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武昌陷落

咸豐二年六月,長沙之戰之後的一月裡。太平軍於湖北清軍增援到來之際攻下益陽,太平軍於益陽收集到大小船隻數千艘,於益陽城修整十日後再次出洞庭湖向岳陽進發,於六月十二日攻克湖南重鎮嶽州。新任湖廣總督向榮大急,命左宗棠率部進剿,自己剛帶手下廣西兵與來援的雲貴總督羅繞典,合兵一處次遞而進。當左宗棠率部趕到嶽州城的時候,太平軍已攻下嶽州城多日。由於嶽州留有當年吳三貴軍留下來的軍械,火藥使得太平軍戰力猛增,左宗棠急進之下,損失慘重,不得不暫時退後,等待其後到來的向榮部再進嶽州。太平軍將領認識到此時的嶽州不是久留之地,於是在攻克嶽州之後,修整二十日的太平軍再一次於嶽州蒐集到大船六七艘,出洞庭湖而上等清軍再次出現在嶽州城之時,太平軍早已離去多時,不日便攻克了漢陽、漢口與武昌隔江相望了。

咸豐在得到湖南告急文書的時候,便是太平軍準備攻打武昌之時。咸豐在武衛軍林營緊急招見了軍機處大臣們商議對策,一樣的沒有什麼人給出合理性的回答,咸豐無奈,再次套取歷史資料,下旨調動兵馬。

咸豐二年七月,太平軍率戰船數千,兵馬數萬攻打武昌。二十日後武昌城門在太平軍自制的土雷之下,轟然倒塌,城牆缺口達到了二十餘丈,無數頭裹紅巾的太平軍士兵衝進武昌城。武昌陷落。得知道武昌陷落後,向榮急招兩湖清軍進圍武昌,可惜的是滿清八旗綠營,兵無鬥志,將無攻心,各地援軍只與太平軍一接觸便急退數十里,氣得向榮大發雷霆,但又無可奈何,只得命手下兩員大將左宗棠與馮子材率軍過江進剿。左宗棠深知道清軍戰意全無,於是以鮑起之一部精銳爲前峰,全軍都爲悍之湘勇,步步爲營緩慢前進,而另一位勇將馮子材,在一場長沙之戰之後就莫名其妙地被皇帝賞識,從小小的把總,升任了參將,可謂是連升三級都不只。一心要光宗耀祖的馮參將向向榮討了個前峰的差使,帶着自己從山塞裡一起出來的三百多名弟兄與本部清軍先一步過了長江。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馮子材這位大清抗法名將了。馮子材字南幹,號萃亭,漢人,廣西博白縣人,1818年出生在廣東欽州一個小商販家庭,父馮文貴,母黃氏早早的去逝了。年幼便獨自入世的馮子材,生活處境相當艱難。依次做過木工,護送過牛幫,流落街頭,備受欺凌。也正是基於此,練就了他嫉惡如仇,不畏強悍的個性。1850年,馮子材在廣西博白聚衆起事,之後廣東天地會領袖劉八率部衆樹旗反清,進攻博白。馮子材趁機加入了這支義軍。之後,劉八進攻博白失敗,馮子材又率部降了清軍,之後便跟隨向榮鎮壓太平軍起義。

可以說前段時間的馮子材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是對清朝政府懷有幻想的,一直渴望着能憑藉着自己的一身勇武建功立業,改變自己的人生壞境。馮子材作戰勇猛,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屢次擊退太平軍的衝峰,而讓人們最不能忘記的便是馮子材在鎮南關與法軍的戰鬥。馮子材在當時的情況下早已作了戰死的打算。他將兩個兒子帶在身邊,準備萬一戰死沙場好料理後事。當時清軍情況不容樂觀,前敵總指揮番鼎新臨陣退縮,年已七旬的馮子材帶領各方團練兩萬餘人,進駐憑祥,在看準法軍補給困難這個時機時揮而上與法軍展開了一場聲振中華的血戰,最終馮子材以負出慘重待的代價贏得清朝的對外戰爭的第一場勝利。

馮子材是有功名心的,不然他不會在投靠了天地會之後又投降了清軍,不會對同是苦命人的太軍天國傷戰不修。但馮子材也是忠心爲國的,在太平軍幾度擊跨清軍江南大營之中都沒有再次率軍投降,而是一個人率3000孤軍鎮守鎮江,在面對外國侵略者的方面他更是一馬當先不顧生死,以七旬之齡誓死殺敵。馮子材是真正值得我們敬重的漢子。

咸豐二年七月二十日,太平軍擊破武昌之後,馮子材率部5000餘人當先到達湖北境內與太平軍漢口守軍發生了戰鬥,馮子材不敵,率部再次退十餘里待候援軍。二十五日,與步步爲營的左宗棠部會合再攻漢口。兩萬作清軍在兩位大清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強攻之下,汲汲可危,而此時的太平軍大部卻在武昌城內大肆搜刮物資財物,傳教佈道。太平軍將作戰中抓獲的清軍降兵一律處死,並將城內青壯裹協進太平軍,將牽內犯人不問緣由一律放出。有些地痞流氓便頭裹紅巾,打着太平軍的旗號四處爲禍,搜刮鄉里。當地百姓見太平軍與清軍所爲一樣,甚至更有過之,紛紛稱太平軍爲“賊”。太平軍此時的人數已劇增至五十萬,而太平軍不分好壞的抓捕收留壯丁也成了太平軍敗亡的一個根本因素——軍隊素質低下。太平軍傳教之法更是將當代的文人仕子完全推向了滿清這邊。當有文士提出對太平教義的疑問甚至反意見時,太平軍不分好歹便下令處死這些文人,失去了當時佔絕大部分領導地位的文人仕子們的幫助。

歷史在這裡又打了一個巨大的灣,由於左宗棠與馮子材進逼漢口的差曲,生怕退路被斷的太平軍匆匆在武昌劫掠了一個月的太平軍於咸豐二年八月再次從武昌出發,順江而下進逼南京。大軍出發,大小船隻數千餘支,風帆遮天敝日。

太平軍大軍撤離湖北之後,左宗棠與馮子材才攻佔了漢口,然而此時爲時已晚,五十多萬太平軍已經坐着船離開了湖北,目標不明。匆匆從湖南趕來的向榮,以及其餘各地其實早已到達的援軍又在太平軍屁股後面吃了滿臉的灰塵,望江興嘆。發賊順江而下,去向不明,各清軍將領紛紛猜測發賊下一站將會攻擊哪裡,可笑的是值到此時,這些將領官員們還不知道太平軍將要攻取的是江南重鎮——南京。各省來援之兵有的忙着抓捕太平軍留下來之老弱,有的胡亂抓些平民百姓用來邀功之用,更有甚者乾脆什麼都不做,坐等朝廷的命令。只有向榮這個被皇帝信任,而且不怪罪他屢戰屢敗,還升了他爲湖廣總督。爲報皇恩向榮對剿匪一事十分上心,聽從了手下左宗棠與馮子材的建意,也收集了一些小船,尾隨太平軍而去。

八月二十七日,湖北武昌巡撫重衙門。新任的湖廣總督向榮收到了八百里加急從北京發來的皇帝聖旨。向榮招集了兩湖大小官員將領在巡撫衙門裡開始商討對策。

“各位,皇上已經發下旨調動兵馬。皇上的意思是,發賊武昌敗走(其實是戰略撤退)之後定會順江而下攻取江南重鎮南京。不知道各位對此有何對策。”向榮搖動着有些肥胖的身子在大堂上四下的轉悠着,所半年的爭戰,奔走看來並沒有讓這們發福的滿清總督大人有瘦下來的作用。他在昨天收到了皇上發下來的調令聖旨,命他整訓兩湖軍務,扼守長江水道並配合之前剛剛到達江南的欽差大臣英桂防守江南要地,組建江南大營。雖然對皇上如此“英明神武,未卜先知”非常懷疑,但作爲一個忠實的滿人,向榮對皇上的命令向來是不折不扣的執行的。

“大人,依下官看,這發賊如今兵精糧足,聚衆數十萬順流而下。氣勢不可同日而語啊。南京雖爲重鎮,且城高牆厚,糧草充足,但畢竟兵少將寡,恐怕皇上所言非虛啊!”第一個發話的是湖南智囊,陸路提督左宗棠。在此前救援武昌之戰中,也就是隻有他與馮子材略有斬獲,其餘各路人馬勻是擺擺樣子,根本沒心思跟太平軍作戰。這讓滿腔報國之志的左大人心裡非常不高興。要不是看在向榮一心剿匪的份上,他恐怕也懶得說話。

“大人,屬於也以爲左大人說的不錯。我等當速做決斷啊。”馮子材粗誑的聲音也隨之附合道。這幾日來他和左宗棠兩人合作,可謂是惺惺相惜。向榮聽了也點了點頭,用手捏着下巴上的鬍鬚,在堂上轉了一圈。他對左宗棠也是十分欣賞的,而且他不像其他的滿人一樣有着滿漢之分的陋習。

“嗯,那張大人,你們認爲如何?”向榮把眼光投像了一旁的湖北巡撫張亮基以及湖北的大小官員們。畢竟人家是主,左宗棠他們是客軍嘛,當然要聽聽人家的意見。

湖北各官員們剛剛經過一場大劫,有些還沒從驚魂未定回過神來,哪能拿得出什麼主意來。大傢伙湊一起,嘰嘰呱呱地商量了一頓,其實那也不是過擺擺樣子,之後大家一致回答了一聲:“一切聽憑總督大人吩咐!”向榮一聽心裡火氣就不打一處來,他*的,這都些什麼人啊,沒一點主見。自己是總督不假,可也不是萬能的不是。想想還是自己帶來的兩員大將是人才,於是也不敢那些唯唯若若的湖北官員了,拿出一份皇榜來,那可是皇帝的調令啊,這時候向榮才知道皇上是多麼英明瞭,把一切都分配好了,哪像這些沒用的東西,臨事屁都沒一個。

“從將聽令!”向榮咳了一下,讓還在一旁還在裝樣子商量的衆人安靜下來。衆人一看是皇榜,急忙下跪接旨。向榮才清清喉嚨繼續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發賊劫掠湖北,恐賊勢大各地不可與之爭峰。賊性貪,必不久佔武昌,而順江而下,意欲再掠江南富裕之地金陵。朕心甚憂,故命欽差大臣英桂,集江南數省之兵,把守各地重鎮,以防賊再亂江南,另朕命雲貴總督領兵守荊、襄之地,不可有失。命湖廣總督總領兩湖軍務,整訓八旗綠營,並助欽差英桂建立江南大營,並分一部人馬尾隨發賊。另湖南陸路提督左宗棠,擊賊有功封湖南巡撫,遷湖南巡撫爲湖北巡撫,張亮基守土不利官降三級。向榮揮下參將馮子材勇猛善戰,升總兵……”

堂下一片譁然,紛紛論議着,下面向榮再說的什麼是什麼都沒有再聽了。特別是湖北巡撫張亮基,整個人都愣在那裡,皇帝一下就將他打下三級,從堂堂封疆大吏變成了小小一個地方道臺。不過向榮倒是沒覺得怎麼樣,只覺得皇上的安排可謂天衣無縫。皇上不但建了江南大營,封住了發賊南邊的路還命兩江總督陸建瀛率兵進駐進駐揚州等地封住了發賊北上之路。那南京雖大卻出路狹小,皇上這一安排不是將這羣賊人都困在了南京了嗎?高,實在是高。皇上不愧是皇上啊。向榮唸完聖旨,也不管堂下議論之聲,自己先在心裡對遠在北京的咸豐皇帝拍了一大把馬屁。

旨意宣完,各人該幹麻幹麻去。向榮看着那些狗屁都不會放的大小官員就有氣,這大清的江山就是毀在這羣人的手裡的。不過他對其他兩個手下卻是很客氣,這次救援湖北,有左宗棠和馮子材,皇上又小小的誇了他一番,讓向榮面上又增了不少榮光。這次皇上讓他整訓兩湖軍務,這對向榮來說可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不爲別的,他雖是武將出身,可他充其量也就是個丘八,平時打仗的時候還能咋呼兩下子,這談到整軍,備軍,向榮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季高老弟,南幹老弟,兩位大功,爲兄在這裡可是恭喜兩位了。呵呵。”趕走了湖北的一衆大小官員,向榮留下了左宗棠和愛將馮子材。一來是要恭喜他們高升,二來是想向左宗棠這員智將討一個整軍的方法。於是向榮便對着兩人又拱手,又作揖的贊賀起來。

“大人過獎了,下官(屬下)不過盡本分而已,功勞之在,哪比得過大人?”左宗棠與馮子材心裡自然是高興的,但在場面上還是要當着上司的面拍拍馬屁的。

果然向榮聽了,臉上笑意頓起,覺得果然是自己領導有方。不自覺得的又摸了一下鬍子,昂首道:“兩們老弟不用自謙,皇上何其英明,自然是不會看錯人的。不過這皇上讓本督整訓兩湖軍務,不知兩位有何見解?”得意歸得意,不懂的事情還是要請教的。孔聖人還有不懂的事情呢,何況他一個丘八。

“呃,這個,”回話的是左宗棠,馮子材比向榮還丘八,基本上一文不識。左宗棠是有些想法的,特別是經過這一次戰役,更覺得現在的大清官兵已經不行了,是要好好整訓一下了,只是不知向榮心裡打得是什麼主意,不由看了一眼仍一臉得色的總督大人,才慢慢道,“大人,這在清官兵的品行,下官不說想必大人也知道一二了吧?”

向榮聽了,自然知道左宗棠心想的意思。這大清的官兵們是個什麼樣,帶兵帶老了的向榮哪裡不知道這些。打仗不行,欺負鄉里倒是一等一的好手。軍紀敗壞,連強盜都不如。看看外面的情況就知道了,發賊把個武昌鬧得就夠亂的了,現在這些兵痞子們再來一下,整個市面上現在比太平軍在的時候更亂了。這哪像是官兵來平亂的啊,整個一強盜趁火打劫來了。

“那,依老弟之意,本督該當如何。”向榮收起得意之色,正色小聲地向左宗棠問道。

“大人可整招集兩湖之將領,精選精銳之師,徹查將領吃空餉,刻克軍餉之陋,補充缺員;第二,大人當要不居一格,唯材是用,將那些混吃的將領全部撤換掉;第三,大人當速速整頓軍隊風紀,不可再出現像如今之現像了;第四,大人,下官聽聞皇上在北京編練新軍,仿洋之制,大人可不也向皇上進言,要求仿洋人紡練一支新軍?”左宗棠看了看向榮的神氣確定向榮不是做做樣子,纔將心中所想一一道出來。

“好,季高兄如是大才,本督這就寫摺子給皇上。這兩湖軍務就交給季高與南幹老弟了。”向榮也覺得左宗棠說的有理,特別是最後那仿洋人建新軍的一項,讓向榮心裡一亮。這洋鬼子的軍隊,向榮是見過的,那素質,那裝備別說自己的廣西兵了,怕是整個大清也找不到一支像這樣的軍隊出來。向榮當即便叫好拍板。

“下官(屬下)定當盡心爲大人辦事,爲皇上分憂。”兩位向榮的大將同聲躬身回道。

且不說,各地官府因太平軍攻克了武昌堅城,順江而下大驚失色。但看自咸豐下旨各地後,地方兵馬調頻繁,兩江總督接到聖旨後連夜便調動人馬,分兵把守在兩江各各重鎮。新任的河南巡撫崎善也被一紙聖旨調了出來,擔任了江北大營的統帥(江北大營在項桂的指揮下早已建成)。各地亂紛紛,生怕一不注意就被太平軍打到北京,危協社稷。

而咸豐卻沒有太在意這些,八月分,武衛軍已練出個樣子來了。而一羣客人的到來,不得不讓咸豐提早結束軍營生活,回到皇宮去,安排今後的事情了。

咸豐二年八月季,德國公使,從德國帶來了好消息。咸豐大喜之下,便丟下基本成形的武衛軍,急急匆匆的回宮了。他走之前還不忘交待阿赤赫選出一些表現出衆的士兵,帶去豐臺大營,着手整編豐臺舊軍。

八月對大清各軍的官軍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月分,而對咸豐來說卻是看到希望臨近的暖溫。經過近三個月的等待,咸豐終於等了來德國人的幫助,以及第一批物資。這些的到來,大大加快了咸豐強軍,強國的計劃。

工作有些忙了,上夜班呢,白天有些起不來,少更了一章,請大家原諒哦,呵。。。

第287章 邀狼入羊羣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183章 傲雪陽冬第315章 降降炎(下)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148章 血戰臺灣(八)第352章 飲馬東京(二)第99章 巨龍的騰飛第282章 新的危機(下)第一三o章 咆哮沙皇第178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一)第53章 紅頂商人上架公告第118章 撿到倆兒寶(下)第372章 進軍印度(中)第365章 這不是演習(下)第93章 京華浮雲(二)第281章 新的危機(上)第364章 這不是演習(上)第348章 新年晚宴(下)第337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186章 伊利沙白計劃第215章 煙雨江南(三)第三四o章 俾斯麥訪華下第97章 京華浮去(七)第152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49章 北伐軍覆滅(二)第368章 託孤第235章 節外又生枝(三)第90章 望斷秋水第384章 挺進非洲(上)第81章 不夠朋友第53章 紅頂商人第255章 聯姻計劃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359章 突變(上)第128章 美國人的野心第二o六章 四國和談十二第234章 節外又生枝(二)第169章 關門打狗(五)第10章 改革初議(一)第317章 詹西女王(下)第219章 整肅黑幫(三)第21章 魯班的傳人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379章 決戰海上(上)第71章 兩難全(中)第70章 兩難全(上)第一○一章 天國分裂下第249章 情勢突變三五八章 三個寶貝第216章 煙雨江南(四)第195章 四國和談(一)第246章 承德春狩(三)第87章 一戰天津(下)第261章 血腥肅貪(下)第217章 整肅黑幫(一)第276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54章 始料難及第2章 魂回大清第267章 揮軍東顧(上)第323章 冤屈的美國人第74章 天國的隱憂(下)第三o四章 九州平定五第338章 戰爭的前湊第262章 任性小皇后第1章 憶斷魂飛第153章 決戰天津(一)第318章 燃燒的新加坡(上)第381章 決戰海上(下)第97章 京華浮去(七)第234章 節外又生枝(二)第266章 聯俄治日(下)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11章 改革初議(二)第129章 最後的佈防第22章 天下第一軍(一)第268章 揮軍東顧(中)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374章 世界中心(上)第20章 德國來使第151章 鐵血軍魂(下)第34章 新北京(四)第225章 血染東南第226章 緣孽糾纏(上)第97章 京華浮去(七)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141章 血戰臺灣(一)第二o三章 四國和談九第265章 聯俄治日(上)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353章 飲馬東京(三)第212章 奇怪的商人(五)中國皇后與俄國公主一第一○六章 英雄末路五第二二o章 整肅黑幫四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98章 斬草當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