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你想當曹操?

孫傳庭娶有一妻二妾,卻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所以遇到像王樸這樣有膽有識又對自己脾氣的年輕人,就顯得格外喜愛,要是真能認王樸當自己的乾兒子,多少也可以彌補一下膝下無子的遺憾。

王樸賊笑道:“認你做乾爹也不是不行,不過……”

孫傳庭急道:“不過怎樣?”

王樸道:“不過你得給我弄十門紅夷大炮來。”

“嘿,你個臭小子。”孫傳庭道,“你可真會獅子大開口,一伸手就要十門大炮?”

魏大本的思維開始有些跟不上了,孫傳庭和王樸的交流方式讓他感到難以適應,畢竟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很講究禮儀和方式的,儒家倡導的禮節在所有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尤其講究排場。

“孫大人,駙馬爺,下官是不是先行告退?”

魏大本實在看不下去了,像王樸和孫傳庭這種市井無賴式的交流方式讓他感到無所適從更無法理解,他覺得還是離開爲好。

孫傳庭揮了揮手,魏大本便識趣地離開了。

魏大本無法理解孫傳庭和王樸之間的討價還價,可孫傳庭卻十分享受這種無拘無束的交流方式,他和王樸本來就是在天牢裡結下的交情,當時特殊的身份讓他們能以特殊的方式進行毫無拘束地交流。

現在時過境遷。王樸已經官復原職並且成了準駙馬都尉,孫傳庭也已經成了五省總督,可兩人卻還是很默契地維持了天牢裡時的那種相處和交流方式,兩人的接觸其實不多,可兩人都能感覺到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

更要命的是,兩人都對自己的閱人能力非常迷信。

事實上。孫傳庭信奉地是陽明心學,對儒家理學所倡導的三綱五常還有諸多規矩和條條框框是很不以爲然的。

陽明心學提倡“心即理”,認爲一切道德規範都應該先於內心修煉然後形諸於外,而儒家理學則倡導“存天理,滅人慾”。強調的是制訂諸多的道德規範來強行約束人地行爲,儒家理學旨在禁錮人們的思想,讓整個社會變成一潭死水,而陽明心學則提倡以自我爲中心,旨在解放思想。

因此。孫傳庭無視儒家理學所倡導的那些禮節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行。”孫傳庭點頭道,“你先叫聲爹,老夫就給你十門紅夷大炮。”

“先給炮。”王樸道,“然後我再叫你。”

孫傳庭笑道:“臭小子還跟牢裡一樣,真是一點沒變。”

王樸也笑道:“老小子你也差不多,死活不肯上當啊。”

“那你就趕緊跪下來叫爹吧。”孫傳庭道,“十二門紅夷大炮老夫已經拉來了。現在應該已經運到城北大營了。”

孫傳庭說的是真的。他這次來大同地確帶來了十二門紅夷大炮,而且就是準備給王樸的。

當然,孫傳庭把十二門紅夷大炮送給王樸絕不是爲了收他當乾兒子這麼簡單,孫傳庭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說俗氣點其實就是要籠絡王樸!

別看孫傳庭現在已經是陝西、山西、河南、京師、山東五省的總督了,名義上五省的兵馬都歸他節制,可他其實是個光桿司令。

曹變蛟、白廣恩兩鎮精兵雖然受他調譴,可這兩人都是洪承疇培養出來的親信,孫傳庭指揮起來終歸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京營完全是萬歲爺的軍隊。只有王承恩和高起潛才指揮得動。

山東總兵劉澤清是個人精。而且他手下地那支軍隊也是支烏合之衆,不說也罷。

左良玉、賀人龍、猛如虎和姜鑲算得上能征善戰。四人手下也各有一支勁旅,可這幾個人都是擁兵自重地軍閥,不給他們足夠的好處他們根本不可能聽從孫傳庭的調譴!

所以說,孫傳庭根本就沒有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這是很要命的,手上如果沒有一支足夠強大的精銳部隊,他就很難節制左良玉、賀人龍、猛如虎、姜鑲這些驕兵悍將,剿滅流賊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孫傳庭想到了王樸,想到了王樸手上的大同精兵。

孫傳庭最終選擇王樸當自己的親信,不僅僅因爲王樸有膽有識、有勇有謀,是個難得一見的少年英雄,更因爲王樸敢作敢爲,敢愛敢恨,更因爲孫傳庭自己也是個敢作敢爲,敢愛敢恨地人。

所以,建奴剛剛退回遼東,孫傳庭就帶着十二門紅夷大炮來到了大同。

聽了孫傳庭地話,王樸愕然道:“孫老頭,你說的是真地?”

“當然是真的。”孫傳庭道,“老夫知道你的火器營厲害,可火器營只有火槍沒有大炮可不行哪,這不,建奴才剛走,老夫就巴巴地把大炮給你送來了,你這臭小子,還不快跪下來認老子?”

“噯。”王樸大喜過望,真的在孫傳庭面前跪下了,語無倫次道,“我就你老子,哦不,你就是我老子,你是我親爹,爹!”

別說孫傳庭真的送來了十二門紅夷大炮,就算沒這十二門炮,認他這樣一個千古名臣當乾爹那也是件長臉的事情。

跪下來叩個頭算什麼?就當是跪拜民族英魂了。

“噯,好兒子快起來。”

孫傳庭結結實實地應了一聲,趕緊搶上來扶起了王樸。

孫傳庭地眼角居然有些溼潤了。他想着有個兒子已經想了快三十年了,今天總算是如願以償了,雖說不是親生的,可能收王樸這樣的少年英雄當義子,也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爹。”王樸扶着孫傳庭在椅子上坐下了,巴巴地問道。“你老人家這次來大同,該不會是專門給兒子送大炮來的吧?”

“哼哼。”孫傳庭冷笑兩聲,說道,“你小子闖大禍了知不知道?”

“闖禍?”王樸不以爲然道,“兒子闖什麼禍了?”

孫傳庭扳着手指頭說道:“你闖的禍事還少?第一。拿糧食接濟流賊;第二,私下與流賊合兵;第三,私下與流賊交易,拿硝土換兵器鎧甲;第四,擅自裁撤大同衛所軍;第五。擅自幽禁代王!就憑這五樁你小子就是有十顆八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爹。”王樸叫屈道,“您這可冤枉兒子了。”

孫傳庭道:“怎麼冤枉你了?”

王樸道:“沒錯,這五樁兒子都做了,可每一樁每一件都是爲了大同百姓,都是爲了大明地江山社稷。”

孫傳庭道:“這麼說你還有理了?”

王樸同樣扳着手指頭算說道:“就說第一樁,兒子拿糧食接濟流賊,那是因爲留着這夥流賊有用。至少能牽制一下建奴。後來也正是這夥流賊幫了兒子大忙,要不然大同早就不保了,爹您到是說說,爲了保全大同城內近十萬百姓,這麼做值不值?”

孫傳庭道:“說,接着說,看你小子能說出什麼花來。”

王樸又道:“第二樁、第三樁也是一樣道理,兒子就不多說了,再說第四樁裁撤大同衛所軍的事吧。爹您也當過陝西三邊總督。應該知道這些狗日的衛所軍已經爛成什麼樣了,建奴來了他們跑得比兔子還快。可禍害起百姓來卻比老虎還兇,這樣的垃圾軍隊不裁了撤了那才叫天理難容!”

孫傳庭道:“再接着說。”

王樸道:“再說第五樁幽禁代王這事,沒錯,兒子是做了,可這是爲了保護代王,更是爲了保護大同百姓!”

“啥?”孫傳庭道,“幽禁代王是爲了保護他?這事倒新鮮。”

王樸面不改色道:“爹你不知道,代王他要殺兒子,兒子死就死了也沒啥,可兒子手下的火器營卻不是吃素地,這些傢伙不是響馬盜就是老兵痞,要是兒子死了,就再沒有人能約束得了他們,這些人要是造起反來,代王必死無疑,大同百姓也得跟着遭殃啊。”

“聽上去似乎有點道理。”孫傳庭點了點頭,接着話鋒一轉說道,“不過你的做法卻大有問題,你這樣肆意妄爲,藐視朝廷,目無國法綱紀,你讓萬歲爺的臉面往哪擱?難道你想讓萬歲爺向你低頭?”

“亂世當用重典,非常時期就應該採取非常手段。”王樸一本正經地說道,“兒子這麼做也許有些肆意妄爲,也許讓萬歲爺很沒面子,可只要最終的結果是爲了大明朝,是爲了天下百姓,就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王樸特意加重了百姓倆字地語氣,因爲他發現,在許多有見識的讀書人心目中,百姓的份量其實是重過皇帝的,王樸相信孫傳庭也是個有見識的讀書人,要想把他說服,不把問題上升到天下百姓的高度,是不可能的。

“哼。”孫傳庭輕哼了一聲,說道,“要不是看在你心裡還裝着大同百姓,行爲雖然出格卻始終把保護百姓放在第一位,就憑你做地那些大逆不道地事情,老夫就不會坐在這裡和你好好說話了。”

“其實兒子是被逼的。”王樸苦笑道,“爹你想聽兒子的真話嗎?”

孫傳庭道:“當然想聽。”

王樸道:“兒子的真話就是,大明朝是天下百姓的大明朝,而不是他朱家的大明朝,大明朝的皇帝可以讓朱家的人來做,但他們必須得爲天下百姓考慮,如果他們不願意替天下百姓考慮,那我們就不必聽他們朱家的。”

這麼快就和孫傳庭說這話似乎有些唐突。其實卻不然。

這些話聽起來雖然大逆不道,卻絕不會比王樸地所作所爲更加大逆不道,私通流賊、幽禁代王地事情都做下了,還怕和人說這些話?

當然,王樸和孫傳庭說這些還有個原因,那就是他覺着孫傳庭這人不像個腐儒。這傢伙敢在陝西總督任上劫殺土豪劣紳籌措軍餉,足見他不是個死腦筋的人,要是能把孫傳庭說服,以他五省總督地身份,沒準還真能做出一番大事來。

“你什麼意思?”孫傳庭的臉立刻拉了下來。沉聲問道,“你真想造反?”

“不是造反。”王樸搖頭道,“兒子也從未想過造反,兒子只是覺得皇帝的權力太大了,大得都沒邊了。要是遇上聖賢之君還好說,要是遇上一位昏君那天下百姓可就要遭殃了,遠地不說,就說萬曆朝的事吧。”

孫傳庭道:“萬曆朝怎麼了?”

王樸道:“爹你憑良心說,萬曆新政是好還是不好?”

“那還用說嗎?萬曆新政當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王樸的問話觸動了孫傳庭心底那根弦,孫傳庭當然是支持萬曆新政的,他甚至認爲恢復萬曆新政是中興大明地唯一希望。平臺召對他就向崇禎帝提出要恢復萬曆新政。可惜的是遭到了滿朝文武衆口一詞的激烈反對,最終也只能不了了之。

“說的好。”王樸道擊節道,“可就是這麼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卻讓萬曆帝一句話說廢就廢了,爹你覺得萬曆帝這麼做對嗎?明知道他錯了卻還要支持他,就因爲他是皇帝?只要是皇帝做地事,難道錯的也是對的?”

如果孫傳庭信奉的是儒家理學,一定會擡出三綱五常來反駁王樸,可孫傳庭信奉的是陽明心學。他被王樸問得啞口無言。是啊,要是能對皇帝的權力進行適當的約束。讓萬曆新政一直推行到今天,那大明朝就會是一副完全不同地局面!

那樣地話百姓生活富足,還有誰會造反?

那樣的話國家錢糧充足,區區建奴又何足爲患?

王樸接着說道:“孟聖人都說了,百姓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可見天下百姓纔是第一位的,皇帝的做法要是危及了天下百姓,那麼他的行爲就一定要受到約束,我們絕不能無條件地容忍皇帝的肆意妄爲。”

“兒子。”孫傳庭起身拍了拍王樸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正如你說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聖人就試圖對君王的權力進行約束了,假如我們真地能夠對皇帝地權力進行適應的約束,那麼大明朝就絕不會落到今天這一步,可惜地是,憑你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無法改變這樣的現實呀。”

“所以兒子必須要有一支軍隊。”王樸肅然道,“有了軍隊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孫傳庭冷然道:“你想當曹操?”

王樸道:“爹,兒子希望你能當曹操。”

“胡說。”孫傳庭勃然大怒道,“老夫纔不當奸臣。”

“爹,你錯了。”王樸道,“曹操至死都沒有篡漢,他其實是個忠臣。”

“可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了。”孫傳庭忽然問道,“你是不是想當曹丕?”

“不想。”王樸搖頭道,“兒子不反對讓朱家的人繼續當大明皇帝,卻堅決反對大明皇帝繼續擁有毫無約束的權力,兒子只希望大明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不要再受建奴的擄掠,也不必再受流賊的塗毒。”

“行了,今天這話就說到這兒。”孫傳庭斷然道,“老夫當你什麼都沒說過,也當自己什麼都沒聽見。”

孫傳庭雖然信奉的是陽明心學,對儒家理學所奉行的那套“三綱五常”很不以爲然,可要讓他一下子轉變“君權至上”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卻還是不太容易,要讓他學曹操當個擁兵自重的軍閥那就更不可能了。

王樸撇了撇嘴也不再說什麼了,他知道凡事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就會過猶不及,孫傳庭現在已經成了他的幹老子,以後有的是時間向他慢慢灌輸這些新思想,王樸相信,總有一天孫傳庭會接受這些新思想的,因爲孫傳庭骨子裡就不是個迂腐守舊之人。

第204章 陽明書院第263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269章 大漢民族第182章 荒島豔情(中)第329章 李定國的抉擇第7章 活捉代善第84章 整肅軍紀第96章 調動第44章 女刺客跑了第284章 打掉建奴的底氣第89章 血染的軍旗第132章 絞肉機(下)第89章 血染的軍旗第252章 這人是誰?第180章 卑職施琅第38章 白蓮教第213章 真假太子第330章 統一、國策、擄掠人口第285章 正面交鋒第151章 爺,不要第16章 將計就計第337章 德川幕府第266章 演講第92章 逆襲第58章 磔之第311章 蒸汽機第18章 大獲全勝第262章 番薯、土豆第222章 暗殺第16章 將計就計第317章 兵發遼東第179章 將計就計第15章 聲東擊西第123章 建奴鐵騎第132章 絞肉機(下)第266章 演講第328章 進逼西安第40章 紅娘子第98章 攻敵所必救第223章 素女經第216章 馭人之術第31章 男人的面子第98章 攻敵所必救第92章 逆襲第84章 整肅軍紀第55章 黃泥巴落褲襠第49章 拒婚第329章 李定國的抉擇第8章 賭命第227章 進軍山東第330章 統一、國策、擄掠人口第244章 五十萬太監第48章 處以磔刑第303章 騎兵營第245章 叛軍的意志第143章 建奴還差得遠第40章 紅娘子第336章 屠城第31章 男人的面子第245章 叛軍的意志第163章 閱兵儀式第342章 東京大屠殺第135章 要唱空城計了第21章 多爾袞第310章 步槍生產流水線第52章 下入天牢第178章 找到海盜的老巢第72章 護犢子第244章 五十萬太監第51章 劫法場第280章 繼續北上第341章 大捷第153章 洪承疇被俘第25章 踏上歸程第181章 荒島豔情(上)第271章 激戰伊始第173章 利用白蓮教籌建情報系統第287章 馬瘟爆發第335章 摧毀歐洲的金本位貿易體系第40章 紅娘子第260章 人彘第55章 黃泥巴落褲襠第331章 三年之後第280章 繼續北上第263章 摸着石頭過河第213章 見死不救第128章 這一戰是很難第213章 見死不救第102章 千錘百煉第249章 修改大明律第88章 紀律第158章 去南直隸當總兵第176章 小宛被劫第103章 故弄玄虛第129章 沒有人能救我們第78章 三千家丁第167章 找個擅舞的秦淮豔妓第94章 信心第3章 奇襲盛京第106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