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意外插曲

大隊人馬眼看着就到了義州地界,平壤城也越來越近了。

方知縣率一衆地方官吏早在路邊候着。

看到大部隊過來,當即拜會了李將軍和沈欽差。

李將軍看到地方官吏,直接發問:“平壤那邊可太平?”

方知縣回道:“秉將軍,託使臣老爺的福,小西那邊確實是如約退出平壤,退守五十多裡,最近一直按兵不動,平壤城過了兩個多月安生日子。”

李將軍笑道:“沈欽差還真是妙計安邦,這幫東瀛小兒,竟是如此聽話。”

方知縣由衷言道:“邊境的老百姓都盼着能早日安定營生,儘快恢復朝鮮國的通商和往來。這些年倭寇侵擾、戰端不斷,百姓的日子真不好過。”

沈惟敬應和着:“方知縣說的極是,平安生財。咱不到萬不得已儘量避免舞刀弄槍。自打東瀛本島進入戰國時期,浪人、狂人、忍者、武士道、倭賊盛行,全都是亡命之徒。”

李將軍不解問道:“這浪人是個什麼玩意兒?”

沈惟敬回道:“浪人指的是那些丟失了土地、沒有正經營生的武士,他們自小習武、尤其精通刀法和劍道,大多掌握了足以一刀斃命的倭刀技法。”

李將軍頓悟道:“怪不得正德、嘉靖年間東南沿海與倭寇頻頻交戰還鮮有勝蹟。”

沈惟敬急道:“將軍一定聽說過嘉靖三十四年戰倭的糗事吧?”

李將軍問言愣道:“哦?”

沈惟敬詳解道:“那是一撥不到五十人的倭寇流匪,從浙江平湖登岸,因爲只是一小夥人,我大明官兵並沒有太重視,誰曾想他們竟然一路搶掠到了臨安,轉而又劫掠淳安,後來不知是迷路還是啥的,東逛西瞧,順帶把常州、蘇州那片都搶了一遍,最後竟然殺到了我大明洪武皇都南京城下。”

李將軍頻頻點頭道:“想起來了,聽家父提起過的。”

沈惟敬感嘆道:“雖然在我大軍圍剿下,這五十多個倭寇全部被砍,但是他們這一路竟然殺死砍傷我官兵三千餘人,要論戰績,只有兩個字:恥辱!”

李將軍若有所思道:“自隆慶至萬曆,天下太平,朝堂歌舞昇平、民間安居樂業,誰也不太願意去折騰戰事了,好多武將都馬放南山、當了封疆大吏,都忘了怎麼打仗了。”

方知縣適時插話道:“李將軍、沈欽差,咱老百姓有句大白話,叫赤腳的不怕穿鞋的。東瀛那邊戰亂連連,弱肉強食,地方又小,難以爲繼,本島上的失利者掠奪朝鮮、侵擾大明,都是爲了他們能苟延殘喘。害得我義州邊境這些年叫苦連連。”

李將軍義正言辭道:“我大明洪武帝曾有遺訓:犯大明者,雖遠必誅!本將軍此番出征,就是爲平定朝鮮戰事而來。李家軍到此,諸位大可寬心。”

沈惟敬應聲附和道:“方知縣,李家軍的遼東鐵騎,早已威名遠揚,如今到平壤城這麼一站臺。我估計小西行長他們定會知難而退。”

李將軍聞言笑道:“能如此最好。咱倆聽命尚書老爺,精誠聯手,就是爲了令日方早日退兵...”

正說話當兒,王胖丟盔棄甲、滿臉血跡的跑了進來,邊跑邊叫喚道:“將軍,將軍老爺,大事不好啦。”

李將軍大惑道:“讓你去送個信兒,怎麼弄成這副模樣?”

王胖急道:“稟...稟將軍,小的領命後直奔小西行營,傳過話去,說是李將軍讓他安排人馬前來平壤城領賞,他知道大明有封賞,高興的跟個孩子似的,大擺宴宴,一個個喝得不亦樂乎、面紅耳赤,今兒一早還專門挑選組織了一支領賞隊伍,由分隊長帶領,屁顛屁顛的跟我回來了...”

李將軍不解道:“這不是好好的麼,你又怎會落得如此狼狽?”

王胖連聲道:“將軍,這怪不得我。我...我帶他們一路上有說有笑的,誰知剛走到平壤城郊外,正碰上巡城的朝鮮義軍,一看到日軍小股部隊,不分青紅皁白的,衝上來就幹架,要說這倭寇的單兵格鬥能力,那真是強悍,儘管酒勁還沒完全清醒,又猝然遇襲、都有點懵圈,到了這份上仍舊不肯束手就擒,反而都跟瘋子似的拔刀反抗,義軍只道是這些個小鬼子會手到擒來的,沒想到卻遭遇意料之外的抵抗,所以就轉變了策略,從單挑到羣毆,四五個人圍毆一個,結果當場給撂倒了十五個,我怕被亂刀砍殺,拼了命大叫我是欽差隨從、我是欽差隨從,才保住小命,剩下的那五個比較強悍的東瀛兵,居然讓他們連滾帶爬的給跑回去了。”

李將軍大驚道:“哎嗨,這兩軍交戰,還不斬來使。”

沈惟敬惋惜道:“定是朝鮮義軍受欺負久了,這次看到一小股日軍,心頭生恨,下手狠了。”

李將軍急道:“既然已經開打,而且還一口氣殺了十多個東瀛官兵,我看不如乘勝追擊,直接就殺將過去得了。”

沈惟敬趕緊勸誡道:“將軍,使不得啊。咱砍了人家十五顆腦袋、鬧出這麼大的誤會,小西肯定正在氣頭上,肯定會以爲我們這是在向他宣戰,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直接開幹,他定會拼了老命來抵抗,到頭來必是兩敗俱傷。既然咱們“當面叫哥哥背後掏傢伙”的計劃流產了,那隻能咬定是一場誤會...解鈴還須繫鈴人,我也是別無選擇,還是讓我再跑一趟吧,去解釋解釋,再忽悠忽悠那位老小兒。先把他穩住嘍,將軍您再根據情況,小規模的襲擾襲擾他們。”

李將軍望了望沈惟敬,讚許道:“我看行!那就只有再辛苦欽差啦。只是這十五顆腦袋的誤會,不太好圓啊。”

沈惟敬胸有成竹道:“兩軍處於對壘的情況下,大家神經都會高度緊張,一句話不對頭,彼此就會兵戎相見、刀光劍影,再說那五個逃回去的東瀛兵聽不懂朝鮮語更聽不懂中文,義軍怎麼翻的臉,他們不一定能說明白,到時候,還不是聽我兩片嘴皮子一碰的事情。將軍儘管放心。”

既已商定計策,沈惟敬便徑直打城外過,趕着時間去小西行長行營。

平壤城外五十里。

黃州牧地界,小西營地。

沈惟敬身邊只帶着王胖,跟着幾位帶貨的隨從,在日本官兵虎視眈眈中,走進了黃州牧府邸。

顯然,這裡已經是小西行長的軍事指揮中心。

小西臉色陰沉,雙眉緊鎖,直勾勾的盯着沈惟敬:“沈君,你的,什麼的幹活?好端端的跟去領賞的小分隊,竟然全讓你們給斬殺了?你不覺得需要給我一個解釋嗎?如果不是我提前下令,估計你們進營地路上,同樣會成爲刀下鬼。”

沈惟敬還沒開口,竟然先嚎啕大哭:“啊...啊...苦啊,苦了這幫小西將軍的小兄弟們,實在是因爲言語不通、習慣不同,造成的巨大誤會。我們守城護衛義軍遠遠地看到你們前來,按照規矩前去,是要求你們的武士下馬,放下兵器,方可帶着去見議和的使者。可你們的武士神情兇惡、持刀弄劍、張牙舞爪的。義軍們都以爲你們是特意過來挑釁示威的,所以就進行了制止,誰知道你們的武士實在是兇險,當場就砍殺了義軍三十多人,義軍們眼看着你們的倭刀技法獨步天下,一刀一命,沒有辦法,纔不得已開始自衛。你可以想想,如果義軍真的一開始就想要暗算,完全可以把你們引入城裡、關門打狗,那時候別說是二十來個人,就是再多些人,也逃不出去吧?”

小西行長在一旁聽着,覺得沈惟敬聲淚俱下的像那麼回事。若是義軍真的要抓這二十來人,肯定是一個活的也回不來。

沈惟敬繼續自責道:“是我好心辦了壞事,本想讓他們開心領賞、體驗友善,誰曾想你們的武士會不分青紅皁白的就直接跟朝鮮的守衛動了手。連我的胖子跟班也差點被剁成肉醬。我替這幾位小兄弟喊冤叫屈啊。唔唔唔唔...好在他們都留了全屍,我都給運回來了...唔唔唔唔...”

小西顯然是沒料到堂堂大明使臣會哭的跟個淚人兒似的,一時手足無措。

沈惟敬繼續他的哭腔表演:“我是代表大明前來弔唁冤死的小兄弟,是我沈惟敬沒有安排周全、沒有交代清楚,纔出此誤會,誤傷了這幾位兄弟,我登門請罪,要殺要剮都聽由小西行長髮落...唔唔唔唔”

小西反倒是寬慰起來:“沈君,我看你言辭懇切,淚流滿面的,既然是誤會,朝鮮那邊也死傷了那麼多人,那就翻篇了吧。”

沈惟敬深鞠一躬,轉哭爲笑道:“多謝小西將軍寬宏大量,作爲議和主談人,我們之間一定不能有誤會。誤會,往往都是以怨恨開始,以悔恨結束。只要您我肝膽相照,您必將是我沈某人終身至交。”

小西行長無不動容道:“沈使臣,能和你成爲至交,是我小西的榮幸。我們九洲有句話,何謂朋友?當別人相信你臉上的微笑時,他能讀懂你眼中的哀傷;他隱匿在你的觥籌交錯之後,現身於你的困頓煩憂之中;當你得志時,他站在遠處,靜觀你的人來客往,當你失意時,他無聲地走近,送上一縷至誠的陽光;和他可以長別,可以久無音訊,可以相視無言,不必時時都想起,想起皆在溫暖處...”

沈惟敬故作欣喜萬分道:“小西將軍,我願意成爲您跨越國界的朋友。”

小西展顏道:“好...好!來呀,看座,請茶。”

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