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

莽應裡現在不知道,但是他很快就該知道了,這場牽連到整個東南亞和南亞的戰爭,不可能隱瞞的住,蕭如薰也沒有打算瞞住,莽應裡得知這個消息,也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這場本該只是一場局部戰役的戰爭,卻在蕭如薰的有意無意的運作之下,成了一場牽連一整個區域的國際戰爭,除了暹羅國因爲切身利益而決定出兵出錢出糧全力支持大明之外,其餘的大明藩屬國也在沿途爲大明船隊提供了糧食淡水和一些地方特產禮品。

這是有些意外的,因爲蕭如薰並沒有打算和這些藩屬國重新交流,只當他們不存在,只是在抵達他們的海岸線之前,送上一份私人信件,表示自己要率船隊經過他們的海域,讓他們的漁民不要驚慌,暫且躲避,等船隊離開之後再行出海捕魚,以免被大明鉅艦誤傷,如果誤傷了,那大明是無可奈何的。

本來只是一種友好的慰問和提醒,但是蕭如薰沒想到的是,這些王紛紛親自出面了,而且還不是一個人來的,是帶着整個小政府來的,而且來的也不只是人,還有大量的物資,他們爲大明軍隊送上了一份慰問金,不僅送錢送糧送土特產,甚至還送精於水上操作的水手幫助大明操舟,派精熟海域動向的嚮導指引大明船隊以避開暗礁。

他們的態度十分殷勤,就像是侍奉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說這樣可以方便大明軍隊征戰,作爲藩屬國,他們十分期盼着大明早日剿滅那羣野蠻人建立的野蠻國度。

在這個過程中,蕭如薰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論多麼恭順的藩屬國,作爲宗主國,還是要適當的亮亮肌肉給他們看的,不然的話,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就會變得不那麼尊敬宗主國了。

他們表面上說是仰慕大明的文化,但是究其根本,文化沒有武力,並不能摧毀一個本身就沒什麼文化而且仰慕中華文化的藩屬國,他們一心向漢,恨不得把大明的文化全部拿去自己用,就像之前的日本和現在的朝鮮一樣,文化的軟實力在這個年代根本不及軍事硬實力,還是大明強悍的軍力給了他們巨大的震懾和壓力,使得他們更加恭順,不敢有背叛之心。

就好像現在,蕭如薰根本沒有讓他們提供什麼東西,只是沿途要順着他們的海岸線南下,結果他們就在港口請大明的船隊停一停,給大明軍隊提供各種福利,藩王親自上船拜見蕭如薰,送上藩屬國的“心意”,蕭如薰個人有,大明的主要將官也有,甚至連士兵們都能分到酒肉,還有很多在大明國內吃不到的水果,實在是意想不到的福利。

看着那些藩王的眼神,蕭如薰就知道他們很想看看這些盔甲鮮明軍紀嚴整的大明軍隊的實力如何,於是蕭如薰主動邀請這些藩王觀看大明軍隊的赫赫聲威,還特意命令麻虎把自己麾下最精銳的寧夏火器營集合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如狼似虎的狼兵,演習一遍遇到海上敵軍的情況,熟練的動作和兇猛的炮擊槍擊所帶來的彪悍的氣息,讓這些藩王看的汗毛直豎,背後涼颼颼的。

自那以後,這些小國對大明的恭敬程度顯然是恢復到了出廠設置,似乎已經被遺忘的朝貢體系又重新的運轉了起來。

這對於大明來說,倒是個意外所得。

而伴隨着大明重回南洋這件事情的發生,這個消息也終於被緬甸王莽應裡得知了,他第一時間就感到大事不好,這一次明軍的戰略和以往的戰略不同,以往都是被動挨打消極防禦,上一次的攀枝花大敗也沒讓他們傷筋動骨,十多年的休養生息讓他們的軍力更加旺盛,引進了歐洲式的火器部隊以後,戰鬥力很明顯更上一層樓。

但是莽應裡自己也非常清楚,他在周邊樹敵過多,如果在和大明開戰的同時又和周邊的國家打起來,兩面作戰,那可是兵家之大忌。

遠的不說,近在咫尺剛剛復國的暹羅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那個被他從小欺負到大的納瑞宣就是他的心頭大患,他一直想幹掉納瑞宣,但是他的父親偏偏很喜歡這個小子,甚至還在他做人質的時候讓他和東籲王朝的貴族子弟一起接受葡萄牙的火器教育,讓這個小子也深諳火器戰法戰術,之前的復國之戰,這個小子隔着一條河一槍擊斃了他手下的一名大將,直接導致他的軍隊軍心崩潰。

這次明軍南下,擺明了就是要和暹羅合作,通過暹羅的國境直接進攻他的防禦的弱點,他和大明開戰的很大一部分的底氣來源於他和大明國的交界處地勢險峻不易大軍通過,所以明軍數次挫敗他的進攻卻不能追擊之,使得他有恃無恐,但是這一次不同了,明軍直接和暹羅軍合兵一處,從平原之地進攻他的國家,北面他的主力正在和明軍的雲南邊軍拉鋸戰,情況十分的危急。

他意識到,大明被他徹底惹怒了,剛剛收拾完日本就來收拾他,而且率軍來的是那個把日本打的四分五裂的名將蕭如薰,此番他率軍南下,顯然不是爲了震懾他們的,肯定是抱着徹底解決邊患的想法而來的。

莽應裡開始着急,開始擔憂,甚至開始有些小小的驚懼。

大明一旦發怒,振臂一揮,那些之前被他欺負的不敢吭聲的小國家肯定會蠢蠢欲動,明軍和暹羅軍一旦開始進攻,他的後方也會不穩。

因此,莽應裡開始緊急的佈置自己的戰略,一方面,命令他的政府全力準備戰爭需要的糧食軍械和火器,命令目前還能動用的機動兵力迅速武裝起來,然後開赴緬甸和暹羅的邊境,佔據險要地形和重要城鎮開始構築防禦工事,然後他下令北邊和明軍邊軍纏鬥的部隊開始按批次撤軍,不要再和雲南的明軍糾纏不休。

他自己則率領一支精銳的衛隊衝出王都,開始挨個兒的“拜訪”那些被他認爲會在戰爭中對他不利的小國和小部落,要在全面開戰之前把後患全部解決掉。

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五百七十一 肉搏!肉搏!肉搏!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九百八十一 土司攻略(上)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一百六十九 挑釁七百零三 北伐的決心(上)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二百五十一 三王並封五百三十 爲何不去挑戰?不去超越?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一千零八十 哀兵與百戰之士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六百九十九 殺心三百 翁婿夜話(上)一百五十一 流言蜚語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二百六十六 羣臣的反擊極其猛烈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二百四十九 煩惱的王錫爵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八百七十五 心臟(上)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五百七十二 大勝!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八百二十二 陽謀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五百一十八 將大明的未來奪回來!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千二百五十五 簡單易懂的指令一百三十七 血戰碧蹄館(六)一百七十七 攻佔對馬島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四百一十 合作(上)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一千三百零三 閱兵式(上)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二十三 主動出擊一千一百六十八 壓力山大的中央政府三百七十四 燈塔三百九十一 三年(上)七百三十五 張誠覺得自己挺委屈的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一百一十五 混亂的明廷八百一十 心虛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紙片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一千三百七十五 對不起(八千大章)九百九十一 多俊俏的少年郎啊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一千二百一十九 大秦的養料(上)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蕭如薰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一千一百三十一 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啊!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四百八十七 密謀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一千一百五十二 釣魚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一千零一十二 一個人在戰鬥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