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

望着手中的文書,聽着臺階下下屬的彙報,豐臣秀次的大腦一片空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豐臣秀吉死了。

德川家康乾的,德川家康造反了,趁着豐臣秀吉招十萬東軍進入名護屋城協防明軍的時候,號召東國大名們一起發動了兵變,逆襲戰勝了豐臣秀吉,殺死了豐臣秀吉,把他的首級砍下,一舉平定了名護屋城。

豐臣氏的政權遭遇了難以想象的重創。

眼下,這個消息京都城內並沒有什麼人知道,除了他豐臣秀次之外,只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和豐臣秀次一起被趕回京都城的前田利家,這個消息是前田利家在名護屋的家臣冒死送回的,起事之夜,這個家臣冒死逃出了名護屋,緊趕慢趕,趕到了德川家康的面前,將這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告知了豐臣秀次和前田利家。

豐臣秀次和前田利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那之後,豐臣秀次陷入了慌亂之中,他更善於治理現有的疆土,做民政,發展經濟和文化,他是一個建設者,而非開創者和破壞者。

自他就任關白以來,爲了經濟和民生還有文化方面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得到了不少政績,這是豐臣氏的文臣們支持豐臣秀次的主要原因。

然而豐臣秀次的道行太淺,不要說不是豐臣秀吉這種人的對手,他也不是德川家康這種人的對手,德川家康可是和織田信長這種梟雄面對面過招還全身而退的牛人,豐臣秀次這種道行怎麼能和德川家康相抗衡呢?

更別說豐臣秀吉從來沒有放鬆過軍權,去名護屋的時候幾乎帶走了全部的軍隊,豐臣秀次去名護屋的時候又帶走了一大半,以至於豐臣秀次手下的嫡系人馬還不到一萬。

德川家康那裡可有十萬東軍,豐臣氏的殘餘勢力怎麼可能是德川家康的對手?

前田利家是豐臣秀次目前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了。

論人品,他正直忠誠,對豐臣秀吉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論實力,如果說德川氏是豐臣政權之下外樣大名裡最大最強的一個,那麼前田是就是豐臣嫡系裡面最大最強的一個,是唯一一個可以用家族勢力與德川家康相抗衡的人,這樣一個人站在豐臣氏的政權內,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助力。

從最開始的慌亂中走出來之後,豐臣秀次就理清了思路,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最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豐臣秀次決定求助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望着尚顯稚嫩的豐臣秀次,又想起過去和豐臣秀吉的交情,最終還是決定站在豐臣氏這邊,幫着豐臣氏渡過難關,毫無疑問,德川氏的實力更強一些,但是德川家康那個傢伙,前田利家並不喜歡,也並不欣賞,更不用談服從,德川氏是百萬石,但是他前田氏也是百萬石,雙方實力並沒有差多少,前田利家骨子裡的武將之心並不慫。

更重要的是,德川家康那裡兵強馬壯,利益再分配已經完成,前田利家這個時候參與進去絕對討不到好處,但是如果站在豐臣秀次這邊幫着孤家寡人一個的豐臣秀次,那麼已經兵微將寡搖搖欲墜的豐臣氏將只能依仗自己一個人,如果事成,自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毫無疑問的是,豐臣秀次遠遠沒有豐臣秀吉那樣強勢,他更溫和,更趨於文治而非武功,更容易對軍事不上心,而相信自己選擇的軍事人才,也就是前田利家自己,如果這個時候站在豐臣秀次這邊盡力輔佐,不僅僅自己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拔高和鞏固,自己還能得到“豐臣氏的擎天柱”這樣的好名聲。

綜上所述,於公於私,前田利家都不認爲自己應該不戰而降拋棄豐臣氏。

“秀次,你聽好了,德川家康手裡的兵力超過十萬,而我們手裡的兵力滿打滿算也才三萬多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募兵,然後派人警戒江戶地區,不要讓德川家康的老巢有所異動。

前田利家分析,這次的叛亂一定不是德川家康早就計劃好的,而是突發事件,所以德川氏的兵力一定全部集中在了名護屋地區,江戶老巢應該沒什麼人,所以,秀次,我建議,你派一個得力的手下將軍,給他一萬精銳兵馬,讓他無論如何要攻取江戶,擒住德川家康的家小作爲威脅。”

豐臣秀次連連點頭。

“然後,立刻下募兵令,強制募兵也好自由募兵也好,短時間內擴充至少五萬軍隊出來,我知道你手上有不少錢,但是不敢擴軍,現在就是擴軍的時候,馬上下募兵令,爭分奪秒,德川家康不會給我們多少募兵和練兵的時間,你要抓緊時間募兵和訓練,讓精銳的老兵帶着新兵一起訓練,爭取在德川家康打來之前把兵馬練出來!”

“好!我立刻下令!”

豐臣秀次也沒有任何顧忌了,反正豐臣秀吉已經死了,自己無論如何都將成爲豐臣氏的家督,那麼爲了豐臣氏而戰就是自己的職責了。

募兵令下達之後,整個京都城一片譁然,周邊沒有得到任何消息的藩國的確也大爲吃驚,到處打聽消息,但是豐臣秀次對消息封鎖的十分嚴密,讓這些人打聽不出什麼消息,只能鬱悶的按照豐臣秀次的招兵令去做,還以爲是前線戰事不利,豐臣秀吉那裡需要大量炮灰去送死呢!

當然這也差不多了,短時間內是不指望能練出什麼精兵的,只能拿來當炮灰,給真正精銳的兵馬爭取時間。

同樣在爭取時間的還有德川家康,他親自帶着兵馬一路狂飆,見着城池就避開,見着村莊就攻打,見着列陣的軍隊就直接擊潰,整個九州地區都傳遍了名護屋政變的消息,一些沒什麼膽子的傢伙直接投降了德川家康,但還是有一些看不慣德川家康背叛行爲的人對德川家康發起了挑戰,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德川家康給收拾掉了。

短時間內,三路大軍齊出,整個九州迅速淪陷,在德川氏的鐵蹄下瑟瑟發抖。

一百零五 吃掉加藤清正(下)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一千零七十六 斷尾求生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三百三十八 新的敵人一百一十三 稅收的博弈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七百 強烈的恐懼和不安支配着駱思恭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問題了吧?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二百二十六 換約之戰(下)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七百四十 拿下張維賢很難嗎?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九百零五 黑鳩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百七十四 強襲對馬港(下)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四百一十 合作(上)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一百九十二 “平叛”八百零四 放心吧!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六百九十 袁黃最大的念想三百九十八 陳龍正西行記(四)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七百八十九 運氣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一千二百一十二 駱尚志率軍進擊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八百一十 心虛九十九 平壤終焉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四百六十五 呂宋國王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五百七十五 一本爛帳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十二 煩躁的哱雲六百七十三 討伐洞武遺民(上)四百二十八 興師問罪(一)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六百零六 不怕死的扯力克(下)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一千二百四十六 笨皇帝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三百八十三 歸來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撫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八百零九 拖出去,斬了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一百二十 克復開城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樑一千一百一十九 五司七姓的機會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二百二十六 換約之戰(下)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六百 悲哀的抉擇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五百八十七 想要騰飛的心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五百一十八 將大明的未來奪回來!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蟲之患(下)四百九十八 他終於等到了他渴望的戰爭了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一千一百九十四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