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改革初議(二)

祁雋藻走了。咸豐看着他慢慢離去的身影不禁輕輕的笑了,不過卻是苦笑。祁雋藻雖然比其他的那些腐儒見識長遠一點,但畢竟還是文人,有些事始終都脫不出文人的迂腐和幼稚。只是現在祁雋藻掌戶部,而咸豐自己有很多東西都不明白,也只好將土地改革的事先讓他去做了。

人才,咸豐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有遠見卓識的人才,能看到中國與世界差距的人才。雖然知道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是符合這些要求的,但他們也是在以後的歷練中才慢慢成長起來的,現在的他們估計也和祁雋藻一樣帶着一點封建社的文人的幼稚,還一個原因就是咸豐要用這些人來控制住太平天國運動,讓太平軍不至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在咸豐想來,太平天國運動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對大清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用得不好那就只能是將加速清朝的滅亡。從歷史上看來,無論是太平天國還是在沒有咸豐到來的清朝,都不適於中國發展,無論誰滅亡,都將把中國帶入混戰不堪的時代,加劇中國的苦難。

而現在大清有了自己,結果卻會有不同了,太平天國無疑會防礙到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成爲中國強大起來的絆腳石。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不能說是錯的,至少在現在看來是不會錯的。

咸豐在御書房裡又開始轉起圈來,他在想在這個時代的清朝會一些什麼樣的人才是具備了遠見卓識,看到了中國與世界差距的人才,可惜他對現在的歷史也是隻瞭解一點點,想了很久也沒有個頭緒出來。轉了一會子圈,依舊沒有什麼頭緒的咸豐不禁跺了跺腳,心中氣苦不已。

算了,人才的事先放放,現在最要緊的是趕快進行軍事變革,要練出一支新式軍人隊,這樣才能爲以後的無論是捻軍還是太平軍,甚至再看來的英法聯軍進行最有效的打擊。

想到了練新軍,那麼就得有新式的武器。現在的清朝,那些所謂的火槍不提也罷,連用來打獵,咸豐都覺得不夠檔次,那也就只人從洋人那裡搞了,而且還不能是靠着買,這樣自己的軍的命脈豈不是全掌握在別人的手裡?咸豐心裡想了一想,看見圖先還侍立在旁,於是招招手道:“圖先去恭親王叫來見朕。”圖先答應該一聲下去了。

恭親王奕忻,是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小聰明靈利,很得道光皇帝的喜愛,據說道光皇帝有意立奕忻繼承大統,只是後來由於咸豐聯合了以肅順爲首的幾位大臣,突出奇招將皇位搶走的。從此奕忻開始韜光養晦的生活,做什麼事都不敢爭先,不敢出頭,生怕咸豐皇帝對自己生出猜忌而小命不保。

在王府裡,奕忻聽到咸豐皇帝突然召見自己,一顆心不由跳了一下去,他努力地思索着,想知道自己最近做了什麼事讓咸豐皇帝不開心了。想來想去,奕忻也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做得出格的地方,那不知道咸豐突召見自己有什麼事。想了一會,不得要領,奕忻只得跟着圖先來見皇上,畢竟皇上下旨召見,他不得不去了。不然不用咸豐來猜忌自己,自己的小命,甚至一家人的小命就要不保了。

做爲皇位最有力的竟爭者,在聽到道光皇帝病故後,靠着平日裡道光皇帝的喜愛,奕忻曾一度覺得那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的寶座離自己那麼的接近幾乎觸手可得。可是當肅順幾個人拿出了那張所謂的密召的時候,奕忻整個人的都驚呆了。

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皇兄,愛新覺羅.奕寧(寧字要加個言字旁)。在這一刻,奕忻的心裡對咸豐生出了幾分仇恨來,畢竟皇帝的寶座有幾個人不想坐。可是也是從那一刻起,爲了不讓咸豐猜忌自己,保住小命,他不得不謹慎小心地生活了。生在帝王家,奕忻自然知道那些爲了皇位而手足相殘的事情。

御書內,奕忻終於放了心。咸豐對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來了,這最少說明咸豐沒有對自己不利的意思。放下心來的奕忻,甩了甩有袖,在地上三叩九拜:“奴才奕忻,叩見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咸豐不由皺了一下眉頭,他對這樣的禮儀實在的沒適應,但是也沒有法,現在的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有心想改,但時間未到。要是下旨把跪拜之禮廢了,說不定那些腐儒第一個就會跳出來找自己的不是。自己現好多事要去做,哪有時間跟那些磨嘴皮子,因此只得暫時默認了。

不自在歸不自在,臉上還是不能表露出來的。見奕忻還跪在下面,咸豐忙笑着從坐位上站起來,走下去扶起奕忻道:“六皇弟不必如此,你我是兄弟,自家人面前就不用這套虛禮了吧。”對於奕忻,咸豐還是有些瞭解的。

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創建了第一個處理世界各國事務的衙門——總理衙門。更是爲中國近代工業與教育事來做出了貢獻。單憑這些咸豐就有理由於相信奕忻可以說是一個值得重用的大臣。雖然後來奕忻所做一些事如進言借師助剿,借洋人的手來消滅太平軍這樣的蠢事,但畢競在那個時代有幾個人知道中國真正的心腹之患是來自外國呢。

至於辛酉政變就不說了,大家都覺得光緒和六君子是可憐的,但有人想過爲什麼光緒和六君子所的改革爲什麼會失敗嗎?在咸豐看來,譚司同等人的失敗其根本上不在於奕忻,而在於他們自己沒有看到在當時的中國施行改革是不能太操之過急的,何況當時掌握政權的是慈禧呢。在沒有絕對權力的支遲下,而採用過於急進的方法來施行改革,必然會遇到各方的反對,從而導致失改。

奕忻見咸豐降階相迎自己,不禁怔在那裡。這是怎麼樣的禮遇。難道咸豐經過一病之後突然轉性了嗎?這是奕忻此時心裡最大的疑問。咸豐皇帝前幾天所下的幾道旨意他當然是知道了,在他看來這完成就不應該是咸豐所能做出來的事。

而現在咸豐對自己如此禮遇,讓奕忻心裡確實難以摸磨。他哪裡知道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咸豐,雖然樣子和過去沒有變化,但是靈魂早已換成了一個來自一百多年後的一個人的靈魂了。奕忻怔了一會,連忙道:“奴才不敢。皇上的是君,奴才是臣。君臣之禮豈能違背。皇上如此真是折煞奴才了。”

咸豐心裡暗叫了一聲“暈”,才笑着道:“你我兄弟,哪來這麼多俗禮。坐!坐!坐!”見奕忻這樣的表現,咸豐實在是哭笑不得。他哪裡知道奕忻如此表現完全是因爲自己的一番所作所爲。他又哪裡知道原先的鹹三對奕忻的猜忌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幾乎是無時無刻都在注意着奕忻的一舉一動。

把奕怕按到椅子上,咸豐才接着道:“今日朕召你前來是有要事相商。今日你我之間只有兄弟,沒有什麼君臣可言。六弟以爲如何?”

奕忻心裡沒來由“咯噔”了一下。心下暗自忖度這是不是咸豐在試探自己,他不由認真地看了咸豐幾眼,後者完全是一副真誠的表情,沒有一點的做作。奕忻越發的奇怪,嘴裡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咸豐心裡也是越來越奇怪,以奕忻的才能,見到自己沒理由慌張成這個樣子吧。一時間兩個人都沒有說話,氣氛變得有尷尬些起來。

“不知道皇上召奴才前來有何要事?皇上只需吩咐,奴才必定鞠躬心粹,死而後已。”感到氣氛的尷尬,奕忻恭聲地將尷尬打破。奕忻神態很恭敬,生怕咸豐因爲自己的不敬而借題發揮除掉自己。

“嗯,啊。。。朕差點就忘了。呵呵。”咸豐正在想奕忻這反常的表現,突然聽見奕忻問自己找他什麼事,不禁忙笑了笑,掩飾自己的不專心。梳理了一下心態咸豐才接道,“六弟一直與洋夷多有接觸,不知道六弟與德國人有沒有接觸。”

“這個,”奕忻頓了一下,他不知道咸豐突然問洋人是什麼意思,想了想才小心地道:“奴才與英、法兩國的大使倒是多有接觸,這德夷在我大清的利益甚少,奴才也很少與其接觸。不知皇上突然問起此事。。。”奕忻停下,看着咸豐。

“朕有意編練新軍,需要大量的新式洋槍槍,還需要大量的教官來幫朕訓練。”咸豐看着奕忻疑惑的眼神,笑了笑接道,“我大清在洋人手上吃過大虧,其根源並非我大清勇士不夠勇猛,而是洋夷船堅炮利之故。如若朕也有這一隻裝備新式利器的大軍,洋夷又有何可怕。而今我大清內憂外患,朕心裡實在痛惜不已。不知道六弟可否幫我。”說完咸豐注視着奕忻。

“皇上有此之志實是我大清之福,奴才敢不盡心盡力!”感到咸豐看來的期待目光,奕忻忙起來拱手道。他原本便有才學,自然知道現在大清軍隊腐敗,也曾有心想要改變這個狀況,但忌於咸豐的猜忌,他也只能忍在心裡,等待時機。

今日咸豐所表現出來的誠意,讓奕忻心裡有些感動,也放下了平時的做作。不管怎麼說,自己和咸豐都是愛新覺羅的子孫,雖然心裡恨咸豐用手段搶走了也許本該屬於自己的皇位,但不管是咸豐坐這個位子,還是自己坐這個位子,這大清的江山都是姓愛新覺羅的。在這一點上奕忻相信咸豐和自己是一致的。既然咸豐想要強軍強國,他奕忻也沒什麼好懷疑的了。

“如此甚好,朕便命你即去將那德國大使爲朕找來。”見奕忻如此說,咸豐心裡也大出了一口氣,他實在是怕奕忻也和歷史上說的差別太大。現在看來,應該沒有錯了,果然有幾分膽氣,有幾分見識的。

“喳,奴才這就去辦。”雖然疑惑,咸豐要強軍,爲什麼不找英、法而要捨近求遠,去找與大清沒有太大關係的德國人。奕忻還是意無返顧地去照做了。

其實咸豐之所選擇與德國合作,有一部分是因爲現在歷史環境地,還有一部分是因爲後世的看法。現在的德國在大清沒有太多的利益,他們現在重點還放在歐洲,而且德國人與法國人一直是死對頭,雙方的仇自拿破崙時代就結下了。

這一點咸豐覺得可以利用一下。而後世的看法是,咸豐覺得德國是個嚴肅的民族,而且咸豐覺得德國這個民族天生就是爲戰爭存的。在一戰過後只用了二十幾歲年的時間就再次將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德國的武器也是很不錯的,這點是咸豐最看重的。

在後世咸豐曾經玩過一個遊戲叫《使命召喚2》。不管手裡拿的是什麼樣的槍,他總要丟掉手中的槍去撿起德軍的槍來用。德軍的槍支無論在火力還是準確度上,都要比盟軍好上很多。

奕忻走了,看着他離去,咸豐覺得又一件大事有了底。雖然不管奕忻是否真能說服德國人幫自己,但總算找到一個可以重用的人了。如果德國人不想幫自己的話,那自己也只能硬起頭皮去找英國人了,有自己在,英國人應該是不能用一些淘汰貸來矇騙中國了吧。

練軍的第一個問題暫時還不知道答案,但至少有了底了,但第二個問題就有些麻煩了,那就是兵員問題了。八旗、綠營都不可靠。咸豐突然想起了那天陪慈安去散心時看到的御林軍來。御林軍可以說是大清現有的精兵了吧。無論是忠誠度還是戰力方面都應該比地方軍隊要強上許多吧。沒有敢拿皇帝的命來開玩笑吧。

“圖先去把御林軍統領叫來。”咸豐又下了一道旨意。看了看天色,已經開始灰暗下來,一天又結束了,時間啊對誰都沒有特權的,哪怕你是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咸豐長嘆了一聲。

第197章 四國和談(三)第336章 巨大的火藥桶第295章 侵略者的下場(下)第二三o章 南京動亂一第191章 又見倭奴(中)第214章 煙雨江南(二)第31章 新北京(一)第332章 持儲訪歐(中)第79章 利益纔是王道(下)第184章 雪中大計(上)第281章 新的危機(上)第217章 整肅黑幫(一)第182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五)第二o一章 四國和談七第二o八章 奇怪的商人一第9章 肅順振災(二)第三o七章 九州平定八第221章 整肅黑幫(五)第326章 登陸新加坡(下)第三o六章 九州平定七第96章 京華浮雲(六)第221章 整肅黑幫(五)第155章 決戰天津(三)請假一天第185章 雪中大計(下)第342章 響徹歐洲的槍聲第51章 名臣覺醒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356章 戰爭動態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三三o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下第132章 虎門硝煙(中)第三三o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下第313章 導火線儲位之爭二免費儲位之爭四第253章 英法干涉(上)第二九o章 最後的決戰上第69章 御架親征(五)第36章 新年,新年!第184章 雪中大計(上)第228章 緣孽糾纏(下)第115章 一五計劃(上)第363章 戰爭開始了第94章 京華浮雲(三)第86章 一戰天津(中)第三三o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下第173章 血染冰城(二)第9章 肅順振災(二)第141章 血戰臺灣(一)第199章 四國和談(五)第27章 武昌陷落第254章 英法干涉(下)第364章 這不是演習(上)第77章 利益纔是王道 上 完整第79章 利益纔是王道(下)第162章 決戰天津(十)第2章 魂回大清第9章 肅順振災(二)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35章 新北京(五)第二o七章 四國和談十三第364章 這不是演習(上)第36章 新年,新年!第75章 幗國刺客(上)第347章 新年晚宴(上)第198章 四國和談(四)第156章 決戰天津(四)第163章 決戰天津(十一)第70章 兩難全(上)第54章 始料難及第32章 新北京(二)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三五八章 三個寶貝第一○九章 英雄末路八第49章 北伐軍覆滅(二)第348章 新年晚宴(下)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300章 九州平定(一)第139章 東海炮聲(下)第379章 決戰海上(上)第334章 莫緊張第一五o章 鐵血軍魂上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344章 膠着第239章 沙皇的計劃第318章 燃燒的新加坡(上)第63章 急轉直下(上)第58章 湘軍威武(上)第334章 莫緊張第328章 龍旗招展第44章 一戰成名(三)第二o八章 奇怪的商人一第238章 相煎何太急(下)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131章 虎門硝煙(上)第294章 侵略者的下場(中)第89章 凱旋而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