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

隆武元年冬十二月伊始,思南田氏幾家子紛紛接到了大量的軍事情報,無一例外都是秦軍步步逼近的消息。

朝廷軍隊不斷地將駐地往貴州方向移動,移動的速度不快,但是移動的目標很明確,現在朝廷兵馬已經有部分進入了貴州地界,到處繪製圖樣測量地形,然後修補路面建造房屋,意圖不明。

貴州的形勢陡然緊張起來,田氏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安氏和宋氏也沒理由不知道,於是,一直都被大家夥兒有意忽視的光桿巡撫朱正色忽然間成爲了香餑餑,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帶着禮物來求見他。

說真的,造反不造反的對大家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大家都想着安安穩穩的賺錢享受生活,過慣了這樣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日子,大家都摸索出了一套和地方官吏和平相處的法子,一起掙錢,哪裡有空造反?

除了一些天生反骨或者被逼到無路可走的人被迫造反之外,造反都是大家努力避免的,楊應龍要不是實在缺錢,也就是個比較囂張的土司,和造反叛逆還有一段距離。

其餘三家的業務比較多,路子比較廣,養的兵也沒有楊氏那麼多,明朝建國初期對他們下手也比較狠,他們雖然排名在楊氏前面,但是真要論軍事實力,毫無疑問是楊氏最強。

所以,養兵要錢,楊氏最缺錢,而他們並沒有那麼缺錢。

對於他們而言,還是想按照一如既往的例子和朝廷和地方官吏和平共處,並不想鬧出大的事情,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更別說蕭如薰兇名赫赫,他們還真不想成爲蕭如薰的敵人。

於是事情一出現,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對抗,而是交流和解除誤會,詢問朝廷的目的,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誤會需要接觸,那最好的對象肯定不是軍隊,而是朱正色。

三位土司領袖和麾下一羣小土司接連拜訪朱正色,給朱正色帶來了相當多的禮品,比之前送的具有警告和討好雙重意味的禮品就要好太多了,什麼珍珠瑪瑙金銀珠寶都是小意思,名人書畫纔是大頭。

朱正色很喜歡名人書畫,到底也是個文人出身,他們也都懂得投其所好。

朱正色體會了一把有人在背後撐腰的感覺,那感覺不要太舒爽,於是大大咧咧的坐在貴州城裡,和土司們談笑風生。

他傳遞的訊息無非只有一個——朝廷的兵不是衝着你們來的,你們只要乖乖合作就可以,或者,還可以給朝廷提供嚮導啊糧食啊小路啊什麼的,事後,該怎樣就怎樣,你們懂得。

朱正色是貴州巡撫,透露出來的消息已經很有說服力了,三家土司立刻就明白了,朝廷的兵不是衝着他們來的,那就是衝着楊應龍那個跳的最歡脫的傢伙來的。

三家也不是沒有收到楊應龍的書信,說是看到了朝廷的一系列動向,感覺不太對勁,邀請三家放下恩怨,一直對外,大家需要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我完蛋了,你們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三大土司在朝廷的承諾和楊應龍的警告中反覆搖擺不定,直到十二月三日朝廷大軍的先鋒從保靖州宣慰司和辰州府方向分別進入思南府和銅仁府的時候,三大土司和地方小土司才真正的緊張起來。

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順着水流兵分兩路進入貴州,甲冑鮮明,氣勢威武,還有大量船隻順着水流一起跟着大軍前進,將整條水流都給覆蓋了。

朝廷這一次不知道動員了多少兵馬,這就算是瞎子也知道來者不善了。

如此大規模的進軍把三大土司給嚇壞了,朝廷大軍沒來的時候,他們還能左右搖擺一下,想想到底是該相信朱正色的話還是該相信脣亡齒寒的道理,很短的時間內,三家做出了決定。

靜觀其變。

當矛盾過大無法做出明確的決定的時候,當烏龜也不失爲一種選擇,反正只要不旗幟鮮明的站在某一方,怎麼着都有迴旋的餘地,不是嗎?

自然,牆頭草也是不怎麼受歡迎的。

不過對蕭如薰來說,收拾其餘三家還要放到後面,把楊應龍這個帶頭鬧事的幹掉,纔是最重要的,其餘三家在財力上勝過楊氏,但是在軍力上,若沒有充分動員的時間,加在一起也就和楊氏持平。

把最能打的楊氏收拾掉,其餘三家喪膽的可能性極大,不敢對朝廷不尊敬的可能性也很大,更有可能覺得朝廷收拾完楊氏之後就筋疲力盡決定罷兵,好日子就來了。

但是對於玄武營來說,對於其他軍隊來說,軍功,是不嫌多的。

而且,煙霧彈這種東西,蕭如薰手上可不止一顆。

位居重慶府的川兵主力三萬也在馬千乘的帶領下開始做好了向綦江進發的準備,一旦出征,則立刻順着綦江江水南下,往三元壩的方向進攻,直接威脅楊應龍的老巢。

另外,鄭鷹也規定好了幾路進軍路線。

玄武營全營分左中右三軍,右軍以劉綎爲主將,統兵三萬出龍泉縣。

中軍由鄭鷹親自統帥,統兵四萬出白泥司。

左軍以鄭鷹手下最得力的戰將吳勇爲主將,統兵三萬,出興隆衛。

青龍營南下的軍隊自編成一軍,以青龍營副將齊大勇爲主將,行軍至貴州府烏江關,直接兵出播州宣慰司,即後來的遵義,楊應龍的老巢。

如此五路進攻,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戰術路線,將在十五天內將楊應龍的抵禦摧毀,將楊應龍壓縮到海龍囤,然後一舉殲滅之,爲此,蕭如薰下令東南數省爲大軍提供足夠的糧草,徵調水師戰船爲大軍運送糧草。

去年和今秋江南土改之後的兩度大豐收爲此番軍隊的大舉用兵提供了足夠的糧食支持,東南數省各地糧倉充裕。

而且此時正值隆冬,農閒之時,各地鄉政府在縣府的號召下組織各村莊農會出至多三十名壯丁助軍,本着自願原則,參與運送軍糧的壯丁所屬家庭的土地免交明年一年農稅。

得到這樣的利好政策,農戶們羣情踊躍,農會立刻組織壯丁由鄉政府安排送到各處指定地點參與運送糧草的任務。

雖然主要運送任務由船隻處理,不過還是有大批糧草需要走陸路一路隨着大軍前進。

一千二百二十 大秦的養料(下)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一百七十四 強襲對馬港(下)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九十六 踏血而行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一千一百二十 物是人非罷了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貫!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一千一百七十二 吳惟忠的震懾一百九十六 議和的開端(上)八百四十一 權奸誤我!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一百一十七 強襲開城(下)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一百二十四 暗流涌動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一千二百四十一 爲人臣的忌諱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一千零一十 來我這兒吧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八 難行之路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戰死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六百二十五 細作?一千零八十八 黑閻王與黑無常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三百七十八 拜見提督四百二十三 蕭如薰的手工作坊八百八十七 恨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計三百八十四 凱旋(上)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百六十三 陳璘抵達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七百七十四 兵變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四百三十 興師問罪(三)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三百三十六 火器狂人蕭如薰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二百四十二 三方會談(下)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九十五 沈惟敬的斬首行動八十七 戰爭財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四百六十七 陳龍正的憂慮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貫!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三十三 葉公夢熊八百九十六 今晚就動手七百零四 北伐的決心(下)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五百六十六 幸運的朱敏淳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三百零四 政治至上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五百八十 仇敵(下)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四百三十五 天誅(上)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千零八十九 節儉的御膳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六百五十 “無恥的明軍”一千零九十 憫農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九百二十二 流言六百四十二 報應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四十 哱承寵遊說周國柱六百九十六 耳目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一千二百一十三 喊殺聲驟起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