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六 隆武二十年(下)

坐在上首,四十八歲的皇帝蕭如薰深吸了一口氣。

“你們都坐下。”

站起來的幾個人老老實實的坐下。

“太子,你是怎麼看的?”

蕭如薰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是扭頭看向了坐在側後方的蕭振邦。

蕭振邦年已二十五,已經長大成人,從他十八歲開始,蕭如薰就帶着他一起處理一些日常政務,讓他熟悉政務的操作方法和羣臣慣用的推諉手段。

蕭振邦站起身子。

“兒臣以爲,此事並非是某個人的過錯,也不是考試的過錯,而是新式學堂教育體系確立時間尚短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蔡部堂說的對,教育乃國之大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竿見影在教育上是不正常的。

大學堂的建立需要考慮到很多東西,後續的支出遠遠超過建設的支出,合格的老師,合格的祭酒,合格的地方環境,還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東西需要支出,所以這也是財政部力所不及的地方。

若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需要我們立刻做些什麼,只需要按照眼下的計劃一步一步的實施,不用十年,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就解決了,那個時候再回想現在,也許會產生很好笑的感覺。”

蕭振邦說完之後便坐下。

蕭如薰看了看羣臣。

“都聽到太子是怎麼說的了?”

“是。”

羣臣回覆。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加大財政支出就能立竿見影的事情,朝廷規劃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多提及那些有的沒的,也不要多做爭吵,那沒有意義。”

“臣惶恐。”

“臣失言。”

許勁光和陳淵站起身子認錯。

蕭如薰讓他們坐下。

“教育是百年大計,官員選拔也不急於一時,缺乏官員,那就儘量多安排一些官員去這些苦寒之地多多歷練,所有新選拔的官員都要去苦寒之地多做歷練,去的越遠,越是荒蕪苦寒,以後升遷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顧。

這是朕一早就安排妥當的,邊遠地區基層官員優先提拔,隆武八年以後選拔的官員全部都要前往邊遠苦寒之地歷練三年以上才能往回調,有這些政策打底,缺官員不是最大的問題,陳部堂,你不要太憂心。”

“臣遵旨。”

陳淵表示明白。

“但是教育問題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按部就班固然重要,但是讓更多的人讀書,讓更多的人識字,這是朕一早就定下的目標,如今大秦的人口數目大量增長,未來對教育的需求會更大,謝部堂。”

蕭如薰點了謝禾的名,自從土改任務結束之後,蕭如薰就把在全國各地都歷練過的謝禾調回中央擔任了民政部尚書,一干就是八年。

聽到蕭如薰點名,謝禾立刻站了起來。

“陛下。”

“大秦今年的人口普查做的怎麼樣了?”

“回陛下,今年的人口普查已經結束,大秦今年新增人口三百七十八萬六千七百三十九人,較去年多了二十七萬人,如今大秦已有人口一億六千一百零五萬餘。”

蕭如薰點了點頭。

“從隆武三年四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今,十六年了,大秦人口增長了三千多萬,朕很是開心,人口增長如此之多,也證明諸位臣工的工作不曾懈怠,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功績,是會載入史冊的,諸位臣工不可妄自菲薄。”

“臣遵旨。”

羣臣齊聲道。

“當然,這也不是結束,治理國家,沒有結束可說,那麼多人需要吃飯,那麼多人要看病要讀書,都是支出,都是國家的任務,他們若是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那就是國家的無能,你們的無能!”

蕭如薰伸手指了一圈全大秦的高級官員們,羣臣低下頭,並不敢言語。

“二十年了,朕登基稱帝二十年了,二十年來,朕捫心自問,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不是爲了萬民謀福祉,沒有一件不是爲了大秦的強盛。”

這樣說着,蕭如薰站了起來,一邊踱步,一邊如數家珍般的將自己的功績一一說出。

“隆武元年末二年初,朕討滅女真,平定楊應龍叛亂,討伐倭國,開國三大徵,讓大秦穩定下來,隆武六年中,朕派兵攻取河套,討平青海。

隆武七年,朕北伐喀爾喀,剿滅察哈爾,收服科爾沁,將左翼蒙古討平,將喀爾喀消滅,進軍北海,將北虜消滅得乾乾淨淨,武功遠邁漢唐。

隆武十三年,朕統兵西征,討伐瓦剌四部,準噶爾,土爾扈特,和碩特,杜爾伯特,朕與之大戰,將之討滅,將大秦軍隊帶到只有唐軍纔到過的地方。

隆武十四年,察合臺國殺我商旅百姓,朕一怒興兵,統兵討伐察合臺,葉爾羌國黑白不分,妄想聯合察合臺一併抵抗我大秦天兵,朕一併將之討滅,重收西域於囊中,重設西域都護府。

隆武十五年,烏斯藏區部落頭人殺我商旅,朕派兵討伐之,大秦天兵如摧枯拉朽一般將之討滅,朕下令增設烏斯藏都護府,施行土改,從那時開始至今,已經五年了,大秦已經掃平周邊一切惡鄰,古往今來,誰能做到?”

蕭如薰走到每一個臣子背後,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緩緩坐下。

“朕說這些,不是爲了誇耀自己的功績,真的功績無需誇耀,萬民自會傳唱,朕這樣說,是要讓你們知道,你們正在治理的,是一個何等龐大的國家,是一個何等偉大的國家。”

蕭如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

“陛下所言,爾等都聽到了?”

徐光啓接下了話茬。

“是。”

羣臣回覆。

“既然聽到了,就要明白陛下對爾等的期許,大秦之龐大,前所未有,我等所能掌控治理的地區,還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那麼大的國土,若要消化掉,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隻要政策到位,就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是。”

羣臣再次回覆。

“好了,說了這麼些,是要讓你們明白自己身上的擔子,大秦的國土前所未有的大,但是咱們的州縣還沒有完成規劃,更遑論建設,大軍遠在邊疆戍守,雖然驅使俘虜放牧,補給也並不容易。

打下來並不意味着就屬於咱們,屬於咱們也並不一定要移民過去治理,選擇要害的地方就好,但是該掌握的一定要掌握,這對於我們,對於後人,意義非凡,望諸位臣工多多努力。”

“臣遵旨。”

羣臣起身,向皇帝表達自己的遵從。

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七十六 隱藏於歷史之中的細節一百零五 吃掉加藤清正(下)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節三十六 八成把握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鈞六百二十一 開始吧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一千零五十九 毛文龍的決定五百零三 我雖文弱,卻不怕死一千二百七十一 你這朝廷,盡是些魑魅魍魎!一千三百四十六 夢想中的那個國度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鈞三百七十三 心情複雜的納瑞宣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二百二十四 換約之戰(上)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五十九 巨人始動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七百九十 抵達鎮江三百三十一 中國人回來了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二百零五 斬!!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一百四十一 戰後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九百六十九 當仁不讓的選擇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八百七十八 先兵後禮?五十九 巨人始動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三百四十五 王的抉擇(下)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七百八十九 運氣一千一百五十八 極惡惡人蕭如薰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動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一千零六十 新的危機接踵而至九百一十六 毒酒五百四十二 蕭如薰第一次對自己堅持的理念產生了懷疑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四百七十六 四十年的執着九十 最後的準備二百一十一 叫家康來見我!二百三十 大明戰士何懼背水一戰?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一千零七十 朝鮮又要做一次豬隊友了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九百八十五 火器製造總局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團的逆襲(下)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七百五十四 李如鬆做了一個決定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一百九十六 議和的開端(上)二百九十五 蕭如薰的威勢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會四百八十三 梅國楨借糧(上)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五百六十八 北虜來了一百八十二 蕭如薰的大禮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