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名臣覺醒

李鴻章憑他的個人魅力,很快便從揚州富商財團手裡募集到一筆可觀捐餉。揚州歷來是中原富城,地臨運河,南北交通的要地。各地鹽商雲集在此,富人到處可見。天軍兵臨廬州,揚州士紳大戶人心緊張,生怕發賊進城之後的手段。天國喧傳的是物物歸上主的教義,在南京城就遍搜富戶財產土地充公。這讓揚州城的富商們擔憂不已,李鴻章於此時向富商們痛陳利害,贏得了士紳們的讚賞,紛紛捐資相助。李鴻章手下大將劉銘傳於揚州再次募集了兩淮子弟五千餘人,再次組成淮軍,在揚州開始新一輪的練兵。兩淮子弟多悍勇,時有生活無以爲繼的鄉民上山落草爲匪,尤以大別山區爲最。天軍攻克廬州,相繼將臨近的六安,金寨等一併劃入版圖,當地鄉民紛紛往揚州逃難,於是淮軍募兵工作進展順利,這年頭,能吃飽飯管他是幹什麼的呢。

七月中旬,募集了近百萬兩銀子的李鴻章親自踏上了趕往山西的路途。之所以親往山西,李鴻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借道去河南參觀剛剛歸入肅順名下的新三師,看看到底新軍是怎麼組建的。

李鴻章取經的路途是充滿振驚的,與安徽接壤的河南比之紛亂的安徽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河南等地在經過了捻軍之亂之後,勸減工作才得以順利展開,各地都是因爲減租息得到好處的農民歡天喜地的笑聲,收穫之季即將到來,百姓們臉上充滿着收穫的喜悅。李鴻章很奇怪,那些被減了租息的地主鄉紳會這麼大方嗎。李家本身就地主階層,家裡上百頃的良田,上上下下上百口人都指望着這些地地活呢。這租子減下去了地主們吃什麼?

當好奇的李鴻章向農民們問起這些來的時候,往往百姓們都臉帶鄙夷的目光看着他說道:“不減能成嗎?青天大人可是發下話來了,不減租子就請去衙門裡喝茶。聽說萬歲爺的皇莊都不用交租子了,這些地主佬還能比萬歲爺金貴?”人人都認爲李鴻章是一個吃人血的壞地主。

自小在世家大族中長大的李鴻章被一束束鄙夷的眼光看得有些來氣,但是一時又不好發作,只得再去問那些被減了租子的地主們。地主們好像對減租子很歡迎一樣,往往面帶笑容地答道:“減了就減了唄,總比被別人造反把老本都搶去了好。再說了,減租子的可以入城辦廠,還可以免稅。唉,您是不知道,這工廠一開,半年的利潤抵得過以往兩三年的。現在辦廠的人少,誰辦誰準發財。老弟您啊,抓緊機會趕緊下手吧,晚了就沒您什麼事了。守着一畝三分地有啥盼頭?”

一路走來,李鴻章不由感嘆。咸豐在北京時下的勸減政策,李鴻章也有反對。這樣下去李鴻章擔心會把士紳階級給逼到發賊那一邊去。可誰知道發賊比皇上來得更狠,不但要充公了你的財產,連人都得抓起來,不是殺掉就是坐牽房。比起這樣來,皇上的政策算是優厚的了。怪不得這些地主老財們這麼合作。看着百姓欣欣向榮的日子,李鴻章相信,要是自己住在這裡,也不願跟着發賊去造反,誰吃飽了撐得去做那殺頭抄家的事啊?

從毫州一路走來,李鴻章越走越心驚,驚是驚喜。皇上的德政得到最好的報答。現在哪家百姓家裡不是把咸豐的畫像掛在家裡供着,希望這個好皇帝能長命百歲,讓老百姓多享幾年福?

走了十多天,李鴻章終於到達了河南的第一座大城——商丘。商丘在捻軍之亂時,受到過戰火的創傷,但是由於清軍的頑強,捻軍最終沒有攻進這座歷史名城,反而在永城與商丘之間飲恨。在商丘,李鴻章終於看到了新式工廠,轟鳴的機器帶着動着生產機左飛速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工業用品成堆生產出來。剛剛從農民轉變成工人的百姓滿臉笑容地在車間勞作着。

自咸豐向德國全面開放中國口岸以來,就不斷有從德國不遠萬里聞風趕來發財的洋人,這些有的帶來的新式的技術,有的帶來的新式的商品,有的則帶來的新式的機器。河南一經平定,在華北尋找商機的德國商人們都紛紛跑到了這裡,在北京發了財的中國商人們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這片相對安全的土地,隨之而來的是外來的商人興辦的工廠產生的巨大利益帶動了當的商人把目光放開,紛紛投入到新式工廠的興辦之中。加之肅順對咸豐的命令執行有力,政策施行得當,又被肅順將河南等地的吏治全面整頓了一番。華北平原上可謂成了一片祥和的樂土。

新式工廠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與經濟效益讓李鴻驚歎不已,優厚的政策對百姓產生的影響也讓李鴻章從中看到了平定安微之亂的希望。一路上李鴻章都大嘆此行不虛。爲了更好的瞭解這種新形式發展模式,李鴻章決定先不入山西而是先去拜會華北的欽差大臣——肅順。

“下官李鴻章拜見中堂大人。”經過半月的走訪,剛剛進入開封的李鴻章便迫不及待地向欽差行轅遞了帖子拜見。

“少荃老弟快快請起,現在已經不興下跪了,這可是皇上的旨意,咱可不能違背了。”肅順這段日子過得非常舒坦,河南山東等地動亂已平,勸減工作不用自己督促,下面就已經開始自覺地實行起來了。本來還擔心沒有商人來河南這些地方辦廠呢,畢竟這裡剛剛打完仗。新式工廠的巨大的利益,肅順是知道的,也很眼紅,有了新式工廠,以後這河南等地的稅收可要比別的地方高出不止一截吧。沒想到這些商人比自己的眼光還獨到,看準了有新軍加入的河南安全,紛紛像聞到血腥味的蒼蠅往河南一地跑,現在的河南比之以前繁榮得多了。聽說李鴻章來訪忙命門子招進來。肅順對李鴻的瞭解基本上是從咸豐那聽來。對於咸豐給李鴻章很高的評價,他有點半信半疑,當看到李鴻章只是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的時候,肅順更不明白咸豐爲什麼會看上這麼一個年輕人的。不過既然是皇上看中的人,自己總得給他些面子。李鴻章衝自己下跪求見,肅順就新自將他扶起來了。

“中堂大人英明不凡,將河南山東兩地治理得民生安泰,下官一路走來無不爲之嘆服。下官這一拜是謝大人的教導啊。”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李鴻章在官場打滾久了,自然明白,加之肅順這個滿人親貴居然親自扶自己起來,李鴻章心裡早已受寵若驚了。

不想他這一記響亮的馬屁卻沒有拍響,肅順聽了他的話,大笑起來,連連擺手道:“少荃老弟實在謬讚了,這一切都是皇上的英明指導,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只不過按章辦事罷了。坐下說,坐下說。少荃老弟在京多年,難道對此一直未聞嗎?”

李鴻章在肅順的熱情招待下,將一半屁股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椅子上,一聽肅順的話,頓時老臉通紅。他自謂滿懷報國之志,但是這些年被官場的是是非非,爭權奪利的事情磨得圓滑無比。能不說的他就不說,這些年可以說是渾渾噩噩地過來了。咸豐發佈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的時候,他還真沒怎麼放在心上。一時無言對,羞愧難當。

“聽說老弟奉旨在安徽練兵,怎麼有空來本官處?如今皖北危在旦夕,老弟實不應擅離職守纔是。”見李鴻章不發話,肅順也不以爲然,將話題轉開。

“大人教訓得是。只是發賊勇猛難當。下官所練之兵於廬州一役之中幾乎盡沒。實有愧皇上的厚望。”聽到了自己的傷心事,李鴻章不由心又暗了下來。

“那老弟來此所爲何事?”廬州一役,肅順也有所耳聞,當時肅順氣得在堂上大罵琪善丟盡了滿人的臉面,居然不戰而逃了。他倒沒想過這其中還有李鴻章淮軍的事。一時點頭不已,第一次對李鴻章評價改觀了不少。李鴻章能以一部訓練不足的地方團練抵抗數倍於己的發賊猛攻,實在是難得。

“說來慚愧,下官本想將廬州團練解散再去向皇上請罪,幸聞僧王所帶之新軍自參戰以來,每戰必勝,聽說皇上將兩萬餘新軍歸入大人治下,下官特地來向大人請教的。”聽到肅順問起,李鴻章才省起自己北來的目的於是精神頓起,向肅順拱了拱手,旋又道,“不過下官一路北來,所見所聞實大開眼界,讓下官知道,要想強軍必先強民。”

“好,好一句想強軍必先強民。”肅順聽了李鴻章的話,頓時拍案而起,大聲讚歎,“皇上果然沒有看錯人,少荃老弟果是能臣。皇上有言,如今大清如魚肉,列強視之無不想分而食之。要想驅除列強,必要自強。要強國必有強軍,而強軍之根本便是強民。少荃與皇上所見略同,本官佩服不已!”

“哦,皇上也知李某人乎?”李鴻章聽到咸豐都對他讚歎,頓時眼冒精光,感激不已。原本還以爲皇上根本不看重自己的一身才華,現在才知道皇上一直都在注視自己。頓時激動地站了起來,不敢相信地看着肅順。

“哈哈,少荃老弟還不知道吧?皇上曾幾次在本官面前稱讚老弟才華,謂之爲我大清不多數的治世能臣。本官起先還不怎麼信,不過今天看來,實在是皇上目光如炬啊。”李鴻章的表神讓肅順大樂。

“皇上厚愛,臣萬死難報!”得到證實,李鴻章熱淚瀅眶,望北而拜。

“少荃請起。既然少荃有心爲國盡忠,本官自當相幫。另日我便調撥一營新軍歸少荃老弟,幫助老弟成立新軍。老弟既來河南取經,明日本官便帶老弟往武衛軍營參觀一二,如何?”肅順哈哈笑着再次將李鴻章扶起。

有新軍爲淮軍搭建骨架,李鴻章實求之不得,頓時對肅順感激不已。第二日,李鴻章便在肅順的陪同下參觀了新軍的訓練與演習。新式的練軍之法,強大的殺傷性武器,這些都讓李鴻章振悍不已。

李鴻章在見識過新軍戰力之後,迫不及待地想要組建一支有如此戰力的軍隊,參觀過新軍訓練之後,李鴻章便拜辭趕往山西克虜迫兵工廠去了。肅順答應調撥的一營新軍也成了李鴻章的親衛隨他一起去山西購買軍火

第一九o章 又見倭奴上第213章 煙雨江南(一)第332章 持儲訪歐(中)第一五o章 鐵血軍魂上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299章 思凡的喇嘛第264章 琉球求援(下)第15章 長沙之戰(三)第258章 亞歷山德公主(上)第177章 血染冰城(六)第二o二章 四國和談八第316章 詹西女王(上)第259章 亞歷山德公主(下)第一三o章 咆哮沙皇第三o二章 九州平定三第283章 歸國第343章 大戰開啓皇后發彪下第343章 大戰開啓第365章 這不是演習(下)第246章 承德春狩(三)第368章 託孤第362章 氣壯山河第6章 初聞朝政(二)第242章 美夢難成(三)第154章 決戰天津(二)第368章 託孤第364章 這不是演習(上)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第一三o章 咆哮沙皇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186章 伊利沙白計劃第371章 進軍印度(上)第185章 雪中大計(下)第266章 聯俄治日(下)第335章 放一把火第37章 與民同樂第94章 京華浮雲(三)第287章 邀狼入羊羣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246章 承德春狩(三)第286章 名臣的歸宿(上)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339章 俾斯麥訪華(上)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368章 託孤第93章 京華浮雲(二)第135章 廣州失陷第79章 利益纔是王道(下)第三o九章 九州平定十第384章 挺進非洲(上)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272章 踏平鹿兒島(下)儲位之爭三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172章 血染冰城(一)第351章 飲馬東京(一)第72章 兩難全(下)第212章 奇怪的商人(五)第二三o章 南京動亂一第313章 導火線第223章 整肅黑幫(七)第62章 取捨之間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285章 叛亂(下)第三五o章 日本內戰下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63章 急轉直下(上)第90章 望斷秋水第82章 大戰在即第75章 幗國刺客(上)第178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一)第85章 一戰天津(上)儲位之爭一第一二○章 春天到了請假一天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二o八章 奇怪的商人一第168章 關門打狗(四)第162章 決戰天津(十)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二o七章 四國和談十三第62章 取捨之間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81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四)請假一天第121章 歐洲戰事第154章 決戰天津(二)第269章 揮軍東顧(下)第382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上)第88章 凱旋而歸(上)第338章 戰爭的前湊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286章 名臣的歸宿(上)第12章 改革初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