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

隆武二年二月份開始,因爲新的大秦五年政治綱領提出,諸多事情千頭萬緒需要理清,於是蕭如薰爲了增加工作效率,直接把乾清宮變成了中央政府最直接的辦事地點。

蕭如薰眼下28歲,正是一個男人的精力最巔峰的時刻,可即是如此,秦始皇和明太祖的經驗告訴他,帝王雖然可以掌握絕對的權力,卻無法一個人治理國家。

秦始皇掃六合之後中國人口兩千萬,洪武二十六年,全國人口六千五百萬,而眼下,大秦的人口絕對在一億人以上。

雖然蕭如薰目前只在半個和半個江北進行了人口普查,更全面的人口普查數據估計也要到五年以後才能得出,即使如此,這個時期的人口總數超過一億並不難預測。

人口越多,領土越大,則工作量越大,蕭如薰的工作量是秦始皇的六倍左右,是明太祖的兩倍左右。

爲此,蕭如薰一力擴大中央政府的規模,將從萬曆皇帝手裡得到的明中央政府大規模擴張,從全國各地吸取忠心能幹的幹吏進入其中辦事,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官員數量和部門數量。

其中在土改工作中特別優秀的和在行軍過程中特別優秀的則重點關注,調入各個要害部門,而在要害部門中工作拔尖的則果斷調入內閣。

蕭如薰手下的內閣和前明的內閣發生了些許的不同,無論是官員人數官員品級還有官員的職責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如今內閣的辦事官員超過了兩百人,分別對接內閣底下的不同政府辦事部門,這是爲了順應蕭如薰要求實現『無推諉扯皮』式的無縫對接的要求。

任何形式的推諉責任相互扯皮都不被允許,各個部門有直接清晰的對接官員,如果出現問題,直接問責對接官員。

從地方到通政司到內閣再到辦事部門,內閣承擔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事無鉅細大小都由內閣官員負責接觸和對接處理。

而這其中,通政司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在前明的時候,地方奏表都經過通政司送到內閣,然後進行處理,內閣處理不了的纔會上報皇帝,但是隨着皇權的衰落和閣臣權力的增加,奏表是否可以送到皇帝手上,基本上就看閣臣的意思了。

而隨着文臣力量的進一步擴大和黨爭的日趨劇烈,甚至有些人將把持通政司當作黨爭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爲這樣可以直接攔截一些對自己不利的奏表,而直接把對敵人不利的奏表送到內閣或者皇帝那邊。

他們將通政司分揀奏摺上達天聽的職權當作了黨爭的砝碼。

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地方出現災害、黎民百姓對救援望眼欲穿之時,他們卻在商討如何利用災害置政敵於死地,視百姓於無物,殊爲可恨。

蕭如薰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採取了很多辦法。

蕭如薰將通政司的職權進行了限制,地方一旦出現災害,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不管多大,一律由地方直接用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皇帝手上,這類事情由皇帝親自處理,任何官員都不得經手。

其中,蕭如薰命令中央調查司地方分局和中央的總部設置第二條線路,發生災情的時候,中央調查司地方分局也要上報給皇帝,一旦其中一方送到而一方沒有送到,則立刻啓動調查。

這是明面上的兩條線路,蕭如薰還安排了暗裡的第三條線路,即黑水線路。

根據密線的彙報,蕭如薰知道了周曜和張武之間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兩人的關係非常差,察覺到這一事實之後,蕭如薰也察覺到了黑鴆和黑水之間的某些對立情緒。

之後,蕭如薰決定利用黑水對黑鴆的不滿,將一些鉗制黑鴆的權力給黑水,使得黑水可以監督黑鴆負責的中央調查司。

黑鴆掌握着中央調查司,官員數量多,權力極大,這樣一個部門若是產生了些許的病變,也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中央好控制,蕭如薰可以直接辦到,但是在地方就難了。

爲此,蕭如薰決定利用同樣佈置在地方的黑水對他們進行反向監督,這個權力是蕭如薰秘密授予張武的,周曜並不知情。

當然,周曜如果知道了,出現了任何他知道的並且打算有所作爲的跡象,蕭如薰不會介意送周曜去見他不幸去世的親人。

他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如果他足夠聰明,他就該一輩子裝聾作啞,到死都要『不知道』,否則,他什麼時候『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死。

用三條線路保證蕭如薰對地方災害的及時掌握,對於一些日常政務,蕭如薰也要求地方政府在上報的時候主動進行分類。

是哪一類的政務,是否需要緊急處理,是水利修繕道路修繕還是疏通河道,是出現土匪還是出現海盜,是修繕城池加固城防還是修繕城內倉庫房屋,這些在地方上首先要進行分類。

地方上分類運送之後,再送到中央通政司,由通政司做二度挑揀和送達。

但是其中,奏表在送來的時候,地方上就會用分類的印章蓋下相對應的大印,到了通政司之後,通政司也要蓋上大印,無論其中缺少了哪一個大印,都會被直接追責。

兩種大印都是由蕭如薰主持鑄造的銅模製造而成,地方的就是地方的,中央的就是中央的,大印的花紋不同,字體也不同,且銅模被收藏在皇宮中由專人看管,地方和中央的官員都無法從中作祟。

確保信息的通暢之後,蕭如薰也對內閣進行了改組。

內閣內的官員分成數個小組,小組組長和組員有一定程度的處事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由他們按照蕭如薰確定的明確的規章制度處理。

他們處理完了以後再進行交叉審理,一旦出現意見相左的奏表,就要重新討論處理,確保將失誤降到最低程度,而越過他們的職權的奏表就直接送給閣臣。

每個閣臣有三到五名輔佐官員,幫助閣臣一起處理比較大牽扯麪比較廣的政務,而閣臣也有明確的處事權力。

超出這個職權的奏表則直接送給皇帝,由皇帝乾綱獨斷。

因此蕭如薰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奏表要親自處理,甚至還有一些閣臣覺得無法處理的棘手奏表也要上報給他,讓他來判斷該怎麼做,一天下來,當真是非常疲憊。

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四百三十 興師問罪(三)七百四十八 出發!七百零八 我在緬甸可還有好幾萬精兵啊!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七百三十三 進化的嘴炮們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五百六十四 詭異的動向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三百零一 翁婿夜話(下)一百八十 高薪養廉?一百五十 錦衣衛出動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五百三十一 蠱惑人心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十六 逆賊安敢言生死大義!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七百五十七 沈一貫沒安好心七百一十七 小心與囂張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四百八十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團首次出戰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九百八十一 土司攻略(上)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六百七十 羽翼已成二十 兒郎們!隨我殺賊!!九百二十三 黃袍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一百一十七 強襲開城(下)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四百二十五 蕭如薰的套路四百六十 菲律賓海戰(四)一百五十五 對馬攻略計劃(一更)四百六十九 拿回來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一千零七十六 斷尾求生五百六十六 幸運的朱敏淳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一千二百四十七 他們畢竟也不是什麼哲學家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百三十五 血戰碧蹄館(四)五百六十 抽你者蕭如薰也!(下)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馬碑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討厭驚喜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千一百九十 永遠懷疑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四百五十七 菲律賓海戰(一)一千零二十八 有軍事天賦的蠻夷三百八十八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着一百四十 碧蹄館終焉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三百 翁婿夜話(上)五百四十八 爲了活命(下)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十三 魏學曾的擔憂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下)四百六十一 巨大的鼓舞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三十二 炸城牆?!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