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國的隱憂(上)

女人終究只是女人,不敢多麼強悍的女人都無法改變她們柔弱的天性。縱有花木蘭、木桂英這樣的絕世奇女子,都有其柔弱的一面的。

當第一輪炮火在鎮江城頭之處掀起一股股巨大濃煙,在牆頭上轟開一個個大坑,四處飛濺的彈片和着零碎的石子將原本嬌弱的天軍女兵掀翻在地的時候。本願誓死如歸的女子們終於還是露出了她們柔弱的一面。巨大而振悍的場面,讓這些本就見識不多的堅強的女子們感到巨大的恐慌,盲目地她們只想逃離這地獄一般可怕城牆。女子清脆而驚慌的尖叫之聲,讓城外展開屠殺的一方無不聞之動容。

然而戰爭就是戰爭,當硝煙升起的那一刻起,將決定了雙方再沒有弱者可言,再沒有同情一說,死神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悲憤地雙眼欲裂的蘇三娘終於見識到了新軍那可怕的炮火。看看一個個曾與自己共甘共苦的姐妹們在陣輕煙過後便倒下一大片的她,一時無法接受如此殘酷的現實。大戰纔剛剛開始,自己這邊還沒有摸到敵的人的身影,自己這邊便成了一片修羅地獄。

“撤,快撤到城裡面去!”濃烈的血腥之氣將一時陷入掙扎的蘇三娘再次扯回殘酷的現實之中來。面對新軍如此犀利的炮火,完成沒有反抗之力的蘇三娘只能想到一個辦法,撤到城裡面去。城裡此起彼伏的大小房屋纔是自己三千熟悉地形的姐妹最好的戰場。既然無法在城牆上給予清軍最大的殺傷,那主自己與清妖在大街小巷裡決一死戰吧。

巷戰,是咸豐最不希望的。之前之所以希望蘇三娘可以降不能排除咸豐想降低新軍傷亡的可能。新軍最終的目的還是爲了對付洋人,在內戰中的消耗是咸豐不想看到,可是巷戰這比之城外野戰更血腥的拉鋸似的戰場是新軍必需去面對的,畢竟沒有經歷過巷戰的軍隊不能算是一支完整的軍隊。

一輪炮火下來,天軍女兵便損失了數百人,更難以讓蘇三娘面對的是原本被自己好不容調起的戰鬥意志在這輪可怖的炮火之下徹底瓦解。帶着悲憤,蘇三娘果斷地將驚慌失措的女兵全體撤下了城樓,四散到星羅棋佈的城裡去。逃脫了可怕戰場的女兵這才稍稍將驚慌失措的心平復了一些。

“進城!”聶士成在四門155加榴炮轟開了四門之後,揚起那精緻的小左輪手槍向天發了一槍命令道。天軍女兵的果斷撤退讓聶士成始料不及。精通戰略的他同樣想到了巷戰的堅難場。那星羅棋佈的房屋就是天軍最好的掩護,對上這親的地形,就算新軍再好的裝備,再精練的訓練也無法避免傷亡。雖然同樣對於向一羣柔弱的女開炮覺得有些殘忍,但她們既然選擇了戰爭,就必須服從戰場上的規則。

浩浩蕩蕩的新軍大隊從四門涌進了被轟開了城門的鎮江城內。進城的新軍一時間彷彿一支急速飛進的利箭突失去了目標一樣。兩千多天軍女兵如憑空消失一樣讓新軍摸不到頭腦。

“啊!”一聲慘叫,一名衝在最前面的新軍士兵全身劇烈顫動了一下,雙後丟下了被喻爲士兵第二生命的新式步槍,捂住了心口。一枚利箭準確地穿透了這名新軍士兵的心口。

衝峰的隊形頓時一滯,略有些恐慌起來。原本犀利無比的進擊態勢不再,新軍開始四處尋找隨時可能從不知道何處射出來的利箭。儘管新軍在人數與武器上都具有無比的優式,但在這不熟悉的環境之下,無往而不利的新軍像一位拳臺上屢戰屢勝的拳王,在與空氣做搏鬥一樣。

再不是劇烈的槍炮之聲了,偶爾砰砰作的槍聲之中夾雜着新軍士兵臨死前的慘呼。殺紅眼的新軍士兵看看一個個突然被冷箭射殺的戰友倒在自己面,原本那還帶有的一點憐惜之色不再了。

看到傷亡開始增加的聶士成見機調整了一下作戰策略,將新軍進攻的態勢再次放緩。反正鎮江已是新軍的壤中之物,聶士成不急。指揮着新軍小心仔細的一步步慢慢搜索前行,遇到可疑的建築和適合躲藏的地點,新軍都會先用小迫炮來一通轟炸然後再次小心仔細的前進。

就這樣整個佔領鎮江的戰役一直從早晨打到黃昏,付出近一百多人陣亡,兩百多受傷的代價,新軍終於將天軍女兵最後的一支抵抗的隊伍包圍在了原先的清政府的官衙內之內。

鎮江戰役再無任何懸念可言。對於新軍的傷亡如此之大,咸豐不得不佩服蘇三孃的指揮若定的才能與三千女兵的堅韌不撥。懷着最後一次勸降的心願的咸豐騎着高大的戰馬微馬來到蘇三娘一部三百餘躲藏的官衙之前。現在的蘇三娘已經是絕路了,他不想逼迫她,但是他又似乎覺得倔強的蘇三娘可能會再次拒絕投降。

事實正如咸豐所料,在彈盡糧絕,無路可逃的絕境之下,腿部中了一彈的蘇三娘在手下副將的攙扶之下,依舊惡狠狠地拒絕了咸豐的勸降。無奈之下,咸豐只得下令向官衙開炮了,爲了避免再次出現傷亡的情況,所有的包圍官衙的親揮步兵全都沒有參與進去。官衙在一輪輪炮火打擊之下,最終與蘇三娘和三百部下一起化作一堆瓦礫。

鎮江一戰從此奠定了咸豐無與倫比的威望。英桂數萬大軍連數月而不得的鎮江咸豐僅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便徹底佔領了。這一仗被之後的史學家們稱之爲中華帝國的復興之役。

鎮江的陷落引起的一起起的連鎖反應。首先因爲鎮江陷落而遭到威脅的天京急急忙將四面的兵力佈置到各各要地上來,驚慌的洪秀全更是連夜下令要求在西線上與湘軍作戰的石達開和鎮江廬州與李鴻不斷捉迷藏的陳玉誠與李秀最大限度的靠近天京以爲側應。

四面與天軍作戰的湘軍,楚軍與淮軍見到咸豐如此快速地收復了鎮江之後,在一翻歌功頌德之後,見機不可失同時發力向天軍各路守軍發起了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的反擊。被迫退守武昌的曾國藩在數月的休整之後,湘軍擴增至五萬人,其中竟有洋槍隊一萬餘人,下了狠心的曾國藩不遺力地快速向新式軍制轉變着。鎮江收復的消息一傳到曾國藩耳之後,這位屢遭石達開“羞辱”新任湖北巡撫立即集結全部了湘軍五萬餘人,連同胡林翼的鄂勇三萬餘人當天便向鎮守武漢與漢陽的石達開部天軍發起猛攻。

陣兵南昌的左宗棠也是同時兵發九江豈圖藉機一舉攻克九江這個長江要塞,截斷東西天京的聯繫將天軍分割成兩塊。左宗棠手下的三千楚軍同樣被左宗棠擴編至兩萬餘人,所有的槍炮全部從德國在山西的兵廠得來。與曾國藩不同的是,左宗棠的楚軍的編制與訓練幾乎與武衛軍一模一樣,這還要歸功於那一個連教導連與老楚軍。

李鴻章這路人馬更是勢不呆擋,不是害怕淮軍傷亡太大,李鴻早就揮師直接攻打廬州城了。與李秀成捉了十幾天迷藏之後,李鴻章終不負咸豐所望將廬州外圍據點全全部打掉。陳玉誠與李秀成只得守在廬州與滁之間無法動彈。

形勢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可以用急轉直下來形容。許多原本依附天國的地方起義軍見清軍勢不可擋,太平天國大有瞬間消亡的危險,紛紛見識地向清軍投降。咸豐爲了鼓勵起義軍,下令善待投降的投降天軍,這更讓及及可危的天軍戰場形勢不容樂觀起來。

洪秀向陳玉誠李秀成下令其回師天京之後,兩人幾乎入棄了所有了皖中疆域,只是死守在廬州與滁州兩地抗恆着李鴻章的淮軍犀利攻勢,若非陳玉誠愛兵如子,兵法蹈略出衆,天軍衆志誠誠,又兩地城池堅固,天軍早已只能無奈的退回天京等待太平天國的滅亡。

而最讓洪秀全氣惱的是,石達開這個他一直猜忌的天國傑出軍事領導人居然堅絕的違抗了洪秀全的命令,死守在武漢與漢陽之間,致使心急報仇的湘軍不能得寸進。石達開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鎮江已失,如果再失去武漢與漢陽這兩處天京西面的屏障,那麼清軍便可以兩路夾擊,任天京怎麼易守難攻,到時候成了一座孤城的天京,被清軍攻陷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而與天京同進覆滅的自然是苦心經營的太平天國了。可是急上火的洪秀全卻不這樣認爲,曾經滿腔野心的他,被秦淮風月的洗禮,早已不復當初的報復了。

氣急敗壞的洪秀全,在韋昌輝等與石達開有不和的將領的唆使下,堅定地認爲擁有西征軍十幾萬的石達開是想擁兵自重,連連下旨將石達開大罵一通,並威脅如若石達開不盡早趕回天京救援便要撤掉他的軍權。洪秀全的這一決定卻正中了另一位在天國之中擁有無尚權力與聲望的大人物的下懷。

一場風雲變奐在及及可危的太平天國上空悄悄積聚。山雨欲來風滿樓,再堅固的堡壘也會從內部被攻破。

第62章 取捨之間第372章 進軍印度(中)第363章 戰爭開始了第三o七章 九州平定八第233章 節外又生枝(一)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145章 血戰臺灣(五)第249章 情勢突變第85章 一戰天津(上)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第275章 打倒再踩(下)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二o七章 四國和談十三第7章 肅順的決擇第374章 世界中心(上)第16章 長沙之戰(四)第214章 煙雨江南(二)第243章 美夢難成(四)第193章 送倭送到西第93章 天若有情(下)第31章 新北京(一)第195章 四國和談(一)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三四o章 俾斯麥訪華下第10章 改革初議(一)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90章 望斷秋水第41章 誓師出征第69章 御架親征(五)第三o三章 九州平寂四第185章 雪中大計(下)第144章 血戰臺灣(四)第162章 決戰天津(十)第335章 放一把火第246章 承德春狩(三)第352章 飲馬東京(二)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385章 挺進非洲(中)第345章 去患(上)第69章 御架親征(五)第27章 武昌陷落第36章 新年,新年!第50章 李鴻章第268章 揮軍東顧(中)上架公告第87章 一戰天津(下)第148章 血戰臺灣(八)第174章 血染冰城(三)第67章 御架親征(三)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第87章 一戰天津(下)第二九o章 最後的決戰上第371章 進軍印度(上)第298章 碩果累累(下)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272章 踏平鹿兒島(下)第94章 京華浮雲(三)第23章 天下第一軍(二)第4章 兒女情長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369章 復國者(上)第338章 戰爭的前湊第三o一章 九州平定二第366章 宣戰第369章 復國者(上)第32章 新北京(二)第172章 血染冰城(一)第三o三章 九州平寂四第142章 血戰臺灣(二)第161章 決戰天津(九)第354章 飲馬東京(四)第278章 七國峰會(上)第二七o章 踏平鹿兒島上第316章 詹西女王(上)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第71章 兩難全(中)第345章 去患(上)第234章 節外又生枝(二)第二六o章 血腥肅貪上第58章 湘軍威武(上)第143章 血戰臺灣(三)第50章 李鴻章第385章 挺進非洲(中)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90章 望斷秋水第8章 肅順振災(一)第二四o章 美夢難成一第142章 血戰臺灣(二)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144章 血戰臺灣(四)第116章 一五計劃(下)第286章 名臣的歸宿(下)第7章 肅順的決擇第二o四章 四國和談十第35章 新北京(五)第二七o章 踏平鹿兒島上第二九o章 最後的決戰上第164章 決戰天津(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