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共融

一般說來,能打扮得奇形怪狀,卻在人堆裡面不改色的,有兩種人,一種愛裝逼,典型的求異心理,這種人,往往有着一種近乎病態的自信,總覺得,自己哪裡都比別人好,是時代的導師,潮流的引導者。

還有一種,是有道行的人,這種人,在思想上已經達到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程度,在他們看來,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我只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好了。

這樣的人,在茅山,甚至在佛道兩家,都不少,有些很有本事的人,往往打扮得跟個乞丐似的,不是因爲他們沒有錢,也不是因爲,他們有多可憐,他們不花錢在着裝上,只是因爲,覺得沒有必要,過去,常常有些法師過得很清貧,卻將大把大把的香火錢捐給窮人,這,在門內還是比較普遍的。

對於這種人,我一般很尊重,就像,我那個成了神仙的金家老祖一樣,至於別人如何,不好判斷,也不好隨便評價,不過,我總覺得,這裡頭的人,以頭兩種居多。

總體來說,有那麼幾個人,很怪,大體上可以將他們分成三種,一種是偏和尚的,一種是偏道士的,還有一種,是偏向巫師的,這一個個,真是什麼樣的都有,偏和尚的,手裡拿着法器,身上掛着佛珠,在眉心的位置,還能有一些類似太極八卦小火苗的標誌。

偏道士的,也拿着浮塵木尺一類的東西,當然,也有大模大樣揹着桃木劍的,至於髮型,就千奇百怪了,能帶着帽子的,算是好的。

至於這第三種,就有點嚇人了,這臉上身上腦袋上,用什麼裝飾的都有,我還看見一個胸前掛着骷髏頭的,一跟紅色的繩子,上面串着三個頭骨,一打眼就能看出來,那頭骨,都是真的,我估計着,是最近有法會,放寬了政策,要不然,這種像人又不是正常人的打扮,只有鬼屋裡才能見得到。

不過,打扮雖然特殊,裡面有幾個人,卻是有些真本事的,舉手投足,一看便知,我估計着,這裡頭,十有是有許多人都是像我一樣過來赴會的。

說道這裡,可能會有一些人吐槽,說,你淨扯淡,佛道兩家,紛爭不休,怎麼可能有和尚打扮的人過來參加這麼重要的儀式呢?這樣想的人,不能說不對,但是,說真的,如果這麼說,只能講,你對茅山派的特別情況缺少了解。

茅山派,是龍虎山的天師道的一個分支,屬於,正一派這一脈的道士,其衍生和發展,大體可以從三茅真君那個時候開始算起,三茅真君,其實,是在茅山修煉的三個親兄弟,九霄萬福宮祭祀的主神,就是三個人裡頭的大哥,也就是,我們的祖師茅盈。

傳說中,這三位大神,生錢度化世人,懲惡揚善,深得民衆推崇,當地的道法,又多是這三個人傳授下來,等他們白日飛昇做了神仙,剩下的教徒,就另立門戶將以茅山爲中心的這一支道家子弟籠絡起來,建立了,我們經常提起的茅山派。

說道這裡的時候,有的人就認爲,茅山派,是三茅真君所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就跟,很多人都覺得,道教,是老子先生創立的一樣,混淆了其中的概念。

茅山派的創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過很多次波折才最後成型的,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演化,確實是以茅山這個地方爲中心,各種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道門高手,也都在茅山求過道,而,衆人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

這個人的名字,叫陶弘景,熟悉那個時期的歷史的人知道,這是一個能人,就好比,是李唐時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一樣,都是神仙一樣的存在,當時的統治者,也對之推崇有加,在當時,每次遇上什麼大事,皇帝先生,都會特意地寫書信給對方,詢問對策,也正因如此,這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稱呼。

可這麼一個山中宰相,卻過得並不如意,據說,茅山派之所以會有佛道共融的特色,就是,從陶弘景這個時期開始的。

陶弘景本人,學的就是茅山的道法,論本事,也算是個中好手,按理說,這樣一個宗師級的人物,應該潔身自好纔對,可就是他,卻,在晚年的時候,削了頭髮當了和尚。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還要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上說起,剛纔我說了,陶弘景本身,是很受皇帝信賴的,這個皇帝是誰呢?梁武帝。

梁武帝是幹什麼的?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不熟悉歷史當時仔細看過這本書的人,也知道,您要是想不起來,我可以給您提個醒兒,大家還記不記得,菩提達摩一葦渡江的事情了?達摩祖師爲什麼要渡江?因爲,他被人攆走了,他被誰攆走的?就是這個梁武帝。

梁武帝攆走達摩,是因爲,他不同意禪宗的觀點,他本身,是一個忠實的佛教信徒,篤信着,只要自己修建寺院,供養僧人,找人抄寫經書傳播教義,自己,就可以得到萬世功德,成大自在的宗教理念。

在這樣的宗教思想的引導下,梁武帝放棄了早期的道家思想,轉投佛教,不僅自己信,而且,要求大臣們跟着信,到了後期,更是剛愎自用,傾盡天下民力去修建寺院供養僧人,那個時期,是佛家的盛世,也是道家,最苦的時候。作爲茅山派的代表人物,當時陶弘景,是不得不考慮,如何在這樣的一種歷史條件下保全茅山道派,而他最後的選擇,便是,我們所熟知的佛道兼修。

其實,佛道兼修的,不只是他一個人,在當時,很多人都贊成一個概念,叫“三教合流”。所謂三教,指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佛道共融的理念的催生下,茅山的道家裡頭,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些佛家的東西,尤其是在捉鬼降妖的法術上,佛教的法器,更是經常出現。

第822章 勾引第525章 鐵索第267章 骰子第512章 禍首第960章 古書第910章 兄弟第336章 木劍第906章 逼問第565章 真相第19章 女鬼第596章 九色第989章 旱魃第74章 續命第43章 慘劇第907章 原則第433章 發愁第407章 迷路第565章 真相第635章 報復第348章 帛書第241章 鬥屍第803章 沙丘第745章 知道第400章 共工第356章 帳篷第677章 密令第211章 怪病第900章 把頭第715章 花店第165章 舌頭第125章 短信第67章 紙人第881章 丹田第14章 小胖第814章 重來第824章第704章 假眼第734章 高僧第459章 五穀第786章 挖坑第695章 娃娃第14章 小胖第489章 師叔第798章 青燈第938章 棺材第199章 樹洞第479章 亡魂第125章 短信第849章 膝蓋第581章 榨乾第947章 鐵樓第435章 河沙第328章 幺兒第351章 約定第921章 男人第680章 物老第862章 醉酒第863章 小妾第947章 鐵樓第544章 分手第798章 青燈第893章 可疑第446章 工資第290章 敕符第550章 巨龍第403章 丹丸第554章 冥尺第38章 鐵蟾第251章 囂張第784章 布袋第860章 親事第494章 比較第49章 柳葉第531章 老君第502章 日記第800章 骨折第318章 硬幣第697章 禍首第74章 續命第749章 山魈第591章 裹橫第783章 海碗第759章 狩獵第681章 憋寶第585章 備戰第163章 眼睛第70章 硃砂第343章 帽子第821章 住院第698章 老朱第263章 排查第196章 鏖戰第366章 投票第198章 鐵球第800章 骨折第807章 騰龍第575章 出院第767章 命理第887章 靈獸第429章 冥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