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急義胡雪巖

城中斷壁處,腐臭盈天。時而都能見到無人收埋的餓死的百姓屍體橫於街道之上。百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雙眼無神。清軍將領見到這幕無不傷感,但戰場之上,對戰兩軍無所不用其極卻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胡林翼見得城更是悲憤欲泣,大嘆造孽。

胡林翼一面令手下將天軍城內的天軍降軍集中收編到一處,一面讓人將糧食分發下去,先解決一下城中百姓的溫飽,並派人前往兩總各地收購糧草接濟城內百姓,休構房屋,安置百姓。但是清軍所餘的糧草也不多了,無奈之下,胡林翼只得命各地方派來幫助攻城的地方團練與鄂軍大部,湘軍一部先遣散回原地,等候朝廷隨時可能到達的封賞。

正當胡林翼無計可施,整日爲糧食物資金憂心之時,卻聽府門外親軍報道,有蘇州商人名胡雪巖的在外求見胡林翼。胡林翼不知道什麼事情,連忙請進去。只見來人粗布長衫,戴着一頂瓜皮小帽,施施然見了一禮。微微笑道:“草民胡雪巖見過大人,草民此來正爲大人所憂之事而來!”

胡林翼奇怪的望了一眼眼前的陌生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見過他,而他卻說是爲自己心中所憂的事情而來的,自己憂心糧草,難道此人帶了糧草前來出售?奇怪歸奇怪,他仍笑着伸手將胡雪巖請入府中道:“胡先生可知本官所憂何事?”

“哈哈,大人不用奇怪。雪巖前年受皇上恩惠,將新軍後勤重交於草民,使草民得以身價倍增,如今南京缺糧,草不才,從蘇州自購糧食三十萬石,來爲大人解憂。”胡雪巖笑道。原來自咸豐認準了胡雪巖是個財神之後,又認爲其公忠之心可用。便將新軍與兩江軍需物資的調用權力給了胡雪巖,令胡雪巖搖身一變成了紅頂子官商,並因此賺得利豐厚。

聽說太平天國即將覆滅,清軍正大軍圍困南京。胡雪巖以爲如此下去,南京城內必定糧草不繼,清軍破城之日,主將必爲糧食擔憂,便早早自己掏腰包,在蘇州等地收購了三十萬石糧食,由水路運來南京。這也算是他報達咸豐的知遇之恩了。

胡林翼一聽,心中大喜道:“胡先生真是這南京數十萬百姓的再生父母啊。胡某在此代全城軍民謝先生了。”

胡雪巖趕忙攔住道:“大人,此只是草民分內之事。如今天下清靖,正待皇上率領我等富國強軍,以抗外敵之際。皇上仁愛,撥雪巖於微末之中,如今南京有難,雪巖自當爲皇上分憂啊!”

有了糧食,胡林翼便自如多了,揩手與胡雪巖歡談甚歡。胡雪巖還談及自己帶來一批蘇州名醫,如今南京城內病疫橫生,若不及早制止,所患尤其在糧慌之上,便請辭了胡林翼自去調動手下大夫,診治病患,他甚至再次自掏腰包出錢爲城中無人收埋的屍體建墳立墓。而胡林翼得了胡雪巖三十萬石糧食,城中糧慌一下解決,這纔將南京徹底地平復下來。

太平軍大鬧六年,蘇湖淮皖等地連年大戰,赤地千里,居民十去其八九。如今大戰一平息,許多離家背景的百姓開始慢慢回到住地重建家完。胡林翼與李鴻章、曾國藩計議,認爲如今天這些經過大戰的地方,土地荒蕪,有些人家早因戰亂家破人亡了。如今百姓迴歸,正是實行咸豐土地政策的最好時機。

於是便派出人手,重新丈量土地,登記造冊,着有關衙門將土地按人口數分與百姓,並調集銀兩休築民房,恢復生產。得到此消息,更多的百姓迫不急待地回到家鄉,領取土地,住房。

烘烘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結束了,我們不管將來的歷史將去怎麼樣書寫這樣一段傳奇還是動亂?這六年不斷地戰爭,打掉地是民族的實力,打掉的是百姓的生活。起義的破滅帶來的不僅僅是我們該去反思前人所走過路,更迫在眉睫的是戰爭帶來的創傷!飢餓、疾病與貧困!

戰後地安撫工作絲毫不比一場戰爭來得更加艱難,首當其衝地便是數十幾的戰俘需要收編,改編,使其不再成爲國家的禍害。太平天被俘的將士將近三十幾萬,其中曾國藩手裡有三萬餘跟隨石達開南征北戰的精銳,這些人不用可惜了,用了又怕一個不好再次反水,那就後患無窮了。李鴻章手裡有幾萬,同樣是追隨過陳玉誠與李秀成的精銳,胡林翼就更別提了手裡握着十幾萬天軍戰俘。

幾位大人在官衙內轉思了多日,最終決定將天軍集中起來編制,讓各地在讀的講武堂士官們提前畢業擔任其中的中下層指揮官,加強戰俘的訓練以及思想工作。整頓軍紀。這樣一來方便了管理,又能確實快速地掌握到戰俘的動態,默化太平軍戰俘的思想觀念。

胡雪巖積極地走在南京各地,帶一羣蘇州名醫爲百姓診治,收埋無人埋葬的屍體。他這行徑受到了幾大總督與各地官府的好評。現在官府缺的就是人手和銀兩,而胡雪巖卻是自願自動地無償爲百姓療病收埋,讓官府省去了不少了心思和人力、物力。

而胡雪巖之所以如此積極,一方面是爲了報達咸豐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一方面也是爲了結交江南各地的官紳爲自己將實行的計劃做好鋪奠。胡雪巖當年受到咸豐的讚賞,先後將武衛軍與兩江的軍需物資的調度權力給予了胡雪巖,讓胡雪巖這個在蘇州還只個小跑堂的人一夜之間成爲蘇州商界的新貴,讓胡雪巖效力的于姓錢肆快速掘起。

於老闆對於這個小跑街在北京走了一趟就讓整個這族擠入蘇州商界,對他的欣更加高,便將愛女指於胡雪巖爲妻,將生意都交由胡雪巖打理了。後來咸豐將胡雪巖交待接濟過的好友王友齡升爲蘇州知府,憑藉着好友的幫助,胡雪巖更是如虎添翼,在蘇州做的風聲水起,除于姓錢肆之外,又開辦了胡慶餘堂,經營生絲,草藥,棉花等項目

胡雪巖又發現,中國的工商業起步太晚了,從中國出口到國外的生絲與棉花等原料由於長時間價格竟爭,被洋人壓得很低,於是便開始走訪蘇州的商界名流,希望聯合蘇州商團創辦商會,抵制惡性地竟爭,將國內的生絲與棉花的價格提高。歷史胡雪巖也這麼幹過,不過當時他只是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國內外的商團財伐,最終鬧得個家財散盡,被慈禧抄家的結局。

而如今卻大不相同了,胡雪巖代理着武衛軍的軍需物資,是紅頂子官商,而全大清有誰人不知道武衛軍是皇上一手帶出來的天子門生軍隊,別的紅頂子官商可能不好說,可是胡雪巖這頂紅頂子卻帶着點黃色,直接與皇家掛鉤了,想要動他的人也得先掂量下自己的本事。而且胡雪巖本人急公好義,在蘇州是出了名的,他所做的事情又對商家們有好處,自然無不應承。

得到大家的應承,胡雪巖便開始在官府活動,此次前來南京便是有這個意思,如果有這了官府的方便那麼事情便可以水動渠成了。胡雪巖的無償奉獻帶動的效果就是其他蘇州財團也加入到了這場安撫民心的運動來了,一時間官府的壓力大減,胡雪巖也得到的以李鴻章爲首的地方大員的讚賞與認同,往來密切,稱兄道弟。

等到如此一來,胡雪巖纔將自己要聯合蘇州商家屯積生絲,棉花等這些出口原材料,藉以擡高生絲與棉花等物的出口價格,更可以藉此以穩定國內的生絲與棉花等物的價格。衆人一聽,覺得這事有利大清,有利於民,便答案等到胡雪巖開始實施的時候幫忙給予最大的方便,並且會幫助他上書向朝廷解釋清楚,讓胡雪巖進一步得到皇上的肯定。

因這胡雪巖這事,說的好了是爲了百姓,穩定國內市場,說的壞點,按以前的說法就是哄擡物價,蓄意作亂的大罪,這要是有些跟胡雪巖不對付的人這麼模棱兩可地給朝廷上上這麼一道奏摺,胡雪巖想不吃不了兜着走都難。

胡雪巖得到了幾位總督大人的應承自是滿意而歸,大戰的創傷幾乎到處都是一片廢虛,胡雪巖幾乎耗盡了近年來所得的利益,盡心竭力地爲安撫百姓做着事情,無償贈醫施藥,無償收埋無主的屍體,爲這些人立墳交豎碑。

胡雪巖的身影幾乎走遍了整個南京以及周邊地區,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百姓的感恩之心,甚至民間都開始流傳着胡雪巖是前朝沈萬三大財神再世,見百姓受戰亂之苦而派來搭救他們的,一時間胡雪巖便被說成了財神,畫像被許多百姓供進家裡。

安排了這些事情,胡雪巖便急不可待地北上中原之地了,今天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份,中原地區大獲豐收,棉花生絲都比往年高產了許多,而如今也正是收穫的季節,百姓正等着將辛苦一年的成果變成銀錢,如不出意外今天雖然豐收了,但是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卻可能會降下來,百姓依舊獲利極少。

胡雪巖要搶在洋人前面將河南山東等地的棉花與生絲高價收購進來屯積起來,到時再與洋人談價格,穩定一個今後棉花生絲出口價格,從而消除國內市場上的惡性競爭,胡雪巖此舉在他自己心裡不知道,但是無形之中完成了中國國內的第一次資本的累積過程,爲萌芽的資經濟起到了帶頭做用。

第39章 烽煙再起第267章 揮軍東顧(上)第89章 凱旋而歸(下)第27章 武昌陷落第364章 這不是演習(上)儲位之爭四第331章 皇儲訪歐(上)第164章 決戰天津(十二)第344章 膠着第二九o章 最後的決戰上第211章 奇怪的商人(四)第52章 中秋晚晏第261章 血腥肅貪(下)儲位之爭三第222章 整肅黑幫(六)第338章 戰爭的前湊第324章 登陸新加坡(上)第一○七章 英雄末路六第23章 天下第一軍(二)第387章 對俄的最後一戰第4章 兒女情長第138章 東海炮聲(中)第329章 中國人幹了什麼?(上)第52章 中秋晚晏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322章 海狼行動(下)第51章 名臣覺醒第38章 發展之計第241章 美夢難成(二)第147章 血戰臺灣(七)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請假一天第151章 鐵血軍魂(下)第339章 俾斯麥訪華(上)第381章 決戰海上(下)第43章 一戰成名(二)第1章 憶斷魂飛第一○四章 英雄末路三第二oo章 四國和談六第252章 俄軍的末日第284章 叛亂(上)第225章 血染東南第313章 導火線第72章 兩難全(下)第235章 節外又生枝(三)第345章 去患(上)第45章 天機破日(一)第86章 一戰天津(中)第291章 最後的決戰(中)第263章 琉球求援(上)第一三o章 咆哮沙皇第二o九章 奇怪的商人二第322章 海狼行動(下)第148章 血戰臺灣(八)第286章 名臣的歸宿(上)第194章 整軍肅政第133章 沉痛的撤退(上)第50章 李鴻章第34章 新北京(四)第60章 浴火玫瑰(上)第219章 整肅黑幫(三)第231章 南京動亂(二)第157章 決戰天津(五)第224章 整肅黑幫(八)第239章 沙皇的計劃第158章 決戰天津(六)第387章 對俄的最後一戰第82章 大戰在即第188章 中德合資(中)第75章 幗國刺客(上)第319章 燃燒的新加坡(中)第254章 英法干涉(下)第83章 絕不讓步(上)第二o一章 四國和談七第373章 進軍印度(下)第48章 北伐軍覆滅(一)第296章 大清威武儲位之爭一第二o一章 四國和談七第249章 情勢突變第182章 衝過額爾古訥河(五)第343章 大戰開啓第三七o章 復國者下第27章 武昌陷落第300章 九州平定(一)第二二o章 整肅黑幫四第319章 燃燒的新加坡(中)第247章 承德春狩(四)第84章 絕不讓步(下)第273章 打倒再踩(上)第371章 進軍印度(上)第352章 飲馬東京(二)第二七o章 踏平鹿兒島上第116章 一五計劃(下)第119章 王韜變法第287章 邀狼入羊羣第144章 血戰臺灣(四)第19章 銀子是這麼來的第132章 虎門硝煙(中)第254章 英法干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