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

太上皇在隆武十五年春二月去世了。

去世前三個月,振邦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太上皇非常高興的抱着自己的又一個重孫子,取了『志雄』的名字。

或許是覺得自己的一生已經圓滿了,三個月後,太上皇在萬壽宮的家宴之後,含笑而終,沒有一點痛苦,享年七十二歲。

而此時,蕭家第三代已經有二十一個孩子了,振邦的側妃張氏又誕下了一個女兒,振邦的第四個孩子出世了。

太上皇應該是非常高興的,很開心的才離去的,當然,唯一有點可惜的是,太上皇去世的時候,小孫子振武還小,才十三歲,還沒能結婚生子。

而今年上半年,振武結婚才半年,一妻一妾全部懷孕,因爲北方冬天冷,她們的預產期又在明年正月,於是振武擔心她們的身體,向蕭如薰請求去了南京行宮陪伴妻妾生子。

蕭如薰在振邦和振武之後就沒再和彩雲生孩子了,彩雲年紀不小了,再生孩子會傷元氣,蕭如薰不捨得讓彩雲冒這樣的危險,就決定不再要孩子。

或許是上天垂簾,把蕭如薰沒有生下來的孩子的份額全給轉移到了振邦和振武身上,兩小子一個比一個能生,振邦結婚半年,一妻兩妾全部懷孕,唰唰唰三個兒子生下來,把太上皇高興壞了。

現在振武也是一樣,一妻一妾全部懷孕,可想而知以後子孫也不會少。

蕭氏皇族的傳承再也沒有任何問題了,大臣們也沒就在這種事情上繼續和皇帝說三道四,皇帝的確只有一個皇后,但是皇帝也讓自己的兒子多娶妻生子,沒有讓兒子們也學自己搞一脈單傳。

蕭如薰是沒有想太多的,但是當他知道自己也當了爺爺的時候,那種感覺還是很奇妙的。

看着小不點們在自己面前亂竄,喊自己皇爺爺,那種感覺,就感覺是突然人生圓滿了一樣,鐵血了一生的蕭如薰在看到這些小肉球的時候,忽然間流露出了讓他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溫柔。

隔輩親隔輩親,或許,真的是有它的道理的。

老的就是喜歡小的,不喜歡大的,蕭如薰對待振邦和振武一直都保持着嚴父的態度,可面對孫子孫女們的時候,態度就完全軟化了,幾乎毫無立場,讓振邦都忍不住對蕭如薰抱怨,讓蕭如薰不要太寵孩子們。

知道歸知道,做歸做,振邦現在算是明白蕭如薰當年說的話了,爲什麼蕭如薰當初擔心太上皇,就和他現在擔心蕭如薰一樣,會把小孫子小孫女們給寵壞了。

蕭如薰最寵愛的就是振邦的嫡長子志高,志高的名字是太上皇給取的,帶着太上皇和皇帝的期待,是大秦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志高從小就被精心照顧,三歲的時候就被蕭如薰放在腿上教識字,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俐的,蕭如薰覺得自己已經把振邦教出來了,接下來,也該好好的教育一下志高,把自己的精神傳承下去。

自己能活多久,就要傳承多久,只要還活着,就要不斷的盡力傳承,不能讓大秦眼下的大好局面遭到破壞。

對振邦,蕭如薰是放心的,振邦會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而他的孩子們呢?志高呢?可以承擔起這個龐大帝國的重擔嗎?

蕭如薰不敢說,也不敢揣測,只知道自己一定要這樣做,要盡到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地把這個局面延續下去,延續個一兩百年之類的。

再往後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蕭如薰也不知道。

臨近年末,快要過年了,蕭氏皇族也準備着張羅着要過年了,今年蕭氏皇族的數量和當初隆武二年過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當初只有二十幾人,現在,已經有五十多人了。

小傢伙們滿地亂跑,看的蕭如薰很是開心。

對皇族,蕭如薰是優待的,也是限制的,多加思慮,多加照顧,現在三位兄長都還在,不過三名王爵的繼承人蕭如薰已經確定了,剩下的第二代的孩子們,也是各有安排。

除了繼承爵位香火的三個,其他的都給放到外面部門去辦事,振武對火器很有興趣,就被蕭如薰丟到了軍工部,跟在趙士禎身邊學習,擔任職位。

大哥二哥三哥的孩子們也有被丟到軍工部的,丟到工部的,還有一個去了教育部,一個去了醫部,蕭氏二代的男丁們就這樣被安排妥當了。

蕭如薰的本意就是讓他們自謀生路,在沒有爵位加成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才學爭取俸祿生活,而不是去做寄生蟲。

蕭氏皇族有最好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如果這樣還不能學有所成,蕭如薰會對他們非常失望,更不會給他們什麼好東西了。

政治穩定永遠是第一位的,皇位的傳承永遠容不得任何人的干預,蕭如薰不管對後代們多麼仁慈,這一點永遠也不會改變。

好在現在通過他的安排和統籌,這個模式得到了比較好的運行,之後會發生什麼,他也不能預測。

振邦的皇位繼承權是板上釘釘的,至於他的下一代,蕭如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他們長成。

處理完了書房裡的事情,蕭如薰去了坤寧宮,去見彩雲,彩雲的精神和身體都還不錯,現在將振邦的兩個女兒清麗和清荷帶在身邊照顧着。

家裡男孩子多,蕭如薰就更加寵愛清麗和清荷兩個小孫女,看到她們,就忍不住上前抱住兩個討人喜歡的小丫頭。

“清麗清荷總是讓我想起當年盈盈還小的時候,可惜那個時候我四處征戰,沒什麼時間陪着振邦和盈盈,所以現在能陪着清麗和清荷,也算是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吧,對了,盈盈最近可有來信?”

蕭如薰詢問彩雲。

彩雲溫婉的笑着,把剝好的蜜橘送了一瓣到蕭如薰的嘴裡:“還來什麼信啊?這不馬上就要回來了嗎?也是你不好,把竟成派到了那麼遠的地方戍邊,否則盈盈也不用大老遠去探望竟成了。”

“男兒漢大丈夫,還是大秦軍人,軍校畢業,如果不能去邊疆戍守,吹風吃沙,是會被人看不起的,以後還怎麼升職?竟成可是大秦最年輕的旅帥了,你想讓竟成一輩子都只做個旅帥?那麼好的天分,在振邦這一代人裡,竟成可是數一數二的。”

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四百八十六 莫大的諷刺六百八十八 抄家進行時(下)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一千一百一十六 直取婁山關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九百一十八 你真是一個瘋子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三百七十九 圖窮匕見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三十五 例外二百六十七 送王閣老入宮休息!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五百三十五 僅僅只是活下來一千二百六十 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九百九十四 吳惟忠歸來九百八十一 土司攻略(上)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六百六十六 拉攏一百二十六 利益驅動的猛獸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七百二十一 皇帝與秦國公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紙片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八百二十 叔父,你何時派兵去救族人啊!四十七 戰後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一百 審判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四十九 封爵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三百零三 閱兵式(上)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三百零六 暹羅(下)六百九十六 耳目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八十八 心安樂,才能身安樂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九十八 進擊的李如鬆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一千一百二十五 鬼門關一百八十九 帶路黨玄蘇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七百一十四 亂臣賊子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百四十六 各人的心思不盡相同三十二 炸城牆?!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五百六十一 死有餘辜(上)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六百零七 分潤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三十二 炸城牆?!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六百三十一 煽動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三百零六 暹羅(下)七百六十三 獻俘儀式一千三百四十 秦軍近代化(下)六百三十二 解救大同城三百七十四 燈塔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九百二十二 流言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準備(上)五百一十八 將大明的未來奪回來!一百零四 吃掉加藤清正(上)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六百 悲哀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