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初露1

453 初露(1)

皇帝安排女眷先走的同時,讓人發佈了一則出自大家手筆的檄文。首先否認東昌方面對天朝的指控,同時揭露東方槿始則毒害親祖父、嫁禍叔父引起內亂,繼而安排人刺殺,將黑鍋扣在前去救助的天朝將士身上。要求東昌方面立即將之前入境的天朝兵馬禮送出境。否則,鎮東軍將派大軍營救,併爲東昌王報仇。

這個時候發,是因爲官方的消息這個時候才傳開。

顧琰看着人給大球小球打包行囊,心頭頗爲不捨得。倆小子倒是什麼都不知道,窩在她懷裡樂呵呵的,不時的擡擡胳膊伸伸腿。手腳上的小鐲子晃得叮噹作響。糰子不出意料,果然是不肯跟着何皇后回去。顧琰便也沒有勉強他。

大球小球這趟來是帶了擅兒科的太醫的,自然跟着他們一起回去。雖然倆小傢伙身體不錯,而且對行船適應良好,可是半道要是生病也夠讓人擔心的。顧琰讓顧琇跟着回去,又託了十七公主。再有顧瑜和長樂也是要回去的。還有兩個孩子原本身邊所有伺候的人也都跟着。只是,看不到她,一開始肯定會哭的。

低頭看看咿咿呀呀握着小拳頭的大球小球,她猶豫要不乾脆把他們也留下得了。可想了想他們就是在這裡,自己恐怕也完全沒時間照管的。接下來事態怕是會越來越嚴峻。還是就這麼辦吧,等回了京城再去宮裡接他們。此時何皇后這個祖母還是很值得託付的。她自己沒有嫡親的孫輩,平素對大球小球還是很上心的。

顧璽也被打包回去,他拍着胸脯說他也會照顧小外甥的,讓顧琰放心。

顧琰笑笑,轉頭問三夫人,“元元回去麼?”

“她娘六七個月了,她回去也是添亂。在這兒陪陪小棋兒也好。”

楚王妃也沒有回去,說是要和楚王一道。至於主動提出留下陪皇帝的貴妃,大概就是出於‘當人質’的心態了。她主動提出總比被留下來得好看些。

顧琰開始以爲一衆女眷會驚慌失措,後來才發現她想差了。她們根本就不覺得東昌發生的事和她們有多大關係。東昌國內政變也好,血流成河也好,那都是聽說,是別國。至於說要打仗了,歐哲等人還被困在東昌那都是男人的事兒。還有人不捨得走,抱怨此事打亂了之前的安排的。而且,因爲最後分量的皇帝還留在洛陽,女眷們也沒覺得這兒有多危險。顧琰看到她們,都覺得阿允和自己是不是想多了啊。

把大球小球送上船,顧琰不捨的看了又看,聽到船開始收錨只得狠狠心離開。還沒等她下船,大球小球不知道是看她扭頭就走了還是怎樣,已經開始哭起來了。顧琇和十七公主一人抱了一個來回走動着拍哄。顧琰牽着糰子,停了一下腳步還是沒再回去,依舊下船來了。

糰子這段時間跟球球相處的時間比在秦王府多多了,感情培養出來了一些。聽到他們哭也是一副很受不了的樣子,小聲道:“哭得好慘!”直到船已經開走了很久,顧琰都覺得自己還能聽到球球的哭聲。

“姐姐,回去吧。”顧珏在旁邊勸道。她也沒有走,蕭戎這次被蕭允留在了行宮,讓他幫襯着顧琰。顧珏也不牽掛京城的婆母、小妾那些,就索性留了下來。說是如果顧琰去忙,她就幫着照顧糰子。其實也不是做什麼,而且糰子太皮實,需要一個敢‘鎮壓’他的人在旁邊。下人是震不是他的,只有親近的長輩才行。顧琇跟着球球回京了,顧珏便成了最好的人選。

高昌自然不會將歐哲等人禮送出境。東西二線都開戰了,一時邊境硝煙四起。東方槿這邊以天朝干涉內政、刺殺東昌王爲由,納真則是隨意找了個士兵走失要過來找的理由。反正他們就是想打這一仗,理由什麼的根本無關緊要。估摸着皇帝攢銀子想一舉掃平四夷,不但是天朝的有心人看出了端倪,四國也不少人心頭有數。與其等到天朝兵強馬壯、國庫充足了開戰,不如趁此時儲位未定他們主動挑起戰爭。

洛陽人安定了幾十年了,面對戰爭心理素質比鹽城那邊的人差多了。一開始皇族撤離的時候,便開始有人驚慌打算舉家去投奔親友。後來得知皇帝沒有走才重又鎮定下來,照常營生。顧琰心道,還有幾天的路程纔到鎮東軍的大營。這洛陽的人慌什麼啊?她記得以前在鹽城,就隔着百來裡,老百姓一樣安居樂業。對鎮西軍有很大的信心。當然,私下裡包包倒是收拾好了。兩手準備做得妥妥兒的。

皇帝聽她這麼說,挑挑眉,“你這麼說也有道理。不說百姓,就是鎮西軍也比鎮東軍驍勇善戰得多。”以戰養戰,鎮西軍中雖然減員比鎮東軍嚴重,但剩下的都是百戰之餘的老兵。軍事素養是真的高多了。倒是鎮東軍,幾十年下來都只是訓練,很少出戰,讓人不那麼放心。

這會兒行宮中人少了八成,小孩子就留下了糰子和樂樂,顧琰便帶着他們過來皇帝身邊逗趣解悶。樂樂是知道糰子不走之後他也死活不肯離開。大公主無奈,就把她託給了顧琰。投桃報李的,路上她和汪翎羽肯定也會對大球小球格外上心。樂樂除了偷跑過一次,其他表現都良好,帶着也不麻煩,顧琰自然不會推脫。如今他吃住都和糰子一道。

顧琰想了想道:“父皇,鎮東軍很少動真章,東昌的軍隊也是一樣吧。”這麼說來,大家起跑線一樣。有蕭允這樣號稱修羅將軍的秦王坐鎮,想來鎮東軍在這一仗之後也能成爲虎狼之師。想一想孫小丁和阿允,一個屠夫,一個修羅。舅甥倆難怪投契。不過,西陵的納真那也是頭狼。東方槿從前不知道,如今看來也絕非善茬。

顧琰一下想起蕭允說的和對晉王有利,戰對他有利的話來。也許今天的局面,其實是他隱隱盼望的吧。

皇帝點點頭,“是這樣沒錯。不過是東方槿先挑起戰事,大概不是毫無準備。初時,鎮東軍怕是要吃點虧。”說完一愣,他從來不和女人說這些,怎麼這麼自然就和這個小兒媳婦說上了。不過想一下,這個話題是他起頭的。顧琰開始只是說百姓的表現不同而已。

顧琰嘆口氣,“師傅、師爺還有阿櫻、歐大哥都還沒有消息。”

“此時,沒有消息便是好消息了。”

“父皇,糰子和樂樂放您這兒。兒臣去看看師母師弟和歐大嫂母子。”

“去吧。”皇家此時也不能對那兩家人不聞不問。顧琰自然是最合適去慰問的人了。

顧琰帶了小菊坐了馬車出行,路上她小聲道:“希望師傅是個禍害,不是好人。”

“他肯定是禍害。姑娘你想,當初他身上中了毒又暴露了身份,還被前國師佈下天羅地網的搜查,不是也平安回來了麼。”

“那倒是。而且我覺得師爺和師傅不至於對東方槿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吧。還有阿櫻,她就那麼老實任人宰割?”

齊娘子聽到她們‘禍害’這個說辭想笑,不過後頭的話細想倒的確是有道理。如果真的有說防備,不至於像傳來的消息一樣情勢一邊倒纔對。

馬車忽然停了下來,車伕道:“王妃,前方不好通行。咱們要繞路麼?”

那繞得就有點遠了。齊娘子問道:“前頭出什麼事了?”

“像是本地的百姓打砸了一個東昌移民的糧店。”

顧琰心道不好,雙方交戰,這是有人鬧事兒打砸搶起來了啊。一旦成了風氣,那就亂套了。怎麼楚王坐鎮洛陽也不管管這樣的事兒?這像什麼話啊。

“街上巡視的士兵都不管麼?”顧琰訝然道。

車伕答道:“他們視若無睹的就走開了,興許因爲是天朝人打砸東昌移民店鋪。”

她轉頭對齊娘子道:“你去……,我也去看看吧。”這些士兵敢公然不管不問,肯定是受了上頭的人影響。知道這樣不會有事。而這,肯定也不是洛陽發生的第一期針對東昌移民的打砸搶事件。

“王妃,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屬下去就是了。您還是別去了。”齊娘子怕前頭出什麼意外,想攔下顧琰。

“我也去吧,不震懾住,會冒出更多趁機發戰爭財的人的。”回頭把東昌移民的店鋪搶完了,怕就該輪到大戶了。那樣一來,洛陽的治安就真的亂了。即便楚王手下有三千人,也未必彈壓得住。最怕的其實倒不是戰爭,而是民衆的暴動。而且,她和何皇后之前才安撫了東昌移民,如今就發生這樣的事,也不能不聞不問。

東昌的移民數量也不少,回頭真的發展成了火拼,後果不堪設想。必須馬上遏止住這個態勢!如果東昌那邊師傅阿櫻他們還活着,能控制住局勢,戰事未必非得打到那樣慘烈的地步。此時不能坐視東昌移民在天朝如此被人魚肉。楚王啊楚王,你怎麼能如此放任?顧琰這下知道爲什麼皇帝從來不派楚王真的領軍作戰了,阿允也說他資質平庸了。這哪是出口氣的問題。這個該死的傢伙,他這一才具平庸不要緊,這是要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啊。可是這個節骨眼上,想低調肯定是不行的了。

交代了齊娘子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行宮替她請一道‘便宜行事’的口諭。這兒的情況一說,老爺子立馬就能想到後續的種種。他可不是楚王那個短視的。顧琰面覆輕紗下了馬車,對跟車的關天河道:“你馬上派人去把巡視的士兵叫來爲此秩序。”

“是。”關天河顯然也想勸顧琰不要親自過去。

顧琰吐出一口氣,“那些東昌移民,此時心底必定很是惶恐。我得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這種情況,必須得是一個身份足夠的去壓場子才行。

關天河只得帶着人護着顧琰過去。巡視的士兵走遠了,一時過不來,他只好帶着秦王府的侍衛先將領頭打砸搶的人扣押下來。這會兒已經聞風來了很多拿着米袋的人,想等着打砸之後開倉放糧。裡三層外三層的全是人,羣情激奮。

關天河手下那些人得了囑咐,下手都不輕,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是帶頭動手的人一時都趴下了,很快鎮住了場子。當然,也有不服的。尤其是看到場面控制住了,被人簇擁而來的只是一名女子之後。

“爾等刁民,見到我家王府還敢不跪?”侍衛見一衆人等愣愣的看着顧琰穿過剛纔空出來的道路,不由呵斥道。

便有人開始下跪,然後跪下的人越來越多,“草民等拜見……”

小菊道:“這是秦王妃!”

“草民等拜見秦王妃!”

不得不說,顧琰在洛陽的知名度還挺高的。首先,之前是秦王在掌管一切事務;其次,花車遊行的時候顧琰異常親民的舉動的確是蠻出風頭;第三,拜糰子所賜,這洛陽普通的民衆也知道了秦王妃很厲害,一氣兒生了三個兒子。還有一些附加的譬如說她悍妒不容人,秦王霸道跋扈卻懼內不敢納寵這些小道消息也傳播開了。

顧琰看着跪拜在自己跟前的人,也沒有叫他們起來。只冷冷看了一眼,“你們是不是不服?覺得本王妃庇護東昌人卻讓人打壓你們?”

大概她之前親和的名聲在外,這會兒便有人大着膽子道:“是,敢問王妃爲何如此?”這人倒不是領頭打砸搶的。那些人都被按趴到了地上,嘴也堵住了。

“兩國交兵不傷及平民,這個你們可聽說過?”

有個讀書人模樣的人道:“是有這個說法。”

這話如果是在鹽城問,肯定會被民衆嗤之以鼻。西陵人傷及平民的次數不要太多哦。不過這裡是洛陽,東昌和天朝交好數十年,彼此還是可以講一講道義的。

“知道就好。”顧琰看到遠處藏在人後的費夫人,便朝她招招手。費夫人這才大着膽子上前,“民婦拜見秦王妃,多謝王妃大義。”

顧琰道:“起來說話,這是你家的糧鋪?”

費夫人點頭,“回秦王妃,正是。”

顧琰心道,那就更好了,天助我也。費家的行事她還是有所瞭解的。費家可謂是高昌移民中最有威望的。不然何皇后怎麼會將安撫菱悅父母的事交給了費夫人。他們家不但在移民中有威望,在洛陽當地也是樂善好施素有好名聲的。

不過,這些人連費家都搶,看來別家早被搶了。她朗聲道:“這位費夫人,本王妃之前恰好見過。費家的爲人行事,你們難道不清楚麼?她家可有囤積居奇?”

“沒有。”有人小聲答道,面上漸漸顯出赧然。

“可有哄擡物價?”

“不曾。”這下不好意思的人越來越多了。一句話,費家落戶洛陽幾十年,是相當對得起這一方的老百姓的。

顧琰繼續道:“本王妃阻止你們,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東昌此時是賊子當道,所以纔會和我天朝兵戎相見。一旦東昌王或者東昌王室的其他人站出來控制了局面,這場戰爭是可以停止的。那到時候,你們何以自處啊?”

“這……”

“秦王妃說得有理,我等知錯了。”

顧琰看過去,這個領頭認錯的八成是關天河剛給她安排的托兒。這會兒正需要這樣的主。有人領頭認了錯,再加上顧琰的話說得入情入理,便有人跟着認錯了。一時衆人都認了錯。

費夫人眼看這糧鋪保住了,對顧琰感激不已。而且,這不但是身家財產保住了。有秦王妃這一番表態。他們這些移民的性命也是有了保障啊。

顧琰問道:“費夫人,是不是如今東昌移民的店鋪都在面臨這樣的打砸搶?”

費夫人點頭不已,“是啊,已經好些鋪子被搶了。我家已經算是排在後頭的了。”

顧琰看向前方運起輕功疾步趕回的齊娘子,跪拜的衆人也跟着看過去。齊娘子道:“皇上口諭:秦王妃可便宜行事!”

請到了口諭就好。顧琰正色道:“關天河,派人去給我調五百士兵,立即杜絕打砸東昌移民店鋪的舉動。帶頭鬧事的統統給我抓起來。”

“是!”

有了這一出事,顧琰便沒再往顧大姑舊宅去。不過,她讓人把蕭戎叫了來,“蕭將軍,你帶上人去把我姑祖母的舊宅保護起來。記得,東昌王的孫子絕對不容有失。”之前師爺公然帶着小師弟進進出出,還是有不少知道他身世的。就怕東昌如今和天朝開戰,有人想到他頭上去了。至於顧琰,她做了這件事,還得回去和楚王打一番官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