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南來

堝頭鋪的前線指揮部中,一封蓋着情報局絕密印章的文書放到了陳新的桌子上,陳新擡頭看看吳堅忠,然後拿起看完之後遞給劉破軍,平靜的說道:“皇太極可能要來了。”

劉破軍趕緊接過情報,正是周武帶回的關於遼陽的後金情況,主要便是高鴻中所提供的後金高層動向,尤其說到了皇太極的動搖。

劉破軍看完後道:“看起來他們急於與我們一戰,這消息非常重要。”

陳新收到消息後明顯輕鬆了不少,看着兩人道,“所以皇太極最擔心的是我們又撤走了,他目前只是動搖,你們覺得應當如何讓他下定決心。”

吳堅忠道:“可以將榆林鋪的駐軍撤回,如此建奴便認爲我們會撤軍。”

吳堅忠所說的榆林鋪原本就只是蓋州的前哨,以前也只是一個虛着,裡面有兩三百甲兵,登州鎮大軍壓境,這些甲兵沒有抵抗就逃回了設防嚴密的蓋州。

陳新聽完先點點頭然後又搖頭,劉破軍此時插話道:“大人,屬下認爲不可撤軍,若是盡數撤回堝頭鋪,皇太極恐怕便不會來了,他絕不敢用那點兵馬攻打我們主力鎮守的防線。”

“那咱們打一下蓋州?”

劉破軍指着榆林鋪道:“我們目前在榆林鋪的是第四營及騎兵一部,朱國斌本人也在那裡,兵力遠強於蓋州後金軍。從我軍佔據榆林鋪之後,蓋州後金兵便只派出零散哨騎過河。一副死守架勢。若要引後金兵主力南下,首要讓皇太極相信我大軍會留駐蓋州。可以用騎兵和龍騎兵推進至青沙河南岸,做出建立前沿據點的姿態。”

陳新拍拍手道:“只要皇太極來到蓋州,他的糧道便延長了二百餘里,其中耗費更多,在冬雪到來之前,他便要急於與我們決戰。”

“大人明鑑,這便是軍令司最近一次推演後的策略,只要皇太極來了蓋州。與後金軍的會戰態勢便成了,當然皇太極不會直接來攻打堝頭鋪的防線,他沒那膽子。”

陳新看着蓋州那個點,確如劉破軍所說,蓋州就是此戰的關鍵,要逼迫後金兵在合適的地方進行會戰是艱難的,蓋州是對登州鎮更有利的地點。

“記錄命令。命第八營減緩攻勢,再次提醒他們,不得在決戰前攻克連山關。”

劉破軍拿筆記錄下來,連山關方向是一個牽制,但不能攻克,否則皇太極必須分配大量兵力防禦遼中。兵力分散太多的話,可能會影響他進行會戰的決心。

“命第四營既配屬騎兵進抵青沙河,封閉河上渡口,調動民夫兩千人至青沙河修建棧橋,做出即將攻擊蓋州的形勢。”

陳新看劉破軍記完後笑道:“這些做完。咱們就等着皇太極。”

。。。

隨後的兩天中,登州第四營將防線推進到了蓋州城南的青沙河。這是登州鎮多次來過的地方,渡口周圍還有不少磚石建築的廢墟。這些廢墟都是後金兵曾經建立的堠臺,在登州鎮多次攻勢中,蓋州都是被破襲的重點,渡口周圍的堠臺每次都被攻破,這次後金兵放棄了在南岸修建,但依然在北岸重新建起。

春季攻勢讓蓋州周圍的田地都沒能播種,常駐蓋州的天佑軍今年全靠後金戶部的支撐,也餓死了不少家眷。從蓋州的戰略地位變得重要後,後金軍駐紮了部分真夷甲兵,由各旗輪換,一是增加防禦,而來監督天佑軍。

這次登州鎮雲集覆蓋之間,連雲島周圍舟船往來,蓋州守軍風聲鶴唳,在榆林鋪被攻克之後不斷向遼陽求救,與此同時薩爾滸和連山關也連連告急,薩爾滸被東江軍圍困,北邊的後金舊都之一界凡也遭到攻擊,後金此次動員了絕大部分青壯前往蓋州,所餘人馬還要分駐各地,薩爾滸和界凡兩地守軍力量匱乏,勉力維持着城防。

尚可喜所部裝備大有改善,登州鎮下發了作戰補貼,士氣遠遠高過以往,這次又得到了尚可喜和沈世魁兵力的支援,戰力今非昔比,薩爾滸已被登城兩次,後金軍僥倖收復,與薩爾滸最近的撫順關兩次出兵救援,但是力量不足,被東江兵趕回了撫順,如果得不到援軍,這兩個北部重鎮終究會被攻陷。

連山關城外兩道土牆都被攻陷,登州鎮已經開始直接攻擊連山關城牆,甜水井站通往遼陽方向的交通被切斷,杜度的塘馬需要繞道瀋陽再前往遼陽,沈世魁所部則從草河堡方向往瀋陽前進,攻打山道中修建的後金堠臺。

整個遼中周圍烽煙四起,後金主力依然盤踞海州遼陽,一道道求援的急報飛往皇太極的中軍,堆滿了他的御案。

皇太極放下剛剛收到連山關戰報,看了一眼屋中的人,今日貝勒一級的基本都來齊了,兩白旗的多爾袞和多鐸,兩紅旗的代善父子,兩藍旗的豪格和濟爾哈朗,烏真超哈固山額真薩哈廉,蒙古左翼固山額真烏納格等,只有一個阿濟格留在蓋州,主持那裡的防守。

“大夥有些是從海州過來的,有些是從牛莊過來的,一路舟車勞頓,本該讓你們歇息一日,但偏偏事兒也急。”皇太極緩緩開口道:“今日叫你們來,是說說那登州鎮的事情。”

大廳中靜悄悄的,滿屋子的後金貴族無人開口,最近的形勢他們都明白,遼中四面着火,後金形勢極度不妙,面對眼前紛亂的局面,他們都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

皇太極的聲音繼續道:“尼堪此次分四路而來,遼西算是一路,已被阿濟格和薩哈廉打退,赫圖阿拉被攻克,薩爾滸、界凡被圍。東江哨騎繞過撫順關進入遼中流竄,這是北邊的一路。東江軍約三五千,另有登州兵一千;連山關已被攻克城外土牆,杜度剛來的文書,城牆守住了,不過他還是要援兵,此爲中間第二路,東江軍戰兵約四千,登州兵兩千。岫巖和鳳凰城或許還有後手,數量卻不詳;最後一路,便是蓋州的登州鎮陳新部。”

皇太極說完停頓了一下,屋中的貝勒都調整了一下姿勢,每次聽到陳新這個名字,他們的精神就會更集中,蓋州的這股敵人。就是後金政權的最大威脅。

“據蓋州打探到的消息,登州鎮此來兵馬衆多,眼下已哨探明白的,榆林鋪與堝頭鋪便有三個營頭,軍將爲朱國斌,加上堝兒鋪的。合計至少有登州營頭五個,其後的熊嶽驛、布子鋪難以哨探明白,不過那裡也遍佈兵營,人數少說也上萬。”

屋裡發出幾聲輕輕的吸氣聲,皇太極看了一眼其中的多爾袞。多爾袞此前在海州,雖然知道蓋州南邊登州兵多。但具體數目卻不清楚,但今日一聽,大概已經超過三萬,他是被登州接連痛打過的,知道三萬登州兵是什麼樣,不由得有些色變,此時看到皇太極的神情不善,立即把面容一肅,又把目光垂下去。

皇太極這才道:“三路里面,你們覺着咱們該打哪一股?”

高大的濟爾哈朗當先站出來大聲道:“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北路東江鎮癬疥之疾,若無登州兵給他們撐腰,不過是騷擾鄉間,我大金據遼中膏腴之地,薩爾滸和界凡皆無關大局,只要撫順關不失,北路當可置之不理,連山關既然能守住,便給杜度加些兵馬,咱們首要的,便是打敗南邊的登州鎮。”

“尤其是陳新亦在蓋州軍中!”豪格也站出來道,“往時我等皆有一難解之處,便是登州與遼東遠隔遼海,即便擊滅遼南登州兵,那陳新的根本仍在,但若陳新被擊殺于軍中,則登州勢必分崩離析,此乃扭轉我大金唯一解困之道。”

“墨爾根戴青,你說說。”

多爾袞聽皇太極叫自己,清了一下嗓子道:“奴才覺着,大可先打最弱的薩爾滸一路東江兵,我大金騎兵往來如風,數日便可至撫順關,尚可義部絕難抵擋,若這股尼堪潰敗,可引蓋州陳新所部背上,我大金在遼陽依險而戰。。。”

薩哈廉冷冷道:“陳新不會北上的,他要北上早就來了,你把尚可義一部殺光了,他也不會來,更不會直攻遼陽。”

多爾袞搶道:“那咱們也打掉了一路,然後便是連山關。。。”

濟爾哈朗又打斷他道:“連山關皆是山中道路,有草河一戰在前,你還要我甲兵不用弓馬,又在山間與登州火器對戰不成?若是連山關的登州兵不出山,遼陽、瀋陽山口都需重兵把守,耗個一冬下來,各旗的糧何來。”

多爾袞連續被兩人不留情面的反駁,但他不覺得自己有錯,至少先打薩爾滸是可以,不過他現在地位下降厲害,不再繼續爭辯,旁邊最小的多鐸也沒有出言支持他。

皇太極聽完不置可否,又點了嶽託的名字,嶽託看着消瘦了不少,最近他坐鎮海州,操心的事情很多,海州不但要隨時關注蓋州的情況,還要應付岫巖方向山道上的登州山地兵,這些山地兵大多是登州山民礦工組成,雖然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作風強悍,又佔據了優勢的地利,牢牢守着通往岫巖的山道,還不斷從小道出山偷襲海州附近的後金零散人馬。

嶽託思索片刻後才艱難的道:“陳新正等着我大軍去蓋州,但奴才仍贊同出兵蓋州。”

屋中衆人都轉頭看他,皇太極淡淡道:“詳說。”

“若是隻看此一戰,則十四弟所說沒錯,或許最終令陳新無功而返,但往遠了看,於我大金並無益處,即便薩爾滸一路東江兵盡數敗沒,只要蓋州的陳新不退,我大軍必定只能在海州遼陽空耗,拖延日久之後則國力難繼,此時便如同老汗時的薩爾滸大戰,陳新便是那最強的杜鬆一路。然陳新比之杜鬆更強,其人亦更奸詐,屯大軍於蓋州而不戰,以登州物力與我大金對耗,逼我等南下在蓋州決勝,形勢如此,奴才雖不願,亦只能贊同出兵蓋州。”

皇太極在心裡輕輕嘆口氣,他也知道陳新的心思,不過確如嶽託所說,後金形勢如此,若是登州鎮真的跟後金耗一個冬天,後金也不過是多活一兩年而已,而決戰還能求得一線生機。

他最後轉向旁邊的代善,“二哥,今日咱們說的,是大金生死存亡之事,大金不是朕一人的,你是朕的兄長,又是大金的功臣,今日你無論如何要拿個章程。”

代善一副瞌睡模樣,緩緩坐直身體嘆口氣,雖然他們互相有矛盾,但這是後金生死存亡的關頭,此時裝聾作啞對他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至少要在態度上支持皇太極。

“薩爾滸之時,咱大金也是敗不起,赫圖阿拉里面聽聞那明國七八萬兵馬四路而來,好些人嚇得要跑,誰能信咱們就勝了,沒有薩爾滸哪來後面佔遼中的好日子。看陳新集重兵於蓋州,便是要正經幹一仗,咱也等着打一場,既然陳新和咱們大金都想戰,那咱們就去一趟蓋州,生死富貴就看這一錘子買賣了。”

皇太極臉上露出點笑意,代善表態了支持自己,可以算是統一了高層的意見,他們只有戰勝蓋州的登州主力,才能爲自己爭取到生存的機會。

皇太極從座位上站起來,看了下面的兄弟子侄一圈後堅定的道:“那就去蓋州!”

三日後陳新在蓋州收到特勤隊的情報,海州至蓋州官道兵馬塞途,後金大軍終於南下,都需要一場會戰的兩支龐大軍隊距離只剩下數十里。(未完待續。。。)

第50章 宣川第87章 意義第52章 半渡第167章 百萬長槍第143章 兩條船第6章 如此上書第80章 邊檢第182章 逃竄第45章 青皮第210章 軍訓第6章 不許說話第66章 籌碼第13章 六部第2章 張家灣第26章 議和第28章 化解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141章 流星第4章 平靜第6章 如此上書第9章 理由第28章 吳總兵第4章 相親第180章 亂選第30章 各取所需第141章 流星第94章 夜火第24章 對立第116章 節節防禦第187章 大功第148章 線索第27章 白甲第29章 街頭羣毆第4章 紅海第53章 困局第83章 英雄(下)第35章 會場第24章 戰旗第33章 稅務外協第78章 正途第77章 忠誠?第35章 兵城第33章 稅務外協第69章 家第185章 小關城第9章 騎陣摧鋒第45章 塵土第19章 天王蓋地虎第14章 萊陽第39章 重回天津第27章 檢查第176章 拉練第212章 獨坐第79章 雷霆第99章 引蛇出洞第67章 軍情第38章 招撫第192章 搜捕第63章 地利第144章 大霧第111章 腹心之患第20章 戰爭陰雲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8章 買書第7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章 南京第117章 堅城第82章 英雄(上)第35章 葬禮第167章 百萬長槍第93章 伏擊第63章 牽制第35章 兵城第73章 觀察第28章 時機第24章 戰旗第77章 十五步第11章 看房(一)第62章 另一戰線第7章 輕騎狗鬥第22章 福船第83章 吳橋第2章 技術人才第75章 清客茶鋪第1章 合作關係第42章 拿得舒服第126章 鼴鼠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31章 道義第26章 暗夜第89章 兵臨城下第93章 伏擊第64章 雪停第69章 烏真超哈第201章 勇武第26章 名聲第77章 十五步第14章 岸上第119章 山寨第40章 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