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

除了可以立刻使用的戰爭物資之外,其他東西也不是毫無價值的。

那些堆積成山的骨製品皮製品和草原風情特色產品已經被蕭如薰找到了合適的買家,除了民間的一部分需求之外,大部分都被裝船賣到了歐洲,在歐洲大爲暢銷,也不知道是爲什麼。

反正換了不少錢就是了。

一陣劇烈的疼痛之後,百姓們換來的是近乎永遠的安逸。

因爲大秦皇帝爲他們掃平了北方邊患,將北虜歷史性的掃平了,將他們整個覆滅掉了,以後北虜扣關南下將會成爲歷史,成爲教科書上的一部分。

不再鮮活。

整個蒙古部落因爲慧眼識英雄而得到完整保留的只有科爾沁一部,隆武十四年得到賜封時,整個科爾沁部的總人數大約在五萬人。

蕭如薰恩准科爾沁保留原先的規矩,在原先的居住地上放牧,給他們圈定了一個範圍,修了一條路去他們那裡,還很貼心的給他們修建了居住的城池。

將他們圈養在了草原上,放牛放羊,擠牛奶擠羊奶,然後剪羊毛,通過大馳道送到賣給政府,換取生存物資以保證生存,從此乖乖的。

剩下的全部被俘獲的北虜都被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苦役建設運動,和被俘獲的倭人一起,承擔起了建設大秦美好明天的光榮使命,此一段時期有史料統計稱北虜和倭人年均死亡量在二十萬以上。

到隆武二十年的時候,倭人的死亡數量已經突破了四百萬,大部分都是死在大馳道建設和江南地區的滅螺行動之中,尤其是滅螺行動,死的人更多。

基本上都是被榨乾勞動力到最後一刻,被血吸蟲感染然後被一把火燒掉了。

多虧了這些人,他們在整個江南十年如一日的消滅釘螺,到隆武二十年的時候,江南地區曾經釘螺繁盛區的幾大淡水湖周邊地區已經難覓釘螺,江南地區百姓的血吸蟲病已經大體控制住了。

蕭如薰在北邊除害,他們在南邊除害,爲了大秦人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秦人民會記住他們,然後很快忘掉。

攻擊察合臺葉爾羌兩國以及烏斯藏的時候,獲得了五十多萬口衆,這些口衆也被安排了各種苦力建設運動,多虧了他們,那些地方的城池才得以快速建立,才讓這些地方具備了基礎的生活人的條件。

蕭如薰發現現在這些地方還沒有想象中生態環境那麼糟糕,當然若要控制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

地圖上所看的國家疆域圖其實一般都是一個大而化之的概念,真正掌握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居住,要有行政設置和一系列的建設。

這對於廣大貧困少人地區來說是很難的,青海西藏和新疆一帶,想要完全掌握一點都不容易。

對於古代中國而言,就算是傳統核心地帶,也就是秦國統一之後的那一塊疆域的完全掌控都要到清朝去了。

更不要說東北西北西南等地,開發都是在清朝中後期,而在此之前,所謂的掌控和疆域劃分大部分都是看駐軍位置,或者是所謂的羈糜統治,不收稅,不壓迫,不干預,所謂的三不統治。

古時候人們掌握一塊新開拓的土地是很困難的事情,可以說江南地區的開發都要到宋朝以後了,而唐朝以前是關中時代,開拓一塊區域往往需要幾百年的時間。

不要看地圖上畫得那麼大,其實掌控不是那麼回事兒。

明初,對奴兒干都司等東北一大片土地的掌控是很有限的,基本上所有的軍事衛所和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沿着河流分佈,河流兩岸建設了一系列的軍事衛所,沿着松花江和黑龍江河流兩岸建設衛所和控制,一直延續到今庫頁島。

河流意味着水源補給,意味着交通順暢,意味着有水可以澆灌土地,意味着可以種植糧食生存下來。

不能長糧食的地方是不能生存的,現在也是一樣。

蕭如薰攻略了這些土地,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無人區,有人那也是流動性很強,這些年在這裡,那些年在那裡,攻略是攻略了,但是這些長不出糧食的地方,又該如何治理呢?

修路,沒有天然河流,就要用人力來修一條生命路線出來,通過這條路,連接華夏神州和新獲得的領土,像觸手一樣,將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沿着道路擴張過去,這就是所謂的征服後控制。

蕭如薰在國內修築八條大馳道,就是將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下達到地方,將地方牢牢掌握住,而對待新獲得領土也是一樣,修路。

沿路建設軍事駐點和居民點,路要經過軍事要地和可以居住人的地方,連成一線,形成一條暢通的通道,便於中央政府對他的控制和掌握,便於今後進一步的開發。

所以要真的說對這些地方控制住,比如說偌大的青藏高原,大秦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沿路兩邊和邊疆地區的駐軍點,還有大城市。

但是這些地方也算被掌握了,因爲有人的地方就是這麼些,其他地方,沒人,難以生存,控制了人,就控制了這塊地區。

將人集中到修築的道路兩旁的地方居住,將人管住了,地方就掌握好了,至於其他的戈壁山地荒漠之類的地方,說穿了,現代都無法利用,還是無人區,最多修幾條公路而已。

不管怎麼說,修路都是最重要的,路修不好,一切都辦不好,所以蕭如薰在征伐過後,講究的是就是修路了,修路是百年大計。

他又定下了大馳道計劃,修路到北海,修路到河套地區,修路到青海地區,然後再修到烏斯藏地區,修一條可以讓中央政府掌控地方的路。

不管多艱難,沒有交通通道的話,就不算真的掌握,就不能真的掌握。

就算掌握,交通不興,還可能造成新的割據政權,大秦今天所付出的心血就將付諸東流。

朝中有人覺得將這些地方納入統治修路的話會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雖然修路可以讓倭人讓北虜去修,但是財政支出一樣存在。

他們說這些地方打下來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納入治理,也看不到太大的經濟利益,修路等支出極大,長此以往,恐怕會造成財政上的負擔過重。

財政部不停哭窮,說國庫空了好多,看上去就像是心裡被挖空了一樣,非常空虛。

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七百六十六 奇怪的換防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七百零七 孫承宗還沒有體會到那種無奈和委屈一千二百四十四 喘口氣,歇一歇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經做好準備了九十九 平壤終焉八百七十六 心臟(下)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九百二十七 季馨,老夫真的爲你感到高興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九百六十 鬥富戰爭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爾沁的臣服八百三十九 謝禾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計四百七十七 局勢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六百九十九 殺心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二十六 晴天霹靂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九 訓練鳥銃隊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一百一十一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下)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一千零九十 憫農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一千零一十 來我這兒吧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二百九十二 特務國家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四百二十二 心底最深的野望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十 夜襲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三百三十七 佛朗機人的目的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八百 絕不反悔!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九十三 金忠善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一千三百三十七 西南土改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二百九十一 坦白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一百零一 新的軍令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五百三十六 他們可以向南來,我們亦能往北去六百九十六 耳目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語的傻子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一百三十一 黑田長政的最後一搏一千一百零五 心裡沒底的楊應龍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零一十二 一個人在戰鬥九百二十 臨界點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氣蓬勃沐五郎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一百八十三 豐臣秀次統籌全局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二百九十八 麻貴站隊五 視察軍營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六百一十 敢不敢?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鯉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