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天軍壓境

兵部衙門。

硃紅色的大門徐徐展開,沈惟敬不緊不慢的跨步進去。在侍衛引領下,徑直前往尚書廳。

宋應昌老爺官服威嚴,端坐朝堂。左邊坐着的,正是剛剛班師回京的李如鬆將軍。

只見他黑亮垂直的發、劍飛英挺的眉、細長銳利的眸、削薄輕抿的脣、棱角分明的輪廓、修長勻稱的身材,坐在朝堂之上,宛若一隻黑夜中的鷹,冷俊孤清卻又盛氣逼人,不發一語便能散發出傲視天地的強勢。

沈惟敬躬身上前行禮道:“在下沈惟敬參見尚書老爺。小的接到快報便馬不停蹄進京領命。”

宋應昌指了指身邊的李如鬆,展顏笑道:“辛苦了。沈使臣,老夫給你引薦李如鬆李將軍。”

沈惟敬側身行禮,恭敬道:“久仰李將軍威名,今日得見,果然威武霸氣,英氣逼人。”

李如鬆抱拳回禮道:“沈使臣,我在回京路上,就聽說你單槍匹馬會小西的傳聞,相見恨晚。”

宋應昌一字一句道:“惟敬,李將軍既已班師回朝,我們隨時可以發兵朝鮮國。我召你前來,就是要聽聽那邊的軍情分析。”

沈惟敬躬身應道:“回宋老爺,稟李將軍,我在平壤與小西行長談和,知道他出生名門,家族富可敵國,家裡一大攤子生意需要打理,所以他並不好戰,做通他工作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豐臣秀吉!他出生卑微,靠的是戰國角逐發家,對於這樣的好戰分子硬碰硬的去打仗,即使把他打殘了,他大不了重頭再來,而我大明卻傷不起,只要戰端一開,銀兩如流水般花花往裡填不說,西北邊陲那幫虎視端端的異族,肯定又會生出事端,到時候腹背受敵,左右爲難。”

宋應昌點了點頭,首肯道:“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爲上策。”

李將軍快人快語道:“尚書老爺,既然小西他佔着茅坑不拉屎,那我等就有必要出兵,不管是戰是和,讓他們退回東瀛本島,不再侵犯朝鮮國纔是我們的目的。”

沈惟敬語氣平緩道:“稟李將軍,倭寇猖獗已久,我大明天朝歷年來出了不少的兵力和財力去蕩倭,時至今日,沿海一帶還是越剿越亂,倭寇照樣三天兩頭的出來騷擾搶奪。”

李如鬆不屑道:“倭寇是流匪,小幫小派,終不成氣候。”

沈惟敬回道:“稟將軍,豐臣秀吉正是東瀛本島最大的倭寇幫,多數侵犯我沿海流竄作案的倭幫,都聽命於豐臣家族。碰到這樣的地痞流氓,硬搞不得啊。”

李如鬆眼看着沈惟敬點燃東瀛的氣焰,冷冷的回了一句:“沈使臣,你如果是我賬下幕僚,我真會軍棍伺候。方纔所云都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明顯有違我遼東軍令。”

宋應昌趕緊制止道:“李將軍,你先壓壓火。這些年來,我沿海受倭寇侵擾確實苦不堪言,流寇們化整爲零,四處流竄,又殘暴不仁,浙江、福建、廣東那邊幾乎是天天有上報,兵部也是異常頭疼。”

李將軍恭敬道:“稟尚書老爺,我看不如趁此次出征,名爲替朝鮮國出頭,實爲直搗黃龍,一股足氣直接打到東瀛本島,徹底團滅了豐臣秀吉,一勞永逸。”

宋應昌推心置腹道:“直搗黃龍,誰不想一勞永逸。可是你現在統領的是地面部隊、遼東鐵騎,不擅水戰更不懂海戰;日本海是一道天然屏障,東瀛那幫亡命之徒正是仗着這道屏障纔敢如此放肆...你是否還記得,當初曹操的百萬大軍是如何被周瑜區區五萬水軍所虐殺?”

李將軍不住點頭稱道:“宋老爺高見,老爺點撥的極是。”

沈惟敬堅定地道:“尚書老爺和李將軍,如果相信我,真不用大動干戈,我定能讓小西退兵。”

李如鬆不屑置辯道:“說心裡話,我不怎麼看好靠動動嘴巴就能搞定朝鮮國戰事的方案。我還是覺得能動手的事情犯不着去動口。”

沈惟敬不緊不慢的辯道:“李將軍,您遼東鐵軍現在即使入朝,也還是缺東缺西的,大炮、火銃、彈藥、糧草。而日軍則是有備而來,他豐臣秀吉爲圖朝鮮、劍指大明,已經謀劃了數年,現在整個九洲島成了朝鮮戰爭的大本營,全日本的物資全部往九洲輸送,豐臣甚至舉全東瀛之力伐木造船,僅運輸船一次性就造了兩千艘。”

李如鬆顯然有自己的判斷,堅持己見道:“我李家軍怕他個甚,大兵入朝,速戰速決。”

沈惟敬不急不躁,繼續分析道:“李將軍,小西此次同意放棄平壤、退守黃海道,甚至還願意放棄黃海,退守漢城以南,倒是爲何?在下仔細分析過了,他小日本知道我大明天朝要動真格的,並不想硬拼,拼到魚死網破對他不利。所以早就做好盤算,隨時可以棄城撤道,死守東南海邊據點。那個時候,咱騎兵再牛,也沒法下海殺敵。”

李如鬆滿腹疑惑道:“那又如何?至少把日軍趕到朝鮮半島的南海邊了。”

沈惟敬趕緊躬身行禮,語氣沉重道:“宋老爺,李將軍,這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李如鬆追問道:“什麼局面?”

沈惟敬落地有聲道:“僵持不下局面!”

沈惟敬沒等兩位大人開口,繼續補充道:“一旦陷入僵持不下的消耗戰局,我大明定是力不從心。日方從九洲島運送物資,分分秒秒的事情,而我大明卻要舉全國之力,從江浙甚至福建調配補充物資,這一來一往,孰優孰劣,自見分曉。”

宋應昌對沈惟敬的論斷頻頻點頭,接過話茬道:“惟敬分析的很有道理。聖上早有交代,以談促和。惟敬繼續作爲使臣到朝鮮國一線主持談判。爲保萬無一失,煩勞李將軍率隊出征、屯兵平壤,談的好也就罷了,談不攏,就揍他龜兒子,務必要趕他們出朝鮮半島,絕不能出現惟敬提到的消耗戰的局面。”

李將軍脆聲應諾:“是!”

沈惟敬躬身應道:“是!”

...

不過數日,李家軍開正式拔,旌旗蔽空,馬蹄得得,軍容之壯,戒備之嚴,令人動容。

那雄俊高大的戰馬,威風凜凜的將軍,華貴銳利的弓箭,寒光照鐵衣的長矛,無不洋溢着一種誓死報效國家、不惜血灑疆場的豪放情懷。

沈惟敬是首次隨隊出征,和李如鬆將軍並駕齊驅。

李如鬆豪言道:“沈使臣,我看咱們抵達平壤城後,都不用休整,來他個突然襲擊,直接殺將過去,把小西這幫烏合之衆圍在黃海道,一次性結果得了。”

沈惟敬趕忙獻策道:“李將軍,小西他們在平壤城外五十里地休整兩個多月了,咱們現在大部隊一路勞頓的衝過去,人家是以逸待勞,吃虧的肯定是咱們。”

李如鬆聽之有理,便問道:“你有何建議?”

沈惟敬顯然成竹在胸,脫口而道:“依我之見,先修書一封,讓小西那邊安排人來平壤城拿封賞。咱們抓了他的舌頭,先探清敵情,再排兵佈陣不遲。”

李將軍點頭讚許道:“此點子甚妙,你速安排。”

沈惟敬轉身叫道:“胖子。”

王胖應聲前來應道:“老爺。您有何吩咐?”

沈惟敬輕聲交代道:“胖子,你不用隨隊入城,直接去小西軍營,幫我捎個口信,就說我已經領命回平壤,讓他儘快安排手下來平壤城領賞。”

胖子得令,催馬前行...

李將軍轉頭對副官吩咐道:“到了平壤後,城外設防,隨時注意軍情變化。”

副官應道:“是,屬下馬上安排。”

李如鬆從探報那邊獲得了確切的信息,日方已經如約撤出平壤城,李國主也回到陪都維繫朝鮮國的日常運轉。不由得對沈惟敬刮目相待。

一位混跡於江南煙雨中的江湖術士,全然不顧日方前營的刀槍劍陣,全憑自己的三寸之舌退兵,確實令他覺得匪夷所思,而又恰恰既成了事實。

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七章:洞房花燭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九章:意外插曲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二章:料事如神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一章:半仙養成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八章:天軍壓境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二章:料事如神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九章:意外插曲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四章:神宗欽點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七章:洞房花燭第五章:小試牛刀第八章:天軍壓境第四章:神宗欽點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六章:偃旗息鼓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一章:半仙養成第六章:偃旗息鼓第五章:小試牛刀第三章:臨陣點卯第三章:臨陣點卯第八章:天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