的糧價未漲反跌,這一現象很奇怪。

如果不是王畫安排人手去跟蹤,有可能還不明白原因。

“不但如此,因爲銅少了,但各大商家還要繼續做生意,除了官家的飛錢,還有各大商傢俬辦的飛錢。最後只好增加飛錢的發行量。但這個錢是虛錢,一旦事情揭破,手中持有飛錢的必然會兌現。有可能這些商號立即面臨破產,所以現在持有飛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到,銅本來國家就緊缺,所以朝廷下詔在交易時,除了銅錢外,必須夾帶一定數量的生絹,來緩解銅的不足。但生絹如果保管得當,也能保藏個十年八年,現在生絹日見價漲,無論是誰,都不願意將生絹拿出來交易。棉布賣方又不願意接受。可銅呢,本來就不足,自武則天起,到現在的皇上與皇后,又喜歡大興廟宇,修造了無數金光燦燦的大佛,更加造成銅的不足。民間又有人將銅兌現銅器出售,飛錢如果破產,那麼交易時,買方拿不出現錢,賣方看不到現錢,交易必然不會成功。

如果沒有交易,會怎麼樣?

所有作坊的產品最後都賣不出去,賣不出去,作坊必會垮臺,就是農民也得不到他們所要的器具,生活艱難。然後事態發展下去,他打了一個冷戰,說:,小候爺,要出大事啊,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73章 決戰白馬寺(二)第19章 血甲第73章 人情第4章 出手第88章 治國之術第54章 狀元(中)第43章 風雲之戰第146章 誠意第15章 貓與鼠(下)第29章 秦漢磚瓦第42章 咬吧第37章 玉璽(下)第60章 半步神位第42章 報信第67章 潘金蓮第15章 暗敵第36章 風雲之戰第13章 代面第60章 半步神位第56章 天下憂第36章 玉璽(上)第52章 站住第2章 找朋友第40章 太子第37章 用心第52章 黯然銷魂螭龍玦第19章 血甲第15章 通吃、金星紅絲、捉姦在房第9章 越來越熱鬧的夜晚第39章 太子第75章 卻月陣(上)第80章 天下有人不識君第44章 三箭(上)第51章 僞君子第3章 我問你第81章 溫柔鄉第31章 刀光第66章 女人是禍水?第56章 消失第59章 李代桃僵第9章 大勢第43章 酸(上)第35章 烈音第137章 玩味天下第4章 責問第84章 音訊第12章 朱先生第33章 二奪大非川第95章 小瓶子第34章 風雲之戰第14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117章 放第149章 一百問第7章 老武的恩賜第16章 佈局第80章 決戰白馬寺(九)第35章 風雲之戰第44章 好奇第13章 代面第17章 送美第39章 我是男人第26章 發威(二)第15章 約戰天下第15章 貓與鼠(下)第94章 大家彼此第2章 馬崽坡第32章 沒第6章 水也渾第10章 囧與雷(六)第62章 前驟第46章 風雲之戰第16章 姐姐第85章 尋找第50章 棺材第54章 下馬威?第94章 佈施第31章 提示第22章 約戰天下第68章 喝彩第72章 慘烈的開始第62章 前驟第156章 兵戈起第38章 風雲之戰第49章 絕響第69章 盛宴第21章 要官第27章 海珠第148章 鼎瓷成第18章 狗咬狗(上)第70章 我愛錢第140章 鼎身與鼎基(上)第66章 決戰慈恩寺第77章 密旨第65章 四個機會第14章 貓與鼠(中)第17章 約戰天下第27章 風雲之戰第5章 請教第42章 報信第43章 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