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驛卒李鴻基

臘八粥就是用白米熬成粥,加上燒熟的豬肉丁、雞肉丁及湯汁,放點青菜、食鹽,再煮上片刻,讓各種成分充分混合,相互滲透。

男人們聚會,不可無酒。臘八粥每人只吃了一小碗,權當開胃,然後就是白酒大菜,大家邊喝邊聊。

這次宴會,是孫傳庭特意爲裸#身在陝西爲官的朱由檢和祖大壽舉辦的,參加的人員,除了陝西的按察使、都指揮使外,還有附近各個知府。祖大壽、高迎祥因爲與朱由檢有舊,被安排在朱由檢的左右手。

孫傳庭現在對朱由檢的器重不下於李春燁,他絲毫不因爲朱由檢的年輕而又所倦怠,“殿下,臣等能在陝西平安過冬,多虧殿下呀!來,這第一杯,我們共同敬殿下。”

“哪裡!孫大人過獎。安撫陝西百姓,要靠孫大人和在座的各位,抵禦外敵,保障陝西安全,要靠祖大人。”朱由檢一仰脖子,將酒一飲而盡。

雖然他表現得很謙虛,但內心卻是很得意,推翻大明的農民軍,如今已經被他給擺平了,只要熬過了這個冬天,陝西就再也沒有農民軍存在的土壤了。李自成和……

朱由檢心理咯噔一下,陝西匪患雖然剿滅了,但真正的領袖李自成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出現?

朱由檢在延綏呆了半年,也曾經去過縣城甚至村莊,但從來沒聽說李自成這個人。

他思考片刻,好像李自成是高迎祥的親戚,娶的還是高迎祥的女兒高秀英。恩,待會問問高應祥,別時間長了,把這事給忘了。

“殿下爲陝西鋪設了亙古未有之平坦大道,又爲陝西增加了工商稅收,只要過了這個冬天,度過現在的饑荒,我等要是不能治理好陝西,那真是上對不住浩蕩的皇恩和殿下的援手,下對不住黎民的期望和臣等的烏紗。”孫傳庭的自信,是來自農田裡長勢喜人的麥子和到手的工商稅收,但他清楚,沒有朱由檢,陝西別說發展,連溫飽都是問題。朱由檢常駐延綏,延綏的百姓他就根本不需要關注。

“殿下,孫大人,西安有了大批的江南商人辦廠,延綏的廠子雖然不多,但規模龐大,能招收大量的百姓。我延安府夾在西安和延綏之間,卻還是窮呀!下官愚鈍,求大人們給下官直條明路。”延安知府陳登泡,看到南北都是風聲水氣,而延安因爲山多地少,道路曲折難行,不禁十分沮喪。

朱由檢看看陳登泡,心中轉過無數的念頭。

他早就想過,要想工商興國,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必然大增,從事耕作的人口就會大大較少,這勢必會影響糧食的產量。

要維持甚至增加糧食的產量,就必須提高耕作的效率。陳登泡的提問,剛好給了他機會。

“陳大人,交通問題不必擔心,西延大道經過延安府,必然會促進延安的發展。另外,西安、延綏兩地興辦工商業,必定缺少人手,如果陳大人能提高耕作的效率,將多餘的男丁送到西安、延綏的工廠做工,也能提高他們的收入。”

“可是,怎麼才能提高農人的耕作效率呢?下官可是一無所知。”陳登泡科舉出身,聖賢之書上可沒有提高耕作效率的論斷。

“陳大人可曾見過《齊民要術》一書?那可是農人的天書。此外,我見過一種播種的三排簍和十排簍,比現在的單簍大大提高了播種的效率。陳大人平時要蒐集這方面的書籍。”

朱由檢

曾經比照過英國的產業革#命,但他否決了英國新興資產階級推行的“羊吃人”運動。漢人百姓數千年來對土地依戀,決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

強制性將人口從農田趕入工廠,很可能會引發劇烈的社會動盪,甚至會產生新的匪患。

如果提高耕作效率,讓部分農民無地可耕,他們爲了生存和提高收入,必然進入附近的工廠做工。

就像溫水煮青蛙,當這些農民終於發現他們丟了農田時,工廠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高的酬勞待遇,已經讓他們無法再回到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別對於年輕的人羣。

“下官一定抓緊時間查閱,不過這三排簍和十排簍……”陳登泡雖然有心,但三排簍和十排簍他可是第一次聽說。

“這樣吧,改日我讓工匠做出來,陳大人安排農人去試着耕種。”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朱由檢估計,應該能夠製造出這些農具讓工匠們模仿和農人們試種。

滿意的陳登泡,表達敬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向朱由檢敬酒。不過,他只有個模糊意識,到底怎麼來提高耕作的效率,他還是沒有什麼清晰的思路。

酒過三巡,大家都是找自己感興趣的人,天南海北的聊得滿屋子都冒出淡淡的水汽。

朱由檢早就盯上高迎祥,“高大人,可有一位親戚,叫李自成的?”

“李自成?沒有呀!殿下……”高迎祥將李姓親戚在腦中過了一遍,沒有發現叫李自成的。

沒有?難道史書欺騙了自己?朱由檢再次思索李自成的其它訊息。他在1645年去世的時候,史書說,他才39歲,那現在應該是二十出頭的人。

“是個二十剛出頭的年輕人,好像在哪當過驛卒?”

“驛卒?屬下倒有一個在寧夏鎮當驛卒的外甥,今年虛年二十二,年齡倒是吻合,不過,他的名字不是李自成,而是李鴻基。”在高迎祥的大腦中,好像只有這麼一個外甥基本符合朱由檢的條件。

“李鴻基?對了,就是他!”朱由檢一拍大腿,不記得是史書還是小說中看過,李自成原來的名字就叫李鴻基,“那……他現在還在寧夏當驛卒?”

“是呀!殿下認識這個二楞?”高迎祥被朱由檢嚇了一跳,不知道朱由檢爲什麼會對這個外甥有這麼強烈的反應。

二愣?有趣,原來李自成是個悶驢,難怪他的老婆給他綠帽子戴。“到是不認識,不過,聽別人說起,他好像很有才幹。”

“才幹?不瞞殿下,臣真的沒看出來。”高迎祥覺得他這個外甥就是個悶驢,實在看不出他有多大的出息,不知道朱由檢怎麼看上他。

“這樣吧,新元的時候,驛卒也會放假,你讓他去我那兒,我親自看看。如果真的有才幹,就不用再去當什麼驛卒了;如果徒是有虛名,就讓他哪兒來哪兒去。”朱由檢知道李自成的才幹,能在晚明的農民軍中脫穎而出,並且推翻了大明朝,肯定不是草莽,至少在政治上是一把好手。

也許是時勢造英雄,李自成的才能是在亂世和戰爭中練就的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朱由檢既然找到了李自成,就不能再讓他有翻身的機會,除非他是爲自己服務。

“是,殿下,臣會讓他去拜見殿下,但願他能入得殿下的法眼。”高迎祥拱拱手,算是給朱由檢一個承諾。

“高

大人,我還要問一件事,希望高大人不要介懷纔是。”朱由檢朝高迎祥擠了一下眼球。

“殿下請說,屬下當言無不盡。”

“高大人是否有一個女兒,閨名叫做秀英的?”

“沒有,屬下根本沒有子女。”高迎祥怪異地看了一眼朱由檢,這殿下今天到底怎麼了?孫傳庭不是給他送了胡小姐嗎?

“沒有?高大人勿怪,我只是好奇而以。”真是怪了,明明史書中都說李自成娶了高迎祥的女兒高秀英,難道高秀英是高迎祥的養女?或者根本就沒有這個人,是史學家或者小說家添加上去的?

“好奇?殿下聽到什麼了?”高迎祥覺得朱由檢打聽他的女兒,實在是無理,除非你對人家有意思,即使有意思你也不能直接問呀,得找媒人從中間傳話,萬一拒絕了也不會尷尬。幸好高迎祥沒有女兒,否則他一定擔心門風是否不嚴,在外面露出什麼話柄。

“高大人千萬不要多想,呵呵,喝酒。”朱由檢尷尬地端起酒杯,和高迎祥對飲了一杯。“高大人,剛纔你說沒有子女是什麼意思?難道高大人沒有婚配?”

“不是,屬下早就婚配了,只是到現在也沒一兒半女的。”高迎祥臉色變得陰暗起來,他自嘲地笑笑。

“奧,那有機會,讓宮中的太醫看看。”民間郎中肯定看過,只有讓太醫試試,但朱由檢不確定到底是誰的問題,所以說的比較含糊。

“多謝殿下。但屬下已經這一把年紀,就不想再折騰了。”高迎祥早就接受了現實,他曾打算收養一兩個孩子,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

“哎!”朱由檢輕嘆,看來高秀英應該是他的養女了,可能歷史就是這樣,高迎祥因爲沒有子女,纔將“闖王”的封號繼承給李自成。

離開孫傳庭的署衙,祖大壽堅持要送朱由檢會客棧。

“大壽,軍隊訓練怎麼樣?陝西的三十萬士兵,都補齊了嗎?”

“不敢欺瞞殿下,還沒有,現在只有二十二萬。”祖大壽低着頭,目光在朱由檢的靴子上游移。

“可是因爲缺少糧食?”

“原來殿下知道?”祖大壽擡起頭,看着朱由檢的側臉,“到了明年春天,有了春收的糧食,士兵就該招齊了。”

“未必。”朱由檢也不看祖大壽,“軍餉是專供,即使明年春收和秋收,朝廷的糧食還是困難,要想不缺糧餉,也是不可能。”

“那……”沒有足夠的糧食,祖大壽就沒辦法招齊兵員。

“看着我也沒用,我雖然做點小生意,但你這可是三十萬士兵——我也無法像四武營那樣給你補齊軍餉。”朱由檢深思了一會,“這樣吧,我從戰俘中給你挑選五萬士兵,他們一個月修路,再一個月去你的軍營受訓,糧食有我供給。另外三萬士兵,你就得自己想辦法了。”

“是,殿下。”五萬不用軍餉的士兵,那可是幫了祖大壽的大忙了。

“士兵們訓練怎麼樣?”

“士兵們平時只能吃個大半飽,消耗不能太大,所以,訓練量上不去。主要進行一些隊列和軍紀的強化訓練。”

“嗯,也好。不過,趁現在的機會,將士兵中的兵油子去掉,只留下一些優質的士兵,將來有了糧食,訓練量上去了,他們很快就能成爲優秀的士兵。”

“嗯。”

(本章完)

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137章 山坳裡的村落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342章 身陷絕境第371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一)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273章 偉大的發現,從勖勤宮開始24章 年輕的信王第460章 叢林法則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357章 人言雜貨店第32章 火速歸營第191章 皇太極的使者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96章 王府來人第318章 首府玉樹第458章 天大的利潤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281章 皇帝無賴第200章 邊吃邊談第7章 長嫂如母第20章 火器局第203章 一舉兩得第360章 鄧普克失蹤了第69章 福王朱常洵第208章 第二夜第75章 與民爭利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358章 魚餌第151章 夜半槍聲第315章 拉達克國王森格南傑第382章 莫寧島第12章 瓶頸第219章 自殺式衝鋒第86章 一死一傷第76章 兵進潼關第378章 大明最缺什麼第140章 薩滿,你在哪裡第317章 又一個王朝的覆滅第214章 奪路而逃第259章 每人發一個媳婦第494章 蘭竹體制(四)第298章 新的城池貝東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108章 田爾耕的決定第483章 甘蔗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200章 邊吃邊談第150章 城南城北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412章 偷渡坦道基第106章 渭河大橋第83章 兵鋒安寨 (求收藏)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256章 女真八旗退出歷史舞臺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309章 客木城外第262章 第三大道第392章 玉泉山第49章 信王妃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56章 淨土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170章 懦弱的漢人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179章 皇太極的夢第217章 草原上的第一座城鎮第316章 燧發槍全部啞火第493章 蘭竹體制(三)第117章 越多越好第364章 將軍,起火了第411章 大城王朝的使者第410章漢人在東籲崛起第4章 虛極神功第118章 軍隊改革24章 年輕的信王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第77章 借個膽子第499章 自己派出刺客第326章 爲明軍做嫁衣第471章 南巡第78章 京師豆腐軍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128章 三位尚書第183章 投石問路第295章 貝湖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499章 自己派出刺客第72章 燕山餘脈第465章 在宮裡改良紡紗機第210章 誓師北伐第174章 蒙古人投降了第59章 箭在弦上第427章 斯佩克斯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