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外出1

063 外出(1)

隨着‘鏗——’的一聲,顧琰收回撫琴的手。她練琴已經三年,只算小成,可是這手上卻是生了不少的繭。當然,不只是練琴的關係,還有練劍。搬到東院兩年,她並無一日懈怠過顧珉轉教她的劍法和輕功身法。

太夫人開始不同意,後來知道這套劍法對塑造形體很有幫助纔沒有反對。而且,劍舞原本就是大家閨秀可以學習的課程之一。

說起來兩年前搬到東院其實也不是那麼風平浪靜的。雖然長房的顧珂無意和她爭奪這個位置,由長姐牽線定下了寧安侯嫡次子,二房的顧瓊顧瑤也各自定下之前看好的小軍官與考中秀才的侯府庶子。但四房還有三個女孩兒,五房更有一個嫡出的顧珏。太夫人要尋一個孫女到跟前教養提升身份,對她們同樣是大有好處的。

所以四伯母之前有心將顧琅送來,只是顧琅擔心到了嚴厲的祖母跟前,天天都要講規矩,日子不如在自己親孃跟前好過,所以不肯表現。四夫人最後便也只有作罷了。五夫人則是思來想去,婆母並不待見自己,對自己生的顧珏也一直淡淡的。與其靠她,不如靠自己孃家給顧珏掙一個好前程。而顧琳一心想來,顧瑾想來不敢表達,但她們二人一則沒有嫡母力挺,二則也不入太夫人的眼。這事歸根結底還是要太夫人拍板的,所以即便各房眼紅,五夫人想要阻攔,最後也都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顧琰搬進了東院。

顧琰攤開手掌,用指甲撥着掌心的繭。說她雞犬升天,這條路走得可不平坦啊。從前她也好奇過,大家女子要練出出衆的琴藝,怎麼還能繼續保有纖纖玉指如初。如今知道了,等到她琴藝大成之後,太夫人便會讓她泡一種藥水,去腐生肌,重生的肌膚便會再度嫩如嬰兒。人說十指連心,硬生生用藥水撕扯去一層外皮,那得有多痛啊!

這分明是在養揚州瘦馬嘛!

這兩年多顧琰處處小心謹慎,行事更加迎合太夫人的心意。因爲,她並不是不可代替的。譬如顧珏,雖然沒有到太夫人身邊來,但繼母能爲她尋來的資源並不比太夫人這裡的差。有自己的存在,她必定也是玩命兒似的在學。再不濟,還有一個顧琅。庶子的嫡女也不是就完全不行。四夫人行事從來都滴水不漏,用心教出來的親女,即便資源略遜一籌,也不會有太大差距。

顧琰不想做這個揚州瘦馬,但她不能成爲棄子。所以,事事都只能力求最好。她到東院,身邊就只帶了端媽媽、小菊、小蘭還有馬嬸子。小蘭依然在給五夫人通風報信,通報顧琰在東院的情況。要是沒有她,五夫人自然會再派別的人來。而且,顧琰擔心東院裡怕原本也有繼母的眼線,所以讓小蘭傳回去的都是真消息。

她如今虛歲十一,因爲每日練劍的關係,所以看着比同齡人高挑一些。因爲這幾年所受的教育,行動間不自覺就帶出了一些氣度,和四年前剛回顧家的時候相比,幾乎有了可以稱得上脫胎換骨的變化。太夫人對此尤爲滿意。

今日是初十,各房來給太夫人請安的日子。

林氏笑着提起顧珂將滿十五,打算爲她辦一個及笄禮。

太夫人道:好啊,一晃眼小九也大了。家裡也留不了她多久了,好好的給她操辦操辦。贊者自然就由瑜兒這個做姐姐的擔任,那正賓你打算請誰啊?

正賓得是衆人公認德才兼備的女性長者才能擔任,身份嘛自然是越高越好。林氏笑道:此事還想拜託一下三弟妹。

秦氏原本安靜的站在林氏下首,聞言擡頭,大嫂是想請我孃家嬸嬸擔任珂兒的正賓?

林氏頷首,秦相夫人如果肯,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嗯,我替大嫂跑一趟。秦氏並不推脫,顧珂天真嬌憨,她也覺得可愛。當下看一眼太夫人,母親,上次我嬸嬸說起想見見琰兒,我帶她回趟孃家可好?

顧琰心頭一跳,除了那次湊巧遇上晉王妃,她還沒有見過外客。三伯母這是在幫她爭取權益,從祖母的迴應也可以看得出她如今對自己的態度。

衆人也都是明白人,當下都看了過來。這兩年,因爲太夫人的偏愛,顧琰機會是享受着顧府後院最好的資源,大家都是看在眼底的。

太夫人想了想,看向身姿如柳侍立一旁的顧琰,嗯,調教了兩年,想來帶出去還不至於丟我的臉。只是親家嬸嬸緣何想要見她呀?

之前回去給我叔父拜壽,我帶了琰兒寫得最好的字給我嬸嬸看。您知道我嬸嬸的父親是當年天下聞名的書法大家,白山書院的山長。我看着琰兒的字漸漸有了章法,又怕自己沒看準,所以帶去讓嬸嬸品鑑一番。

太夫人眼底一動,有這位秦相夫人的認可,對顧琰的名聲實在是大有好處。琴棋書畫四樣,說起來她最拿得出手的的確是書法了。於是不禁帶着一絲急切的問道:那她是怎麼說的?身子還微微前傾。

衆人的耳朵也都豎了起來,林氏微微不滿,正在說小九的及笄禮,怎麼又讓琰兒喧賓奪主了。可是一想,瑜兒說得對,不管送去的是誰,最後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靖西侯府。人家也只會說那是靖西侯府出去的姑娘,是老侯爺的孫女。五弟的官職雖然依託岳家升到了從四品,可他就是個混日子的,不能自立,只能依附侯府。至於小九,不是早就想好了麼,讓她大樹底下好乘涼就是了。不然爲什麼要給她選個嫡次子呢。當家主母她是做不好的,上頭有能幹兄長的嫡子就最適合她了。

二夫人低着頭微微撇脣,顧珂是嫡長房嫡出,比她的瓊兒瑤兒高出一截,雖然不甘但也只有認了。這一個外室女憑什麼凌駕於衆人之上。至於五夫人,她下頜動了動,野丫頭有越飛越高的態勢,以後自己更不好抓住了。這讓窈娘看在眼底,以後還不得有樣學樣的教女兒啊。那她這個五房當家主母的權威何在。窈娘一年前也爲顧詢生下了一女,如今剛滿週歲。不過,不是一切都由得老太婆一手遮天的。她決定了人選又如何,外頭的事可不是她說了算的。

三夫人掃了一眼全場,把幾個妯娌的表現都看在了眼底,這才緩緩開口,我嬸嬸說,琰兒的字已有自成一體的雛形。

這話一說,包括太夫人在內都動容了。這樣的話傳揚開去,一個才女的名聲就算是坐實了。這可是自成一體,不是模擬得來的。

親家嬸嬸過譽了,她也就是寫得比常人好那麼一點兒。寫得好也是你這個做伯母的教得好。一時,太夫人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琰兒這丫頭,可真是可造之材,比她預期的表現還好。她都有些後悔過了幾年才接她回來了。

顧琰也很是震驚,她一向自矜字寫得好,這一點潘先生時常誇獎。可是沒想到秦相夫人竟然會給出這麼高的評價。那日午後,三伯母過來,拿起她寫的字看了會兒,然後問她怕不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她怎麼回答的來着,是了,她說無人妒者是庸才。她既選了這麼一條路,當然免不了要面臨很多問題。多辛苦才終於搬到了東院,斷沒有打退堂鼓的。但也沒料到這麼快她就要走出顧家,然後和其他家的閨秀比較了。已經到了太夫人想要的一鳴驚人的時刻了麼?

顧琰感覺得到顧珏的目光往自己身上盯了一眼,怎麼都覺得這是好事呢?三伯母一心待她好,也是盼着她能嫁得高門,不然不會放下不管世事的原則替她奔走。難道這個時代的女子的前程,就真的只能完全繫於一個男子身上?她會不會做得有些過了,以後做不成女官,反倒讓太夫人的想法得逞?嗯,不會,到時候出個什麼意外很容易的。臉上出疹子什麼的,她自己不動手,顧珏怕是都會幫忙。到時候顧珏想去,就讓她去嘛。

而且,得到秦相夫人如此的認同,顧琰也免不了虛榮心暴漲。自成一體哦,不枉她以成年人的心志強迫自己苦練了七年。

太夫人親暱的看過來,去了秦家,你可給我端着點,沒得讓人說我不會調教孫女。

母親最會調教人了,琰兒剛回來的時候像什麼樣子啊,如今看看,誰能知道她不是從小在侯府長大的呢。二夫人笑道。

小七和小八這出閣在即,從小就在我跟前承歡,我做祖母的,自然不會一點表示也沒有。等會兒你們跟着肖嬤嬤進去祖母的私庫,自個兒挑兩樣喜歡的。帶去了婆家也算是留個念想。

顧瓊顧瑤喜滋滋的站起來,謝祖母。

二夫人酸溜溜的一句話,換來四樣珍品,立時心花怒放。之前銀錢受損那都是公中的。但世家積年的那些東西可都還在庫房裡。尤其是太夫人的私庫。誰不知道太夫人攢了幾十年,全是一等一的好東西。這些東西原本是沒有他們二房和四房的份兒的,全看太夫人自個兒高興給纔會拿出來。一時又擔心顧瓊和顧瑤萬一挑的不是精品怎麼辦?可自己肯定沒機會跟着進去。就看這兩個死丫頭的眼力和運氣了。

四夫人也滿意,既然有小七小八的,自然少不了四房孫女兒的。她可不像二嫂有那麼多非分之想,以爲把老太太哄高興了,就一切都好說。你又不是親兒媳,還能真跟大嫂她們去比麼。不過,琰兒一個外室女都有的待遇,憑什麼她的琅兒不能有?

太夫人讓衆人散了,顧瓊顧瑤跟着肖嬤嬤去挑東西,祖母只說了兩件,沒說大小。所以,二人都決定挑大件的。

肖嬤嬤來回報的時候,顧琰正在聽太夫人教誨,教她到了秦相府裡如何應對,怎樣待人接物。顧琰心道,要麼不放她見外客,一見就是堂堂一品誥命夫人。怎麼都是有一些緊張的,恨不能將太夫人的話記牢掰碎了。這可不想那次見晉王妃,那時候她還小,又剛回來,禮儀上只要不出大錯就成了。而且晉王妃本就是爲她而來,也不會挑剔。這回可是她在社交場合正式亮相,這一步走好了以後的路都會順很多。

你也不用太緊張,秦相夫人是外命婦之首沒錯。可她也是親戚、長輩。而且她對你還頗有些賞識。就拿出你小時候見晉王妃那份落落大方來就是了。三兒媳肯做這麼處心積慮的鋪路,也有些出乎太夫人的意料。不過,這自然是好事。從長遠看,也符合她的安排。

顧琰點點頭,嗯,孫女記住了。

太夫人聽顧瓊顧瑤各挑了一扇屏風,外加一整套頭面首飾,隨她們去吧,這倆丫頭從小沒少花心思逗我這個老太婆開心。如今出閣,給她們些東西也是該當的。一邊又對顧琰說道:等到我的琰兒出閣啊,那我可是要出血了。

琰兒一輩子不嫁,就陪着祖母。顧琰捶着太夫人的腿說道。

那可不成,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愁!放心,祖母到時候一定睜大了眼替我的琰兒挑一個好的。

顧琰一副害羞模樣的低下頭去。怕是早挑了對象,如今只是要讓她夠格被送去邀寵吧。這件事,怕是要讓太夫人失望了。

四哥這兩月不在家,和三堂兄一起回老家所在地考舉人去了。他兩年多前和晉王府搭上了關係,他又是晉王妃的侄兒,便時常往晉王府去向那些老先生討教學問,進益很大。當然還有沒有做其他就不知道了。不過祖母和大伯父對此都很樂見其成。也不知道他這次能不能一舉成功。不過,聽說舉人很難考啊。

四哥一直在京城讀書,三哥卻是在聞名已久的白山書院求學,也不知道他們二人到底誰的學問更好些。四哥一心要做這一輩的翹楚,在武道上首先要打敗大哥,舉業上最大的對手就是這位三哥了。也不知道他爲什麼沒有留在京中,反而到外地求學。聽說三哥去白山書院還是四伯母極力爭取的,差點就沒能成行,後來入門考試時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進去的。還聽說四哥原本也要去考的,可是臨動身前突然拉肚子把人都拉得虛脫了。再後來在家啓蒙,又有晉王府學識淵博的先生可以請教。他就沒有再去考白山書院了。

這些年三哥只在過年以及太夫人做壽的時候纔回來,顧琰也就見過他幾回。說起來明年初太夫人七十大壽,禮物她還沒有想好呢。不過今天聽三伯母說起她的字兒來,她倒是想到了。剽竊一個不知道原創是誰的創意,用九十九種不同的字體寫九十九個壽字,最後再組成一個大的壽字,百壽圖就成了。回頭繡出來,可以當做屏風,也可以直接掛在牆上。

這個比較考功夫,得好好準備一下再寫。至於繡,就更花時間了。她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來做繡活,拉上顧瑾一起準備好了。正好她的繡功很不錯,也可以替她省下置辦壽禮的銀子。沒辦法,顧珂也好,顧珏也好,她們出手都是大手筆。明年又是七十整壽,人家擡出整塊和田玉雕成的觀音來,她們的禮物也不能太次了。但是,又沒有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就只有靠自力更生了。回頭去找顧瑾商量就是,想來她不會拒絕。

太夫人又要開始聽人誦佛經,把顧琰攆回自己屋去。一來,顧琰每日的功課不少;二來,她也不希望顧琰聽了佛經移了性情。

顧琰如今三餐都和太夫人一塊兒吃,太夫人還特意讓人按孔太醫的吩咐,又照顧她的口味採買各色物料給她吃了調養身體,小日子過得美美的,面色好得不行,肌膚更是嫩得可以掐出水來。馬嬸子如今就在小廚房裡做事,專門負責給顧琰做吃的。

老規矩,每當給太夫人問安的日子都是學堂的休沐日。不過顧琰是另外有課的。便回去拿了書包準備按課程安排先去找潘先生。

一回去就看到屋裡全都喜氣洋洋的,端娘在給她搭配跟着三伯母去秦府的衣服首飾。

端媽媽,還早呢,三伯母要四日後纔去,秦相夫人進山吃齋去了。

端娘激動的道:這可是姑娘頭一次得到允許以顧家姑娘的身份外出做客,當然一切都必須盡善盡美。及早預備出來,回頭姑娘試試,小蘭再把新學的髮髻都給姑娘梳一下,看看哪種更合適。到時候把我嫂子也叫來一起參考。小蘭手巧,過來以後跟着東院的侍女學會了幾十種髮式。顧琰的頭髮現在她承包了。

顧琰點點頭,嗯,好吧。合着還要香彩排。她看一眼忙活的小菊還有小蘭,嗯,到時候我帶小蘭去。一是省得繼母再動其他腦筋打聽情況,二是小蘭是要比小菊機靈一點。不過小菊這人從來不鑽牛角尖,這種事她不會吃味也不會多想的。她知道自己和她多年相依相伴的情分是旁人取代不了的。

好吧,說起來,她其實也很激動呢。第一步,是得到太夫人的徹底認同,搬到東院。這出去見客,就是第二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