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柏林的決定

左宗棠與馮子材領了向榮的命令便各自分頭去了。左宗棠回到湖南,數月之間,他從小小一介幕僚徙然之間變了掌握一省的封疆大吏。他心裡激動,人生的理想近在眼前。他似乎看到離世的徐中堂在天上看着他滿意的微笑。他不想再等了,湖南的軍正等着他去整理,大清的江山在等着他去奮鬥。而湖北的軍務向榮交給了手下愛將馮子材,這位年近四十的中年漢子,終於也迎來了他人生之中的高峰。他向向榮拍着胸脯攬下了這個活計,大有老將出馬一個頂兩的氣迫。

咸豐皇帝在八月中旬結束了二個多月的軍營生活,提前回到了紫禁城。在那裡有他等待已久的來自西方的客人。在急急忙忙回到宮中之後,咸豐強忍下去見慈安的衝動,直接去了御書房裡,傳旨命令傳進客人來。

馬可夫.凱恩公使先生,一樣懷着激動的心情,帶領着另一位同伴走進了那如同一坐城池的宮殿,大清國的心臟之地——紫禁城裡。公使先生這一次回到歐洲,可謂是經歷了一翻人生的大轉折。現在的他不再是一名毫無名氣的政府外交官了,而是由皇帝陛下卿封的駐華商務總辦兼駐華大使總顧問,另外更是加封他爵士的封號,是的,從這一刻起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馬可夫.凱恩先生成爲了帝國的貴族階級。凱恩先生清楚地記得那次在柏林皇宮裡,那場激動心的大爭論,而爭論的交點就是他帶回來的消息。在那個對血統無比看重的國家裡,像馬可夫這樣的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小官員是沒有機會進入皇宮中議事,可是他帶回來的消息卻讓內閣與皇帝陛下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時間可以回到咸豐二年的五月,自從與大清國的皇帝一席談話之後,馬可夫就深深覺得自己的命運正在發生着巨大的改變。迫不及待的公使先生,在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就上了一條從天津出發往英國的商船。他要將大清國皇帝想與德國全面合作的消息帶回去,更要說服帝國皇帝陛下接受此次合作,抓住巨大的亞洲市場。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與陸上的奔波,公使先生終於1852年的七月初回到了德國,馬不停蹄的他又坐火車趕往柏林,將消息傳給了外交部,之後整個帝國內閣都被這一消息打動了,被其中巨大的利益打動了,聰明而嚴謹的德國人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商業利益更多的是戰略利益。外交部第二天便將馬可夫的消息上程了首相先生,首相先又在同一天與德國那位雄才偉略的德國皇帝陛下商談了一整天之後,決定立即召開帝國內閣會議。

一個多月以前,柏林皇宮中。德軍的內閣大臣們齊齊聚集在這裡,議論紛紛地討論着即將商議的事情。隨着皇帝陛下架到的呼聲中,神情莊嚴的德國皇帝陛下威廉一世走進了皇宮大殿。大臣們紛紛鞠躬見禮。

“在坐的先生們,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此次我和皇帝陛下招集各位的情由了。對由這次事情皇帝陛下與本首相十分看重,這可以說是一次帝國進軍亞洲的一聲號角。皇帝陛下想聽聽各位看法。”神情同樣莊嚴的首相先生在威廉一世的示意站起身來,擺手讓還在議論不停的各位大臣安靜下來,之後,提出了話題。

大殿裡瞬間又陷入了喧譁的議論聲之中。在利益面前,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是肯定,當然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會因此而得到利益,甚至有可能因爲這次事情而失去很多利益,比如在德國大臣裡傾英美的一派大臣們。他們對於由小農民公使馬可夫先生提出與東方那個巨大而古老的國家的君主合作,堅決的不同意。

“尊敬的陛下,首相。本人覺得德國沒有必要接受東方個野蠻的不開化的國家合作,世界的中心在歐洲,帝國的敵人是法國人。而他們的國家就在帝的身邊,而不在遙遠的亞洲。”一個胖胖的議員站起身來,優美的施了一禮然後才捏着那兩撇彎彎的鬍子慢慢悠悠地說道。這位議員,是有着一定的英國血統的,與英國皇室之間有着密切的往來。英國皇室非常不願意看到德國與法國的戰爭一直在做着調節器解雙方矛盾的努力。胖議員就是他們在德國政府拉攏的對像。胖議員也從中得到非常豐厚的利益。在他看來,如果帝國與清國合作的話無疑會觸動英法在那個古老的國度裡的利益,同樣也會因此觸動自己的利益的。所以他是非常反對與中國的合作。同樣與他被英法拉攏的德國官員,對於與中國合作懷着強烈反抗情素。

“議員先生,我不得不說您的說法太偏激了。哦,對不起,尊敬的陛下與首相先生,本人太激動了。”聽完胖議員的講話,一位年輕的,高挑的議員激動站起進行了對胖議員反駁,但是他也沒有忘記在大殿之上還上那位偉大的德國皇帝,因此感到自己失禮的年輕議員,深深得向首相與陛下鞠躬致意,之後才接着道,“很顯然的,與清國的合作會給帝國帶來無比巨大的商業利益,英國人,法國人不都在積極地開拓亞洲市場嗎?而只有征服了東方那個寵大的清國才能真正地佔領亞洲市場。現在東方的皇帝陛下願意與帝國合作,這樣讓帝國可以不發一兵一卒而佔領亞洲市,從而從政治上打擊法國人,這樣的好事我們爲什麼不去做呢?我們不去做,也會有別的人去做。”年輕議員顯然有些激動,口水都差點出來了。高吭的聲意引起同樣看重商業利益的各位議員與大臣們之間共鳴,紛紛附和着。

“先生們,陛下,我認同剛纔這位先生的觀點。帝國與清國合作,並不會損害到帝的利益與實力。只會給法國以強有力的打擊,我認爲反對合作的人都是帝國的罪人,是法國人的奸細,我們強烈要求政府將這些敗類趕出帝國。”一位議員不等反對的人答話便站了起,揮着手,憤怒地說道。他的發言贏來了一陣巨大的叫好聲與掌聲。

與胖議員一體的議員大臣被說中的要害頓時無言對。威廉與首相看了看在坐的各位,相互點了點頭。他們兩人之間是強烈希望能與清國合作的。這次不僅可以加強帝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可以趁機打擊死對頭英法等國。更重要的是帝國正在醞釀一場針對法國人的戰爭,而強大的法國人卻和英國人與俄國人達成了基本的同盟關係。可以說如果德國與法國動武的話,不排除會受到其餘兩國的威脅,甚至進攻。這樣德國就必須找到盟友。任何可以牽制英俄的國家都可以成爲德國人的盟友。比如與俄國人有着強烈利益衝突的奧匈帝國,土耳其帝國。現在又多了一個清國,雖然這個國家聽說還很虛弱,還處在封建時代,但首相與皇帝都相信只要得到帝國的幫助這個寵大東方帝國將是德國強有力的援助。因這個寵大的帝國與同樣的寵的俄國有着上萬裡的邊境線,隨時可以威脅俄的遠東。

“我本人與皇帝陛下同樣贊同與清國的合作。建立一個相對強大的清國,對帝是有好處,可以在遠東直接威帝國背的那頭巨大的北極熊。不知道各大臣之間的意見是怎麼樣的?”首相先生揮手平息了發生在各議員與大臣之間的爭論,把目光投向了帝國各大臣之間。在他眼裡,議員們的建議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各位大臣們對於與清國合作是否看好。

“商業部覺得這是一次開發國外市場的好機會,我本人贊同此次陛下的提意。”首先站起來的是商業大臣。商人都是看重利益,與清國合作無疑對帝國經濟有重大幫助。而大臣本人就是一個大商人。同樣也像馬可夫一樣看到了大清的商業潛力,只是礙餘帝國無力東顧而已。

“國防部也贊同陛下的提意。願意幫助清國建對相對強大的陸路。”國防大臣也站起來附和商業大臣的觀點。

在德國高層之間還是很少有英法拉攏的機會,於是德國各大臣在一翻討論之後紛紛贊同與中國合作。這樣這次內閣會議就以決大多數的票數通過了由馬可夫提的與中國合作的事情。接下來便是要談談合作條件了。首相先生終於在皇帝的示意下招進了這次事件的主角人物。

“馬可夫.凱恩先生,請您將東方皇帝的條件與要求對各位議員和大臣說一下吧。”首相先生看着公使先生微笑着道。他很喜歡這個農民出身的公使先生,是他給帝國帶來機會,戰勝法國人的機會。

“是的尊敬的首相先生與皇帝陛下。清國皇帝陛下,對帝國十分仰慕。因此才第一個選擇了與帝國合作。他希望帝國能派遣有經驗的帝國陸軍軍官幫助他建立起強大的軍事體系,並在相應的時候以帝國的影響力,干預英法兩國對清國強加的無理要求。”馬可夫頓了一下。看了一下首相與衆大臣之間的反應才又開始道。“清國皇帝陛下還希望與帝國展開商業與工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並且希望能與帝國開發一種非常先進的步槍。”

“先進的步槍?比帝國現在步槍還要先進嗎?公使先生,您確定?”國防大臣對此感到不可思意按照英國人和法國人的看法,清國是一個完全沒有開化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出現比歐洲國家更先進的步槍呢。如有那也不會很不體面地敗給了法國強盜與英國海盜們。

“是的,尊敬的國防大臣先生。非常先進。這各步槍的理念非常先進,可以連五彈,比帝國現在的步槍的射整快了三倍。距離遠了一倍。”馬可夫不是自己看過他也不會相信的,比起自己帝國有誰更瞭解那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家呢。

大殿上又起一陣紛雜的喧譁聲。人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可是公使先生在清國呆過,他不可用這種無聊的謊言來欺大家。人們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人們在重新考慮與清國合作的事情。當然的,大家都覺得這裡非常可行的,軍事上,帝國與法國之間存一定的差距,是海軍之間的差距,那就要求帝國在陸軍上遠遠得超出法國人。那是需要非常大的努力的。裝備上的優勢是縮短這種距離的關鍵之一。

“那凱恩先生,清國皇帝開出的條件是什麼呢?”比起其他人,首相先生看重的還是能從這次合作中讓帝國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清國皇帝陛下願意向帝國全面開放港口,並願意與帝國平等的進行商業活動,他會免隊去清國經商的人們一年的關稅。首相生先,我認爲清國皇帝陛一開出的條件非常合理,要求也很合理,我希望帝國和皇帝陛下能認真考慮一下與清國合作的可能。”馬可夫在最後正色地道。這是商軍的命運也是自己的命運。

會議在毫無懸念之間結束了。德國政府決定同意咸豐向馬可夫提出的要求,立即動員陸軍部向中國派遣優秀的士兵和軍官,並集合了一些商人與工業技術人員。克虜迫家族的第三的第三子,喬治在會後找到了馬可夫先生,要求能和他一起去中國。克虜迫家族是德國的老牌軍火商,對於中國這個巨大的軍火市場非常重視,而且更對馬可夫說的那種能夠連發的步槍非常感興趣。

馬可夫在收集了一些工業機器與技人員之後,帶着咸豐需要的東機與人才率領着一支相當強大的商船隊伍向着中國出發了。

中國北京,咸豐皇帝終於見到了“想念”了三個月的馬可夫。其實他是想念他帶來的東西。各種機器,練鋼設備,軍工機牀,更重要的是技術人員。這些都是咸豐現在迫不及待地需要的。顯然這次的功臣馬可夫在這中間起到非重要的做用。咸豐大御書房裡不吝言辭地讚揚了馬可夫。

“公使先生,朕對您這次爲中德友誼所作出的努力感到十分的感謝與敬佩。”咸豐這次說話是真心的。沒有誰能比他更急迫地需要得到德國人的幫助。中國現在就像一張白紙,可憐地被英法撕去了一角還肆意塗抹了一塊。

“尊敬的陛下,這是本人應該做的。爲兩國長久的友誼,這些都不算什麼。我想陛下應該十分想認識我的這位同伴吧?”馬可夫略略謙遜了一下,便像咸豐介紹起身邊的人來,“喬治.克虜迫爵士先生。是德國著名的軍火家族的三公子。”

咸豐的眼睛在發光,是的清光閃閃。克虜迫家族也來了,那直是比什麼都重要啊。想想克虜迫家生產的大炮吧,想想克虜家生產的機槍吧。這樣的老牌軍火家族來中國了,那自己的軍事計劃就能夠更成功的進行了。

“哦,爵士先生,歡迎您能來中國。”咸豐向首是跑着向像喬治的。

“我也很高興能來到這麼美麗的國家,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來是代表家族與陛商談共同開發新式步槍的。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比起什麼事都含蓄的中國人來說,外國人顯得要乾脆的多。

“呵呵,爵士先生不用急,等你們先安頓下來,朕自會與兩位細細商談兩國合作事宜。”咸豐對於德國的乾脆與直率很滿意,不像自己人一話中間隱含東西多得讓人無法想像。

咸豐吩咐了圖先去安排德國來的人員,德國官兵被直接派往武衛軍營,等接受了一些簡單的中文語言陪訓之後就武式開始訓練新軍了。軍工機械被安排在了軍左局,場房都是已經修好的。

其他的東西,咸豐暫時還在考慮怎麼使用。最重要的是馬上招收一批聰明靈利的學徒工,那些德國技術人員的技術要讓這些學徒工好好地向他們學習。這些就是將來中國工業技術基礎力理啊。還有要利用皇家的影響開始鼓勵工商了,趁着實次工商鼓勵的機會將勸租減息的事情也辦下來。

打發走了馬可夫和喬治之後,咸豐就開始在御書房忙活起來。想了幾個月的東西終於來了,更多的事情正在等豐自己去做呢。還好這次得到的東西德國人幾乎是半價賣給自己的,這無疑解決了咸豐一個很大的麻煩。

明天,咸豐決定臨朝商議中國改革的第一步,工業改革!

第49章 北伐軍覆滅(二)第261章 血腥肅貪(下)皇后發彪下第36章 新年,新年!第155章 決戰天津(三)第235章 節外又生枝(三)第15章 長沙之戰(三)第113章 後宮風波又起(上)第312章 給我個孩子第386章 挺進非洲(下)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90章 望斷秋水第三三o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下第342章 響徹歐洲的槍聲第387章 對俄的最後一戰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176章 血染冰城(五)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76章 幗國刺客(下)第367章 天命召喚第313章 導火線第216章 煙雨江南(四)第135章 廣州失陷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第332章 持儲訪歐(中)第122章 第一界內閣會議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257章 八方來援第333章 皇儲訪歐(下)第30章 中德北京條約(二)第112章 收服三將第二三o章 南京動亂一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第44章 一戰成名(三)儲位之爭一第一○一章 天國分裂下第92章 天若有情(上)第13章 長沙之戰(一)第132章 虎門硝煙(下)第324章 登陸新加坡(上)中國皇后與俄國公主一第54章 始料難及第236章 節外又生枝(四)第76章 幗國刺客(下)第一八o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三第99章 巨龍的騰飛第359章 突變(上)第18章 情至深處第248章 凝香公主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三三o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下第148章 血戰臺灣(八)第153章 決戰天津(一)第57章 咸豐有子第38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下)第191章 又見倭奴(中)第98章 斬草當除根第159章 決戰天津(七)第239章 沙皇的計劃第三o六章 九州平定七第257章 八方來援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34章 新北京(四)第8章 肅順振災(一)第14章 長沙之戰(二)第一○五章 英雄末路四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二三o章 南京動亂一第163章 決戰天津(十一)第266章 聯俄治日(下)第59章 湘軍威武(中)第二o五章 四國和談十一第41章 誓師出征第二四o章 美夢難成一第123章 中華一體論第156章 決戰天津(四)第40章 捻軍起義第二o七章 四國和談十三第一四o章 三國聯軍第二八o章 十年一劍第一○四章 英雄末路三第二oo章 四國和談六第292章 最後的決戰(下)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三一o章 九州平定十一第297章 碩果累累(上)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114章 後宮風波又起(下)第273章 打倒再踩(上)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179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二)第132章 虎門硝煙(中)第222章 整肅黑幫(六)第92章 天若有情(上)第155章 決戰天津(三)第248章 凝香公主第6章 初聞朝政(二)第119章 王韜變法第7章 肅順的決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