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

張用誠的婚事,定在七月初一。

當然是農曆,這個天氣,暑氣不減,但畢竟早晚要涼快的多,特別是遼東地界,早晚已經大有秋意,有見識的人家,早就開始大量囤積木材,爲過冬做準備了。

遼東的冬天是說來就來,可能八月份江南還悶熱難當的時候,遼東的第一場雪就能忽如其來的降臨。

雪一來,冬天就宣佈到來了,層林盡染,滿山紅葉的秋景,在遼東也是轉瞬即逝的。

六月底的時候,能來的賓客大致都到齊了,軍中能來的給了假也是全部到齊,然後就是商界中人,唐志大等遼商當然全到,連分巡和分守道衙門也有中下層的官吏前來遞名刺致意……張用誠是惟功的頭馬,惟功是少國公,在衆人眼裡遲早要回京的,數年之後,可能是張用誠接任總兵,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一次的婚事,雖然不是惟功成親,竟也是轟轟烈烈,鬧的十分熱鬧。

到成親的頭一天,正好宋錢度和李文昭等南商乘坐新至的商船到中左所,又從中左所坐車趕到了遼陽。

兩個商人獲得惟功的接見自不必提,張用誠這樣準新郎倌也是參與會見。

在江南和淮揚,順字行的店面開展的十分成功,在那裡,同樣也是分爲南北貨行,但沒有蜜餞乾果房等南貨特產,而是將北貨分門別類售賣。

“人蔘是賣的最好的。”宋錢度氣度越發的沉穩了,坐在惟功對面,仍然氣度從容,只是兩眼之中,仍然有一絲掩藏極好的激動之色,他緩緩道:“幾乎已經出脫一空。那邊說,有一百萬斤也是好賣的很。不僅是江南,還有閩浙,兩湖,誰不要買?咱們這裡一斤參是九兩收來,在閩浙兩廣,一株好參上百兩也不易得,比黃金還貴的多。還有鹿茸等物,兩廣哪來這東西?也是賣的極貴,有多少能銷多少。”

李文昭笑道:“要緊的就是北方有而南方沒有,或是南方有而北方沒有,商船往返,賺的就是這個錢。”

“文昭這話說的近於大道了。”惟功手中一柄灑金摺扇,搖的虎虎生風,模樣也是不怎麼瀟灑,只是他向來這樣,反而叫下頭的人容易放鬆,自然也沒有人笑他沒有王孫公子的特有氣派,他一邊搖扇,一邊笑道:“互通有無,方便民生,我等還能獲利。這可比那起子放高利貸弄錢莊的高明多了!”

“嗯,大人說的是。”李文昭被誇了一句,心中十分高興,笑道:“不過還是要趕緊收參,這纔是‘有’,否則,咱們也成了‘無’。”

衆人聞言都是大笑,惟功笑畢,向張用誠點點頭,張用誠會意,着人擡了一個布袋進來。

“什麼金貴東西,用布來裝?”

“看來是百年山參,此物到江南,一株可值千金。”

這兩個青年南商算是賣人蔘賣上癮了,確實,他們在此之前沒做過這般好做的

生意,挑三撿四,拼命壓價,纔是買賣常態,但人蔘貂皮等物,在江南卻是哄搶,有不少中產之家都巴望着能買株參防身救命,沒買到的,當然引爲十分遺憾之事。可想而知,下撥人蔘到江南一帶,仍然會引發搶購風潮。

這東西,在遼東其實和松子是一個感覺,茂密的密林之中到處都是,人口少而林子大,幾乎就是採之不竭用之不盡,一年多的不敢說,十萬斤成熟人蔘肯定沒有問題。

不過爲了限制女真人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不使人蔘在南方賣的過賤,一年七八萬斤也就差不多了。

以南方中國過億人口,幾百萬戶中產以上的富裕家庭的購買力,一年這點人蔘過去,仍然是嚴重的供不應求。

如果打通往倭國,呂宋的航線,再賣個幾萬斤,一年獲得幾百萬是很輕鬆的事情。

再加上松子乾果等大量販賣,皮貨,名貴藥材,一年千萬以上是唾手可得。

眼前這布袋中,兩個青年南商總以爲是這些北方特產,所以倒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袋子很沉重,一打開來,兩人就驚呆了。

李文昭上前,伸手一摸,再一聞,笑道:“這是上等的青海井鹽啊大人,我們除了北貨,再弄些井鹽來賣?這倒也是個生財的門道。今年年頭淮揚一帶諸府大災,確實是好生髮。”

他的話不怎麼認真,要填充淮鹽留下來的空白市場,應該是大量的真正的食鹽,而不是眼前這些又細又白的井鹽。

在明清乃至民國時候,全國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鹽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鹽,後來技術和物流發展了,食鹽還在管制,只是吃的鹽以井鹽和湖鹽爲主了。

這會子的海鹽處理的都不好,顆粒大,顏色灰,只有井鹽也就是俗稱的青鹽才細白乾淨,不僅能食用,還能清潔牙齒,是中產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貨色。

鹽是百姓離不得的東西,但指着用昂貴的青鹽來搶佔市場,李文昭肯定不以爲然。

宋錢度卻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確定之後,便向着惟功笑道:“還是請大人開釋吧,不然我們如在霧水之中啊。”

“嗯,這是我們復州鹽池出產的海鹽,成本麼,大約這一袋有幾文錢的工本錢。所以賣的價格,當然是和普通的淮鹽一樣。”

“什麼?”

李文昭一驚之下,顧不得失禮,撲上前去,將鹽又捧出來看。

細白如沙,聞着鹹腥,又嚐了一下,確實是上等好鹽的感覺。

“此物居然是海鹽?”

“這是用鹽池曬鹽法出來的鹽,顆粒細白,不差井鹽太多。”張用誠笑道:“曬鹽法週期四五十天,出鹽也好,且多,但有一條,要靠天吃飯,持續陰天,冬天,就沒有辦法出產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張旗鼓,爭取在落雪之前,多備一些,到下次

海船出發時,這東西可以用來壓艙了!”

船舶出海,壓艙物不可避免,以免受到大風侵襲的時候難以抵抗,遼陽的船都是千料以上,壓艙最少幾萬斤以上,張用誠所說壓艙,當然不止一次運這麼點,只是一種供之不絕的開玩笑的說法。

“大人真神人也。”

宋錢度的神情終於激動起來,鹽利在大明肯定還是排第一的,人蔘這東西吃不起可以不吃。今年藏一支,不用的話,明年就不需再買,所以要控制着賣,真的如賣蘿蔔一樣賣人蔘,就算貨足,價格也就降下去了。

鹽卻不同,任你貧賤富貴,鹽是不能不吃的,再窮的人,家裡也得藏一罐子鹽,否則就活不下去。

如果有這樣的好鹽,價格比淮鹽相當,搶下來的市場價額,肯定在千萬斤以上。

這又是一注天大的財源,只是他平靜一下之後,忍不住道:“聽說復州還有鐵礦,自用之餘,也打算出售?”

“嗯,復州礦預計明年夏天能達到千萬斤的規模,自己肯定用不完,當然要出口。不過,不能在遼東賣,在這裡免不得還被北虜和東虜想辦法搞去,只往南賣。”

“這鹽鐵之利,大人的想法是怎麼樣?”

這裡問到關鍵的點,宋錢度和李文昭兩人,神情都是緊張起來。

……

……

張用誠成親用的地方是在軍需司提供的軍官住所裡頭。院子是加急修繕好的,裱糊的窗紙還有點溼,傢俱都是剛剛搬進來,這樣瞧着倒也好看,全部嶄新,有點兒新房的意思。

只是院裡沒大樹,只有兩株桃樹,剛移植過來,葉子掉的精光,看起來光禿禿的,不成個景,也沒有天棚,當然就沒有種植葡萄這種大家都愛的院落風景和食用兼備的植物,整體看來,有點兒暴發戶的感覺。

好在院落是三進,二十多間房,馬房門房廁所浴室廚房一應俱全,後院還有一堆假山,鋪了草皮種了不少樹,修了三間屋的精舍,張用誠有了空可以在這裡讀書看竹子……估計是肯定沒空的。

成親之日,院子裡擠了滿滿當當一院的人,所有請假回來和常駐遼陽的軍官都趕來了,順字行駐遼陽的掌櫃們,各司中順字行出身或是和張用誠關係不錯的人,參隨室的全體人員也幾乎都到了……張用誠和參隨室打交道很多,不象普通的司官和營官,很難和參隨室的人員拉上關係。

傍晚時分,新郎倌還在總兵府邸沒回來……福兒算是半個總兵府的人,乾脆就拿總兵府邸當孃家了,婚禮原本就要天黑之後纔開始,所謂“昏禮”是也,一院子的賓客閒的發慌,到處亂竄,連惟功臨時闢出來辦公的屋子都有人闖了幾回,見是惟功在裡頭見人,忙不迭的告個罪就躲開去了,後來護衛處羅二虎親自到屋外站班,總算是將亂的一窩蜂的人羣都給擋在外頭了。

(本章完)

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訊第五章 薊州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十四章 寶和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一章 山村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四百五十三章 宋宅第十九章 諸兄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四百章 意外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一百章 悟劍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九十章 倒個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一百章 悟劍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波