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肅順的決擇

紫禁城外,午門口,肅順正慢慢悠悠地邁着八字步一步一步度出城門來。此是正是午時,陽光強烈地灑在肅順臃腫的身上,而他似乎絲毫沒有察覺一樣,依舊搖晃着圓圓的腦袋,右手來回地摸着那沒有一根鬍鬚的下巴。在沉思的時候,用右手來回的摸下巴是肅順習慣性的動作了,彷彿只有這樣他才能靜下心思來思索事情。肅順一邊走一邊搖着頭,嘴裡嘀咕着什麼,連管家帶着轎伕擡着小轎來到了他的身邊他都沒有發現。

“不同了,不同了。。。”肅順長吸了口氣,似乎對自己所下的結論又有所懷懷疑一樣,他遲疑了一下,喃喃着,“又好像沒有變一樣,皇上還是原來的那個皇上啊。奇怪,真是奇怪了!”他是咸豐最倚重的人之一,也是他曾經和幾個大臣暗地裡讓道光選擇了咸豐爲繼承人,從而使咸豐登下了這大清九五之尊的寶座的。

對於咸豐的瞭解,肅順自信自己要比別人清楚的多。可是今天早朝上咸豐下的那道聖旨卻讓他看出了一絲不同,可是肅順自己也不知道咸豐到底是哪裡的不同了。

“老爺,上轎了。”管家打起了轎簾子對肅順恭敬地道。

肅順點了點頭,看了看管家嗯了一聲,邁開步子,上了轎。轎外管家對着轎伕高聲唱了一聲“起轎”轎子就慢慢行起來了。只是肅順的眼裡依舊還有着一些不可思意的神情。今天的咸豐皇帝給他太多的感觸了,他不由得將摸着下巴的右手加重的幾分力道。

“老爺,是回府?是還到哪逛逛?”管家在轎外低聲地詢問着肅順。肅順的管家張成,原是肅順府上的滿族包衣,因爲爲人誠肯,做事情仔細認真,肅順將他提了做府裡的管家了。張成知道平時,肅順下了朝以後有時是不會直接回府裡去的。或是去鳥市逛逛,逗逗鳥;或是去茶樓喝喝茶,聽聽評書。這些地方往往是這些滿清大臣們常去的地方。故而張成有此一問。

“不了,回府吧。”肅順聽到張成在外面問他,他於是便隨意地回答了句話。肅順心裡還是在想着咸豐的事情。雖然今天早朝上肅順覺得咸豐與平時有所不同了,但是隨後在御書房裡的一席對話還是讓肅順覺得咸豐是沒有變的。皇上還是原來的那個皇上,陰狠,多疑,骨子裡還透着股殘暴的性子。這讓肅順心裡又放下了幾分。

“萬歲爺是越來越有皇帝的威儀了,心裡開始變得讓人捉摸不定了。唉,聖恩難測啊。”轎子裡的肅順不禁長嘆了口氣。

一想到今天在御書房裡的那一席長談,肅順就不禁覺得有股子寒意從心底裡升起來。但是咸豐皇帝對他一如繼住的器重又讓他心裡說不出的激動。肅順在轎子裡面想着,心思不禁又回到了早朝後的御羽房裡。

早朝下了後,咸豐領着圖先先一步往御書房去了。留下了一殿議論紛紛的文武百官。咸豐下的那道旨意對滿朝百官來說無疑振動是巨大的。肅順見咸豐叫他獨自一個人留下來,讓他心裡覺得一定有大事要發生,也不敢怠慢,見咸豐去了自己也甩甩衣袖跟着往御書房來。

肅順來到御書房的時候,咸豐正在批改湊折。肅順待小太監傳報了一聲,便聽到裡面傳話叫他進去。肅順不敢怠慢,小跑着進了御書房,拜倒在地,三叩九拜,山呼道:“奴才肅順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賜坐!”咸豐從湊折上擡起頭來,衝肅順擡擡手道。

“謝皇上!”肅順又磕了一下頭方語帶激動的道。平時大臣們來向咸豐皇帝湊事的時候都是站着回話的,就是他肅順今天怕也是第一次有如此隆恩了。因此肅順心裡受寵若驚,越發覺得咸豐今天叫自己一個人留下肯定是有大事情找自己商談。

“朕今日叫愛卿前來實是有要事要委愛卿去辦。”咸豐見肅順坐下來後,肅容道。

肅順心裡一動,心裡想如果是有大事。又不知道咸豐要自己去辦什麼事,競然如此莊重其事,因此忙也收起心思來,莊重地對咸豐揖了一揖,以示對咸豐的尊敬,才恭聲道:“不知道委派奴才什麼差使,奴才定當盡心竭力爲皇上辦事。”

“嗯!”咸豐點了點頭,“如今天南方發賊未滅,而黃河,兩淮之地又突發洪災。朕實怕有心人見有機可趁,挑撥災民,效發賊洪透全一般爲禍我大清。此事不可不防啊!”

肅順心裡想了想,覺得咸豐所慮實是有道理,暗自也點了點頭,於是附和道:“皇上所慮極是。”

“因此朕今日纔會撥內帑銀兩以救災民於水火。只是朕競然不知道我大清國庫竟然如此拮据,心裡實是有愧列祖列宗啊。”咸豐看了看肅順,憂心道。他實在是心憂不已,如今大清國庫竟然真的只有不到一百萬兩的庫存,那他想要練的新軍從哪裡來啊。

肅順不知道咸豐心裡還有這層意思,見咸豐這樣說,哪裡還敢怠慢,忙離坐而起,撲倒在地口稱死罪,嘴裡還大聲道:“是奴才們沒有爲皇上辦好差使,累皇上心憂實是奴才們罪該萬死。”所謂主憂臣溽,主溽臣死。滿族雖然來自草原遊牧民族,但是在二百多年的漢文化洗禮中,這草原上的民族也早已被潛移默化了。如今咸豐如此憂心,讓肅順心裡實在是感到一種恥辱感。

咸豐見肅順如此緊張,不禁長嘆了口氣,擺擺手,慢慢道輕輕道:“起來吧,怎麼好好的,說着說着就跪下了呢。愛卿不必如此。朕自己的所作所爲,朕自己知道與你等無關。愛卿不必如此。”頓了一頓,見肅順回到坐位上才繼續道,“如今南方發賊爲禍,而北地又起大災。因此朕撥內帑一百萬兩救濟災民,只是這大清的官員啊,我不說你也知道。”

咸豐見肅順又下跪,忙擺了擺手才又道,“你是朕倚重之人,不必顧慮這麼多。朕有要事要交由你去辦朕才放心。”

肅順見咸豐如此說,頓生一股士爲知己都死的感覺來。也覺得自己和咸豐之間的關係拉近了不少,彷彿此時在御書房內商談的不是君臣,而是彼此相交多年,知根知底的好友了。忙對咸豐拱手,哽咽道:“奴才何德何能,竟得萬歲爺如此器重。萬歲爺但有所吩咐,奴才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以當皇恩!”

咸豐對肅順的表現很滿意,於是點了點頭道:“朕這一百萬兩銀子,明日就交由你送去河南等地振災。另你到了河南之後,朕令你全權負責振災事宜,再賜你金牌令箭,可先斬後湊。但你要記住這一百萬兩銀子,到你手上是一百萬兩,到了河南等地也要一百萬兩。一個子兒也不能少。若有誰從中剋扣,殺!”

咸豐雙眼直視着肅順,頓是屋裡的溫度都在直線下降,肅順不得不略低了低頭。咸豐又道:“災民數以萬計,朕雖下旨開倉救濟難民,恐難以爲計,地方上糧食必然緊張。如有奸商敢囤積居奇,哄擡物價者,殺!切記!切記!另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你到了之後當招集郎中,仔細防備。好了,沒有其它事了,你先退下吧。”

肅順忙站起身,抹了抹頭上的細汗,告退而去。直到現在,肅順只要一想起咸豐那雙精光閃閃的眼睛,心裡就會升起一股寒意來。在肅順想來,皇上如今是發了狠心了,自己哪裡還敢怠慢,再去逗鳥,聽書。

“萬歲爺越發的有明君風範了。”肅順在轎內長嘆了一口氣。咸豐的脾氣他是最瞭解的了。如今肅順卻從心裡升起一股無力感來。封建時代,在朝庭裡當任官職的,有幾個不是摸着皇上的心思辦事,只有這樣辦事才讓皇上高興,肅順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只是如今,咸豐的心思,肅順是越來越猜不透了,這能讓肅順心裡感到焦慮嗎?他雖然是咸豐倚重的臣子之一,可是保不住哪天,自己一個不好,讓皇上不高興了,這丟官事小,小命保不保得住還有是個事兒呢。

“這差使得小心着辦了,不但要辦好,還要辦得漂亮皇上纔會高興!”肅順喃喃自語道。在他想來,如今咸豐下了狠心,那肯定是不容有失的了。只是如今咸豐開始有了一代帝王的架勢,雖然對於大清來說是好,但對他肅順來說卻是個兩難的先擇。

是繼續過他的逗鳥聽書的自在生活呢,還是做一個能臣。想到這裡,肅順心底裡不由一陣激動。他肅順曾經也是有過一番報復的,只是時至今日,眼見得滿朝文武都是不堪入眼,心中也是越來越暗了。現在咸豐皇帝突然好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這對於他來說不見不是一個契機。

“老爺,到了。”張成打起轎簾。

肅順緩步邁出轎來。只是眼中已不復平常那種渾渾噩噩,混吃度日的懶散了,取而代之的一個雙精明的眼睛。肅順下得轎來,神情不禁一怔。打眼望去,肅順府上,早已停滿了車轎。府中早已有下人迎了出來。肅順打聽了一下,不禁釋然。雙後背在背後,臉上恢復了平日那種怡然自得的表情,邁開大步走進府裡去了。

肅順府上早已官員雲集了,不爲別的只爲今日早朝時咸豐下的那道聖旨。這皇上撥了一百萬兩內帑銀振災,這對於他們做臣子來說,臉面往哪裡擱啊。肅順向來被咸豐皇帝器重,今天又被咸豐單獨留下商談要事。這些個大臣們早就不耐煩跑去肅順府裡來打探消息了。肅順去了許久還沒有回來,這些大臣在大廳裡一個個急得打轉呢。突然然聽到肅順回府的消,早耐不住迎到外面去了。

一羣人,吵吵鬧鬧,七嘴八舌,你一語,我一句。這個說,肅中堂,皇上最爲器重你,你得勸勸皇上啊,這撥內帑的事萬萬使不得啊;那一個又說,肅中堂,皇上招你到底何事啊。。。一時人聲鼎沸。肅順也不管他們說些什麼,一直往大廳走。

來到大廳,肅順才高聲叫道:“安靜安靜,你們這樣亂七八糟地成何體統,這哪有我大清官員的樣子。”如此一叫,場面頓時安靜了下來。肅順雖然在咸豐面有是唯唯諾諾的,但在這大清的百官之中還是很有威望的,、尤其是今天到場的都是他肅順一黨的,都以肅順馬首是瞻。

羣官都看着肅順了,見他說了一句又不說了,景泰首先耐不住了,從羣官之中跳了出來衝着肅順道:“我說老肅啊,我的肅中堂啊。你到底說說皇上找你去爲了何事啊。”景泰雖然也是咸豐倚重的人,而且還是慈安的哥哥,大清的國舅。

但是一來他脾氣暴躁,性子急,不像肅順沉得氣,二來,他是靠着慈安的那層裙帶關係纔有今天的地位的,辦事能力也確實不如肅順很多。景泰自己也知道,因此凡事都看肅順的眼色行事。

“就是啊,肅中堂。皇上如此行事,我等做臣子(奴才)的豈不羞愧難當。中堂大人您一定要勸勸皇上收回成命啊。”羣官也附和道。

“胡鬧!”肅順見羣官這樣說,頓時臉色一沉,立身而起,雙手朝北拱了拱了,“大清如今內憂外患從生。皇上心憂社稷,你等身爲臣子,不思爲皇上分憂,卻只顧自己臉面,該當何罪。皇上愛民如子,這有何不對?”

羣一時無語。只有景泰,平時與肅順關係密切,才又問道:“皇上招你去到底何事?”肅順見羣官一時語噎,沉下的臉纔算好起來。見景泰問自己,才坐回坐位上,捧起茶碗細細地品了一口茶,才慢悠悠地說道:“皇上招我去,無非是爲振災之事。皇上怕委別人去,有人從中剋扣,奸商坐地起價,賜我金牌令箭使我可先斬後湊。皇上如今已有一代明君之範,你等當回去,各司其職,盡心辦差,爲皇上分憂,纔不失臣子本分。今日就散了吧。”說起站起身來便要送客。羣官還要說什麼,被肅順揮揮手打斷了,只好罷綏紛紛告辭離去。

待送走羣官,肅順才招來管家張成,吩咐他收拾即將起程的所需之物及隨行的家將事宜。一切都做完了,天氣差不多也快暗下來了,肅順纔回到內堂去休息,不提,一夜無話。翌日,咸豐親押着災銀,在城門口爲肅順送行。肅順自是感動萬分,謝恩不已。咸豐還不忘囑咐要肅順從速辦理,不要耽誤了行程。肅順忙棄了轎子換馬車,帶領了一千禁軍,將隨行家將急急往河南來。

(昨天因爲電壓不穩,中途斷電,大蝦一夜成結付之東流。大蝦向各位書友至歉了。大蝦上班很忙,因此一天只能碼一章,累此更新緩慢還請大家見諒!藉此,大蝦也厚顏喊下。希望大家多多點擊、收藏、推薦。大蝦是第一次碼字,大家的支持是大蝦的動力。大蝦一定努力碼出好的文章來,不讓大家失望。在此大蝦謝謝大家了!)

第139章 東海炮聲(下)第292章 最後的決戰(下)三五八章 三個寶貝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4章 兒女情長第273章 打倒再踩(上)第212章 奇怪的商人(五)第151章 鐵血軍魂(下)第242章 美夢難成(三)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82章 大戰在即皇后發彪下第44章 一戰成名(三)第15章 長沙之戰(三)第259章 亞歷山德公主(下)第91章 暗流浮涌第二o二章 四國和談八第127章 衛廉歸來第242章 美夢難成(三)第二二o章 整肅黑幫四第372章 進軍印度(中)第三四o章 俾斯麥訪華下第59章 湘軍威武(下)儲位之爭四第77章 利益纔是王道 上 完整第216章 煙雨江南(四)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80章 歸來的喬治第131章 虎門硝煙(上)第163章 決戰天津(十一)第99章 巨龍的騰飛第146章 血戰臺灣(六)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52章 中秋晚晏第98章 斬草當除根第323章 冤屈的美國人第361章 突變(下)第56章 再練新軍第365章 這不是演習(下)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113章 後宮風波又起(上)第56章 再練新軍第9章 肅順振災(二)第139章 東海炮聲(下)第171章 日出東方第27章 武昌陷落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271章 踏平鹿兒島(中)第51章 名臣覺醒第311章 九州平定(十二)第319章 燃燒的新加坡(中)第366章 宣戰第二o五章 四國和談十一第362章 氣壯山河第261章 血腥肅貪(下)第三o九章 九州平定十第90章 望斷秋水第三五o章 日本內戰下第6章 初聞朝政(二)第32章 新北京(二)第136章 讓你去炸第233章 節外又生枝(一)第80章 歸來的喬治第349章 日本內戰(上)第297章 碩果累累(上)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148章 血戰臺灣(八)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63章 急轉直下(上)第61章 浴水玫瑰(下)第36章 新年,新年!第161章 決戰天津(九)第三o七章 九州平定八第二七o章 踏平鹿兒島上第197章 四國和談(三)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18章 情至深處第293章 侵略者的下場(上)第189章 中德合資(下)第117章 撿到倆兒寶(上)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184章 雪中大計(上)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6章 初聞朝政(二)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7章 肅順的決擇第337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32章 新北京(二)第232章 南京動亂(三)第66章 御架親征(二)第29章 中德北京條約(一)第174章 血染冰城(三)第74章 天國的隱憂(下)第27章 武昌陷落第二o八章 奇怪的商人一第381章 決戰海上(下)第188章 中德合資(中)第89章 凱旋而歸(下)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