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奪威福

大明朝一直存在着反張的暗流,當然,無論誰在首輔的位置上,這種反對的暗流都會有,而且不會斷。混官場的官員,哪一個不想做首輔。

首輔大學士作爲文官的終極目標,自然是每一個人都盯着。

刷聲望的,居心叵測的,想幹掉對方自己上位的,這種事情層出不窮。上層稍稍有一點變化,這種暗流就會醞釀起來,然後朝着上面涌去。

張居正內閣首輔大學士一做就是五年,而且地位穩固,看這個架勢一時半會是下不去了。

加上張居正要推的改革,倒張風潮自然不可抑制的掀了起來。只不過誰也沒想到在這股倒張風潮之中開出第一槍的,不是別人,而是張居正的學生。

在文官的團體裡面,有幾種利益牽絆是十分穩固的,鄉黨、同年和師生,鄉黨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是同鄉,甚至是一起讀書的人,大家都是老鄉,出去之後抱團自然就成了正常的事情。

同年,這就相當於後世的同學,這種關係自然非常親近,走上官場自然也要抱團的。

最後一種就是師生,所謂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自然就高了,加上這麼多年的經營,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自然越發穩固。在官場上,老師罩着學生,學生捧着老師,也是應有之意。

後世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之中不還有漢大幫,何況能夠光明正大經營的大明朝。

張居正雖然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可是也不能把官做成孤家寡人,做官又不是當皇帝。張居正黨羽自然也是這三種人,鄉黨同年有的時候不一定靠得住,但是學生卻靠得住。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什麼理由,學生背叛老師,那絕對是要被主流言論厭棄的,沒人希望自己信任的學生背叛自己,這種榜樣不能樹立。

朱翊鈞放下手中的摺子,這份摺子就是劉臺上的,寫的很不錯,彈劾的內容也恰到好處,裡面用的一個詞語,讓朱翊鈞印象深刻,那就是“居正擅作威福以自專”,這句話在朱翊鈞看來,真的是頗具諷刺意味。

當初高拱被貶斥回家,罪名就是“奪威福以自專”,現在被拿來直接用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這份奏摺寫的不錯,先從祖宗禮法說起,朱翊鈞再次翻開奏摺,從頭看了起來。

“高皇帝鑑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

“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自處,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嘴巴大惹麻煩,高拱喊了一句“十歲天子,何以治天下!”,一句話被馮保抓住了小辮子,直接給送回了家。張居正雖然還沒有說出那一句“吾非相,乃攝也!”,可是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再說了,咱們做事低調一點不好嗎?張居正的張揚也惹了不少麻煩,展示權力,換一種辦法不好嗎?

那三十二臺的轎子,越制就不說了,你這麼高調,不是爲官之道啊!儒家不是講究中庸嗎?不是說出頭的椽子先爛,你這麼高調,太容易被人抓小辮子了。

劉臺奏摺裡面就提到了這個問題,直言張居正以相自居,奪威福以自專,和高拱的罪名一樣啊!

“在朝臣工,莫不憤嘆,而無敢爲陛下明言者,積威之劫也。”

“臣舉進士,居正爲總裁。臣任部曹,居正薦改御史。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訟言攻之者,君臣誼重,則私恩有不得而顧也。願陛下察臣愚悃,抑損相權,毋俾僨事誤國,臣死且不朽。”

看到最後,朱翊鈞嘆了一口氣,這一次從背後插的這一刀可是有點狠啊!

自從張居正掌權之後,抓權力自然就是主旋律,都察院這樣的監察機構他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幾年往裡面塞了不少你自己的人,看的出來,這個劉臺就是其中之一。

張居正是劉臺的座師,對他應該也很看重,不然也不會把他塞到都察院去做御使。

只不過張居正打死也想不到,自己寄予厚望,並且無比看中的學生,在這個時候居然會插自己一刀,而且還插的這麼準,插的這麼狠。

張居正現在和張鯨鬧翻了,皇帝也成年了,這個時候給張居正扣上這個帽子,這是要張居正完蛋的節奏。

後面這段話點明瞭自己和張居正的關係,顯得自己正大光明,一心爲國,可是這種事情你不說,別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沒什麼可信度。

朱翊鈞敲打着桌面,面無表情的將奏摺放下,淡然的說道:“這是嫌熱鬧不夠大啊!”

劉臺完了,這是朱翊鈞看到這份奏摺之後的第一個想法,只要張居正不倒,劉臺的下場就肯定很慘。被自己的學生插了一刀,還這麼狠,張居正要不下狠手,根本沒辦法震懾其他的黨羽和敵對人士。

自己如果想要保住張居正,劉臺肯定要下重手的,而且就算是自己不下重手,張居正也不會放過他。

難道他以爲自己能夠等到自己親政?

在大明朝,文官嘶吼吶喊刷聲望熬日子的人和事太多了,在新皇登基之前爲新皇說話,那就是從龍之功,比如自己老爹的那個時候。現在恐怕有無數人也打着這樣的想法,自己成年了。

如果一時無法趕走張居正,自己被貶斥了也沒關係,等到新皇登基,自然就能想起我來,到時候自然就飛黃騰達了。通過這樣方法上位的人太多了,這也算是大明官場的一個特殊文化了。

朱翊鈞看了一眼身後的張鯨,開口說道:“讓司禮監擬旨,你走一趟張府。”

“武清伯最近送到宮裡一面等身鏡,你帶着送到張府去,就說是朕賞賜的。在挑選一些張師傅愛吃的吃食,讓人給張師傅送去,朕聽說張師傅這幾天胃口不怎麼好。”

第五十二章 不一樣的張思維第三十七章 求仁得仁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與帥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裡咱家說的算 中第八十七章 你也不中用啊!第三百五十章 威懾第三十九章 勝天半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申時行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百六十章 太監也要臉第四百五十二章 額的,額的,都是額的!第一百一十六章 匯聚揚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草原風雲 再續第七十三章 戚繼光第一百六十八章 蘭若寺第一百三十六章 恢復爵位第三十章 玻璃燒出來了第十八章 香山夷人第十九章 錦衣衛在行動 (給推薦票小夥伴加更)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六章 資本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贄的學說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下第二十二章 乞恩疏第二百六十一章 開幹第二章 鹽第四十章 我不上,我就嗶嗶!第六十八章 調戚繼光入京第七章 錢第六十七章 公務員制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工作重點第九十二章 打一波埋伏第一百九十四章 錢第一百三十七章 過第三百九十章 打死你第七十三章 第二個買賣第三百二十四章 裝備第十七章 娶一個草原姑娘怎麼樣?第三百一十二章 偶遇第十四章 選妃 (保底第二更)第五十章 爭辯第三十章 聽太后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紛亂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第三百六十六章 資本第八十七章 漩渦第三百五十八章 薊州第二十八章 馮保慫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無語的李成樑第四百一十四章 傳國玉璽搞事情第四百三十章 德川家康的選擇第三十九章 鬥志昂揚張居正第四百五十九章 提防第三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封爵第二百零九章 麻煩第二百二十一章 申時行的選擇第二百七十六章 精準扶貧第七十一章 張四維的不甘心第六十九章 大動作第十八章 香山夷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紛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歲的小女孩要入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順天府經濟圈第九十章 跑,活着!第二百六十一章 開幹第十五章 學宮第三章 皇上好多女人第四百二十章 兵進福岡第二百六十章 曾省吾回京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時珍的驚天發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戚繼光的想法第十四章 選妃 (保底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初見成效第五十二章 章節名被我吃了第一百章 黃臺吉的決絕第三百八十三章 復先祖榮光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翊鈞和戚繼光第七十四章 俞大猷罷官第二百七十九章 皇帝哥哥腰板硬第五十七章 是我想太多第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四十九章 豐臣秀吉告朝鮮國王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科爾沁美女多第一百七十一章 這裡咱家說的算 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鬧翻第二百九十三章 錦衣憲兵第九十四章 戰後第二百二十二章 齊斐的信念 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降等襲爵第八十三章 申時行和潘晟第四十三章 審問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裡咱家說的算 中第四十一章 劉守有的選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明科技第一人第六十二章 戰火第六十一章 圓房第四十九章 該朕上場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行動第三十八章 無恥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