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皇后終於亮爪牙

桂香濃郁時,遲兒的歸期在望,天子特遣一隊禁衛,隨瑩陽真人前往邙山迎回皇子,十一娘知道瑩陽真人必定會說服凌虛天師同來長安,她那師公雖然一貫不喜干涉朝堂之事,倒也不是當真不問世事,心腸甚是柔軟,雖歸隱山林,時常也會救助疾苦,雖說李氏並非貧困百姓,有瑩陽真人親自相請,師公應當不會拒絕走這一趟施治重疾,那麼有師公同行,遲兒的安危當然不需擔憂。

十一娘對師公的“仙術”,如今可是信任不疑,就算有人告訴她師公能於千里之外取敵首級,她也是眼都不眨就會相信。

不過遲兒回京之前,也該是時候與韋太后攤牌了。

但韋太后顯然比十一娘更加心急。

當任瑤光終於得到了居留禁內的特權,謝美人立即便有行動。

也是一日朝早例行問省,這位再度請稟“要事相奏”。

“太后前日詔見任氏之時,妾身並未獲准伴侍左右,然就在昨日,太后詔見妾身,細細詢問潛邸時諸多瑣細,似乎不耐妾身未曾領會心意,竟直問是否覺察皇后早已……早已心懷二意,妾身雖說不敢杜撰誤導,可度量太后神色,並未聽信妾身之言,恐怕是,恐怕是太后已然對皇后心生猜疑了。”

這看似“通風報迅”,實乃機變自保,謝美人雖然不知任瑤光究竟提供了什麼憑證,但太后已然確信皇后已經叛逆不庸置疑,太后當然不肯再受愚弄,也大無必要再與已經失去控制的棋子虛以委蛇,遲早會當面對質,謝美人卻怕遭至懷疑,而且太后也需要她繼續取信皇后,所以纔有這場好心提醒的戲碼。

十一娘有意疏遠謝美人,其實便是爲了打消這位利用她爭寵的想法,雖說並不以爲謝美人會加害賀燁自斷後路,但清楚的是謝美人必無可能會與自己齊心協力,計劃應是利用太后除掉她這皇后,再想辦法贏獲賀燁信任,這一招是有些劍走偏鋒,但也不是完全異想天開。

人心易變,更何況帝王權術?

所以她當然不會爲謝美人看似真摯的嘴臉矇騙,但疑惑的是韋太后究竟怎麼確斷她的背叛?

關鍵人應當便是任瑤光,可就連袁葆等人均不知她潛回長安,部署策劃收復京畿的機密,更不說任瑤光,此婦又是如何說服自大的韋太后承認受人愚弄而不自知的事實?

十一娘百思不得其解,將此疑惑告訴了賀燁。

皇帝早已忘了前幾日那件微小的不愉快,再次聽聞謝、任兩人的動作,並沒顯出心浮氣躁,卻也摸不着頭腦:“經澄臺察探,雷仰棣雖爲雷霆侄兒,品行卻還算正直,我也打算起用他,只無意授予武職,故而對他並無多少關注,想法是先交幾件不關要緊之政務讓他歷練歷練,對雷仰棣我都並沒留心,更何況那什麼任氏,不過皇后既然覺得她蹊蹺,我便讓人盯着她也罷。”

夫妻兩個不能未卜先知,誰也沒往謝瑩身上聯想,殊不知就連韋太后,這時竟然也不能從任氏口中打問分明謝瑩藏匿何處。如今重要的太后黨徒,如謝饒平、姚潛等人四周,當然是密佈耳目,謝瑩與他們聯絡就有如自投羅網,反而是任氏這樣的小角色,起初沒被帝后放在眼裡,便造成了疏漏。

當然,任氏一旦入宮,自然也會受到盯防,故而她以此爲由,婉拒告知太后謝瑩藏身之處,太后雖說不滿,居然無可奈何。

任氏一再擔保謝瑩行蹤不會曝露,她可做爲居中聯絡之人而不被覺察,雖的確有利於保密,其實主要是擔心太后過河拆橋——別看謝瑩此時惶惶若喪家之犬,手頭到底還有幾條突厥人留下的暗線,而太后想要東山再起,逼於無奈時,也只能利用“外援”,謝瑩說不定就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枚棋子既然有用,任氏當然不願乖乖交出。

誰都想做操縱棋局那支手,誰也不願任由他人擺弄。

棋局還未擺開,情勢已然撲朔迷離。

但對弈諸方,還是不難看出陣營分明,比如柳皇后,就是韋太后與任氏等等的公敵。

所以這一日長安殿的例行問省,就註定不會平靜,但當然也不會激發殊死搏鬥。

韋太后甚至仍然是笑臉相迎在先,只彷彿無意間問起遲兒的歸期,老懷安慰地自說自話:“伊伊雖然已爲聖上誕育嫡長子,然眼看聖上已至而立,膝下唯有遲兒這一獨子,未免太單薄,伊伊理當承擔爲天家開枝散葉這一重任,又要執掌宮務,未免照顧不周,伊伊若信得過我,不如讓遲兒暫時住在長安殿,聖上若有異議,交由我來說服,我到底還是他嫡母,想必聖上也不會妄顧孝道,連含飴弄孫這天倫之樂,都要阻攔。”

這便是要強行扣留遲兒爲她掌控了。

“太后如今應當注重保養玉體,無論聖上還是妾身,都不敢叨擾太后清靜。”十一娘當然是要拒絕的。

起居室內,攸而鴉默雀靜。

好半響纔有冷笑之聲,韋太后支着額頭:“十一娘,你呀,難爲你這些年來,在我面前曲意奉迎,我一直以爲你乃重情重義之人,故而就算賀燁政變奪位,我也不疑你與他同流合污,我是真沒想到,竟然被你一直愚弄,你九歲時入宮,得我恩惠,一步步纔有了今天,我又哪能想到,你竟然早存不臣之心……”

“太后什麼時候,已經將君主取而代之?”十一娘是真不耐煩再聽韋海池那套冠冕堂皇自詡恩德的理論,縱然現在還不能告訴韋太后自己究竟是誰,爲什麼要這麼做,但也忍不住要回應譏諷了:“妾身從未尊太后爲君上,又談何不臣之心?若論穆宗帝,是被太后軟禁,剝奪親政之權,致使九五之尊淪爲囚徒,太后質疑妾身早存不臣之心……還真是荒唐可笑。”

她仍是跽跪的姿態,脣角卻微噙笑意:“若說仁宗帝,太后心中理當清楚,仁宗帝當初的確想立當今聖上爲儲,若非太后逼宮,帝位又哪裡會輪到宗室之子?妾身正是不願與太后同流合污,方纔謹奉仁宗帝臨終之囑,盡忠於當今聖上,撥亂反正。”

韋太后雖然早想好了攤牌,但萬萬不料十一娘竟然會毫無羞愧地折辱她,這一氣更如五內俱焚,眼珠子都覺發燙。

“你這大逆不道……”

“太后息怒。”十一娘乾脆打斷了韋太后的怒斥:“聖上登極,乃臣民擁戴,太后在廬州時,不也甘願服從人心所向?如今口口聲聲大逆不道,豈非有顛覆正統之嫌?太后雖爲聖上嫡母,聖上理應孝敬,但太后也別忘了,母子之外,還有君臣。”

跟着便引身一禮:“妾身雖未承蒙太后恩典,但六載相處,奉太后總歸晚輩之情,妾身也不願眼看太后老無所依,肺腑之言,還望太后三思,太后苦耗半生,於權位爭鬥,如今雖說失勢,到底還得錦衣玉食、壽終就寢,太后雖福澤深厚,但也經不住再三孽損,太后花耗重資營造陵寢,總不會願意……百年之後竟不得福地安息吧。”

拂袖而去,隱隱聽聞身後不知瓷枕砸碎了瓷瓶,還是瓷瓶砸翻了畫屏。

十一娘愉悅的彎起脣角。

韋海池可千萬別想着在長安殿在養老,我就怕你不折騰。

第886章 猜疑第474章 相當操心的晉王殿下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588章 太后的仁慈第462章 晉王要“出婦”第1118章 獻城第520章 陸離挖坑第448章 最合適的人第415章 相逢恨晚第566章 禍生第490章 短兵相接第515章 幸與不幸第781章 不求,竟得第1223章 康復第127章 重返舊居第454章 綠帽子的作用第1238章 歡聚第1123章 梟雄末路第270章 誰奪榜首第1161章 團圓第648章 長輩的架子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649章 晚輩不好惹第1039章 你該恨我第413章 璇璣之願第437章 盟主第720章 花樣百變第1228章 拆穿第1168章 卿卿可曾苦相思第708章 確已動情第876章 當時兩大門派第1255章 鬱郁第1221章 一場殿議第143章 罪有應得第842章 生辰第802章 內宅風起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1018章 王妃似“變心”第55章 驚世駭俗的野心第623章 新婚之夜第454章 綠帽子的作用第1135章 貴賤?第330章 陸離的激將法第1192章 高下第218章 國民好叔父第771章 大宴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897章 魏衡安是個無恥之徒第163章 好心當作驢肝肺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第470章 心結第1132章 不懼辱殺第995章 舍藥第1110章 華清宮內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歷程第708章 確已動情第1018章 王妃似“變心”第763章 財權第426章 晉王再遭嫌棄第1100章 賀湛的抉擇第1395章 奇思第568章 高玉祥的救星第879章 難自禁第762章 天價第1088章 蜀王也是背鍋俠第789章 殺聲不曾驚長安第1096章 太后入甕第1135章 貴賤?第935章 阿祿好眼光第548章 鄭雄事件的遺禍第21章 一對和諧妻妾第1034章 溫情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79章 七娘捱打第1195章 名人的誕生第276章 “閻王”鎮“小鬼”第1387章 終級對峙第705章 傾家蕩產買性命第1246章 辦砸了第1267章 允見盧媛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1314章 皇后亦陷囹圄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77章 不是無關利益第927章 聽召章臺園第703章 承諾第611章 晉王的好事第505章 相繼鼻青臉腫第104章 花粉和氣喘第1057章 自遺其咎的七娘第1318章 釋姚潛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1129章 止殺第759章 詔令至第575章 醞釀第646章 新居第743章 曝露第650章 婷而的心第283章 璇璣“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